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活动>我是一个粉刷匠教案反思小班 音乐活动反思(大全10篇)

我是一个粉刷匠教案反思小班 音乐活动反思(大全10篇)

作者:GZ才子 我是一个粉刷匠教案反思小班 音乐活动反思(大全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我是一个粉刷匠教案反思小班篇一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鼓励全体学生进行音乐创造。通过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音乐活动的目的。

教材第三册第五课是由学唱歌曲《我也骑马巡逻去》和欣赏木琴独奏《我是人民的小骑兵》两大内容组成,以“美丽的大草原,勇敢的小骑兵”这一情境主线贯穿教材的两个内容。在唱好歌曲的同时,要求学生能用双响筒、碰铃模仿马蹄声、马铃声,并能为歌曲伴奏;在欣赏器乐曲的过程中要能大胆自信地参与欣赏活动,听出音乐中的马蹄声、风雨声,并能自主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节奏音型或人声来再现乐曲情境,从中感受“小骑兵”威武神气的形象,体验喜悦欢快的心情,最终达到了解乐曲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音乐故事的目标。

欣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这一课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在这一点上教师如何选择方法非常重要,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将整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段感受理解音乐所表现的情境,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参与表现形式来体验音乐情感。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换为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在进行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乐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分辨出音乐中的马蹄声、风雨声,并自主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节奏音型或人声来再现乐曲情境。

1、激趣

在导入环节中我创设情境,从兴趣引入,运用了视觉图象法。

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对我们汉族的孩子来说不是那么了解。为了使他们更直接地了解到内蒙古族人们的生活习惯,我运用电脑软件制作了一些他们吃、住、穿等方面的风情画面,配合优美的内蒙古曲调,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并很自然的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美丽大草原的情境。

2、活动

在分段欣赏环节中我主要采用创造实践法,设计了多种音乐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兴趣入手主动参与,通过活动来提升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我是人民的小骑兵》是一首木琴独奏曲,由手风琴伴奏。乐曲为复三部曲式。全曲由引子——a段(主题及其变化重复)——b段(变奏+华彩)——a段+尾声等三个部分组成。教学中我让学生用人声或打击乐器表现渐弱和渐强的音乐效果,用来进一步体会乐曲情绪,了解乐段含义。如乐曲前24小节为引子,由ppp—渐强—mf—f—ff的力度变化模仿马蹄声,描写一队小骑兵由远而近奔驰过来的形象。在学生初听之后我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根据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很容易回答出:“看到小骑兵从远处走来,听到马蹄声由小变大。”在有了这种直观感受以后再引导学生自己表现:“那小朋友们你能模仿出马蹄声吗?怎样才能表现小骑兵是从远处跑来的呢?”此时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会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有的用跺脚表示,有的用人声表示,还有用手拍击桌椅发出声音表示的,甚至有用跑步的动作来表示的,每一种方式教师都应给予指导和肯定,如此一来不但课堂活跃、学生兴趣高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造思维,学会了如何表现渐强的音乐效果。

对于乐曲的主旋律我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听、唱、敲、选等活动形式,用哼唱和自主选择打击乐器与节奏音型对乐曲进行二度创作——打击乐器伴奏来加深印象、表现音乐的。这里我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能充分自主地表现音乐,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而对“暴风雨”的描写段落的感悟则是启发学生尝试用人声和打击乐器的表现形式来呈现:首先要求学生通过探索自选伴奏乐器和乐谱,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音乐的联系,接着通过自由组合练习激发学生的演奏欲望,最后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的乐器演奏水平。

最后我利用电脑制作flash动画,根据乐段的变化出现相应的动画内容,通过看动画欣赏全曲,将故事完整地演绎出来,这样就给了学生很直观的感受,能更好地鼓励和引导学生简单复述小骑兵的故事,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在复述故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分别让不同的学生表演不同的段落、集体参与活动,使欣赏、演奏和表演达到和谐一致。

3、探究与评价

我认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帮助他们,使他们也能够参加音乐活动,能够成为积极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把学生放在自主的位子上,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敲一敲、选一选、做一做等活动形式,在乐段分析处理中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听辩能力,对各个处理方案做出客观评价。当我给学生某个任务的时候,他怎么去做并不重要,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条件、方式、意愿去做,这样他们才能学得主动,充分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其实有很多孩子的想法很新奇,也值得去实践,在课堂中让他们自己的一些想法能得到实现,并受到肯定,不断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实践,再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评价与改进,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信,逐步养成自主参与音乐活动的习惯。其实重要的只是“做”的本身,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那倒无关紧要,学生如果不去做那就是失败。

