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三年级搭配二教学反思(优秀10篇)

2023年三年级搭配二教学反思(优秀10篇)

作者:笔尘 2023年三年级搭配二教学反思(优秀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搭配二教学反思篇一

《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实践活动课,教材的主题情境是“配菜”,我创造性使用教材,通过“搭配早餐”这一情境活动的逐步深入,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教学时,我直接引入主题,“听说过搭配吗?”学生说听说过,于是我让他们说一说对搭配的了解,学生对搭配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如打包快餐时,买衣服、穿衣服时,调整座位时等,最终我们选择“早餐”进行搭配研究。

首先我提供两种喝的,三种吃的(牛奶、豆浆、面包、包子、油条),并说明,选择一样喝的.和一样吃的为一份可口的早餐,然后放手先让学生搭配。汇报交流时,我有意先请第一位同学汇报,这孩子是搭出了一份份早餐,但因为无序,大家都听得“乱乱”的,且遗漏了一份,第二位同学是重复搭配了,以此,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有序搭配,这样大家都能听得清楚,看得清楚。

接着,我们展示有序搭配的方法,即先确定一样喝的,再搭配吃的,就有牛奶和面包,牛奶和包子,牛奶和油条三种搭配,再确定另一样喝的,就有豆浆和面包,豆浆和包子,豆浆和油条,学生在阅读下体会到有序的好处。在有序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再进一步探索搭配的表示方式,可以用连线、画图、序号表示等,这样搭配一目了然。

这节课我觉得教师幽默的语言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算比较活跃,环节设计也较紧凑,该讲到的点也都提到,也能兼顾到全体,尽量给每个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

本节课的遗憾之处是:一、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没有真正了解,拔高学生学习水平,一下子呈现两种喝的、三种吃的对学生来说难度大了,从教材看,它首先呈现的是一个荤菜配两个素菜,接着是两个荤菜和两个素菜,再来才是两个荤菜三个素菜,有一个递进过程。二、当投影仪不能使用时,对学生搭配方法的展示如何解决考虑得比较不全,导致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前松后紧。三、搭配早餐时没有让学生用早餐图片演示一下,学生的直观感受不深刻。

总之,这节课也给我了一些启示:要想把课上好,时间上要争取主动,还要把课本理解透,更要把课堂上出现的一切可能预料到。

三年级搭配二教学反思篇二

一、教学设计整体化,内容生活化。

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上下了一番功夫,把教学内容的例题、“做一做“、课后练习的题目整理成一个聪聪过生日的情景串。学生从开始到结束,都围绕“广角“教学,把知识不知不觉地体现,学得自然新鲜。内容又取材于生活,如衣服的搭配、点心的搭配、路线的选择等,寓教于乐,于生活实际,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二、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衣服搭配、设计旅游路线是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

在诸多的想法中找出最佳的排列方法,我让学生小组观察、比较、分析,说说你认为哪种摆法比较好,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即使学生有不同的方法也不急于下结论。在想办法表示穿衣服的过程,更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的想法,在较多的方法中,让学生说说你觉得怎样表示比较好。

总之,我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然而,本节课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不少问题。

一、是目标的把握还是有点拿不准,比如要不要引导学生计算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如果要引导学生掌握算法的话,那么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然后再考虑算法。如果这样应该将排列与组合分成两课时来上。但这样难度提高了不少,估计一部分学生会有困难。

三、如何照顾后进生。公开课特别是操作课或者活动课,课堂很热闹,优生急着演示、发言,后进生却成了观众和听众,尤其是象数学广角这样的教学内容。如何做到面向全体,人人学有所得,也值得我们来探讨。

三年级搭配二教学反思篇三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反思

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以上理念,并结合我校的“五步”教学法,开始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首先是调整使用教材。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基本线索,但教学只有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为此,我从与学生生活联系的密切程度,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角度出发,适当地调整了教材情境,以期能适应更多学生的学习。搭配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放置在一个广阔的生活背景中,通过谈话的形式,用轻松的与主题相关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以此引入可以很快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迅速转入下一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学习图1一荤一素的搭配方法。

