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稿>我设计的自行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大全(17篇)

我设计的自行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大全(17篇)

作者:笔砚

教案模板的编写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优秀的教案模板是如何设计的。

三年级美术我设计自行车说课稿

我设计的自行车是三年级美术上册第十四课内容,教材内容只是学生画的和制作的几幅自行车的图画,主要是让学生来认识自行车,不但要知道它的结构、用途,还要让学生积极的去改造去创新,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创造出既美观又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自行车来。

1、初步认识自行车的大体结构及用途。

2、能根据自行车的结构画出简单的自行车。

难点:能够有创意的去对自行车加以改进,使其变得更美观更实用。

先引导学生认识自行车的结构,然后示范自行车的画法,平观看各种自行车的图片,启发学生创新。

(二)认识自行车各部分结构。

1,车轮2.辐条3刹车4车把5车架6.车座7.货架8.脚撑9链条10脚踏。

你知道自行车有什么功能吗?

你想让它还有什么功能?

学生自由绘画。

鼓励有创意的学生作品,提醒学生要注意自行车造型的美观和实用性。

(三)展评作业。

选出“最佳造型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

(四)课后小结。

这一节我们了解了自行车的结构、功能,并设计了自己的自行车,但课堂时间有限,可能还有更好的作品,课下交给老师。

三年级美术说课稿

《吃虫草》这一课在老人美版教材中已作用了十多年,在步入课程改革的今天,它仍然被青睐,仍占有一席之地,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我就对教材展开分析:

“吃虫草”是以自然界中奇妙的吃虫植物作为教材内容,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接触的是一种新奇、有趣的事物,这个课题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探究、想象与创作的空间,虽然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它仍然吸引着学生、教师的眼球,新教材把它的使用对象确定为三年级学生,我认为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综合、探索”领域中使用该教材,将美术学科与科学学科自然融合,能综合性地开发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视野开阔,使师生围绕着对这种新奇小草的探究,去表现大自然中美与善的生态平衡,并同时在搜集信息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该课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一)教学目标。

我认为要让学生综合能力凸现于课堂,应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及差异的表现为基础,将作业要求灵活划分,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可以是异想纷呈的设计,以学生的求知需要来活用教材,使教学人本化,为创造性学习提供更充裕的空间,因此,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吃虫草的种类及捕虫奥秘,启发学生的创新表现。

2.技能目标:训练学生搜集及运用信息资料的能力,学习用综合技法进行设计与表现。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在问题的情景中体验探究的愉快。

4.创造目标:充分发挥想象,启发学生的创新表现,围绕创新设计神奇的“捕虫器”进行创作。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吃虫草的种类、特点。

2.将美术与科学自然融合,充分发挥想象,运用多种方法表现吃虫草。

(三)教学难点:利用审美情趣,创意的设计、综合技法的运用和画面的构图。

我们常说“教有法而无定法”前边这个“法”是一般的教学规律,不大变的,是个“定量”,而后边这个“法”则是多样、灵活的,它考验着我们教师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空里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是个无限量的“变量”。在该堂课中,我认为应立足于从美术学科的创造表现中延伸对科学以及现实社会的联系。以下是我设计的教法:

1.故事引入。

“兴趣是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虫吃草,而现在虫被草吃了,引导学生对故事产生兴趣,由此引出自然中奇异的吃虫草的话题。

2.赏析入境。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视频将学生的'观察视野延长了,学生的观察虽然不及在真实的自然中得到的那么深刻灵动,但对于该课而言,运用幻灯片在短时间里了解吃虫草的种类、捕虫方式等直观感受的建立仍有重要作用,这样的引领入境能起到突破重点的关键作用。

3.师生互动,探索表现。

在对大自然奥秘的探解中,教师搜集的资料给课堂充实了大量的知识内容,不断激发起每个人个性化的思考及强烈的学习动力,以各种形式展开艺术实践尝试,教师引领着学生分析用各类综合性方法表达自己的创意,突出“独特、个性、创新”。

教学最终落实于学生的“学”,它不仅仅是结果,更强调过程及获取知识的方法。这节课,我作了以下指导:

1.组织教学:教师围绕设计及表现奇异的吃虫草及新型“捕虫器”进行创作,并展示部分作品,唤起学生以往的生活及知识经验,以先行者的姿态呈现。

2.明确学习的组织形式:以个人独立制作的形式,让学生确认自己已有的材料并通过分析吃虫草的捕虫器特点“芳香的气味,奇特的外形,鲜艳的颜色”三大特点,紧接着从分析仿生设计案例赏析,将人类和生物的奥妙在造物过程中进行模仿、创新设计,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设计与表现的原则,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3.加强认知与表现结构:学生对设计以及造型已经有了基本明确的认识,但还不够巩固,这就需要在过程中结合具体操作和对作品的分析评价、张扬,鼓励新颖、奇特的设计作品,让学生真正了解设计与表现的思维方式,更为理性地欣赏,评述自己及他人的作品,共同分享成功的愉悦。

体现“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评价以“设计思维活动”作为主轴综合贯通,使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延伸,采用自评、互评、师生共评方式相结合,即重结果,又重过程,同时关注学生是否理解自然与艺术的相互关系以及融合。

我设计的自行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

一、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的研究性,侧重学生的观察和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师生交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参与性、有效性、兴趣性。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在学法上,主要通过欣赏、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动手画画等方法相结合。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并归纳,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结合教法和学法,采用如下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我设计的自行车》;水彩笔、勾边笔、彩色铅笔等各种绘画工具。

二、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欣赏视频:

2、引导启发,了解自行车: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了解车”一环节。先出示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自行车的起源。并通过欣赏飞鸽自行车、及自行车实物,引导探究“自行车的结构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