在《音乐课程标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等理念指导下上了这么一堂欣赏课我感受颇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有几点不足需要仔细推敲一下,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投入的来欣赏一段音乐,那么就需要音乐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的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他们做好抽象听觉与形象感受之间的过渡,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从而丰富和发展他们的音乐想象能力与理解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对象始终是音乐,不会被图片或动画所取代,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是为音乐服务的。

2、我们的传统小学音乐教育,过于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致使教师们往往看不到孩子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的潜在本能。一开始我过分要求学生使用打击乐器的正确性和节奏的准确性,多次反复地进行机械训练,反而让学生感到枯燥,好不容易激发的欣赏兴趣也随之失去。当我换班上课时我开始注意这一点,将重心放在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上,只要求学生能自动自主地参与活动:先随音乐自行敲击,再将个人的演奏方案表演给大家看,由全体学生一同评价,在老师的小小提示下选择最佳方案进行集体伴奏,如此一来学生积极性高,动手率也高,效果自然不错,同时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演奏水平提高很快。

以上是我上课的一点感受与心得,很多想法欠成熟,希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共同探究,共同进步!

我是一个粉刷匠教案反思小班篇二

我执教的语言活动《有趣的反话国》。通过活动让幼儿1、学习反义词,练习说意义相反的词,训练思维的敏捷性。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孩子们对活动的引导很感兴趣,接着我提出了几个反义词,告诉孩子们什么叫反义词,意思为相反的就叫反义词,让孩子们理解反义词的含义。在接下来的环节是让孩子看图说出意思相反的词,家慧和锦浩两位小朋友对于“高、矮和大、小”的意思分的不是很清楚。我给予了个别指导。对于游戏环节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在乐中学习,掌握了大量的反义词。整节活动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大多数孩子都能掌握反义词,并能说出来。但如何把反义词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去,还需多多引导和练习。

我是一个粉刷匠教案反思小班篇三

王老师:这次活动,变开始时的一味模仿,为融入个人与集体的想法与智慧;在组织活动时,变一味背教案、走教案,为对幼儿充分尊重、信任和引导;变“牵”着幼儿的鼻子走,为引发幼儿的好奇、兴趣、自主探究。教学效果非常好。

同伴互助

张老师:这次活动组织得很成功。由于有了前两次的经验,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放”得开,而不是忙着走“环节”。

华老师:在两次学习唱四季歌以及和幼儿的交流互动中,教师尊重幼儿差异,注意面向不同层次幼儿,分解了难点,较好地达成了目标。

李老师:在最后一个环节中,王老师也对原方案进行了修改,利用孩子们对周围生活的关注,不露痕迹地渲染了主题,使活动达到高潮。

我们的思考

本次“一课三研”活动,始于对特级教师一节公开课的模仿。在三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参与研讨,充分发表各自的观点和建议,相互启发,不断反思,认识逐渐深入,最终解决了前两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刚开始的模仿其“形”,演变为领会其“神”,不再拘泥于“应老师是怎样说的,下一个环节有哪几个步骤”,而是多思考:应老师为什么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这样的教学环节对达成教学目标有何益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手段能帮助我园幼儿理解接受。

通过修改后的第三次教学尝试,我们可以看出:王老师和我们的教师团队已摒弃了“拿来主义”,而将视点落在“有想法、有创新”这样的学习层面上。教师的授课也不再是一种机械的表达行为,而是根据课堂状况与幼儿需要的一种对话式、互动式行为。在整体的活动过程中,自然体现出与故事、音乐的和谐,与他人的和谐,以及多种思路视点的和谐。孩子们很自然地被吸引,并主动探索,也给了观课者不同以往的新鲜感觉。

