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农村小学调查报告(优质20篇)

农村小学调查报告(优质20篇)

作者:笔舞

调查报告的撰写过程需要进行详尽的调研和数据收集,以保证报告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这些调查报告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农村小学教育的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问卷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得到一些相关数据,希望能对以后的农村小学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农村小学基础设施有所欠缺。

在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农村的经济也在迅速的腾飞,但是在农村对小学教育的投资并不象城市一样。在调查的学校中发现,在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并不是很完备,尤其是在体音美和计算机教育设施上,教育设施不完备,甚至根本没有。

调查结果调查问题。

结果百分比。

对学校的基础设施满意吗?

满意40.5%。

较满意45.5%。

不满意14%。

学校的基础设施是否够用?

够用48%。

基本够用50%。

不够用2%。

学校是否有多媒体教学设施?

有30%。

没有70%。

------。

体音美教学设备是否够用?

充足22.5%。

不充足70.5%。

无7%。

1.当地经济的发展决定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资。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农村经济也在迅速发展。但是,农村由于历史的因素和地理交通环境的因素,也导致农村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总会慢于城市的发展。所以当地政府的收入始终处于平均水平状态以下,所以政府的收入就会有限。在有限收入的情况下,政府在对教育的分配和投资上显然低于城市,所以当地的经济发展决定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资。

2.市政府的教育投资倾向于城市。

市政府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了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因此,必须逐步取消城乡分割的教育投入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县级、尤其是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国家对中小学进行改革后,“一费制”的实施,避免了学校的乱收费情况,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但是学校的收入也相对减少。在学校有限的收入中,用于大额教学设施的建设就会减少,或者是根本不会用于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造成学校发展的滞后,从而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薄弱,有的教师甚至一人带几门课,教师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调查情况如下表:

调查结果调查问题。

结果百分比。

你的认课教师是否大学毕业?

是36%。

不是30.5%。

不清楚28.5%。

你喜欢老师的课吗?

很喜欢49.5%。

一般48.5%。

不喜欢1%。

你的老师负责任吗?

负责任45.5%。

一般38%。

不负责任16.5%。

你们老师是一个人带多门课吗?

基本上是15%。

个别70%。

一人一门课25%。

1.工资待遇不高,难留人才。

在实践过程中,经过走访我们发现,在农村小学中,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普遍不高,而且有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有合同编制的教师在农村中是有限的,仍然大量存在着没有编制的民办教师。对教师待遇的不公平,造成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落脚或者人才外流。

2.环境、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

·20xx-20xx学年院暑假学生思想动态调查报告。

3.发展前景不好,向城市的趋向性。

很多人毕业后边愿意到农村工作,不仅因为农村的各方面环境的问题,还有以后的发展问题。农村的社会活动和空间比较狭隘,相对城市来说发展空间狭隘发展前景渺茫。而在城市,在教师这个行业不仅工资和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而且前景比较好,并且有更多的择业空间和机会。所以,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愿意选择城市,造成农村教师缺乏,师资力量薄弱。

综上所述,农村的环境和教师的待遇不好,是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给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住优秀的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形成经济和教育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家庭教育薄弱。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大部分小学生的家庭教育都不是很理想,调查如下表:

调查结果调查问题。

结果百分比。

你父母谁在外打工?

都在60%。

父亲5%。

其他35%。

你父母的最高学历?

大学0%。

高中10%。

高中以下90%。

你父母和你谈心吗?

经常谈10%。

偶尔45%。

不谈,有隔阂45%。

犯错时,你父母怎么样教育你?

说服65。

不管不问5%。

打骂30%。

1.父母学历不高,不能处理好孩子的学习问题。

在农村中,父母是大学毕业的很少,大部分的家长是中学毕业,在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中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很多学生表示,家长不能够帮助辅导功课。还有一些学生表示,家长从来不关心学生的学习问题。

2.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孩子无人教育。

近年来农村打工族数量日益增加,农村家庭中很多是母亲成了留守家长,一个人操持家务已经不易,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更有一些家长把孩子留给老人,双双出去打工,孩子的家庭教育更是无从谈起。现在农民工和留守孩子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有待国家对政策进行调整,让孩子能呆在父母的身旁,能手有完整的家庭,受到完整的家庭教育。

农村家长普遍缺乏最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很多家长称孩子上学后至今没有接待过一次老师家访,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了解不多,再加上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与孩子平等交流与沟通认识不足,教育和管教方式大多以训斥、打骂为主,走如家庭教育的误区。

4.家长和学生缺乏沟通。

调查还发现,与父母缺乏沟通直接影响到农村孩子的心理,他们在学校中多数表现为性格内向、沉闷、不善与人交往。而农村中小学还很少有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这一空白亟待填补。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师”,家庭不仅是生活基本单位,也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一所学校。坚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家庭教育的发展。

调查结果调查问题。

结果百分比。

你感觉压力来自哪方面?

学校75%。

家庭10%。

作业15%。

你的作业多吗?

农村小学教育的调查报告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

第二,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

第三,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前景:充实义务教育,巩固“两基”成果,提高质量,在保持两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形成完善的义务教育体系和制度,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儿童早期教育,重点发展学前教育,使绝大部分乡村儿童都能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年农村小学调查报告

20xx年2月份,笔者春节从北京返回地处中原的老家。一路走下去,从京城到市里,再到县城到村庄,所到之处,聊起天来,人们都不由自主地会聊到教育,聊到孩子。上至七八十岁的退休老教师、老农民,下至正在面临着孩子上学问题的三十来岁的年轻父母。他们都会关心教育、关注教育。可以感受到,教育,在基层老百姓中,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民生问题。在数日的调查中,乡亲们围绕着自己的、孩子们的教育经历谈了很多,笔者发现,或多或少都和村小有关。笔者的村庄里有一所小学,因为地处中原,我们就称呼她为“xx小学”吧。不同年代的人谈起中村小学,就构成了xx小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笔者就以中村小学为原点,勾勒调研的主要内容。

1947年一解放,村里就办起了小学,先是在地主家的宅院里,后来又专门新修了学校,这就是中村小学。适龄的、超龄的孩子基本上都能够进学校门了。生于1950年代的村民,大多数都能够上完“初小”

[1]。

因为学校就在村里面方便得很。但是由于物质贫乏生活贫困、兄弟姐妹多负担重学生们大多要完成繁重的劳动后在听到上课铃时才跑着进学校。很少人能够读“高小”因为高小在村外的乡镇要带着粮食又无法兼顾家里的劳动所以家长也就不让上了。我父亲常常会说起他作为家里的长男没有能够读高小早早地在生产队里劳动了。他很爱看书晚上点着煤油灯看书被爷爷看见了就会被训斥“还点着灯不费油吗?!快点儿灭了!”。虽然只是读了初小父辈们基本上都能识文断字很多人还保持了阅读、记事的习惯。同时也让父辈有了强烈的供养儿女们读书的愿望也为xx小学的兴盛提供了心理条件。

xx小学兴盛于1980-1990年代。1984年中村筹办了初中,兴建了新校区,小学和初中在一个校园里。我也是在那个时候入学读书的。新入职的老师多,从外面也调了老师来。老师们大多认真负责,至今我还记得年轻的班主任如何教我们保护眼睛,如何要求我们写日记。这一时期,xx适龄儿童都读完了小学,读到了初中。上学时节,学生们三三两两地从各条胡同走向学校;放学时节,学生们从大门口三五成群地又走向各条胡同,恰如村庄里新鲜的血液在不停地流动,使得村庄充满了生机。

上大学的人也越来越多:1961年中村出了第一个大学生,他考入了名牌大学——xx大学。此后在很长时间里他都是xx唯一的大学生。1980年代中村出过四个中专生。1990年代,我同村的同学中,三个读了中专,两个读了大学。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以为,上小学就是要上自己村里的学校。

从教育史的角度看,六十年来,我家乡的教育经历了大发展之后,如今面临着城市化进程中发展的大问题。直观地呈现为县城小学的超大班额,村庄小学的逐步衰落。孩子越来越少,老师没有精神去教,在现有的情况之下,学校也不可能再补充新的教师。记得梁鸿在《中国在xx》中写道,xx学校变成了“养猪场”。而我原本以为,中村作为一个有着五六百年历史的两千多人口的村庄,一个不仅有小学且有初中的学校,生源不会流失那么严重。几十年来,一年级新生都稳定在五十人左右。然而,20xx、20xx年,连续两年招生都少于10人。孩子们大多数都去了县城上小学。xx小学的衰落状态,已经是每个关心着它的人不可否认的了。其结果,一方面是县市的大班额,小学生常常一个班超过百人,三个孩子一张桌,老师都要带着麦克上课。老师很多的精力放在维持课堂秩序上,孩子们时常有的孩子一个学期也没有机会回答一次问题。另一方面,是村庄小学的了无生气。