课堂教学进行到这个时候,我给学生推出了一辆自行车的实物,这时学生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这辆漂亮的自行车,有的孩子说:“老师这是一辆折叠自行车。”还有的孩子说:“老师我会骑自行车,我能骑一骑这辆车吗?”课堂气氛立刻被点燃了。这时,我请同学们来画画自行车的简单外形,他们便很快的画出了自行车的外形与结构,让学生在绘画练习的时候有了合理依据,也增强了学生对本课学习的浓厚兴趣。

这时,再让学生观察课件对比和分析:各种新款式自行车的图片,设疑引路,“这些新款式的自行车增加了哪些实用功能?”学生很快便回答出:有的车可以折叠、有的车可以多人骑行、还有的车是电动骑行。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3、自主探究,设计自行车: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设计车”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引导学生到书中去发现作品的创新特点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请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讲解自己的设计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学生设计的与众不同的自行车画面。这时老师提问:“你会设计一辆什么样的新款自行车?”并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启发学生从自行车的功能出发,说说自己的想法,经过讨论,有的说:要设计一辆太阳能自行车、有的说要设计一辆带翅膀的自行车、还有的说要设计一辆可以在水中骑行的自行车……学生们都踊跃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通过课件欣赏,其他同学的优秀作品,请学生说说这些作品的优秀之处。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

4、大胆创作,创新自行车: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设计自行车”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个性的彰显,创作的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功能的体现、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5、展示欣赏,评价作品: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的环节,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结构、功能、设计、色彩等方面尽情感受学生创作的美。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6、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回答:收获了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三、说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的设计上,我主要是从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出发,从学生心理、生理、兴趣等诸多方面出发去制定课题,设计教案。在导入中,因为学生对自行车都比较了解,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采用欣赏视频短片的方法,直接导入课题,引导学生了解自行车是人们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更能增加学生对本课的了解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组织者要融入其中,让学生先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通过合作与交流,再将回答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这充分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了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这也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参与性、有效性、兴趣性。

(二)创设亮点,开掘学生智慧潜能。

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是,我给学生推出了一辆自行车的实物,这样便于学生更直观了解自行车的外形与结构,增强了学生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绘画练习的时候有了合理依据。甚至有的孩子,还想上前面来展示车技。同时也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我想在课堂所创设的宽松愉快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他们无所顾忌,自由选择、自由创造、自由表现,尽可能地挖掘智慧潜能,使新的点子、新的想法蜂拥而出,从而主动积极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

(三)启发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所以为了使学生的创造力能得到超常的发挥,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我在网络上收寻到各种奇异自行车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认识和欣赏,找到了灵感,并更加确定了自己想象的方向和空间。在这堂课的实践环节,我又收集了一些富有新意的学生作品,让学生找出创新设计的地方,进入绘画阶段,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高潮,以此来拓展学生思维,为他们进一步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这节课最大的不足就在于对学生的评价没有达到全面性,对学生评价语言也不够丰富。这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都将引以为戒,从这几方面去努力,从而加快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总之本节课通过观察发现、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较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三年级美术老房子说课稿

本课是第三阶段“综合、探索”领域的内容。《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本领域使学生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房子是人类生活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艺术审美与技术工艺的综合体现。每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对老房子的关注比较少,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引起学生对老房子的关注,从美术的角度去欣赏、去表现。

二、基于学生学习的目标制定。

为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本课的欣赏、学习、评价和创作中实现美术课程的工具价值与发展价值,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学生通过观察老房子,了解老房子的特色,感受老房子的内涵。

2、让学生会表述自己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房子的建筑特色,学会通过观察房子的特征使用线描的方法表现。

3、通过对老房子的描绘,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线描画的技法。

其中教学重点为:通过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多种风格的老房子,感悟不同历史时期老房子的文化和艺术特点。教学难点为:了解不同种类房屋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历史;线描画黑白、疏密的掌握。

三、基于教法、学法的活动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特点的需要,本课我采取了情境法、启发式教学法、赏析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根据了解到的学情,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充分想象、讨论交流、教师讲解、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交流展示、相互评价这些教学策略来达成以下目标。

在整个活动中,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从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再加上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该活动设计意在体现目标、教学、评价三位一体,让学生在观、思、学、议、行、评中手脑并用,亲历实践。

四、基于体验探究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特点。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有喜欢摄影的同学吗?能把你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拍到的老房子的照片分享给大家看看嘛?(并作简单介绍,如:地理位置、房子的特点、自己的拍摄感受)。

我相机总结,并适时板书:在社会的发展下,这些老房子如今已日益衰落,但他们却构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家乡的老房子。

(二)欣赏评述作品赏析。

1、首先让学生对比老房子跟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子有什么区别,让居住过的学生谈谈有什么特点?以了解老房子的居住特色。

2、紧接着我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更确切的去了解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故居图片:1、北京四合院:让学生了解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结构。2、江南水乡:通过水乡的交通有什么特点?这里的老房子构成了什么样的艺术美?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构成的白墙、黑瓦、水道、小船、拱桥的美丽风光。3、福建客家土楼:让学生去了解客家族的简单历史,土楼的由来及建筑特点。

3、通过欣赏我做总结并引出以老房子为素材创作的美术作品“这些老房子蕴含着深深地人类文化,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气息,同样也成为了画家们描绘的对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画家笔下的老房子......”