附故事:花婆婆

大腿上,听爷爷说些曾经发生在他身上的趣事。每次爷爷说完故事,花婆婆就接着说:爷爷,我长大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去很远的地方旅行。当我老了,也要像你一样住在海边。爷爷笑着说:好啊,但是你一定要记得做第三件事。“什么事?”花婆婆问。“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小女孩长大了。她决定去做答应爷爷的三件事。她离开家乡到处旅行,到过热带岛屿,翻过寒冷的雪山,穿过沙漠和森林,看到狮子在游戏,袋鼠在跳跃。每经过一个地方,她都交了一些难忘的好朋友,最后来到了大海边。她想:如果在海边一年四季都看到鲜花,世界会更美丽吧!花婆婆买了许多花籽,她种呀种呀,人们不知道她在干什么,都喊她“怪婆婆”。第二年,那些种子都开花了!人们很喜欢她种的花,就叫她花婆婆。孩子们喜欢到她那儿听她讲旅行的事情。

我是一个粉刷匠教案反思小班篇四

主题教学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对于主题的选择必须根据幼儿的兴趣为主。幼儿从了解、探索、计划、解决问题到知识的获得,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上。

我们的主题内容大多是在期初拟定的。我们挑选了一些我们认为孩子应该了解以及孩子应该有兴趣的内容,这些内容和孩子们的生活都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以自己平时的观察,对自己班上孩子的了解,能够得知哪些内容是孩子们所感兴趣的。但是,一个主题是否对所有的孩子都有兴趣?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对活动中不感兴趣的幼儿如何引导,还是顺应他们自身的兴趣,这是值得探讨的。我想,主要是由于幼儿人数多,我们活动开展的活动还是以集体活动为主,使得不能尊重每个孩子自身的兴趣需要。

另外一点,我们惯于把一个主题在一周或者两周内完成。这是因为,我们一个教师要完成一周的主题教学。其中的利,是教师对整个主题有更合理的安排,各个内容联系更密切。但是,如果一个活动只能进行半周,接下去孩子们的兴趣已减弱了,那里是继续按照计划进行,还是按照孩子们的兴趣而转移?如果一个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在活动结束时还有很多内容可以挖掘,而下一周教师安排的主题则是另外的。那么这时,我们是放弃计划,继续这一主题,还是按照计划进行呢?现实中我们总是选择了后者。

幼儿的兴趣

一线的老师都清楚,要真正搞好一个活动,需要大量的准备。可是,现实的种种限制使我们不可能达到这一要求。例如,很多活动要求带孩子到现场去身临其境去感受,可为了安全,我们哪都不敢让孩子去。更多的活动需要大量的辅助材料,可要是全部由教师亲手收集制作,这显然也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在选择内容时,往往会避开那些需要大量活动材料的活动。这就造成了我们的主题活动不能深入开展,流于形式。

我是一个粉刷匠教案反思小班篇五

律动注重的是音乐欣赏和动作创编。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1.音乐欣赏。

活动开始就先请幼儿欣赏音乐,了解音乐中包含的内容,如段落之分、音乐风格等。活动中我请幼儿在倾听音乐的同时注意速度的快慢区分,并思考音乐快的时候表示什么?音乐慢的时候表示什么呢?在这样的引导过程中孩子们能大胆表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为后面的动作表现打下基础。

2.动作创编。

考虑到活动中要体现幼儿的主题性和动作的创意性。所以一开始是请幼儿随着音乐自己创编洗手帕的动作,我以观察者的身份信心满满地巡视着,可是孩子们的自编动作让我大失所望,不仅动作随意,不协调,节奏不合拍,整个氛围更是乱糟糟。我马上调整“战略”。先让幼儿跟着我合拍地做动作,练习几遍之后,幼儿对乐曲的节奏已经可以把握了,再引导幼儿创编“洗手帕时还可以做怎么样的动作?”,有了前面的节奏基础,这次孩子们在做自己创编动作时候就能基本合着节奏做了。

创意并非随意。第一次的创编,表面看起来幼儿很自主,教师很民主,没有乱加干涉,可是过程很随意,结果很混乱;而第二次的创编,是幼儿在有一定音乐节奏基础上进行的,秩序井然,创意无限。