对于我所提出的“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县城里去”的问题,家长们、乡亲们的答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首先是认为村里的教育水平太低,想让孩子到县里接受更好的教育。村里的教育水平太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师资问题”。一是觉得老师没有责任心,“不办事”,教得“不中”。xx小学现有8名老师,除了两名幼师毕业的老师外,其余6名都是本村的民办教师转正而来。家长们都非常清楚他们的背景,其中有的老师小学本就没有毕业的,只是因为关系进了民师队伍,然后又“暗箱”操作成了公办教师。几个家长反映说曾经多次找校长换老师,坚决不能让xx教。校长很挠头,说,我也没法儿叫他下岗。“没一点儿办法,就拉倒了(就算了),但凡有点儿办法,那就得给孩子找个好点儿的学校!”。除了对老师们本身的文化水平、教学水平不满意之外,乡亲们对一些老师的道德水平也颇有微词。广为流传的段子是“哥啊,咋又是你呀?!”这话据说出自派出所抓赌的警察。“哥”,就是学校的校长。校长、老师们经常打麻将、赌博,这让家长们很不放心。二是学校里的确开不齐课。学校根本就没有体育、音乐、美术、英语课教师。对于现在想让孩子全面发展的父母而言,这也是选择让孩子去县城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因为外出打工,父亲不在身边,妈妈、爷爷奶奶没有太多能力管教孩子,干脆就送到县城里,寄宿制的,省心。家长们认为把孩子交给寄宿制的学校,一切都有专人负责,孩子应该会更好的。

再次,也有跟风的原因。别人家都把孩子送到外边儿读书了,你不去,“显得比别人矮半截”、“显得你没本事”!也害怕将来孩子埋怨自己,不给创造好的教育条件。

所以,也有一些家长,尽管很犹豫,不愿意让孩子那么小就离开自己,也担心“一个班里那么多人孩子学不好”,但还是托人找关系,花钱把孩子送进去。

后也是忧心忡忡,他们也朴素地意识到,一个班里“百十号人”,“老师哪儿顾得过来”!有些孩子的作业,老师是根本就没有批改过的。诚如家长们所言,“如果自己村的小学能够教得好,谁愿意把孩子独自丢在县城里呢”?“再怎么着,在家吃得也会比学校好!”然而,如今,他们越来越多地家庭分离:男人们独自在大城市里打工,孩子们独自在县城里上学,女人、老人们独自留在村子里守着土地、带着更小的孩子。

在教育部实施一系列义务教育均衡化政策之后,村小的硬件条件和县城小学的条件在逐步缩小。然而,作为教育之魂的师资间的差距却是越来越大。城市化的进程为优秀师资提供了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而向下流动的数量却越来越少。据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课题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xx-20xx》的调查显示,农村教师队伍中有51.2%的人被初次配置到乡村学校,但在二次配置中有xx.9%的教师调进了县城。有xx.7%的农村教师“想要离开”现在的岗位。在县域教师流动中,有xx.3%为“向上流动”,xx.2%为“平行流动”,只有x.5%为“向下流动”,而且流动者多为年轻教师、高职称教师和优秀教师。

在回乡的路上,遇到不少做老师的老同学,他们都觉得教师工资太低了!我初中时的老同学中师毕业后,夫妇二人都在一所村小教书。好在2010年她丈夫通过考试,到了县里新成立的小学,又买了学校的集资房,“生活这才好了些”。她告诉女儿说,“你就是拉棍要饭,也不能再当老师!”。这让我特别地吃惊!记得1993年,我们中学习最好的人就是要上中师的。有许多人,复读数年,就是为了考中师。而今,许多人却为教师身份叫苦不迭了。我细细追问,老师们说,这也和学校领导有关,一些校领导歪风邪气,老师下功夫教,不如给他送礼、搞好关系重要。这表现在职称晋升、职务升迁、绩效工资方面特别明显。在生活清贫之外,精神苦闷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校长整天说,不出事就行,别的就不用管了”。“我所能做的一大好事就是,把那些愿意学习、学习不错的学生,想办法弄到县城里的学校。”我的老同学如是说。她自己也一直在寻找机会离开村小,一如当年要努力考上中师。

那么,村小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吗?能不能让“自己村的学校”活起来,焕发出活力来呢?我和乡亲们就此问题展开了讨论。

能否有好的师资是农村教育能否活起来的关键。但怎么样让“自己村的学校”活起来呢?乡亲们认同老师们的工资的确不高:“老师们的工资,两千多块钱,的确不算高”。但是,他们又认为,和老师们的付出相比,两千块钱也不算低,“再说他们还都有地”。乡亲们认为,村小里的老师,也得分两部分来看,一部分是那种中师、大学等“正牌”学校毕业的老师,村里也没有地的,教得好的。这部分老师应该大幅度地提高工资和待遇。另一部分各种转正的老师。他们有地,每月还有两千多块钱,村庄里的生活成本也低,他们是生活得很好的,也没有什么压力,经常打麻将。这部分老师,就应该清退。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这部分老师中,也会有很有责任心、教育教学水平高的老师。他们认为,这部分老师,也应该归到第一部分老师里面。如此反复,讨论的结果,不再以是否有承包田为标准,也不以学历、出身为标准,而是以是否胜任教师工作、品德行为是否符合师德为标准。

所以,想要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想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大家认为,还是要整体规划教师队伍。首先得清退不合格的老师们,特别是那些品德、修养根本就不适合做老师的人,给些钱也好,就是不能让他们再教了。然后,培训现有的师资,同时,招聘新的教师。现在这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不愁没老师。要用高工资招聘新的、好的老师。他们甚至说,就是大家再集资出钱也可以,只要能有好老师。

强化农村师资培训,对教师基本教育理念的重新启蒙,是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当务之急。重整教师队伍,自然是根本之策,但事关历史,又涉及一些人的切身利益问题,绝不是教育一家能够决定,也不是短时期可以解决的。恐怕真的要靠历史自身来消化。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管理、培训,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基本教育理念的启蒙,就成为挽救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不仅一些老师的教育理念陈旧,而且,模糊不清的观念在老师们中盛行,亟需澄清。

在我回乡调研的日子里,时常听到乡亲们抱怨说现在的老师都不怎么管学生。学孬学好都是学生自己的事儿,老师没啥责任心。我觉得这在乡村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并把它和现行义务教育体制连结起来思考,我认为这是源于在传统的升学压力消失的情况下,老师们没有积极性。但在和家长的一次偶然聊天中,我意识到除了制度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教育理念的问题。

她问我:“现在他们都说,教育部有文件,不叫管学生,愿意学就学,不愿意学拉倒!有这一条冇?他们说这个都上了教育法了!”我吃了一惊!她继续说,贺老师没法了,既不叫打,又不叫站,看见调皮捣蛋的学生怎么办呢?就让学生蹲在那儿,蹲得时间长了,脚都麻了。就让他去坐一会儿,脚不麻了就再去蹲着。她说,教育部不应该规定得这么死,还不如给学生点儿压力了,这样学生能学好些,老师还能有点儿责任心。

我向她解释,无论是教育法,还是教育部,都没有规定老师不能管学生,而是讲老师不能体罚学生。村里老师,之所以把这一规定理解为不让“管”,大概是长久以来“管就是体罚”、“体罚就是管”的传统。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单一到体罚,不让体罚,就理解为不让管,从而放弃对学生的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又或者,单纯地避免明令禁止的体罚形式,不让罚站,就罚蹲。绝不是说不能惩罚学生,更不等于说不能管学生,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要求老师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很多事物,包括教育,往往在过渡时期会更糟糕,以前的传统在消失,被禁止,而新的观念、规则又处在旧传统的解读、消极的抗拒之中。村小的教育,就处在这样的境况之中。因此,亟需对农村教师进行教育理念、教育法的启蒙,结合传统上的习惯做法和现在的理念、要求,有针对性地正本清源,提高教师们的认识,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提高村小的吸引力。

此外,做好农村学校校长的选拔任用、培训、管理是重要抓手。“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中小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决定了校长的在学校发展上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的品行、水平,对教师队伍的影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20xx年教育部所实施的针对农村校长的国培计划,值得期待!培训如有实效,功德无量!但想要有实效,恐怕需要下大功夫!

