首页>工作总结>最新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总结(实用8篇)

最新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总结(实用8篇)

作者:字海 最新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总结(实用8篇)

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总结篇一

今年我带九年级语文,我的观点是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结合应试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应试技巧,应当是目前初三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语文素养的提高虽然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但只要找准切入点,也并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知识和本事,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语文素养的三方面资料。所以归结起来就两个字:积累。

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所以,"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如何快速积累课堂教学之外,我们是这样做的:

1、抄写、背诵。每星期布置三篇的抄写作业,分别是美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词。既能够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从抄写的文章中自选题材写一篇同题作文,教师面批面改;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背诵,课内外名篇佳句全不放过,因为"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礼貌的办法"(黎锦熙)。

2、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和学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钟效率。教材既要讲得精,又要渗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学习资料上,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和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可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如:在学习《论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时,就让学生讨论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使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尽情的燃烧。

3、作文积累。增加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以帮忙学生构成乐写的习惯。坚持每一天写日记,每周写美文点评,每学期自编自写两到三本书.。

经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本事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必须程度的提高,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些工作抓得越早越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过实践,效果是明显的。

时间不等人,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但单纯的题海战术又会陷入恶性循环。所以,应针对中考具体情景,设计多种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应试本事。

1、每星期的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观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赏美文中提高解题技巧。教师的讲解是应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课外阅读的考点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

2、让学生经常接触中考题型。如果等到中考前让学生训练综合试卷和模拟考题已为时过晚。所以,从上学期就开始发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试卷让学生训练。以免学生怯场,便于学生的应试。

3、注重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语文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4、课文复习考点化。课文复习有逻辑性的分为各个考点,指导学生系统的掌握课内知识。

综上所述,九年级语文教学和复习,应着眼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2、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应明确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即使在最为紧张的总复习阶段,也不能因为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而忽视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

3、有针对性的短期效益训练,能够弥补语文学习和复习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反馈应当及时迅速。

5、以阅读和写作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关注思考人生为学习的外延。防止一味陷入呆板僵硬的考试教学。

最终,要让同学们关注社会、人生,用自我的心灵和敏感的笔触时刻理解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的完美信息,时刻与世界上所有的完美事物交流沟通,时刻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并让自我和它们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语文,才是终身的语文,也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总结篇二

从学生学情来看,《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遥远,但是学生对历史故事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文章中的思辩之美,仍给我们留下了亲切自然的感觉。

但本课的学习光是兴趣是不够的,学生感兴趣的仅是精彩的故事情节,却忽略了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对10岁的孩子来说,故事深远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的特征却不好把握和理解。

因此,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资料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对晏子所处的历史背景,关于晏子其人的各种情况作一些了解。学生的交流也是一个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提高的过程。从课堂上学生交流的情况看,学生收集的资料还是比较全面的,这为后面深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我认为,整个教学环节还是不错的,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给了学生比较多的学习讨论时间。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 经过引导及发兴趣,多数学生读得较好,而且读得入情入境,特别是“楚王侮辱晏子”的话读得比较传神。

在本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及时、有针对性,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探究语言文字的兴趣,比较成功。这其实是我在语文课上一直追求的状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尽可能地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会坚持做下去。

在这节课中,我还设计了一个片断想象的环节,请学生想象齐王给晏子设下庆功宴的情景。使学生受到启发。思维得到发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所以我让他们都参与到课文里,担任齐国小记者的身份。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我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在此基础上,通过表演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总结篇三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无论是讲读课文、阅读课文,还是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朗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那么,怎样进行朗读训练呢?两个月的教学,我也在不断的摸索、尝试,有了一些体会:

1、解决学生朗读中“一字一顿”

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字、词、课文,如果一开始就要求他们流利的朗读课文是有困难的。所以,在自由读课文时,我允许他们“点读”并且认为这是“读正确”的最好方法。等他们读通顺后,在脱离点读会更轻松一些。在读通顺后,强调不丢字、不加字,才是读正确。学生课文虽然会读了,但始终停留在读对的层次上。其次、教师可采用“范读”的方式来进行朗读指导。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领会语句的停顿重音及语调的变化,对于那些字数较多的长句子,“范读”是最好的方法。每一节课,我都进行范读,让学生听的同时,去体会文章的感情,创设意境。