我是一个粉刷匠教案反思小班篇六

首先,我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较好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由于这几天都在开展鸟类方面的活动,幼儿对于鸟已有一定的认识,当我一说谜面,幼儿的反应很热烈,说出了一些鸟的名字,在我的引导下,幼儿很快猜出了谜底.接着我从八分音符出发,让个别幼儿来拍打,并让其他幼儿来分辨是否正确,并带领幼儿一起进行了此节奏的练习,再进一步在此节奏下加条横线xxxx,让幼儿从节奏外形上进行分辨,都能看出多了一条横线,有幼儿说:“这个要快一点”,但是请幼儿来试时,他们把握不准。于是我带着幼儿打这个节奏,并用语言引导,在教师的提示下,幼儿很快学会了节奏。然后利用歌曲中的“哎哟哟哟,哟哟”来练习xxxxxx和xxxxx,幼儿学得很投入。再让幼儿感受歌词,通过拍手念歌词,有节奏的念歌词,幼儿很快的记住了。继而学唱歌曲,采用集体演唱、分组轮唱以及看指挥演唱,还有最后的加快速度唱等等,巩固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幼儿还能够用肢体动作模仿大鸵鸟的走路、跑步等形态,更好地发展他们的表演能力,但也有个别幼儿唱歌时不够认真。

要组织好一节音乐活动,首先教师自己一定要有信心,做好准备,认真分析教材,找出重难点,设计好活动,不怕自己做不好,只怕自己不敢做。以后,我要不断反思积累经验,让每位幼儿都喜欢音乐活动,爱动、爱唱。希望自己下次的音乐活动有更好的效果。

我是一个粉刷匠教案反思小班篇七

整个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孩子们在生活中常常能感受到身边的一些噪音现象,甚至有时是自己制造了噪音还不知道。活动中我带领孩子们一起挖掘生活中的噪音,在幼儿的不知不觉中发现噪音,并尝试将噪音转换成好听的乐音。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在倾听中谈感受,在体验中探索,在操作中提升对乐音与噪音的理解,在游戏中区分了乐音和噪音。同时活动通过观看课件、讨论、参与游戏等多种教育手段,了解乐音的作用与噪音的危害,知道一些控制或减少噪音的方法。使幼儿在游戏中习得知识,获得成长!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而我成为引导幼儿、支持幼儿,与幼儿共同合作的伙伴。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我与幼儿的互动式提问、追问更是热烈,幼儿的语言思维活跃,孩子们在思考和言语中获得发展!同时活动形式动静交替,活动情节丰富有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自我探索的愿望,实现幼儿快乐学习的理想。

教学是一项遗憾的艺术,维纳斯正因为断臂,才更具艺术魅力,教学正因为遗憾才让我们不断进取。我们要更加的关注细节,关注个体差异。同时活动在无时间限制的情况下,最后环节“声音迷宫棋”游戏还可以玩的更加充分些,使得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完美。最后,感谢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及学前教研员辛华老师,为我们搭建了这样的学习的平台,使我们的理论和实践都得以提升,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化成长。

我是一个粉刷匠教案反思小班篇八

《袋鼠妈妈》这节活动用了两个课时的时间,从学习歌曲到参与游戏,孩子们始终情绪高涨,对于袋鼠的喜爱,也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袋鼠妈妈的小口袋,感受着妈妈爱宝宝的情感。本节活动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让幼儿听音乐做游戏,活动目标是能按规则玩袋鼠妈妈的游戏,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声音的长、短的概念,进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听觉判断能力。

活动一开始我邀请小朋友去参加动物园举办的舞会,并学习小动物律动入场,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然后用学过的歌曲《袋鼠妈妈》邀请袋鼠出场,边游戏边复习了歌曲。在跟孩子讨论袋鼠妈妈是如何爱护自己的宝宝后,让孩子们也产生爱护他们保护他们的情感。因此在听到狼来了的音乐时,孩子们能自然的想到要躲避狼的追赶,游戏便从这里开始,潜移默化的让孩子们对音乐进行分辨。整节活动中孩子们玩得非常尽兴,始终处在欢乐的状态里。活动目标基本达成,当然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小小的问题,比如:活动的场地有限制,可以利用衣服来当袋鼠妈妈的肚子等,让孩子活动更方便,这是本节活动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是一个粉刷匠教案反思小班篇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rap的表现形式,体验rap欢快的节奏。

2.在幼儿掌握rap曲风的基础上,能自由的进行创编。

3.在音乐欣赏和表演中让孩子感悟人与人之间的浓浓亲情。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观看课件)

(幼儿欣赏后回答,找出不一样):

(二)导入主题,学唱rap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rap,rap它就是一种边说边唱的演唱方式,音乐很欢快,节奏感很强。

1.欣赏rap

2.提问:我们刚刚听到歌词里面唱了些什么啊?