农村小学教育的调查报告

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心和重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卓尼县木耳镇中心小学实行农村集中办学、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寄宿制度,走出了新路子。本人就该在校寄宿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进行调查,采写了这篇调查报告。

木耳镇位于卓尼县东南部,全镇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8941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7%以上。目前,全镇有中心小学1所,六年制完全小学3所,村级教学点2所,中心小学现有在校学生586人。

一、发挥师资作用,走集中办学之路。

在上世纪80年代普及初等教育时期,我县按照分级办学原则,各乡镇和村组普遍兴办了乡、村学校以及教学点,形成了村村办学的格局。进入9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学在校生以每年40%左右的数量锐减,一些学校不得不实行隔年招生。加上居住分散,有的学生需走十几里山路,致使许多孩子到八九岁甚至十岁才上学。这也造成一些学生到初中阶段就因年龄偏大而辍学,前些年该镇初中辍学率高达14%,小学也达到8%以上,“普九”目标难以实现。由于生源减少,有些教师不安于在偏远农村教学,积极性难以发挥,办学效益低下,如该镇寺古多村村级小学共有学生28人,配有教师4名,师生比为1:7,大大高于1:23的国家标准。同时,由于有的村还存在一校一师,一师多用现象,教师既要负责各年级各科目的教学,还要管理行政、财务等全部事务,难以集中精力教学,师资资源浪费,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学校无法按课程计划开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当地群众反响十分强烈。

为改变不利局面,木耳镇经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密论证和精心准备,于xx年下学期施行了集中办学,将部分村级小学撤并,全乡只办一所六年制中心小学,在校生达389人,服务半径20公里。开始走上创办乡镇中心学校的集中办学路子。

二、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农村学童寄宿制。

农村尤其是小学年级集中办学,面临着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过远的难题,家长和校方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方便及人身安全问题存在较大顾虑。如离中心校较近的拉路村学生上学需走6华里村道。最远的冰古村则为20公里,创办中小学生寄宿,学校,家长、学生和老师都认为是较好的办法。为此,中心校在当地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集中办学的当年即开始筹办并实施了农村学生寄宿制度。积极争取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乡政府出资2万元,县教育局出资3万无,学校自筹2.5万元突击整修和改建了学生住宿房20间,面积1260平方米,订制上下学生床铺320位,可收住学生320人,当时入住学生184人。设学生和教工食堂一处,面积250平方米。购置了彩电、vcd和适合儿童观看的碟片,添置了洗衣机、蒸汽柜、微型锅炉、餐桌等等。新建了学生食堂、餐厅,配备了卫生、健康、负责的炊事员,学生每月伙食费大概只有50—70元。因此,实施寄宿制后,全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即走上正常轨道,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同。从当年在全乡进行民意调查中,召开2次座谈会,发出征求意见表300份,对集中办学,学生寄宿制的实施效果感到满意的达262人。

农村小学调查报告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得到重视,作文是一个人书面表达的一种途径。因此,如何从小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眼下很多中小学生都不喜欢写作文、不知道写作的重要性,认为作文可有可无,甚至没有更好。同时很多农村学生家长因为自身学历浅、不了解当下教育情况等原因,忽视了对孩子写作能力的锻炼和教育。语文作文老师也认为作文难教、学生难学,从而轻视了在平常教学过程中的在作文教学。

学生作文写作能力不仅是应试教育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合格的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势在必行。我认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应该从小培养。为了切实了解当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情形和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我对南充市嘉陵区天星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时间及对象基本情况调查时间:xx年8月至0月。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天水市麦积区伯阳中心小学六年级共有2个班级:82名学生,有40名女生,42名男生。最小的岁,最大的4岁。其中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占48%。

三、调查项目。

为了深入分析调查结果的成因,有必要从思想上调查农村小学生对作文教学的认识,我们称为认知倾向调查。这项调查的内容大体上分为两个方面:自己对作文课的认识,对作文老师上作文课的认识。具体调查项目如下:

亲爱的同学:

你好!这是一份关于农村小学语文作文调查问卷。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情形和你喜欢的学习方式,希望你能积极配合。此次调查以不记名形式展开,请你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填写。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1、你喜欢作文课吗?

a、喜欢b、一般c、不喜欢。

2、喜欢作文课是因为什么?(多选)。

3、你不喜欢作文课的原因是?(多选)。

4、你认为作文学习对自己健康成长是否重要?

a、重要b、一般c、无所谓。

5、你认为作文课对自己有哪些影响?(可多选)。

6、作文教学方法主要是哪一种?

7、目前作文教学内容偏重于哪方面?(多选)。

a、例文分析b、作文知识讲解c、应试教育d、语言知识与人文精神的传递。

(二)农村小学生对语文作文的学习方式及对作文教学的期望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小学生对语文作文的学习方式,我将这项调查的内容大体上分为三个方面:小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平时的学习习惯、对作文教学的期望。具体调查项目如下:

1、你在课堂上处于什么状态?

2、你希望老师在写作方面给你哪些帮助?(多选)。

3、你读课外书时喜欢?

a、摘抄好词佳句b、写读后感c、写批注d、只读,不动手。

4、你平时有写日记的习惯吗?

a、天天写b、偶尔写c、老师要求才写d、从不写。

5、你经常和别人讨论问题吗?

a、经常讨论,发表见解b、有时讨论c、只听别人讨论,不发表见解d、从不讨论。

6、你喜欢用什么方式获得知识?

a、读书籍b、读报刊c、网络阅读d、其他。

7、作文教学方式你喜欢那一种?

8、你希望老师多展开哪些课外活动?

a、演讲b、书法比赛c、指导阅读名著d、普通话训练。

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按照《关于开展xxxxx活动的通知》,我采取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各学校虽然都能按照国际教育部及省、市、区级要求开齐,开足科目,但是能够真正贯彻落实的除语数英以外的课程微乎其微。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班会等等,很多课程既缺乏专职的教师也没有专门的教室,没有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如信息技术,各学校微机室的电脑早已废弃、淘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微机室,怎样将信息技术课上好?科学课,虽然有些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异常齐全,但是根本没有能够领着孩子们去做实验的老师,每一次科学课都在教室进行,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乐、美术既无专职教师也无独立的教室,乐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会被长期束之高阁。

各学校的.德育时间仅停留在周一升旗仪式、思想品德课及班会课中,还常常要除去被代课教师占用的课时,而且即使是上课,也仅停留在说教、灌输层面。没有学生自己的活动,没有道德教育的阵地,没有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措施。学校、班级几乎不组织德育活动,更谈不上持课内外结合,形式要灵活多样。这种缺乏体验,闭门造车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学生上放学路途遥远,学校没有校车,很多小学生因无人接送,自己骑自行车上学;更有甚者,路上拦车上学;还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负责接送,这部分人群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另外,上放学期间道路拥堵,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老人、年轻人、小学生瞬间挤满街道,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农村各小学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家长们纷纷出外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老人照顾。因为观念和意识的局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爱心理,另一方面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着实有限。留守儿童在校打架、上网、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现象极为普遍。

校长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学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漫无目的。如此办学,贻误子孙后代。

这是长久以来的痼疾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缺乏优势,要求不断提高。长久以来,到相桥的教师有条件的选择机会进城,没条件的寻找机会进城,留下来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网络的构成仅限于最多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学校教育脱离时代,脱离社会,闭门造车。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桥教育将不仅仅输在文化课上,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动手及社会实践能力的缺憾也会日益增多,如不及时改良现状,相桥将有更多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农村小学教育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然后再进行统计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得到一些相关数据,希望能对以后的农村小学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农村小学基础设施有所欠缺。

在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农村的经济也在迅速的腾飞,但是在农村对小学教育的投资并不象城市一样。在调查的学校中发现,在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并不是很完备,尤其是在体音美和计算机教育设施上,教育设施不完备,甚至根本没有。

调查结果调查问题。

结果百分比。

对学校的基础设施满意吗?

满意40.5%。

较满意45.5%。

不满意14%。

学校的基础设施是否够用?

够用48%。

基本够用50%。

不够用2%。

学校是否有多媒体教学设施?

有30%。

没有70%。

------。

体音美教学设备是否够用?

充足22.5%。

不充足70.5%。

无7%。

1.当地经济的发展决定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资。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农村经济也在迅速发展。但是,农村由于历史的因素和地理交通环境的因素,也导致农村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总会慢于城市的发展。所以当地政府的收入始终处于平均水平状态以下,所以政府的收入就会有限。在有限收入的情况下,政府在对教育的分配和投资上显然低于城市,所以当地的经济发展决定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资。

2.市政府的教育投资倾向于城市。

市政府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了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因此,必须逐步取消城乡分割的教育投入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县级、尤其是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国家对中小学进行改革后,“一费制”的实施,避免了学校的乱收费情况,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但是学校的收入也相对减少。在学校有限的收入中,用于大额教学设施的建设就会减少,或者是根本不会用于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造成学校发展的滞后,从而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薄弱,有的教师甚至一人带几门课,教师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调查情况如下表:

调查结果调查问题。

结果百分比。

你的认课教师是否大学毕业?

是36%。

不是30.5%。

不清楚28.5%。

你喜欢老师的课吗?

很喜欢49.5%。

一般48.5%。

不喜欢1%。

你的老师负责任吗?

负责任45.5%。

一般38%。

不负责任16.5%。

你们老师是一个人带多门课吗?

基本上是15%。

个别70%。

一人一门课25%。

1.工资待遇不高,难留人才。

在实践过程中,经过走访我们发现,在农村小学中,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普遍不高,而且有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有合同编制的教师在农村中是有限的,仍然大量存在着没有编制的民办教师。对教师待遇的不公平,造成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落脚或者人才外流。

2.环境、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

农村地理位置偏僻,卫生条件差,交通不便等各方面的客观原因,对一些知识层次相对比较高的人来说不是理想的生存环境。在教师中,大部分人都是大学毕业或者是在外地上过学,在以前的生存环境的影响下,地理位置、交通、卫生等社会环境是自己选择生活的一个重要参考和标准。在他们的思想中在农村的'工作可能是人生的一个过度和跳板,不可能是自己一生的落脚点。所以,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工作,也有一些优秀的教师外流或转业。

3.发展前景不好,向城市的趋向性。

很多人毕业后边愿意到农村工作,不仅因为农村的各方面环境的问题,还有以后的发展问题。农村的社会活动和空间比较狭隘,相对城市来说发展空间狭隘发展前景渺茫。而在城市,在教师这个行业不仅工资和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而且前景比较好,并且有更多的择业空间和机会。所以,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愿意选择城市,造成农村教师缺乏,师资力量薄弱。

综上所述,农村的环境和教师的待遇不好,是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给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住优秀的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形成经济和教育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家庭教育薄弱。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大部分小学生的家庭教育都不是很理想,调查如下表:

调查结果调查问题。

结果百分比。

你父母谁在外打工?