其次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生在自学图1的基础上,对搭配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学习图二,我就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借助学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将知识迁移延伸,探索真实世界中的数学,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动手操作是儿童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我让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在学生充分探究之后,让学生展示各自的办法,可能有的同学会按顺序搭配,有的则会显得杂乱次序,有的用荤菜配素菜,有的用素菜配荤菜,只要能够找到所有的答案,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更好一点,为什么?再用课件演示加深印象。这样使学生感受到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搭配,才不容易重复和遗漏。并适时板书: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所以我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更简单的记录方法,使学生不再拘泥一种记录方式,而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写出好几种记录方式,比如:列举、连线、画图、用序号和字母表示等等,甚至有的同学会想到用算式解决。在学生汇报交流时,通过展示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让学生不仅明白了这些记录方式所表示的意思,也能让学生经历从图片操作到用符号表示的过程,提升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在配菜搭配结束后,为了给学生一个综合运用新知识的空间,我让学生用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使练习充满了情趣,用生活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巩固了所学知识。

教材中设置了三天的菜谱搭配,情境设置相对一致,但容易让学生失去探究兴趣,同时也削弱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数学思想的形成,我根据具体的情况做了调整后的感觉颇好,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

三年级搭配二教学反思篇四

《搭配中的学问》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摆一摆、猜一猜、记一记等小组合作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并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的知识是组合简单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说,教师又不能直接讲解乘法原理,于是要求学生在进行搭配时要做到有顺序,就能够保证计数时不重复不遗漏――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教学中,为了突破重难点,从多方面想办法:

一、教学设计整体化,内容生活化。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把教学内容的例题、课后练习的题目串成一个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搭配衣服、搭配早餐、搭配路线中,使学生处处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处处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有趣,又处处增长知识。学生不仅玩得高兴,而且也学得开心。

二、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衣服搭配、早餐的搭配、路线的搭配是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然后拓展延伸,让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搭配的情况?再让学生进行词语搭配,了解在语文学科中也有搭配得情况。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从无序思维过渡到有序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明晰化、条理化,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为了让学生掌握有序的搭配方法,我让学生先动手操作,然后到黑板上进行展示,再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说说你觉得那种摆法比较好?好在哪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领悟到有顺序的进行搭配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到所有的搭配方法。总之,我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理解组合的思想方法。

然而,本节课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不少问题。

一、是要努力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学生在路线的搭配时,没能把搭配的知识迁移到走路,对于一段路和一条路线不能很好的理解,所以不能正确的找到所有的路线,这一方面还比较欠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与训练。

二、如何灵活驾驭课堂。特别是操作课或者活动课,课堂很热闹,很多学生急着演示、发言,语言表达能力强,自我表现欲望强烈,一不小心被学生牵制住了,因为太充分让学生畅所欲言,所以拖延了时间。

三年级搭配二教学反思篇五

1、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有序思考的方法,使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

1、图片8张(4套)装入信封。

2、作业纸每人一张。

3、前后4人一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把信封发给组长。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探索学习

情境一:穿什么衣服?

1、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搭配

师:芳芳从衣柜里拿出一件上衣、两件下装,穿哪一套好看呢?

师:“一套”是指什么?

生1:一件衣服和一条裤子就配成了一套。

生2:一件衣服和一条裙子也可以配成一套。

师:也就是说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装就是一套。

所以,一件上衣和两件下装可以搭配出2套衣服。

芳芳试了后,觉得不是很好看,接着从衣柜里拿出一件黄色的上衣,现在又有几种穿法呢,可以搭配成几套?猜一猜。

生1:

生2:……

到底有几种穿法呢?我们就动手摆一摆,在摆之前请听清楚要求。

1、前后4人为一小组。

2、小组长拿出信封里的图片。

3、互相讨论搭配的穿法,小组长把搭配的穿法摆出来。

摆好的请举手。哪个小组长来说说你们的结果?哪件上衣和哪件下装配成一套?

学生说,老师投影展示。(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摆一摆)1、余老师发现他们的摆法很有顺序,你能发现他们按什么顺序摆的吗?2、余老师觉得他们摆的有点乱,你们能不能把他们调调位置有顺序地摆放呢?(按照顺序摆放)

如果没有图片摆一摆,该怎么样进行搭配呢?请小组长把图片放入信封,然后把信封放进抽屉,比比哪个小组长最能干。

恩,都非常能干,图片没有了该怎么办呢?(写字、画图、连线)

连线该怎么连呢?请小朋友拿出老师给你的纸,动手连一连。

连好的请举手。(教师选取2、3份作业纸,正确的、错误的)

展示错误的:他连对了吗?哪里不对?(漏掉了)

漏掉哪套呢?