幼儿回答

3.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

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

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

4.幼儿随音乐表演。

5.与孩子亲密接触,互动表演,巩固记忆。

6.随音乐表演2遍。

(三)创编rap

(四)师幼互动

教学反思

1、对于本次活动的开展,准备前期活动内容过于单调,幼儿对于情感的理解也不够深刻,但随着对活动的逐步详细化,同时加入一些父母与孩子感情色彩的故事,这样幼儿的感情得到了一定的升华,为活动的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让我对《纲要》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2、活动过程的反思:

(1)在活动中幼儿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动一动等多种多种感官活动,动静交替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动的情感、态度、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的目标基本达到,幼儿能够积极的参与其中。

(2)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班幼儿年龄在四五岁之间,注意力较短暂,但在活动中我们必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完成教师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的角色,因此活动中我要求幼儿多说多做,并运用色彩鲜明的图片、动感的音乐不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了自主意识,成为了活动得主角。

(3)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方面,由于开始部分及导入活动前,与幼儿在沟通时未注意语气,致使幼儿不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过我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态度几说话方式,以忧伤的语气换回他们的注意力,在下面的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无论是说还是跳,都能很好的表现。

3、本次活动中,可以说目标基本完成,幼儿的参与性得到了最大发挥。当然通过这次活动可以发现幼儿不仅会唱,会跳,同时对于爸爸妈妈的感情也有了一大提高,但由于活动开始部分教师将自己的感情色彩没有很好的融入,这点可以说是最大的缺点,同时在创编动作时没有将表现突出的幼儿来一个更好的展现机会,这也是一点不足!

4、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一定会用亲切的语气带领有而进入活动,同时将幼儿的自主创编的环节进行总结,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同时,不忽略较为典型的幼儿,当然还可以在活动中加入一些情景行的表演,相信对于目标的完成会有更大帮助!

我是一个粉刷匠教案反思小班篇十

《花好月圆》这个教材选自许卓娅的韵律活动,乐曲节奏比较明显,易于幼儿掌握。在教材上,通过用萤火虫飞舞、荷花开、青蛙叫这几个有趣的形象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然后学习打击乐。孩子们听了两遍音乐后,就能根据老师所出示的图谱用小手正确地打出节奏。接着,我让孩子分角色打节奏,为后面的打击乐做准备。孩子们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显得注意力特别集中,都仔细听音乐,认真看图谱,准确完成自己的角色表演。在最后的用打击乐进行表演时,孩子们特别激动,拿着手中的乐器,富有表情地表演。整个活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习的效果也很好。

《纲要》指出:“教师的作用应在于启发幼儿感受美、表达美的情趣,丰富他们在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此次活动中的相关节奏都以小动物的形象表示,用游戏化、情景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在听一听、动一动、演一演的过程中共同表现音乐,使幼儿深刻感受民乐的魅力。在活动中,发现他们对响板、手铃、沙锺等乐器非常感兴趣。总愿意和它们一起做游戏,并对不同节奏作出各种各样的反应,能够积极动脑创作相应的身体语言来表现出来,同时也感受到同伴相互交往合作的快乐。

在活动中,有几点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在掌握了看指挥演奏后再请个别幼儿指挥的时候发现孩子们对于指挥的技巧不是特别的熟悉,而在大班音乐活动中对孩子的指挥技巧又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在指挥的过程中,我缺少表演力,并没有完全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因此在以后的音乐活动中应该注意培养幼儿指挥的能力,我认为在以后的此类活动中,可以将这这一任务交给孩子,让孩子尝试着来指挥。促进孩子们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二是,我太注重我的教而忽略孩子的学了,对孩子的学很不放手,例如:怕孩子不会,没有让孩子把掌握的打击乐来面向后面听课的老师进行表演,把孩子以演奏家来进行表演,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满足孩子表演的欲望。三是,活动时,有的孩子对活动不感兴趣,我没有及时提出,太注重活动的过程,而忽略每个孩子的参与,如果当时我站起来,根据孩子的情况,走到孩子的身边,让孩子跟着的一起随音乐表演,后针对孩子的情况适当表扬下孩子,我想效果会更好些。还有一点就是,我太注重音乐的辅助材料萤火虫飞舞、荷花开、青蛙叫这几个有趣的形象帮助幼儿理解乐曲,认为孩子喜欢就让孩子记忆萤火虫飞舞、荷花开、青蛙叫了,而忽略孩子对音乐的欣赏,去感受音乐的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