都在60%。

父亲5%。

其他35%。

你父母的最高学历?

大学0%。

高中10%。

高中以下90%。

你父母和你谈心吗?

经常谈10%。

偶尔45%。

不谈,有隔阂45%。

犯错时,你父母怎么样教育你?

说服65。

不管不问5%。

打骂30%。

1.父母学历不高,不能处理好孩子的学习问题。

在农村中,父母是大学毕业的很少,大部分的家长是中学毕业,在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中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很多学生表示,家长不能够帮助辅导功课。还有一些学生表示,家长从来不关心学生的学习问题。

2.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孩子无人教育。

农村小学调查报告

2005年的夏天,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去农村的一所小学义务支教。那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兴奋地我连觉都睡不好。那天我们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还步行了二十多分钟,到了目的地之后我们一个个都疲惫不堪,早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激动。当地接待我们的校长非常热情,还让我们住到了他的家里。但是接下来几天发生的事情,让我终生难忘。

第二天,校长带我们来到了我们支教的学校,走进校园我就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不对!不应该称它是一所学校,它就是一个荒芜的院子加几间废旧的房子。学校的院墙可以说是“伤痕累累”,一看就知道它经常被孩子们“虐待”。教室的门是木质的,而且还有“补丁”。窗户上没有玻璃,是用塑料糊的。教室里光线非常的差,桌椅板凳更是就得没办法看。校长给我们介绍说,现在的学校不好办,学校不能收钱,国家补助的钱到学校里面就没多少了。这样的学校让我对农村小学的教育非常的担忧,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我利用一个暑假的时间,对某国家级贫困县的一个乡镇的小学教育做了系统的调查。

一、家长方面。

当代农村中,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认知和利用较少,从科学文化知识中受益较少,那么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视肯定也不会高。在他们看来,学生接受教育是对金钱的一种浪费,孩子也只能听之、任之,放下书本,离开校园,走上打工之路。当代农村家长的思想素质制约了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师资问题。

公办学校的教师都要有编制,教师的工资由国家出,学校不可能也没有资金去聘任教师,但是那些有了编制,端上铁饭碗的教师又嫌弃农村的学校,想方设法的逃离农村。农村经济的落后和农村基础性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农村生活条件的简陋,导致农村的这片土地成为被人冷落的穷乡僻壤,就像餐桌上一道难吃的菜,无人问津。

三、硬件设施。

被我作为研究对象的这个乡镇隶属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国家对贫困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学校方面不许增收任何费用。听起来这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我所到的每一所学校的校长都对这项政策“恨之入骨”。以前学校可以收钱,多多少少可以贴补学校的日常开销。但是现在不同了,学校没有收入,国家的补贴发放的基层学校就已经不知道被削减了多少。学校的任何开销都要报批,没有经费,有些学生甚至在危房中上课。年久失修的教室、残缺不全的桌椅、坑坑洼洼的黑板,这就是农村的小学校园。

四、生源问题。

随着国家对教育机构的逐步开放,个人办学、私立学校以及民办学校层出不穷,大量的非公办学校的涌现,使农村这个区域的教育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非公办学校以营利为目的,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片面追求收入最大化在广告宣传上吊人胃口,吸引大量学生入学,而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却差强人意。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家长的经济条件也越来越好,他们不放心自己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为了孩子的发展,他们只好选择私立的寄宿学校。

五、总述。

在我国,广大农村是经济弱势地区。经济发展的缓慢、经济结构的不合理、观念的陈旧,以及教育事业管理中的疏漏,是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缺失的最基本因素。现在国家正在全力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储备力量,能为农村经济乃至民族的崛起提供较为长远且强大的智力支持。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性教育,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在先现代化还是先普及基础教育的艰难抉择中,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科学文化知识对于社会与民族的重要性。至此,笔者相信,在本篇调查报告中提到的种种关于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将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会逐渐得到解决。

农村小学调查报告

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了解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自己怎样做的等,从中分析当前农村小学教师是怎样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又是如何组织学生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以便为方案中的“研究基本设想”提供一些实践性资料。同时,也通过一些数据,引发研究者的思考。

1、这次调查围绕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应该做哪些具体事情,持什么态度、自己又怎样做等,从不同角度,共计命题十二组,每组有3个、4个或5个不等的选项,但都要求被调查者从每组的题目中只选择一项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其中调查对待学生自主学习态度的有六组,调查教师活动组织情况的也有六组。

2、本次调查是在一次“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交流会”上进行的,共有100人接受调查(实际94人,随后找乐亭一小的6名教师进行了答卷),其中农村教师6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二,实小教师39人。

3、调查的结果。

1、第一组题的“必须经常预习”和“有时可以预习”的人数分别为55和41。

2、第“二、五、六”三组题,从表面上看似不同,实质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即进行教学活动时,事先(备课)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可以随时调整,赞成这种做法的三组题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95%、74%和64%。

3、第“三、四”两组题,虽然是课上学生的一个“说”和一个“问”,但所反映的同时课上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赞成学生这样的,三组题人数为74人,四题人数为32人,分别占总人数的74%和32%,两个数据有些矛盾。

4、第“七、八、九”三组题,看似调查的两件事情,实际是调查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怎样去做。七组题人数多的选项为“教师带着”,八组题人数多的选项为“观察、倾听并参与”,九组题人数多的选项为“经常由学生自主参与交流,教师提出活动结束”,七组题的这项为93人,八组题的这项为95人,九组题的这项为78人,究竟教师应该如何去做,七、八两组题的结果是否有些矛盾。“八、九”两组题的结果还比较令人满意。

5、第“十一、十二”两组题,也是一个意思的两组题,课上如果“重过程又重结论”,必须“讲清要求并示范”,否则,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率,而十一组题选“讲清要求并示范”这个项的人数仅有26人,还有2人为“不讲不示范”,两组题的结果还是有些矛盾。

1、从数据上反映的情况看,好多数据说明被调查的教师,自己心理想的和自己作的有矛盾之处,说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多是从自身出发,关注的多是结论(知识技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还不够。为此要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放下“包袱”,让学生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2、探讨创设问题情境的条件和原则,研究如何有的放失的组织学生进入情境,以便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

3、一种教学模式是否适合所有教学内容,还是一个教学内容要用几个教学模式,不管是怎样,需要研究不同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去组织学生去学习,研究如何促进他们的自主、主动、全面、和谐和持续发展。

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xx年xx月xx日。

城乡中小学。

网上调查法。

xxx。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x这样一个发展x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网上调查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农村教育危机。

自几年前我国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基本普及”的含义相对于一些所居住的区域远没有普及,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的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各地x在这种“普及”的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x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和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大学率的反弹,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经过调查表明,农村贫困生的大学率高于城市,农村教育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其的比例高。

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xx年实现“基本普及”之前xx年间,还是有很多儿童未上小学,小学阶段失学,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及初中阶段失学的人,这么多人的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因此有青少年犯罪,是因为处在低文化层,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骨的镜子。

(一)教师分布不合理。

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而及分化严重,村小学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x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全区还有上百计划外教师即无法保证质量,又加重乡、村及村民负担。另一种现象是城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

教师减损严重,补充困难。

因为很多的原因,有些教师都往其他方面去发展,因而教师从而减少而现在教师工资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现在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这两年正值初中、高中学龄入学高峰,教师严重缺,而区域财政力支付缺口教师工资。现在情况是一方面初中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按需就分配到位。

(二)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很多课程都因为设施而减少上课,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法创新。

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城市学校好于乡镇教师及不公平,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城市教育资源总是被x满足而农村教育资源是那么的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农村的活动设备是少之又少,而城市则是多种多样,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一)加大x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社会多方筹措经费,保证农村教育投入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根源保证,这项工作做不好,农村教育将很难有重大进展。(二)加大x的统筹力度,成立专门的农村教育管理的部门,对农村教育的各项问题进行通盘考虑,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使开设部分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结构单一,缺乏农村特色的普及型教育,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来反,回乡从事农业的年轻农民没一技之长难以为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做贡献。

(四)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开展农村人力培训,开发相关课程和教材,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资金投入任重而道远。(五)积极推进农村人口的高等教育,平和学院要统一招生标准,严格以能力与考分作为选择高校新生的依据,完善奖贷体系,提高补助标准,确保农村家庭子女不因家庭贫困无法接受高等教育或中途退学,此外,党和x要创造条件积极发展农村高等教育。

我们通过大学学习之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样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工作做准备,参加假期的乡村支教活动,把我们学习书本的知识投身于实践中。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而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它萌发了我们责任意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真正懂得了,只有到实践中去,才能迸发出炽热的社会责任感来,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农村小学教育的调查报告

本报告以小学六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指导家庭教育。

党的“xx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由此可见,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显得很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过一些沿海地区,跟人家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经费,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另外,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三、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另外,由于地域特点,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调查的一些村级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许多学校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实际上并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伤害部分村民感情等问题,当时并校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后来由政府出钱给上学超过5公里以上的学生每年每生150元的交通补贴,并校才得以顺利成功。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

品德课程是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实施对于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特别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他们喜欢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状况,又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说,德育活动形式多样化能发挥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但是,就目前现状而言,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实施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了解小学德育活动的形式状况,对做好德育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至关重要。为了了解我乡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基本现状,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业务部门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依据,本学期我们对全乡小学德育活动形式多样化的开展状况展开实证性调查。

此项工作以调查表的形式进行,对全乡13所小学89位小学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率为100%:学生问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率为100%。并据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推动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

老师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本乡小学品德活动形式现状、教师对于品德活动多样化的认识、学校教职工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及德育教育的成效等26个问题。学生问卷针对小学品德活动形式现状和学生满意程度而设了20个问题.