哪位小朋友来说说,帮他找出来。

这位同学呢?他的呢?对不对?他也犯了什么错误?(漏掉了)帮他一把。

在搭配的时候我们不能漏掉。板书:不遗漏。刚才有小朋友在连线的时候漏掉了,

那我们该怎么连线才能不漏掉呢?

我想请连正确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连线的?(红上衣和红裤子,红上衣和红裙子,黄上衣和红裤子,黄上衣和红裙子)说的真好,先确定一件上衣,再选择下装。我们把刚才的连线过程在大屏幕上在来一遍。

确定红上衣,红上衣配红裤子,红上衣配红裙子。一件红上衣,可以搭配(2)件下装,有(2)种搭配。

红上衣的已经搭配好了。再来确定谁呢?(黄上衣)。黄上衣可以怎么配?谁来说一说?黄上衣配红裤子,黄上衣配红裙子。一件黄上衣,也可以搭配(2)件下装,有(2)种搭配。

一共是(4)种搭配。

连线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没有图片了我们还可以把文字和连线一起用。

板书:红上衣黄上衣

红裤子红裙子

写好后再来连线。我们一起说一遍连线过程。确定红上衣,红上衣连红裤子,红上衣连红裙子。确定黄上衣,黄上衣连红裤子、黄上衣连红裙子。

这些方法你喜欢哪一种?(连线)

师:连线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师:请你拿出作业纸连一连。

师:谁愿意把你的连线过程说一说。

确定上衣:红上衣,可以搭配(3)件下装,有(3)种搭配。

黄上衣,也可以搭配(3)件下装,有(3)种搭配。

一共是(6)种搭配。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已经学会了搭配衣服。其实搭配它是一门学问,只要找到了正确的搭配方法,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搭配中的学问。(板书课题:搭配中的学问)

情境二:配早餐

(课件出示:2种饮品、3种主食)

师:芳芳想选一种饮品和一种主食作为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请拿出作业纸,连一连。

师:谁来说说怎样连的?有几种不同的配法?

生:6种。(生说师连)

情境三:游乐园路线搭配

师:吃完了早餐,芳芳就要去电影院看电影了。

师:瞧!这是去电影院的路线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能看懂这幅图吗?(学生说图意)

为了区别这些路,我们可以给他们起个名字,就叫a路b路c路d路和e路吧。

也就是,从早餐店到少年宫有a路b路2种走法,从少年宫到电影院有c路d路和e路3种走法。那么从早餐店到电影院,有几种不同的走法?拿出你们的作业纸可以用手指指或者画一画。

(孩子们仔细地观察着游乐园的路线图,并用小手指伸出来一条一条的指着)

师:谁来说说。

三、总结:

其实,搭配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希望同学们遇到这样的问题能够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思考。

三年级搭配二教学反思篇六

《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这节课我紧紧围绕“盒饭中心”开业这一情境,通过让学生配菜,了解到配菜的方法和策略。在配菜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了招聘服务员、聘配菜部经理的活动。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小组讨论、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

成功之处:

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

我在这一课中围绕“开心盒饭中心”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三天的配菜这一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d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d迁移应用”。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更多搭配中的学问,我还设计了“搭配服装”“搭配路线”两个活动,让学生在独立尝试解决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2.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

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如“开心盒饭中心”三天配菜,由易到难,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3.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情境的创设上体现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学生关注的情境出发,允许不同学生有不同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师不强求统一,只要方法合理,教师就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不足之处:

上完这节课后,感想颇多。在细细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时,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关注个体差异不够到位。

新的数学教学课堂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组织学生搭配星期三的菜时,我引导学生用想一想、摆一摆、配一配,组长用连线的方法把配菜的方法记录下来。可在巡视学生活动时,我发现有的学生拿着学具卡片兴冲冲地对组长说:“我喜欢牛排和豆腐。”然后就让组长记录。可能是由于老师前面的问题“你想买什么菜?”的影响。她忽略了“星期三一共有多少种配菜方法?”这个问题。

可见,她并没有把所有的搭配方法找出来,只是找了一种或两种方法。我当时没有对这种现象做出回应,而是让组长用连线的`方法汇报搭配的方法。

新的数学课堂教学追求的是有效性,在一个班级的全体中,每个学生的差异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时时关注差生的转化工作。如果此时能让学生利用投影展示一下搭配的方法或者让学生到讲台前拿着大的学具卡片展示搭配的方法,会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时时关注差生,发现他们的思维误区,及时加以引导。只有这样做教学才是有效的,才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2、在配菜活动中,学生们已经总结出了用乘法算式求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如果能在后面的搭配衣服、搭配路线等活动中,用乘法算式引导学生提升,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最后,我又新设计了一个猜电话号码后四位的游戏。这道题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讲太难了。如果变成三位数就好了。