国画作品:用毛笔沾墨在宣纸上表现出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水墨的晕染效果更能体现出老房子的朦胧美。

油画作品:油画表现力强、色彩鲜艳,更能表现出老房子的`形式美。

剪纸作品:中国民间艺术,把江南水乡的黑白对比表现的更为强烈。

线描:利用线条的曲直、长短、聚散等排列构成老房子的黑白对比。

(三)、学习技法总结步骤。

引出今天的主题:用线描的方法表现老房子。给学生讲解线描画的对比关系;我会在黑板上边做简单的示范,边讲解作画的步骤,依据整体(勾画出外轮廓行及比例)、局部(从主要部分入手;线条明确,有疏密变化)、整体(整体调整,黑白对比强调)的绘画步骤。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根据老师发的老房子的图片,用线描的方法描绘。

2、遵循的原则:整体——局部——整体。

3、合理体现线描画的黑白对比。

(五)、展示评价课后拓展。

在自主展示时,我引导学生从造型、技法、效果等方面来介绍;在互动评价时,我引导学生围绕老房子的主要特点及绘画效果进行。除了引导学生欣赏线描作品,我还鼓励他们提出更好的绘画方法。

课将尽,我用这样的话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同学们,我们欣赏了各具特色的老房子,发现了中国建筑的创造美。其实,在这些老房子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艺术特色,如老房子中的木雕、砖雕,精湛的艺术手法是值得我们赞叹的,课下同学们可以搜集一些木雕、砖雕的资料进行欣赏,研究。”

五、基于突出主题的板书设计。

三年级美术说课稿

在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作品中,我们发现保存有许多精美漂亮的花样图形,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上册:09课花样它们真实地记载了人类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情怀思绪,歌咏了对大自然的美好赞叹和人类对幸福生活的激情向往;大都具有造型大方质朴、手法生动自如、形象逗人喜爱的艺术特点。经历漫长历史形成的民间美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是祖国民族文化的宝贵结晶。花样作为民间美术中所特有的表现形式而存在,具有图案的本原意义。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和尝试运用自己喜爱的花样形式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参与美术学习活动中体验人类宝贵的艺术经验和享受学习带来的无比快乐,的确是一件有益又有趣的好事情。本课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上册:09课花样所引用的都是民间美术作品:

1、虎(剪纸)产地山西代县。以窗花形式出现,造型生动活泼,样式清新可爱,神态活灵活现,虎气十足却又使人有亲近温和的感觉。

2、春燕梅竹(印染)产地湖南。本图为印染花布局部,选用春燕、梅、竹作为题材内容,体现温馨适意的意愿,采用“缠枝花”的图案组织形式,花样清朗朴茂使得画面活泼自然中洋溢着一种富有韵律的动感。

3、月亮花(织锦)产地湘西南。画面为侗族绣锦背带的局部图案,花样组织结构缜密,图形变化丰富,色彩搭配和谐,图形具有引人入胜的抽象意味。

4、蝴蝶牡丹(刺绣)产地不详。此图花样造型雅致有趣,形象风神饱满,色彩璀璨夺目,工艺精巧别致,不失为刺绣精品。

5、粉地褐菊花瓶(陶瓷)宋代衡山窑产品。造型特点为细颈、溜肩,上施白色化妆粉,描褐彩花纹,构图饱满,简洁明快中显古朴遗风。

1、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简单知识和特点。体验感受花样形式的美丽。大胆描画或剪贴图案花纹。

2、本课的重点是欣赏民间美术中花样的.美,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并通过装饰盘子的活动,自主展现个人喜好和对花样的理解。

3、本课的难点是学习民间花样的构图特点与如何选择装饰材料进行装饰活动。

1、本人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时,可以适当增加本地所特有的民间美术材料作为学习内容,使学生有熟悉、亲切的感觉,更便于学生形成认识。

2、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具体情况,考虑将这次的学习活动一分为二,变成欣赏、表现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训练内容和学习材料的选择视需要安排。

3、教学流程根据个人特长,做出新的想法和有价值的创意追求。如:欣赏导入——说花样/欣赏——赏花样/玩花样/学花样/创作花样—欣赏、评价/展示。

1、本课拟将民间美术欣赏着重于花样图纹的赏析与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自主表现加以结合,以审美激活情趣,以体验促进学生认识的自然增长,在表现活动中自主展现个人喜好和对花样图式的理解。

2、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进入民间美术内容的学习,要考虑到学习心理上可能存在的距离,因此应充分利用教材所选图例的优势,采用适宜的方法,让学生自觉地从识图形、看花样中轻松进入学习活动。在对花样的基本组织法则和方法有所了解后,如何启发学生更为积极地思考和投入表现活动,教师可灵活地结合演示、讨论、纠错、局部完成等多种教学方法,借用直观性强、保真效果好、富于启示的教学手段,制造一个气氛浓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又受到怡情陶冶。

3、教学流程以”欣赏导入——说花样/欣赏——赏花样/玩花样/学花样/创作花样—欣赏、评价/展示”设置安排,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景中,师生交互活动始终伴随着教学事件的发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以此促进学习活动有力的推进、有效的开展。

我设计的自行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

领域:设计?应用及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

2、培养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中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

教学难点:

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

教学准备:

师:各种自行车的图片资料。

生:绘画工具及一些吸管、废光盘之类的材料。

第一课时。

施教时间:11月4日——11月26日。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欣赏与探索:

1、展开作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自行车的共同点是什么?

请仔细观察和思考:它们的基本形是什么样?都有什么用?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都有车头—像t字—掌握方向、轮子—圆形—行走、坐垫—坐、脚踏板—引导轮子滚动)。

2、再次欣赏课件中的自行车,进行讨论、交流:

(1)请先知道的同学谈谈自己的发现。

(这些自行车与刚才所看到车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点)。

(2)其它同学可提出不同的意见。形成交流的课堂局面。

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

活动二:

1、总结学生发言,并进行简单范画:

师:真好,通过小朋友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不管什么样的自行车都有个扶手、轮子、坐垫、脚踏板,可是它们的外型却可以多种多样的,只要美观大方、好用就能让大家喜欢。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辆多功能的自行车。

2、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师:在当一名小设计师前,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设计自己的自行车。瞧他们设计的自行车根据需要都做了不同的改变,还进行说明。

活动三:

师: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自行车的基本构造,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设计一辆吗?拿出你们的画笔,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画出一辆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自行车。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活动四:展示、评价、反思:

1、对台上的作品进行评价。师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赞扬优点,提出建议。

2、如果再设计一次,你将在那些地方进行改进?