20xx年3月。

为了较为全面地把握我乡德育活动形式的状况,本次调查访谈了13所不同层次小学(其中1所城镇中心小校、有8所村级完小、4所村级初小)的20位教师,采用不记名的方式,打消教师的顾虑,调查结果较为真实有效。其基本情况统计如下:

(一)德育课程开设情况较好。

这次调查的几所学校均能按课标要求开设德育课程,所有学校都开设了国家课程:《品德与社会》,其中30%的学校开设了地方性课程;在周课时安排上所有学校符合课标要求(低段3节、高段2节)。

(二)德育课程教师队伍组成现状。

(三)德育活动的形式单一。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尽管绝大多数学校按要求开设了相应的德育课程,但课程实施却存有明显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上品德课是为考好试。在调查中发现,有近50%的教师上《品德与社会》课时照本宣科,25%的老师让学生自学,只有25%的老师进行简单的讲解。但都要求学生熟读教材,背会课本上的.重点来应付考试。学生虽然背得烂熟,但他们觉得这样的品德课非常枯燥,而且背过了考过了也就忘记了,并没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2、各种形式活动的开展情况:

13所学校,其中大约60%的学校每周开展一次升国旗和国旗下的演讲活动,大约23%的学校每学期邀请外来演讲团开展一次感恩教育,大约23%的学校每学期邀请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制讲座,开展一次法制教育。大约90%的学校有德育学习专栏,但是学生由于课业繁忙,很少光顾。

由于师资缺乏等种种原因,使品德教育主要限于简单的说教,品德教育的成效不容乐观。

(一)认清形势,统一认识,确保德育的首要位置。

我国的教育目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德育的首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一定要树立德育首位的战略观念。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从应试教育的漩涡中冲出来,要意识到“学习不好出次品,品德不好出危险品。”的严重后果。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培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质优良的一代新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要根据《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小学德育纲要》等德育规章,解放思想,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实施计划,从舆论宣传和制度建立切入,保证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扭转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不良倾向。使之不仅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关心、学会审美。我们要明确“德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道理,真正把德育首位放在战略的高度去思考,通过学校这个主阵地,向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二)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其效果只是事倍功半。对好动且适合形象记忆的小学生来说更是收效甚微。因此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之中,只有结合小学生的自身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开展系列班队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形式活泼、丰富多彩的各类竞赛活动,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培养自信心和荣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办心理专栏,充分发挥国旗下演讲和校园广播站的宣传作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以认知、体验和锻炼,才能得到事半功倍之效,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从而使学生从小就能具有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心态,沿着健康的人生道路发展,将来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建立健全农村小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以校长为核心的德育工作体制,组建校领导、党员、少队辅导员、德育办公室主任、骨干教师、班主任代表等参与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全面负责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安排实施德育工作计划的时间和安排和人员、经费的落实。副校长、党员、少先队辅导员、德育办公室、骨干教师、班主任代表等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其次学校德育办公室要发挥品德教育核心和监督作用,配合校长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认真抓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加对强少先队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在加强德育和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组织作用。另外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室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对部分学生进行耐心地心理输导,使其能够沿着健康的轨道快乐地成长。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直接执行者,要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

农村调查报告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条件,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但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维护正常与否、收费价格是否合理公开,更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为全面掌握目前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运行情况,促进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更好地发挥作用,我委对全区范围内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供水价格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了我区20xx年10月以来陆续建成投用的66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这66处的设计日供水规模总量为25992立方米,解决和改善了23.8263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工程主要分布在23个建制镇70个行政村(居),其中通过建制镇供水企业扩容扩网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个,实现独立供水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62个;全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至20xx年12月底共投入建设资金17982万元;工程属国有供水企业管理的有2个,属建制镇供水企业管理的有2个,属于原撤销的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供水站(小水厂)管理的有13个,属村集体管理的有40个,属用水协会管理的有7个,属个体管理的有2个。

从调查的情况看,供水企业管理的饮水工程运行的情况要好于村集体管理的运行情况;供水价格除建制镇供水企业扩网扩容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外,均由管理机构自主定价,供水价格1-4.5元/吨,其中建制镇供水企业扩网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供水价格2-3.5元/吨,行政村(居)独立供水的安全饮水工程供水价格1-4.5元/吨;取水水源主要来自溪河、水库、泉水。

(一)机制不健全,服务不到位。水价的制定未充分征求广大用户意见,水价制定随意性强,有不管用多少都要加底吨水现象。由于水价偏高,约20%的用户不愿意用安全饮水工程自来水,并出现了投诉信访现象。工程没有维修经费和大修基金保障,一旦主要设备损坏,就可能因缺乏资金维修而停止运行。

(二)水质难以保证。由于受制水工艺水平和缺少必要检测设备的制约,供水质量难以得到真正有效保证,水质只能顺其自然。有时管道维修恢复供水后,因管网高低起伏并距离较长,用水户在放水时有一部分数量较大的管道污水,这部分污水已进入用户水表计量,用户认为这部分污水不应该收费,部分远端用户反映强烈。

(三)农户普遍用水量少抬高了单位供水成本。由于受农户用水习惯和农村经济条件的影响,农户用水主要用于做饭、饮用等,或者只在缺水季节才饮用安全饮水工程自来水。据调查了解,大多数用户月用水量在4吨左右,这就造成整体用水量少,供水规模不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水费收入难以维持正常运行费用和管理人员工资。

(四)管网维护投入大。由于受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农户居住分散,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管网分布范围较大,地形复杂,管网的运行维修难度较大,供水中的跑、冒、滴、漏难以及时发现,造成水损严重,增大了供水成本。

(五)缺少有经验的工程运行维护人员。目前,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维护管理人员,绝大部分未经过相应的技能培训,缺乏专业技能和管理知识,基本上不能满足有效运行管理的需要。维修维护水平低、管理方式粗放,一旦设备出现故障,维修困难,就会出现较长时间停水现象。

(一)健全基层管理服务机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政府投资建设,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应提高群众的参与度。镇、村两级要完善农村饮水工程服务体系建设,镇政府主要负责组织领导、协调监管工作,村委会主要抓好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维护工作。行政村独立的饮水安全工程,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公开选聘有制水技能、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安全饮水工程运行台账,实行专款专用专管。安全饮水工程的水价、电费、维修费实行公示制度,定期向用户公示。

农村调查报告

本次对调查过程中农民朋友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作了一定的探讨和分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1、农田断水频繁,尤其是在干旱季节,更为严重。

2、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不是很完善,农民的出行很不方便。另外,由于公路等的不完善给当地的经济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农产品的价格较低,农产品给农民带来的收入甚微。虽然近年来农产品的价格有所上扬,但是农业生产资料也在不停的上涨,与农业投资相比,农产品的价格较为低迷,长此以往将对农民不利。关于问题的分析根据当地政府的基本情况而言,由于在该地区设立的工厂和企业较少,所以税收来源就不多了,另外又加之中央实施的税费改革,对农业税的免除,政府的财政收入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农产品的价格持续低迷的问题在全国的范围内都普遍存在,这主要是由于农产品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众多,这势必会导致农产品的供大于求的情形出现,从而出现“谷贱伤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地方政府如果采用宏观调控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话,可能性不大,效果可能也不会很明显,毕竟地方政府的管辖范围有限,调控能力也有限。对于符合实际情况的经济发展之路,有下列几个:花大力气招商引资对那些拥有丰富的资源的地区,农民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家致富,但是由于资金不足,无力投资而使得资源无法很好的开发,为了很好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招商引资当为首选。

另外,招商引资的另一个较大的项目是对农产品的生加工等方面。该地区的农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产生多大的附加值,然而,该地的农产品质忧、产量佳,所以如果再对其进行生加工,则会有很大的潜力。政府应当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力争建立几个龙头企业,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民增收注入活力。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增值、为农服务的作用。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并致力于组建农业龙头企业集团,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

我们要把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结合起来,积极引导,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要以鼓励引导广大农民开展产销联合,组建多种形式的技术协会、信息协会、流通协会为重点,通过这些市场中介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政府要适当引导农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尽快调整农产品品质、品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立足资源优势,突出抓好品种、质量的结构调整,使农业由市场决定产量、需求决定品种质量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同时也应当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必须强化市场第一的观念,下大气力研究市场信息、市场动态、市场容量和供求关系,超前预测,科学分析,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生产,利用时间差、地区差,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扩大农产品集散量。突出优质抓特色,狠抓调整促增效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有特色,才能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新时期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一个产业能不能保持持久活力,还得看产品的销路是否畅通。农业产品销售要有大量的农产品经纪人,政府要针对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培养农产品经纪人,扩大流通渠道。随着农产品的价格上升,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农资市场管理,防止恶意哄抬农资物价,使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防患于未然发展农商经济合作社现阶段,土地全部承包到户,在土地不能大规模集约经营的情况下,另辟途径,通过农商合作社,关键要让农民参与和经营,把一个个单一个体有组织的联合起来,使某一特色产品形成规模、在规模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经营,才能尽量降低市场风险,在产品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蔬菜、、生猪、家禽、等都可以通过合作形式形成拳头产品,在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只有达到产业化、规模化,才能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培育品牌农业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另外,在某一产品达到一定规模、知名度后,政府要引导树立名优品牌,进行注册保护,以品牌开辟市场、拓展销路。总结农村的繁荣,经济发展刻不容缓。“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增收”,这一重大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政府也作了大量的工作已改善农民收入。我就本次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所调查的内容作了一定的总结和归纳,针对我地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发展经济的几看法:

1、花大力气招商引资。

2、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4、突出优质抓特色,狠抓调整促增效。

5、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

6、发展农商经济合作社。希望能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尽一番力!