4、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待进一步改进。

在本课中关注他人评价方面落实得还不够到位。长期以来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评价,事实上,除了教师评价以外,还应该从其他渠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数学课程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他人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表现评价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也是加强学生自我肯定、找出问题的有效做法,是自我调节的有效途径。学生之间或小组之间的他人评价能够使学生面对面地积极互动、有机会互相解释、争辩,有机会帮助理解、加深所学的知识;更能促进学生认真听课、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这样的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师的单一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自我表现反思、自我教育、自我表现发展,形成了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功能,促进学生发展。

总之,这节课堂教学,虽然我关注了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使数学教学更具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有助于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认识到“原来搭配中也有那么多的数学知识呀!”学生由衷地发出了感叹!但是,课堂教学总是有许多的遗憾、许多的瑕疵,在许多的细节中一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还请各位指正和帮助。

三年级搭配二教学反思篇七

《搭配中的学问》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和排列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摆一摆、猜一猜、记一记等小组合作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并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的知识是排列和组合简单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说,教师又不能直接讲解排列组合,如何讲解比较深奥的知识,这是应该正视的问题。在处理教材时,没有直接呈现排列组合原理,而是从排列组合的基本思考方法入手——科学枚举法。因为学生只有恰当的分类,将事情的各种情况能够一一列举出来,就能够保证计数时不重复不遗漏——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所以本节课没有要求学生解决比较复杂的计数问题,也不要求发现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而是要求学生通过科学枚举法,感受计数方法。在教学中,为了突破重点,从多方面想办法:一是让学生认识到排列与组合学习是生活中的必须;二是让学生通过摆、画、列表等活动,学习“不重复、不遗漏”的计数的方法。对小学数学课堂,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本节课在这个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三年级搭配二教学反思篇八

《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一节实践活动课。我在《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学生”,使学生建立“做数学”的理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实效性。课前我认真研究了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后,确定了教学目标。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作了一些创新处理。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中创设了招聘服务员、聘配菜部经理的活动。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通过让学生连一连(配餐)、摆一摆、配一配(服装搭配);做一做(朋友间握手)、画一画(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出路线的搭配过程)的过程,从搭配材料的数目上力争体现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的过程等一系列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学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小组讨论、汇报都兴致勃勃,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灵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

我紧紧围绕“学校餐厅”开餐这一情境,通过让学生配菜,了解到配菜的方法和策略。在配菜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了招聘服务员、聘配菜部经理的活动。整个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摆一摆,配一配、连一连、让学生在独立尝试解决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尽量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d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d迁移应用”。努力挖掘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素材,找准结合点,力求做到在每个环节上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实践活动的时空,不断地拓宽数学实践活动的平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

2.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

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如“学校餐厅”三天配菜,由易到难,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本节课我尽量设计些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这些教学内容很具有层次性和思考性。如:朋友握手、服装搭配、设计动物园参观的路线,都是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最后布置让学生猜猜老师的电话号码,加深对搭配问题的理解。

3.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教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我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如:在练习中我设计了“朋友握手”、“服装搭配”、“设计动物园参观的路线”。这样的教学内容呈现能使练习充满了情趣,用现实的生活情景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巩固了所学知识。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积极地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于数学实践活动中探索发现、验证巩固、延伸拓展。

4、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感、一种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感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则是检验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如在活动二的“搭配星期三的菜谱”教学中,我是这样教学的:

教学中力求做到问题的提出具体、明确、到位。有效的引导学生思维有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水到渠成的让学生掌握了搭配的规律并提升归纳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基本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重要理念。而且每一情境生动有趣、环环相扣。

上完这节课后,感想颇多。除了对本课教学环节,学生活动安排进行反思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地反思。在细细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我觉得本课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关注个体差异不够到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追求的是有效性,在一个班级的全体中,每个学生的差异是不同的。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时时关注差生的转化工作。在提出问题时优先让差生回答,如果差生都能理解了,也就意味着全体都理解了;在做课堂作业时教师应该关注差生的'完成情况,将错误纠正在当堂;在开始自主探究时,教师应提出:“不懂的同学请举手,也可以来到老师的身边和老师一起合作。”;在反馈是也要时时关注差生,发现他们的思维误区。只有这样做教学才是有效的,才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2、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待进一步改进。