拓展:

今天我们初步学会设计自行车,下节课我们来动手制作自行车看看生活有哪些物品适合制作成一辆自行车,请大家开动脑筋准备一些材料。

札记:说实话现在城市里面骑自行车的人太少了,所以当我让孩子们回忆自行车的外形时,竟没有几个能说出来的。还好,穆乃善老师有辆自行车,我带着学生们到车棚里好一顿观察,学生们终于了解了自行车的主体框架结构,带着收获回班创作去了。我不禁感叹:时代的发展太快了,也许用不了几年,课本上就会出现“我设计的私家汽车”“我设计的私家飞机”了。

第二课时。

施教时间:11月29日——11月30日。

活动一:

1、请同学们谈谈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说一说自行车的结构,组成部分。

2、根据手中的材料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并且谈一谈要怎么利用这些材料。

3、欣赏课本范图,讨论制作步骤。

活动二:

作业要求:

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制作的最好。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活动三:

作业展评,让学生参与评选,评一评:

1、哪一组制作的应用的最好。

2、好在哪里?

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卫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札记:用易拉罐做自行车的孩子普遍遇到了切割困难的问题,幸亏我带了一把大刀子,这节课我们一起忙着,即做好了,又增进了师生感情。

三年级美术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的内容是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五册第二十课《你喜欢哪个手提袋》。下面我就来谈谈对这节课的总体设计:

(要求、地位、作用、意义)。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在这一领域学习中,学生要使用各种工具对各种形形色色的媒材进行操作实践。

它是一门绘画与手工相结合的艺术,并以其独特的制作和效果深受学生的关注。三年级的学生接触较少,相同类型的课在这册教材中为数不多,本课是整个教材中的最后一课。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内容体现了美术与生活相结合的特点,富于时代气息。学生认识理解手提袋是走进生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的开始。

在教材编排上,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是《生活离不开电话》,学生初步了解了电话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捷和乐趣,且已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材料来制作生活用品。无疑是为本课教学作了铺垫。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提袋也成为时尚的.标志。本课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喜爱的手提袋,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活动。既能物以致用,又能强化学生的绘画及动手能力,增添学生的生活情趣。

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在本课将落实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手提袋的用途及相关知识。

(2)途径与方法: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手段,学生学会利用剪刀、胶水及各种彩纸、废旧材料进行手提袋的制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展开合理的想象,让自己的手提袋富有个性,表现出独特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思维,想象出各种造型、色彩的手提袋的制作方案。

难点:手提袋的制作过程,能够动手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手提袋。

手提袋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它以其新奇的创意和图形吸引着人们。但三年级学生对手提袋的制作知之甚少,还有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生活的感受不同,想制作出有特色的手提袋有一定难度。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理念,我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观察、审析,建构起自主的平台。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学生:初步感知-学中探究-合作体验-情感升华-知识拓展。

教师:引导欣赏-引导探究-引导实践-引导评价。

在教学中运用了几种方法:欣赏法、讨论法、演示法、比较法、提问法。

“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学习中以学生为本,通过启发教给学生听、说、看、做、玩等多种学习方法来达到学习目的。

手提袋是实用性强的设计艺术,要想学生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手提袋是较难的事。因此本课利用大量的图片展示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创作,展示学生个性。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人。

课堂导人是教学艺术的第一个闪光点,恰当的导人在课的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为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提问:老师为上好这节课,精心准备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堆在讲台上不太雅观,谁能帮帮老师呢?学生会说,我的袋子可以借老师用一下。(师用袋子装好物品)知道这袋子的名字吗?出示课题。这样直接引出手提袋,并暗示了手提袋的主要用途(装置物品)。

第二环节:欣赏感受、自主探究。

在整个教学中,这是最重要的环节。我运用多媒体使学生欣赏图片,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手提袋的造型、创意、色彩、图形。通过讲解、示范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制作手提袋的技法和步骤。

1、欣赏一组手提袋的图片,引导学生感知。充分利用视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师生互动,设置了抢答题的情境。比赛规则是:以最快的速度抢答所出示的问题,答对者获取“聪明小鱼”。

(1)你看到了哪些样子的手提袋?

(2)手提袋有哪几部分组成?

(3)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手提袋?

(4)你知道的手提袋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5)手提袋有什么用途?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把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出来了。引发学生对手提袋相关知识的关注,拓展知识面。

3、下周老师要参加一个手提袋设计大赛,这是老师设计的作品,这样的设计能得奖吗?(作品设计得很简单也没创意)学生会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如图案可以大一些,内容可以丰富些等等。一起分析后,老师示范改装这个手提袋,同时讲解手提袋的制作技法及各种旧材料的运用。

4、讨论:从哪些方面设计手提袋?欣赏归纳:造型、创意、色彩、图形四个方面是设计的重点。(教师板书)并欣赏书中的手提袋,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习的探究性原则,教师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结构。

第三环节:实际操作、自主创作。

1、小组讨论: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手提袋?你想设计一款什么样的手提袋?