2、改变“拖腔拖调”的现象

学生刚开始学习朗读,有时为了更好地将感情表现出来,经常会出

上班主任才一年的时间,所以当上辅导员的时间也不是很长。不过说起我们班的那帮孩子还是很可爱的,他们会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在你的讲台上放上几颗糖,要不就你下课的时候帮你把讲台理干净;可是他们也有不听话的时候,在上课时有一些小朋友不专心,玩一些不是上课时能玩的游戏,有时讲过好几次的作业题目还是错的……这一切都让作为班主任的我很生气,不过想想他们的年龄,还有他们那一些可爱的地方,真是让我又想气,又想笑,所以就想让他们也担心一下,和他们约法三章,只要他们一个星期乖乖的,不出现什么大的问题,我就让他们好好的玩一节课。当然这里的玩不是去室外玩,而是在教室里玩有意义的事。没想到他们都同意的。

这个星期他们还是很听话的,没有出现什么很大的问题,所以他们来要求是不是可以上班队课。我同意了,可是想不出什么可以上的东西。让他们自己去准备,真得不放心,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弄好,可是让我来定吧,他们也不一定会喜欢,所以班干部要开个小会,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他们想进行一次背诗比赛。想想也不错,和我们现在进行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主题就这样确定下来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让他们去准备去了。我们接触到的诗,李白和杜甫的比较多,所以让全班分为两大组,一组是背李白的诗,一组当然是背杜甫的诗咯,让他们自己去看书吧。

时间过得还是很快的,一下子就到了上班队课的时候了。看到黑板上那些不是很好看的字,就知道他们很重视这次活动。当我正式宣布活动开始的时候,两组小朋友已经沉不住气了,想要把对方压倒,你一句,我一句,根本就听不到,现场可以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这样是不行的,你们这样让评委怎么评呢?”我的一声大喝让他们安静下来了,于是我只好让他们派出代表,让代表说出题目,组员进行集体背诵。这个法子果然有效,活动就这样下去了。

两边都不服输,一边的声音响了一点,那边的声音就更高。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热闹,我都不知道原来我们班的小朋友的声音还是那么响的哦,真是人不可貌相哦!平时上课回答问题的声音就没有这么响了,哎,还真是要靠兴趣的。

时间在他们热闹的背诵声中逃走了,很快时间就到了,要评比结果,因为比赛不能没有结果啊,可是发现两边背的一样多,所以两边都是冠军。小朋友们还是意犹未尽,我们约定下次在玩这个游戏。

我想他们应该知道要上这样的课需要他们什么样的表现,果然在以后的几个星期,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听话,让我以为他们都一下子转性了呢,不过想想也对,对于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一定会做得很好的,对于他们还不是很感兴趣的事,想得到他们的青睐,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哦。

这个就好像我们的学习一样,只要让让学生对读书有兴趣了,那再多的事情他也会做,如果他们还没有兴趣,那么不管你说什么、做什么,他们也不会来理你的。所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他们的天性还是很可贵的。

从那次班队课以后,我就在找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每找到一种,就让他们去试,现在我和他们是走得越来越近了。慢慢的,我想总有一天他们会对学习感兴趣的,到那时就不用我操心了,希望这一天快快来临!

现“拖腔拖调”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听读、比读的方法,如:比读时让学生自己评价,会出现“拖腔”问题,学生会指出,这种读法不对,孩子就会改变读法,长期下去,孩子不但会评价,“拖腔拖调”的现象也会减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刚刚入学的孩子,要想喜欢语文就必须从喜欢朗读开始。由于学生的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很短,让他们面对枯燥的文字感兴趣是很难做到的,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来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如果没有插图,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让学生展开想象,加强朗读的兴趣感。如教学《小溪生病了》一课时,通过看插图,看小溪的神情,让学生去猜测小溪的心理,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孩子不但有兴趣读,而且语感也特别的强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通过肢体语言来展现朗读效果也会增强孩子的朗读兴趣。

其实,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我们都要懂得朗读要将孩子的情感,孩子的想象,孩子的动态语言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总结篇四

这是我的一堂校内公开课。上完这课,我的感触很深。

1、对教学环节的反思:

在《长城与运河》第二教时的教学环节上,我是这样安排的:1谜语激趣,导入新课。这一环节设计的本意是增加点学习的兴趣,试上时感觉比较好,但在我班的教学中简直显得多此一举:几个学生都说不出“长龙”“银河”指什么。课后细细一想,我班的学生性格比较内敛,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已经够他们紧张的了,再让他们进行大胆猜测,他们自然不敢举手了。我忽视了学生这一个性各异的主体,“开局”的不利自然难免了。2、朗读感悟,进入诗境。本环节主要通过教师范读、课件展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课件出示了长城、运河的图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培养良好的语感。3、品味语言,迁移内化。本环节主要让学生欣赏录象,激发其情感,让男女生配音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如果在第一课时多训练一下学生的朗读,我想本环节的效果会好一些;其次是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诗歌的仿写练习。虽然学生说出了一些我国的古今奇迹,但范围不广。如果多为本课做一些铺垫,让学生在课余多搜集些资料,相信他们的诗作会更加异彩纷呈,对祖国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民族自豪感会更加强烈;4、趣味作业,拓展实践:本环节提供了一份自助餐式的作业,旨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个性化综合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学生的自主性作业我看了一遍,作诗、画画的比较多,搜集、设计的极个别。我想,如果我能做一个综合性的网页,提供给学生的学习空间会更大些,学生的收益也会更大吧。