在本课中关注他人评价方面落实得还不够到位。长期以来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评价,事实上,除了教师评价以外,还应该从其他渠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数学课程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他人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表现评价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也是加强学生自我肯定、找出问题的有效做法,是自我调节的有效途径。学生之间或小组之间的他人评价能够使学生面对面地积极互动、有机会互相解释、争辩,有机会帮助理解、加深所学的知识;更能促进学生认真听课、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这样的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师的单一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自我表现反思、自我教育、自我表现发展,形成了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功能,促进学生发展。

总之,这节《搭配中的学问》的课堂教学,虽然关注了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使数学教学更具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有助于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认识到“原来搭配中也有那么多的数学知识呀!”学生由衷地发出了感叹!但是,课堂教学总是有许多的遗憾、许多的瑕疵,在许多的细节中一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还请各位老师指正和帮助。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搭配二教学反思篇九

这次我们二马路小学和向荣巷小学共同完成解读“应用意识”这一核心词的任务。为了更好地向大家诠释这一核心词,我们两所学校选择了课例与理论相结合的这一形式。我先进行《搭配中的学问》的课例展示,稍后向荣巷小学的陈老师进行理论的解读。

在《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的环节设计上,先由搭配服装这一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提出数学问题,“一顶帽子搭配一条裤子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在学生探索、发现并掌握了有序搭配的方法后,逐渐上升到用符号表示,接下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食物搭配,路线搭配这两个生活中数学问题。这样的环节设计,不仅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能从这些数学信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从哪里来的问题。随后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又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知道了去脉,解决了到哪里去的问题。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学生可以用本科所学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并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的内容,这就需要在学习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同时尽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本课以“小丑”的口吻,结合情境提出一组问题,这样不但使课堂更加富有趣味性,也使问题更加具体,易于理解。比如在课堂开始,小丑提出“今天要表演节目,不知道怎样穿戴才好”,学生列举出各种各样的搭配方法,让学生初步体会搭配的含义。紧接着小丑从学生的各种搭配出发,要求学生找出所有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带着小丑的问题摆一摆,配一配,体会到了“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到所有的搭配方法,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思考”。接下来小丑提出:“能不能把所有的搭配方法用简洁的方法记录下来,这样我表演节目时就可以轻松选择服装了。”这样一个在具体情境中的问题,使问题本身更加具体,更加明确,学生也更易理解与操作。

在“服装搭配”后的巩固练习,“午餐搭配”中,我选择学生喜欢的“肯德基”这一形式,学生兴趣盎然。整堂课学生跟随小丑一起探索,一起发现,一起学习。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中,我在各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摆一摆、连一连、画一画等活动中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操作、方法多样,且争先恐后地上台展现自己。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有层次地呈现不同的搭配方法记录方法,是让学生看到方法进化的过程,明白自己的方法在一系列方法中的位置,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方法的选择与优化;学生分析、讨论不同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个体的经验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相互充实、也有助于个体经验的改造、丰富和提炼。这个过程,实现了数学活动经验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生长和发展。

最后,数学应用意识就是一种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周围生活中问题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和思维反应。因属于“意识”范畴,处于“隐性”状态。这就决定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具有长期性,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三年级搭配二教学反思篇十

本学期学区举行了同课异构的教学比赛。听了三所学校对同一课题“搭配问题”的不同上法,颇有感触,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活实际为背景重组教材,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如:罗老师把握手的问题放在课前引出有序,这就充分地体现了从学生的已有经验、认知出发。搭配衣服、吃早餐等更接近我们的生活,学生见过、做过、实践过、体会过,这样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一些。也体现了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这样从某些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利用,就能使学生化难为易地接受数学知识,进而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

二、课前创设情境,亲历问题产生过程为下一个问题做准备。张红老师在课前谈话中,提出问题。引发他们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就能探究的更加明白、透彻。也为新课的解决问题做好了充分地准备。

三、让学生动手操作,亲历问题产生过程:提出、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中唐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唐老师的整堂课中,始终以动手实践操作为主线贯穿全程。让学生通过动手“搭配衣服”解决问题:从中找到一定的规律,解决了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总之这三个老师的课堂教学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有许多,感觉个人在教学方面与他们的差距比较大,听了三位教师的课感觉受益非浅。自己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当中,也要因地制宜的去运用其他教师好的方面,让自己尽快的'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