2、教师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做手提袋,设计一款你们喜欢的手提袋!(绘画、手工均可,看哪组做得既快又好,争取获得“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造型奖”)因为是竞赛制,学生的创作热情很高。

3、播放背景音乐及图片,学生创作。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合作精神。

第四环节:作品展示、评价拓展。

1、这部分采用互评、自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横向联系中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上台展示讲评,体验亲手制作带来的乐趣。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想法,培养评价能力的自信心。

2、课后拓展:让学生留心观察各种人物、动物、植物等造型的表现形式,注意积累,作为创作素材。发挥想象力想一想:手提袋还能用来做什么?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进行课的延伸,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板书设计:根据教学过程,为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在板书设计中我尽量做到精而巧。展示如下:

3、你喜欢哪个手提袋。

手工、绘画。

创意、图形、色彩、造型。

1、在课堂上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直观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授课中师生互动、交流,学习非常融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的课改精神。

2、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参与意识强;在创作过程中,体现了较强的集体协作精神。

小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x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会走的小人》。

《会走的小人》是湘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本课主要采用综合形式将绘画、制作和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能力。

我所面临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同学,相对二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的扩展,但是仍旧未脱离儿童的特点,他们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能力较强,在美术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简单的运用美术绘画工具和材料来表现画。

(1)能清楚的描述自己要画的“小人”的`身份特征,并采用自由画的形式,自如地描绘自己喜爱的“小人”形象。

(2)能协调地使用剪刀,制作完成会走的“小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人”玩具的设计与实现。

教学难点是“小人”玩具能够表现出相应人物的特点。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运用综合教学的形式,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组织游戏法”进行教学。学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年级美术说课稿

本节课是江西版小学美术第六册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业。是围绕航天器这一主题的造型设计课。

本课很好的结合了时代的特点,展示高科技的风采,人们已能飞向太空,并能在太空中生活,人类已历史性地把旅游的范围开辟到了地球之外。从而引领学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创作空间。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剪刻、卷曲、黏接、描绘等方法,运用饮料杯、盒子、旧挂历、彩纸、泡沫、筷子等各种废旧物创造出新颖的航天器。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增长太空知识,并了解航天器的各种用途。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习掌握剪刻、卷曲、黏接、描绘等多种制作方法,制作不同的飞行器模型。

情感目标:从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教学重、难点:在于飞行器的造型设计。如飞船的外形要为功能服务,造型、颜色处理要时尚、现代,模型要坚固、扎实等。

3、解决重难点的方法:通过文字、图片、影片介绍,加深学生对航天器的了解,让学生分析它的特点,并亲自动手创作。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的基本设计思路是: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影片等介绍,给予学生大量的信息,丰富见识,开阔眼界,加深对太空航天飞行器的了解。这样便能给学生的创作理清思路奠定基础,学生才能有更丰富的.创作原素,来构思自己在想象中太空的样子,而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独特的创意,大胆地创造出来,老师在技法上加以指导与启发,使学生创作出新颖的航天器。因此,本课我主要运用了范例展示法、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自评、互评法来进行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性观点认为:"在优化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中人会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因此,我采用了人性化的方法指导,在为学生创设尊重、和谐、理解的人文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论一论、做一做、评一评的学习方法,学生的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学具准备:饮料杯、盒子、旧挂历纸、彩纸、泡沫、筷子、剪刀、双面胶等。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学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我认为合理优化地组织教学过程便是成功的关键。这一课时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欣赏神州升空的影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对太空产生无限的联想。从而引入课题《飞向太空》,并由学生讲述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太空与航天器知识。

(二)观察比较,启发想象。

1、带着问题欣赏各种航天飞船的图片。

(1)航天飞船的基本型都有哪些形状?

(2)航天飞船的颜色是怎样的?

欣赏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航天器都有哪些外形,颜色是怎样的,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掌握航天器的造型特征,认识到航天器形状是多样的。

2、出示两幅空间飞行器的造型图(神州与另一架飞行器),对比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并讲授飞行器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为以下的创作做铺垫。

(三)分部讲授,掌握技能。

学生在上一环节中对航天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处于的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出示材料,揭示讲授航天器的制作方法:

想--外形。

通过以上的讲解,让学生小组讨论并自由说说自己心中想制作的飞行器外形是怎样的,都有哪些功能。这时教师引入到第二步的教学。

选--材料。

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材料,让学生想一想这些材料能制作飞行器的哪些部位,如航天器的大外形、发动机、喷火器、导航器等。

剪--形状。

这时教师可以加以示范,如飞行器尖形的头和喷火器的剪贴、卷曲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剪曲的制作方法。

贴--组合。

教师简单示范粘贴组合飞行器的各个部件,这是制作飞行器的最后一步。

(四)动手创作,激励创新。

1、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设计,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性,制作独特的飞行器模型,在模型上,可以绘制自己喜欢的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上飞船的名字。同时增强了集体协作精神。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并对学生制作上的问题及时解决。

(五)作品展示,自评互评。

1、举行一次"太空遨游会",分成多个小组,以宇宙中各种星球和飞船的名字命名,进行太空知识的讲解,展示自己的"航天器",相互进行交流和学习。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利都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对别人作品的看法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在上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课后拓展:除了人类以外,还有植物种子、动物也可以飞上了太空,然后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呢?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通过绘画的形式体现出来。

五、板书设计。

板书能体现出一堂课的教学思路,因此在教学中,应将教学过程与板书相配合,与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飞向太空》。

制作方法:想--外形。

选--材料。

剪--形状。

贴--组合。

小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第五册第3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大人国与小人国》是一节绘画创作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大与小的对比,而《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相关内容却多次出现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和动画片中。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拇指姑娘、格列佛游记等等,因此,本课通过看动画片、绘画游戏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差异,并让学生认识大与小是通过对比得出的。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童话世界自由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

三年级学生对不同绘画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经验,会用生动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想法。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爱表现自己,但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表现画面。而本课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并能够运用对比的绘画方法,表现“大人国与小人国”。