2、对一些教学情况的反思:

虽然新课程标准已学习了很久,新课程理念也在我平时的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很惭愧地说一句:这堂课我最大的失败就在新课程理念的把握、实践上。这一课学生朗读的效果很不理想,但我当时心中所想的是,我已进行朗读指导了,再个别指导的话,浪费我的时间,下面的教学环节就会受影响,甚至完不成。我忽视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犯了以往公开课的一些通病,成了一个蹩脚的导演。也因为赶时间,由此也带来了更多的失败:比如教学点评的语言不疼不痒,含糊而过,带来了我的语言枯燥、没有激情。以后我会更多地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方式的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总结篇五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反思些什么?怎样反思?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个人体会。

“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佐证了反思的必要性。而当今社会反思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何况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也应不断反思,发现问题,消去弊端,即“借石攻玉”。

新课程的实施,标志着教学改革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领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机遇和挑战并存。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如何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如何处理学科课程与教学遇到的诸多问题。例如,究竟是“教材为本”还是“标准为本”?教材设计如何才能摆脱“新瓶装旧酒”的尴尬?嘴上讲“知识是自我建构的产物”,但实际上是“灌输”为主的课堂风景线又有多少改观呢?……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追求教学过程的合理性,从而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然而新课程又强调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开发者。要做好这样的角色,最需要的就是不断地总结、反思和改进,不断地创造,而教学反思正是使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改进、创造的有效方法。

一上课前要先反思

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重视教学前的反思。而要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尤其重要。而且新课程标准同样非常关注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去探求新知。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充分了解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这不仅仅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审视,再次查漏补缺,吸收和内化,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的具体表现。

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课前反思后的教学设计调整,能够预设到学生在学习中所碰到的困难,教学内容和方法更适合学生,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课堂教学中需反思

课中反思,即及时自主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工作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尤其是进入新课程后,教学中所出现的情况越来越有挑战性,常常出人意料,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

另外,课堂教学是在动态中生成,在动态中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如在《论语六则》教学中,学习“学而不思则罔,四而不学则殆”时,可结合学生的思想表现及时进行教育,效果就非常好。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课中反思表现为教师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强化,而这一过程又是通过“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反思”得以展开和实现的,贯穿始终的是教师的“反思”。

三课后更要总结、反思得失

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固然重要,但是教然后知困知不足。因此,课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分析、反思,写下自己执教的切身体会或疏漏失误,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十分重要的。经常性的课后反思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良好形式。更重要的是,课后反思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那么课后反思思什么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方面进行反思。

1.反思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结果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件,而是以一种参考揭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是课程的使用者、建设者、开发者。因此,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时候,教师可以把这些内容在课后反思中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合理的建议,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2.反思教学片段

首先,教师要记录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以及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如导入新课的巧妙之处,留有悬念的结束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及激活学生思维、学生自主评价等成功之处)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应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去。在此基础上,教师将教学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其次,教师要善于记录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愈加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碰撞的火化”,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当出现了这些意想不到的高潮时,作为教师,就要记录下来加以研究,并以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案例分析技术,开展教科研工作。

3.反思教学的“败笔”

再成功的课堂教育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在课后,教师必须审视自己处理不当的环节,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同时,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寻找最佳结合点,提出整改措施及教学策略,形成新的教学环节。

4.反思教学中学生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中总会闪烁出“创新的火花”。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见解。课堂下,教师们常常会交流课堂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来值得赞赏的东西,共同分享其中的喜悦,这种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对这些独到的见解加以赞赏和激励,既是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感受自尊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因此,应将它们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学补充新鲜血液。

5.反思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教师要静心沉思:情境的创设是否有效果?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问题的提出是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是否有价值?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才能是否得以萌发?等,并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三结束语

总之,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笔者感到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灵感,经常进行教学反思,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帮助自己不断成长。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总结篇六

进行语文教学,一般是将目标设定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上的。所有的语文教师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准确的使用之,并且精彩的运用之,这或许就是语文课最基本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又因为语言的特性而使语文课搭载更多的信息,在达成以上目标的'同时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学生们的其他一些能力。这些能力大概包括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也许还应该有一些至今仍不落言筌的神秘的有待研究的另类能力。