这次早已已结束,但它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它时时刻刻提醒我,在生活着九亿多农民的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问题,经济还不够发达,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非常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农村调查报告

在21世纪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其中,农村文化的建设是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来看,大力发展包括文化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增长,更加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状况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我们利用最近几个星期的时间,主要选取了淮安的几个主要市县的村子和农民个体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1.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号至20xx年12月4号。

2.调查地点:江苏省淮安市袁北村。

3.调查人:李,王,史,顾,丁。

4.调查方式:采访调查,我对自己所在的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及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

5.调查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主要包括文化设施的建设状况和村民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情况。

首先,在文化设施的建设方面,各村都设有文化活动室、图书室、体育场及体育器材、阅报栏、老年活动室等能够满足村民基本的文化活动需求的设施,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是文化活动室和图书室以及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等,有些村上还建设有网吧、公共电子阅览室等设施,使农民群众不仅能够通过电视及书报接受文化信息,还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对农村群众在互联网时代能够与时俱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在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方面,政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举办了很多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政府送电影下乡、政府送戏(乡村文艺汇演)、政府送图书科普知识下乡、文化工作者下乡服务、村民农业技能培训等。村民自己也积极举办并参加如节日庆祝活动(春节联欢、庙会等)、农民自编自演的文艺活动以及体育健身活动或农技表演等竞技类活动。并且各村都组织有各自的文艺队伍,并且会定期与邻村有一定的交流演出,但频率较小。

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精神文明的渴望更加强烈,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塑造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愿望更加强烈。

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建设,农民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身心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了热情,积极参加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陶冶身心。由于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一些旧农村的封建迷信活动已经不能像过去一样大行其道、蛊惑人心了。同时,农民参与各种比赛、文艺活动的意识有所增强,其文化生活内容也日益丰富。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程度与其收入情况密切相关。只有家庭物质生活富裕了,他们才会考虑如外出旅游、增添家中文化设施等相应的'文化消费。调查中他们亦表示,如果家庭收入减少,会最先缩减文化娱乐消费。可见,农村的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是有紧密联系的,只有使农民群众的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才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

政府是农村建设的主要推动者和领导者,因此政府响应号召、积极参与的程度对农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10%,只有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中卫黄湾村其比例能够达到。

10%--30%。此外,固原市的赵洼村和汉佐村每年对农民进行文化或者技术培训的次数在5次以内,而黄湾村则在12次以上。

当地政府对中央政策虽然有一定的响应,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执行力度与活动的丰富度都不尽人意,设施设备的购置也差强人意。政府鼓励村民自发组织的文艺等文化团体方式是都是给予资金上或技术上的支持,但是在具体的组织管理方面,所做不够到位。可见,农村文化的建设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也是密切相关的。

1、资金不足,设施设备不够齐全。

农村基层文化设施落后、投资渠道单一。虽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仍然不容乐观。首先,由于财政财力有限,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投入得不到根本保证。其次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许多空白点,缺少必要的活动器材和报刊书籍,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管理引导不够,致使大部分文化阵地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够、文化建设者工作水平低、文艺队伍专业人才缺乏。

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薄弱、人员素质偏低。目前很多农村文。

化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大多数在40岁左右,专业知识已趋于老化,知识结构也偏低。由于农村基层文化队伍比较薄弱,能够积极引导、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组建各种文艺协会、产品销售合作组织,为农民寻找创收渠道和致富门路的组织相对比较单一,其整合力、信息化程度、应对市场风险的综合实力、农民的创新意识和整体素质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政策可行性不高。

政府非常注重农村经济的建设,而对于农村文化的建设重视程度还不够高,不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全面发展的目标。当地政府对中央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还很欠缺,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上的供需平衡。上级政府里或村里出台的一些规范和发展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的可行性不高,且并不为农民群众所了解、熟知,因此实践意义不大。

4、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存在较大矛盾。

随着农村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文化品位不断提升,而相反的是,政府的建设却没有跟上农民群众的脚步,造成文化供给不能满足农民的相关文化需求,使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村中举办的活动局限性大,不能照顾到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的需求,而且一些政府组织的活动也远没有达到预计的效果。

农村调查报告

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到杭州并留在这个大城市里工作。我的家乡位于中部某省,一个千人村庄,人均4亩地,村子里也有穷人,但普遍的生活并不很难。

我曾经在许多时候,在许多人面前,表达过对家乡的热爱。捉过鱼的小河,翠绿的麦田,甚或是田野里的一座座坟,都曾是我无数次情感停留的所在。

只是这些都留在了记忆里。如今,我要讲述我眼见的家乡。

这些文字来自我这些年的返乡见闻。它们只是在讲述,讲述我所见到的农村图景,而这样的图景更多的时候是被忽视和遮蔽掉的。

一、早婚早育和农村养老。

不得不先从早婚这个事情说起。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法定最低结婚年龄是男22周岁,女20周岁。可在我们村以及周边的几个村,结婚的年龄一般都在20岁以下,除了在外读书的之外,很少有超过20岁还没有结婚的。过了这个年龄若不结婚,也就意味着可选择性很小,或很难找对象了。

像我这样三十岁,在有两个小孩很正常的。否则,在村子里,就被别人瞧不起,抬不起头来,被人嘲笑。

早婚在这里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一个看一个,一个比着一个。你20岁结婚,我就19岁结婚,你19岁结婚,我就18岁结婚,且基本上是没有领结婚证的。在父母看来,早点给孩子完成了婚事也就早点完成了任务。

我的邻居中,一个1991年出生的男孩,和网恋的18岁女孩在2009年正月里“奉子成婚”了,没有领结婚证。我问,那以后生孩子怎么办?他说,到时候再说呗。

和村书记一个桌子喝酒时,我问他农村的早婚事情,他说很普遍,不仅我们村,在我们县,甚至隔壁的几个县都是这样。对于这种事情,他也没办法管。“想管也管不了,这些孩子结婚之后就常年在外打工,找人都找不到。”这个书记如是说。

在农村,一般结婚后一年内就会生孩子,而若在一年内没生孩子的,就会被嘲笑,被歧视。农村女人,可以说是没有青春的,在结婚、生育之后,很快就变得苍老。刚20岁出头的女子,看起来老得像40岁一样。

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在我们这里,头胎是男孩的,不允许生育二胎。但是在最近几年,这些头胎是男孩的,并且已经结扎过的妇女,都接近40岁的年龄了,又纷纷去再做手术,再生孩子。

这就是农村,真实的农村,45岁的女人和18岁的女人,共同怀孕待产,有了网恋,有了未婚生子,有了高龄产妇,与城市“接轨”了。父母有时候会半开玩笑半生气地说,当初,还不如不让你去读书呢,不然,现在我们也就可以抱孙子了。你看村子里和我们差不多大的,都已经抱上孙子了。

闻此,我很难过。因为父母说的不是他们的观点,而是正在农村流行的观点。

把眼光放到农村养老问题上,就不难理解早婚早育的现象了。

在村里,老人的生活还是要靠儿女的赡养。不过,老人们把自己名下的或多或少的田地,交给儿女打理所得收入,并不足以负担他们的生活,以至于养老在农村逐渐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使得老人的生活质量下降。

更多的情况是,老人还是自主生活,除非是衣食完全不能自给,不然还都是一人或老夫妻两人住在一处小房子内,儿女每年给些粮食和零用钱。有些老人得了癌症一类的病,其本人和家人基本上是主动放弃治疗,然后等待死亡。甚至有些被疾病折磨的老人,恳求自己的儿女用农药将自己药死。我父母常与我笑言,他们把我送出来读书,而他们将来则面临老了的时候无人赡养的局面。对此,我只能沉默,或许努力在这个城市挣些钱,买个房子,存些钱,再祈求父母的身体可以一直健康。十几年后,将年迈的父母接出来在身边,才是唯一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办法。这固然是一条艰辛的路,但责无旁贷吧。