2、过程与方法: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和“小”。

教学难点:学生对比方法的应用。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对比、色彩的对比。

本课在教法上我采用观察比较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语言交流总结出对比的表现方法,通过故事和画面联想,引领学生走进丰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带来的无穷乐趣,通过语言交流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联想更有创意的构思。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能力目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兴趣是的老师”本课我利用学生们非常喜爱的动画片《格列佛游记》《白雪公主》等视频片段来导入新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从中观察动画片中的人物共同特点(动画片中人物大与小的鲜明对比)由此引出新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首先,我找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片树叶,问同学们这片树叶大还是小,这时有的学生会说“小”,有的会说“大”我提出质疑,“到底大还是小呢?”并找两名同学画出一个更大的和再小一些的。再问同学们,这样学生会很轻松说出哪一个大、哪一个小,从绘画游戏中学生直观的理解大于小是通过相互对比得出来的。

(三)激趣探究,想象创作。

2、接着我在大片树叶上贴一个小人女孩,问同学们她是谁呀?他来自哪里?班级学生的照片出现在我的课件中,并将他变得很大,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时我在将这位学生变小并放在另一名学生手中,这时学生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活跃点。接着我引导学生设想在魔法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学生会说出自己的大胆想象。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将自己准备的物品变大或变小,你和它来到了哪里?会有什么样的奇遇,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找学生讲一讲)。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后,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构思。

看到同龄人的作品,谁能说说你想去哪个国家,去干什么?用哪种对比方法来表现你的画?

(四)分层作业,创作表现。

1、画人与景的对比(c层)。

2、画人与动物的对比(b层)。

3、画人与人的对比(b、a层)。

4、可以把多种对比运用到一幅画中。(a层学生)。

注意:构图要饱满,对比要明显,想象的内容要有趣味。

(五)赏画评画,课后拓展。

本课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评出孩子们喜欢的画面和故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作品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课后用泥塑等形式,把生活中的东西放大或缩小。

对比。

大小。

三年级美术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3.能否调出预想的颜色。

4.能否记住三原色以及用他们调出的间色(间色这一概念可以不出现)。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2.学生准备学具:水彩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纪的学生对水彩画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然后,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再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可以做一些笔记)。然后交流。

2.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学生调出颜色胡色相一定会有差异,让学生比一比。说说原因。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3.收拾与整理:可以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主学生将水彩画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后再进行作业展评。

三、课后拓展。

小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前进小学的美术教师,我的名字是王爱美,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小学三年级美术课程《老房子》一课,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每一条街巷,每一栋老屋,每一座桥梁,每一尺驳岸,都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和关丽的传说。《老房子》一课,着重引导学生从观察老房子的外形特点,了解老房子的昨天和今天,让学生能真正触模城市的。文脉,品味城市的精神,并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某种特殊的气氛,产生相应的情绪,并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本课的立意所在。

用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将拦房子在现在画面,是记录学生直接体验的一种美术活动。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本地区的老房子的特征,还要对各国、各民族的老房子的建筑有所知晓。

(1)认知目标:观察、寻访本地老房子,对各国、各民族、各地区老房子的建筑风格有所了解。

(2操作目标:用写生、记忆画或语言表述的形式描绘老房子。

(3)情感目标:通过对周围老房子的写生或记忆画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家乡老房子别具风格的古朴美,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教学重点:用写生、记忆画或语言表述的形式描绘老房子。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老房子历尽沧桑的陈旧感及别具风格的古朴美的体现。

师生共同准备:

a、课前采访祖辈老人或建筑师及查寻有关资料,对本地老房子进行初步了解。

b、收集各国、各民族、各地区之房子的建筑图片、照片及文字资料。

c、画夹、铅笔或钢笔、水粉、油画棒等写生工具。

一、讨论、引领阶段:

学生将收集的各种老房子资料进行分享、交流。

结合各文字资料、图片讨论各国、各民族老房子有什么特点?

引导欣赏一些老房子的写生作品,并针对作品提出相关问题:

1、你喜欢哪一幅写生作品,为什么?

2、你喜欢哪种表现形式,能否学着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作品?

3、如果让你来画,你准备如何表现?

二、示范、提示阶段:

利用实物投影仪或幻灯片,根据一张老房子的现场照片,讲解写生时取景与构图,并做相应的示范。

小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就今天我所讲的《美丽的陶瓷》一课再进行一下说课。《美丽的陶瓷》是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课内容。下面我重点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程程序、课后反思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设计。

根据《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美丽的陶瓷》一课是属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本课内容无论从形式到内容在设计上都贯穿了很新的教学理念。由于是造型、表型课,因此很容易引起孩子们得兴趣,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很大得想象与创作空间。能够从学生得生理心理特点出发,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得完美统一。同时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爱陶瓷,进而爱民族艺术、爱祖国。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绘画发展的意象期,即喜欢画自己意识中的表象形象。他们非常喜欢上美术课,喜欢新鲜事物,喜欢表现对新事物的感受,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欣赏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把对事物的表现当作乐趣。他们喜欢以线造型,用笔肯定、有力,但有时缺少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来学习用更丰富的线来表现陶瓷,表达自己对陶瓷的感受。

1、通过了解陶瓷的历史、发展、种类,感受陶瓷的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认识线的美感,认识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练习用线造型表现陶瓷的外形及花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到是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陶瓷的历史。欣赏、学习陶瓷的造型美、花纹美。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线条组合出陶瓷上美丽的花纹。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美育教育原则,循序渐进,按照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评价美的程序,让学生全面发展,各项能力得到提高。

(一)师生谈话,引出课题。

在此环节中,主要使用谈话法,让学生感到:原来中国的陶瓷这么。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情绪。

(二)讨论交流,了解陶瓷。

在这个环节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欣赏、感受陶瓷的艺术魅力,积累学生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表现陶瓷作品打下基础。在学生感受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步骤:

1、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对陶瓷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对学生课下收集的。相关知识加以肯定,以保持美术兴趣。)。

2、欣赏陶瓷艺术精品,直观地感受陶瓷的艺术魅力。(从教师带领着欣赏到学生独立欣赏,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3、欣赏线描陶瓷作品。(陶瓷作品和线描陶瓷作品做比较,感受线的使用,为绘画创作表现做铺垫。)。

(三)自由创作,表达感受。

这是学生自由发挥的环节,要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作出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发展学生的表现能力。

(四)作业展示,相互学习。

这是评价美的环节,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表现能力、评价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好学、乐学,并树立终生学习的目标。

说课后反思:

陶瓷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艺术追求,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中发现,学生非常喜欢精美的陶瓷,其靓丽典雅的色泽、造型优美的花纹,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学生能够对它进行细致地观察,进而深入地描绘。教学过程清晰,使学生在民主平和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了本课内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课《用线造房子》。

1.教学内容:

房子是我们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儿童的世界里房子也是他们最熟悉和喜欢表现得内容。房屋建筑因时代、民族、宗教等多种因素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欧洲式的,尖尖的房顶直插云端,显得矫健挺拔;中国式的古建筑,不同颜色的墙壁上金黄色的琉璃瓦,庄重秀丽;也有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直指青天。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中,城市人们已告别了火柴盒式的单调的建筑样式。在农村的房屋虽说构造简单,但那富有变化的窗棂、屋门以及屋顶密集排放的瓦片都给人以美感。

通过看一些有关房子的图片,讲解每一组房子的造型特点来引导学生尝试用线的形式表现出各式各样的房子,对线条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描绘漂亮房子的欲望。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用线造房子》是一节注重“造型与线”的美术表现课。本册课本中第六、七课安排了《形形色色的线》、《美丽的陶瓷》,与《用线造房子》构成了潜在单元。所以,这节课是在学生充分了解线的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和体验线的魅力,起到了呈上的作用。通过利用不同形态的线在房子上进行排列组合,以体验线条的纯粹美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风格的房子,感知房子的造型、体会建筑结构线和装饰线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利用房屋为载体进行练习,大胆的想象与创造,用线条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房子,培养学生线条运用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不同风格房子造型的表现。(线条的组织和运用,线条的疏密安排)。

1.知识目标:进一步深刻理解线的表现力和美感,提高线的组织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深入细致描绘复杂对象的方法。

3.美育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片都给人以美感。而且三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习惯。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上课开始教师以《三只小猪盖房子》的视频导入,引出课题,把学生带进房子的故事中,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

2.教师引导、赏析图片。

(1)用课件展示一些不同风格、不同造型房子的照片,还有一些相应的效果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房子,丰富学生对房子的认识和感受。

(2)欣赏教材中呈现的学生作品,造型各样,风格各异,为学生设计练习提供范例,扩展学生的思路。

3.讨论交流,启发思维。

教师提出:“大家讨论一下这些房子都有哪些特点?每组房子有什么不同?”学生们经过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下面的绘画打下基础。

4.创作实践活动。

在实际创作中,可以要求学生对生活中的房屋进行摹写,也可以临摹照片,但不做写生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几何形概括房子的外观,各部分的大小搭配要和谐,高低错落有秩序,造型要别致新颖,做到与众不同。同时循环播放房子的照片和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5.展示欣赏,自评环节。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6.设置奖项。

设置多个奖项,看看谁设计的房子大家的欢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造型奖、线条组织奖、创意奖等)。

7.课堂小结。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甚至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最后给学生留一个作业:根据这节课知识,用线表现自己家的一角。

第八课用线造房子。

不同风格房屋造型线的运用。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又体现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1.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房屋特点,用线表现房屋的美,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我采用了让学生大胆想象创作为主的方法,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

2.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因此我采用了讨论法来找出房屋的不同点,房屋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依赖心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

3.为了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我采用了学生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

“学”是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以下主要学法:

1.欣赏、比较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欣赏不同风格的房屋造型。

2.交流、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以小组讨论发言,找出每组房屋的不同之处。

3.自评法: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线是绘画造型重要的表现手段,关于线的认知和感受以至能灵活运用,不应局限在40分钟之内。为了加深对线的认识和线的美感体验,教师应该在今后的绘画造型课中,不断地提示学生关注线条的运用。而且学生应该在生活实践中,有意无意的积累着生活经验,从而开拓自己的创作思维。这就是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小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

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是一节用中国画的形式进行点、线的造型表现课,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第四册教材中有一课《水墨游戏》的内容,让学生对中国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等知识有了一定接触。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而在本节课后安排了《我爱大熊猫》一课学习形体的笔墨造型。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是十分感兴趣的,但对繁杂的笔墨技法较为畏惧。所以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趣是关键。《跳舞的点和线》就是抓住学生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新发现",在不自觉中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本节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中国画的简单知识,欣赏及尝试点、线的各种造型练习。第二课时则用点、线完成有节奏的造型练习。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认知领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基本常识。增强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操作领域: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感领域: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重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难点: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面构成探索。

在本课的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利用其在绘画过程中已出现的自发性点、线、面倾向,因势利导,运用多次的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

学生对水墨画充满了好奇心和表现的欲望,在本课中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一次次的欣赏、观察研究出点和线不同的表现方式,再进行独立的造型表现。