在努力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内容"与"形式"这两个让人费思忖的概念。这两个概念纠缠不清,令人难以割舍。"内容"重要,还是"形式"重要呢?前几年,听说有的老教师在听年轻语文教师讲《老山界》这篇课文时,就曾提出年轻教师缺乏对红军长征艰苦性的理解,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革命传统教育这样的意见。我想这位老教师一定更注意语文课文的教育内容。近些时候,有一位教授在给继续教育中的语文教师讲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时,很郑重的提出了语文课应该以语言的形式作为教学目标的意见。我想这位教授一定属于不同于上述注重"内容"的"内容派"的"形式派"。

我想内容与形式是不可能断然分开的,也是根本难以分开的。谁见过没有形式的内容和没有内容的形式呢?大概谁也没见过。语文课偏偏又专门提供了深刻内容与精美形式几乎完美结合在一起的阅读材料,使学习者能够从其中任一方面得到应有的修养。语文教师如果只看到内容这方面,也许就会陷入那些其他专业的业务中;语文教师如果只关心形式方面,就会进入由思维符号组成的枯燥的没有人文色彩的抽象世界中去,或许给您一个"形式主义"帽子。语文课应将独辟蹊径,在内容与形式的胶合点中寻求一条生路!既不进入他人领域,也不踏入玄思泥潭,而是在内容与形式共同创设的精致完美的世界中遨游!教师揭示它,学生领悟它。在教师的揭示中,学生提高了运用语言形式传达语言内容的能力。所以我想说,探求语言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组合,并提高自身完美的组合语言内容与形式的能力,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目标。

20xx年2月20日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总结篇七

语言学习,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我认为都应该按照听、说、读、写这样的顺序来循序渐进地进行。听,首先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使用口语,刺激学生的听力;说,就要求在英语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开口,说英语,无论对与错,最重要的是让说英语成为一种习惯,说的'同时有能刺激学生的听力,听说之间彼此联系,共同发展;读,是指阅读英语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解英语短文时,提出几个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先泛读然后再在我们老师的知道下进行精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听讲的时候有所侧重,效果更好;写,每单元课后都有相对应的写作训练,我们可以在学生背诵短文的基础上,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先模仿着写,基础稍好的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之上拓展,使其写作水平慢慢提升。

基于以上观点并针对开学以来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首先,我在课堂导入上做了些改变,如果本节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那么我就会创设一个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自然的张口说英语,如果本节课是知识点讲解并训练的话,课前我会找句名人励志语并跟大家分享一下他背后的故事,比如“nobodygetstowriteyourdestinybutyou!(**)”,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士气!其次,在新授课时,一般都是呈现新的语言任务,比如对话之类的,我就会在师生对话的基础上,让他们进行生生对话,然后小组进行展示,这样不仅有助于他们对新的句型的理解,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能力!最后,在背诵时,我会分层次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跳一跳都能够得着”!并且为了激发优等生之间彼此竞争的良好局面,我会有意识地在他们之间“挑起战火”,比如,今天背诵短文时a落到了b的后面,在a背诵的时候我就会走到他跟前悄悄地说“人家b可都已经给我背会了哦!人家现在正在背下一篇呢!”,这样虽说效果只能保持那么一小会儿,但如果每次都能提醒他一句,时间久了,他们之间必定就会形成良好的竞争局面,成绩自然就会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以上几点仅是我自己的思考与看法,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我会更加用心,细心,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总结篇八

在政治科组长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听了高二文(3)班的政治课。通过这节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在听课后的教学收获和自我反思。

(一)好的方面:

1、施老师教态自然,在整个课堂中的表情非常好,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亲和力非常强,语调平和,听起来很舒服。

2、对教材比较了解,整节课各个环节连接比较好,没有出现停顿,课堂比较流畅。

3、教师的活动范围比较广泛,一节课40分钟很少在讲台上活动,能够深入到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和学生和目光交流,也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许多积极评价,有利用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

(二)值得思考的地方:

1、课堂内容太多,包括两个单元的重难点。

2、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较为混乱,问题的设计没有难度,难以让学生深入思考,在课堂的许多提问中,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但老师还是让学生讨论思考,然后再个别作答,一个说明练习太容易,二是老师的应变不好。

3、讲课内容的深度不够,不能够满足优等生的学习要求。

这一课例的讲授过程,给了我们一些新的思考:

1、教师只有熟悉教材,掌握内在的知识间联系,以及熟知学生的知识水平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才能促使自身素质和学生能力的飞跃。

2、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别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为此,教师组织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明确的共同任务,让每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承担个人的责任。除学生间的互动外,还要发挥“师生间的互通”对合作学习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