二、医疗和火葬。

这两年,农村也有了合作医疗,每人每年交几十块钱,在村卫生所看病可以报销30%%。这的确是个好事情。

这次回家,却听闻好多人提到合作医疗的时候,都有怨言。诸如虚开药价,同样的药,在县城的药房买只需要两元钱,在村卫生所开出来却要3元钱;是个小病,也先让你打几天吊针。由于农民长年打工在外,你不可能让一个农民工在外得了病而跑回去治疗。所以,村卫生所的主要病人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你不可能指望这些人来纠正卫生所的错误。

还听说,村上的卫生所,每次开药时从来不出具电脑打印的明细账单的,而都是在每天的营业结束后,重新做一份新的明细账单,以备上报或检查之用。因为有些药是被纳入合作医疗的,有些药没有被纳入。至于农民最后用到的到底是什么药,是否享受了国家的福利,无从知晓。

合作医疗的卫生所是自负盈亏的。医生的月收入,据说是每人都有六七千元,而附近另一个村的卫生所因为交通便利,那里的医生的月收入,每月都有近万元。而我们县城高中一个老师的月工资不足2500元。

每次过年回去,我都会问父亲,这一年,村里死了谁。整个村庄都在老去,村子里那些我熟识的人、长久地停留在我记忆深处的人,都会在某个我所不知道的时刻死去。

癌症这几年在农村的发病率特别高,很多人都突然得了癌症,然后死去。隔壁的邻居常说:“以前也没听说过这个癌症,那个癌症,怎么现在这么多。”2008年,我们村子里死了3个人,除了一个女人是因为从一户人家新盖的两层小楼上掉下来摔死的之外,另外两个死去的男人,一个59岁,一个60岁出头,都是因为突然被检查出来得了癌症,而且到了晚期,在熬了不到半年后就死去了。在死去之前,他们都是村子里做农活很厉害的人,当然,他们不会去想着检查身体,就像是自然界的动物,安静地存活,安静地等待疾病的突然袭来。

在农村,经常会听见这样的一种幸福定义“有吃有喝,没病没灾”。而若是一旦得病,也就常意味着死亡,因为,每每总是小病拖成大病。然后就是等待死亡。

很不幸,我的父亲今年也查出了肺癌晚期,有些事情就是这么的无奈!

顺便再提一下火葬问题。前些年,政府强制实行火化,这也使得在我们县的各种厂纷纷倒闭之际,火葬厂竟然存活了下来,据说效益还不错。但是由于农村的习俗,火化了之后仍然要用棺材,将骨灰盒放进里面,然后办丧事,下葬。所以,后来这里面就产生了猫儿腻,只要出钱(据说是好几千,当然数额多少,也要看是否有关系),就可以不用火化,火葬厂收了钱之后,也会出具证明。查也查不到,除非开棺。而开棺是很危险的,很容易造成警民冲突。当然,若是有权势的,不交钱也可以堂而皇之地不用火化尸体,直接下葬。

火葬,原本是为了节省耕田,现在看来,起码在我们这里,成为一种形式,甚至成为权钱交易的灰色地带。

三、

教育和观念改变。

邻居的一个小女孩,1994年出生,小学没有毕业,身体都还没长成,在外打工已经一年了。春天的时候去采茶,后来去了南通的一个家庭工厂内做箱包,包吃住,一个月500元钱,从来没有星期六星期天,每天早晨7点多开始做活,晚上什么时候结束不一定,有时候干到晚上10点多。和她一起的还有两个差不多大的小女孩,都是夏天收完麦子后去的,大半年挣了2900块钱回家。

2900元钱,一个16岁女孩辛苦大半年的收入。在我和她谈话的时候,她并没有一句报怨,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命吧。她们是认命的孩子,顺从的孩子。

她的头发拉直了,有点都市的影子,只是那双手,粗糙得像个老人一样,满是伤口和茧子。她没有经历花季。

在农村,流行的一句话是“读书不读书都一样,反正都是打工”,或“读大学又怎样,出来还不是打工?”

每每回家,最怕的是别人问我工资多少,因为在他们看来,我在杭州(杭州对于他们,成为一种文化想象,一个遍地是黄金的大城市)读了所谓研究生了,毕业后,起码也要上万元的工资,还会有人给你分好房子。

等我照实告诉他们挣得没有这么多的时候,他们会说:我看读书也没什么用,某某初中没毕业在外面打工,一个月都好几千。

对于这些,我能争辩什么呢?

我们县高考升学率之低,很难想象,估计是全省最差的一个县了。全县人口80多万,2008年参加高考的只有7000多人(还包括大量的复读生在内),考上的本科(三本以上)才1500余人,其中大量的是三本。其中复读生占了大多数。

那剩下的那些人呢?无非复读,或是外出打工。

在我们县,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开了许多,不仅县城里,乡镇里也有许多。培训的技术,无外乎缝纫,电焊等。然后,他们就进入沿海的一些工厂内。

在更多的孩子和家长看来,这才是人生的正确道路。读高中,花钱又不一定考取大学,考取了大学也没啥用。

能挣多少钱,在农村已经成为衡量一切的价值标准。父辈乡邻之间的谈话,大多是关于谁在外挣了多少钱,谁家挣钱在县城里买了房子。古人云,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现在则是,无论是英雄还是狗熊抑或是奸诈小人,有钱才是真好汉。

无论你人品怎样,即使你之前是个流氓泼皮无赖,倘若你能挣到钱,也是会被尊重和肯定的。你出手阔气,抽的烟好,穿的衣服好,家里房子盖得好,就可以将其他的一切都给遮掩过去,这真可谓是“一钱遮百丑”了。

一切向钱看,无论其他。诸如目前在家乡特别流行的观点:谁家让孩子上大学,谁家倒霉,花了钱,出来还没啥大作用,又不是铁饭碗,现在到处都是大学生。还不如及早出来打工,赶上好机会,打工一个月也能挣好几千。

当然,我并非是歧视体力劳动者和打工者。但我想,一切不应该这样。

四、农村低保和“人命不值钱”

在农村,有许多事情的发生,的确是你所想象不到的,比如低保。

申请农村低保的基本程序是,由户主向乡(镇)政府或者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村民委员会开展调查、组织民主评议提出初步意见,经乡(镇)政府审核,由县级政府民政部门审批。乡(镇)政府和县级政府民政部门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查,了解其家庭收入、财产、劳动力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结合村民民主评议意见,提出审核、审批意见。在申请和接受审核的过程中,要求申请人如实提供关于本人及家庭的收入情况等信息,并积极配合审核审批部门按规定进行的调查或评议,有关部门也应及时反馈审核审批结果,对不予批准的应当说明原因。

而在我们村,有的一家四口人,包括几岁的孩子,全都享受着低保,有许多青壮年的劳动力,也在享受着低保,而一些80多岁的爷爷奶奶却没有低保。

父亲和我说这件事的时候,很愤慨:“谁送礼给书记,谁就有低保,谁上面有人,谁就可以有低保。”

在我们村,低保成了权力这根大棒之后的那根胡萝卜,成了安抚与拉拢的工具,村书记想给谁就给谁。低保一年有近千元,完全成为一种额外的福利待遇。该有的没有,不该有的却有了:谁家权势大,有;谁家上面有人,有;谁家送礼了,有;谁家是刺儿头,容易闹事的,有。

回家还听说两件“人命不值钱”的事情。

其一,是我们后面村的一个老人,念过私塾,写得一手不错的毛笔字,会算命测字打卦,懂一点孔孟之书。经常在赶集的时候,去镇上给人算命,虽然80多岁了,身体还算硬朗。几年前的时候,有一次在去赶集的路上,被一辆摩托车撞了,然后死了。最后,两家私了,肇事者赔偿了1万块钱。回家,我问父亲,怎么才这么少的钱,我爸说“他都80多岁了,还能活几年?”——生命的价值,是用年龄来衡量的。

其二,去年,在距离我家不远的一个村上,一个女的,年龄是60多岁,去村里的医务所打针。针头还没拔出来,人就死了。这明显属于医疗事故。最后,赔偿4.5万元私了此事。

试想这两件事,若放到城市,会怎样处理?