(我先请学生在宣纸上画出一个点和一条线)"小朋友,你觉得这样的点和线漂亮吗?想让你的点和线活起来、跳着舞和你见面吗?"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课件播放教材中的三幅彩墨中国画吸引学生的视觉,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三幅彩墨中国画,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这三幅画中的点和线为什么会跳舞?分析其中点、线、面构成的疏密、粗细、节奏等韵律变化之美。"原来普普通通的点和线竟然能组成这么多漂亮的水墨画,你也想让自己笔下的点和线会跳舞吗?"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跳舞的点和线》,从观察欣赏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的冲动。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虽然画面色彩丰富,但学生却能发现这些点和线都是有规律的。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变形、夸张,甚至抽象;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由于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会存在一定畏惧心理,所以在认识绘画工具后我让学生用笔在宣纸上自由的挥洒,让其在涂鸦游戏中体验中国画的笔与墨、色、宣纸的特性。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接下来的过程中将画表现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接着实物投影展示辨析,评述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规律。我将一边示范一边让学生也试着画一画以此来认识用笔、用墨、染色的基本方式,从而让学生直观的掌握水墨的变化规律。

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美丽图画贴到黑板上。在此过程中继续播放刚才欣赏过的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和别人不同色彩、不同构图的画,展开比赛,这样就激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师生共同欣赏黑板上学生创作的作品,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张画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点线的组合是否生动、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

最后教师总结谈话:中国水墨画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绚丽的瑰宝,那么作为新世纪的小主人你应该怎么去继承和发扬呢?请小朋友在课后多去找一找、多去欣赏一下我们的国粹!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一个好的板书能为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跳舞的点和线。

用笔:中锋、侧锋等。

用墨:干湿浓淡。

染色:薄而透。

美术三年级说课稿

本节课是江西版小学美术第六册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业。是围绕航天器这一主题的造型设计课。

本课很好的结合了时代的特点,展示高科技的风采,人们已能飞向太空,并能在太空中生活,人类已历史性地把旅游的范围开辟到了地球之外。从而引领学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创作空间。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剪刻、卷曲、黏接、描绘等方法,运用饮料杯、盒子、旧挂历、彩纸、泡沫、筷子等各种废旧物创造出新颖的航天器。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增长太空知识,并了解航天器的各种用途。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习掌握剪刻、卷曲、黏接、描绘等多种制作方法,制作不同的飞行器模型。

情感目标:从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教学重、难点:在于飞行器的造型设计。如飞船的外形要为功能服务,造型、颜色处理要时尚、现代,模型要坚固、扎实等。

3、解决重难点的方法:通过文字、图片、影片介绍,加深学生对航天器的了解,让学生分析它的特点,并亲自动手创作。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的基本设计思路是: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影片等介绍,给予学生大量的信息,丰富见识,开阔眼界,加深对太空航天飞行器的了解。这样便能给学生的创作理清思路奠定基础,学生才能有更丰富的创作原素,来构思自己在想象中太空的样子,而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独特的创意,大胆地创造出来,老师在技法上加以指导与启发,使学生创作出新颖的航天器。因此,本课我主要运用了范例展示法、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自评、互评法来进行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性观点认为:“在优化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中人会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因此,我采用了人性化的方法指导,在为学生创设尊重、和谐、理解的人文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论一论、做一做、评一评的学习方法,学生的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学具准备:饮料杯、盒子、旧挂历纸、彩纸、泡沫、筷子、剪刀、双面胶等。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学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我认为合理优化地组织教学过程便是成功的关键。这一课时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欣赏神舟五号升空的影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对太空产生无限的联想。从而引入课题《飞向太空》,并由学生讲述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太空与航天器知识。

(二)观察比较,启发想象。

1、带着问题欣赏各种航天飞船的图片。

(1)航天飞船的基本型都有哪些形状?

(2)航天飞船的颜色是怎样的?

欣赏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航天器都有哪些外形,颜色是怎样的,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掌握航天器的造型特征,认识到航天器形状是多样的。

2、出示两幅空间飞行器的造型图(神舟五号与另一架飞行器),对比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并讲授飞行器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为以下的创作做铺垫。

(三)分部讲授,掌握技能。

学生在上一环节中对航天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出示材料,揭示讲授航天器的制作方法:

想——外形。

通过以上的讲解,让学生小组讨论并自由说说自己心中想制作的飞行器外形是怎样的,都有哪些功能。这时教师引入到第二步的教学。

选——材料。

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材料,让学生想一想这些材料能制作飞行器的哪些部位,如航天器的大外形、发动机、喷火器、导航器等。

剪——形状。

这时教师可以加以示范,如飞行器尖形的头和喷火器的剪贴、卷曲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剪曲的制作方法。

贴——组合。

教师简单示范粘贴组合飞行器的各个部件,这是制作飞行器的最后一步。

(四)动手创作,激励创新。

1、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设计,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性,制作独特的飞行器模型,在模型上,可以绘制自己喜欢的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上飞船的名字。同时增强了集体协作精神。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并对学生制作上的问题及时解决。

(五)作品展示,自评互评。

1、举行一次“太空遨游会”,分成多个小组,以宇宙中各种星球和飞船的名字命名,进行太空知识的讲解,展示自己的“航天器”,相互进行交流和学习。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利都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对别人作品的看法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在上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课后拓展:除了人类以外,还有植物种子、动物也可以飞上了太空,然后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呢?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通过绘画的形式体现出来。

板书能体现出一堂课的教学思路,因此在教学中,应将教学过程与板书相配合,与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说课稿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采访活动并制作采访结果。

教学准备:相机、话筒、钢笔彩笔、纸、报纸等。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带上相机、画笔,小记者们上路吧!

二、组织采访活动:

1、师强调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文明、团结。

2、各组按原计划进行采访活动。

三、指导学生整理采访结果:

1、用文字形式表达。

2、照片(待冲洗)。美术小记者。

3、用绘画或综合方法。

四、引导欣赏报纸,简要指导编辑报纸。

五、展示采访结果,引导学生互相观摩交流做小记者的感受。

六、汇总编辑成一张大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