五、对权力的崇拜和对政治的冷漠。

说到崇拜,不得不提农民对权力的崇拜,通俗地说,就是对当官的崇拜。

“当官的哪有不腐败的?还是当官好啊!”村人如是说,当官不仅意味着有钱,还意味着有势力,甚至可以鸡犬升天。时常可以听闻有讲述某村的某人在外当官,然后将全家都接走了,又帮谁谁安排了工作,又几个电话就摆平了某件事情。

这样的观念,大多停留在四五十岁以上的村民那里,至于年轻的一代,由于长年迁徙式地往返于城市与乡村之间,似乎自主远离了政治。或许更是因为,他们自知自己无缘于政治参与而主动放弃。

我们村的那个书记,今年69岁了,被称为“不倒翁”,在村书记的位置上,起码已经干了有近20年了。也有人说其很会糊弄,上面有人,在村上又不得罪人,得罪人的事情,都会暗地里指使别人去做。

农村发展党员,谁想入党,必须要经过村书记这一关,先送礼,再表示忠心,于是,发展党员,也就成为培养个人亲信的渠道。起码要确保入党者不会危及其地位。而有几个所谓的刺儿头,怎样也无法入党。

韦伯曾批评德国边境的一些农民,不关心国家政治,是市侩。我家乡的村民,似乎也如是。当然,对此我无意批评,或许他们是聪明地远离了政治,或许他们为了生活之艰辛,只需要对金钱的追逐。

最后说一起发生在我们县的杀人事件。某人的一个儿子在省内的某个市做一官职(据说好像是政法委副书记或其他),其依仗儿子的权势,俨然成为村中一霸。后,村内一人愤然将其杀死,沉尸水塘,案破,其曰,我是为民除害。这则故事,在乡里传为奇谈。

六、土地和进城。

我们村的土地,是人均有4亩左右,重新分配过一次土地,之后就一直没动过,这使得有的人家娶了媳妇,生了孩子,都没有土地,而像我这样的,户口早已经迁出,但在家里还有一份土地,那些死去的也包括在内。

农民对于土地的眷恋正在逐渐下降,村里许多有钱的人,都去镇子上或是去县里买了房子,平时都住在县城里,只有每年两次农忙的时候才回来。在我小的时候,我们村种植了许多经济作物,诸如棉花、薄荷、西瓜等,可现在,都是一季麦子、一季大豆。省事,完全的机械化操作。雇用联合收割机,直接把粮食拉到家,有的户,收完粮食就当场卖掉,带了钱走人。然后将秸秆在地里烧掉,再种下一轮。有的人家不愿意种地的,或是常年在外的,就将土地租给别人种,租金300元/亩/年。

有一条正在建设中的高速公路经过我们村,修路占用农田分为两种,一种是路面占地,另一种是取土占地(要取土垫路基)。取土占地的面积很大,有好几块,一块就有80亩。村上有的户是摊到了,有的没有。摊到的就很庆幸,没摊到的就很沮丧。能够卖地的,都很开心。

人们不再稀罕土地。只嫌弃卖少了,没有说多的。

一些三农学者常说,土地目前成为农民的束缚,成为阻碍农民现代化的桎梏,也有人说土地是农民生活的最后保障,是返乡之后的最后栖息地。但无论是怎样的看法,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就是:农民已经不再深深地爱着这块土地。

不再需要土地的农村人也正在抛弃农村,甚至是厌恶农村。或许这是城乡之间的差距在这二十余年来逐渐被拉大的结果,或许是持续二十多年的打工潮,使得农民对于城市的生活越来越向往。无论是年轻的一代,还是五六十岁上了年纪的人,村庄更像是一个驿站,每年只有夏收、秋收和过年的时候,人们才会回去几天。等忙完了之后,又迅速撤回到了城市之中,只剩下孩子和老人,有人甚至将孩子也带走了。

对城市的渴望,也带来了我们县城的城市化的巨大推进,尤其是房地产的兴起,而这些房子有很大一部分是卖给了农村的那些打工富裕者。他们在向城市靠近,离农村越来越远。

七、黄赌毒。

每年回去,从县城下车开始,到回到距离县城40里路程的村庄,一路上,我都会努力去寻找变化的痕迹。

县城里新修建了一个某某会所,楼下停放了一排的车。城里的那几个洗浴中心还是那么红火,据说是楼下洗澡,楼上卖春。在我们镇上的一个洗浴中心,去年冬天竟然有了“男女共浴”的服务,按小时收费,一个一个的小房间,吸引了周边村上的许多青年男女和小情侣。村上的人说,生意是特别的红火,价格也不是很高,15元/小时。看来,人们的观念真的是变了。

镇上的网吧也很热闹,放眼望去,全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在玩游戏,嘴里叼着烟卷,神情专注。

十七八岁的男孩子,留着长发,染了颜色,并且还带了耳钉。十六七岁的女孩子,说自己喜欢的人是李宇春,在课本前面写上“非主流”三个字,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他们不知道wto,但知道麦当劳,知道网恋,会用qq找女朋友。

农村没有报纸,基本上每家一户电视,最近两年刚通了有线电视网络(许多人家因为收费,而不装有线)。县电视台里永远都在播放着性药和丰胸广告,用词非常具有挑逗性,大人孩子都在看。

最近几年,我们那里还兴起了一种很另类的唢呐文化。遇到红白喜事,基本上都会请一个唢呐班子到家,谁家不请,就没面子而被瞧不起。在我的小时候,唢呐班子吹的真正的唢呐,有好多种乐器,都卖力地演奏。而现在,只有三两个唢呐,配之以电子琴。

当然,我要说的不是这个,而是这些唢呐班子都会请一个女人,年龄一般都在30岁以上,到晚上的时候,就会浓妆艳抹,登台唱一些黄色小曲,说一些低俗笑话,然后和一个搭配的男人打情骂俏。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性爱”为主题。有些时候,还会玩脱衣舞游戏。

台下的看客,有大人,有孩子,有老人,有男人也有女人,遇到精彩处,都齐声叫起好来,或高喊着“脱啊、脱啊、脱啊”。即使是丧事,也会有这样的演出,无论是亲人还是村人,脸上都看不到一丝的悲伤。若不脱,众人都会说这个唢呐班子不行,不过瘾。

九、斗地主、诈金花。

说到赌博,就不得不提抓赌问题。我们镇上的派出所,简直就把抓赌当成了一种创收方式。无论是赌多大的(就连五角、一元、两元金额的掷骰子也抓,我老妈有一年冬天就因为掷骰子,而被抓了一次),是在赌的还是在旁边围观的,统统抓进去,然后通知家里拿钱赎人,这么多年来一直是这样。当然,若是有点关系的,打声招呼,就没事,也不敢抓。

毒品,我原本以为离我们那里的农村很远,但却未必。

这次回家才听说,村里有一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小儿子辍学后,外出打工,在浙江某地,短短四个月,带回了17万。至于这钱的来路,其父母不仅不去过问,反而责骂其大儿子无能,最后让大儿子也跟着小儿子去了,钱是被其父母拿来盖了两层小楼,以备将来给他们兄弟俩娶媳妇用。结果后来事发,两个孩子目前都无踪影。楼房还没盖好,只是毛坯。父母也外出,年没在家过,有人说是去寻儿子了,有人说是出去躲着了。回去听父亲说,原来那小儿子在外是跟人贩毒的。至于其两个儿子的下落,有人说被逮捕了,有人说是被同行给“做掉了”,具体无从知晓。

我确信,我所见的农村,并不是一个健康的的农村。

我全然明白,当下农村之问题,既是现代化的发展所带来的,也将必然会在现代化发展之中解决。我并非是号召农民都固守在家园,反对工业化,过着一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生活。我知道,工业化的席卷或许是现代化的必然之途,也是目前唯一的“解救之道”。

我亦知道,中国的乡村之沉重,农民之艰辛,非是一朝一夕就可治愈。

但我想,总会有办法的。无论是早婚,赌博、教育的贫瘠、环境的恶化、乃至农村基层社会的政治问题、治安等都只不过是问题的具体呈现。就像一个病人,会有发烧,头疼等多方面的症候。至于怎样治病救人,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疾在肌肤还是病在膏肓抑或是持一种“讳疾忌医”的态度?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

总而言之,希望农村越来越好吧。

农村调查报告

我对**县**镇10个行政村已婚家庭的婚姻家庭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随机抽取1000例已婚家庭妇女名单。先后走访了民政办、计生办、法庭和妇联,发放调查问卷,深入村组座谈,了解调查对象的结婚、离婚等家庭情况,全面分析了婚姻家庭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在1000例调查对象中,初婚者占78%,再婚者占8.5%,丧偶者占5%,离婚者占1.5%,存有离婚动机的占15%,离婚率呈上升趋势,人们对离婚的态度渐趋向宽容。

法院案卷数据显示,离婚案件占其民商事案件的27.5%。

从调查问卷的座谈情况看,110户家庭存在家庭纠纷,夫妻感情不和,有的还存在婚姻危机,不稳定家庭占11%;婚前性行为发生率高达25%;75%人对婚外性行为持排斥批判的态度,部分人持理性态度。

1、家庭暴力是导致婚姻家庭破裂的导火索。

对外开放以来,受西方文化影响,西式婚恋和性观念传入我国,并逐渐从大中城市人群渗透到农村外流人员,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非婚同居、试婚等在一定程度上被接受。

家庭暴力问题,一直是妇联组织关注的问题。家庭暴力近几年处于小幅上升的趋势。调查表明,家庭暴力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被访者中有15%的夫妻之间经常发生动手打架的现象,37%的人表示偶乐发生此类行为。家庭暴力在农村家庭中的发生率要远高于城市家庭,对于家庭暴力,大部分人持否定态度。面对家庭暴力时的应对策略,第一选择为“逃离现场”。人们对家庭暴力这种既反对又犹豫,与传统观念有关,也有法律意识淡薄等方面的原因,当然还有不闹散家庭的现实考虑。这说明,反对家庭暴力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xx年至今,该镇妇联和派出所接待家庭暴力案件13件,占信访总数的29%;家庭暴力的直接受害者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尤其是妇女。它不仅给妇女带来了极大的身心伤害,由此引发的婚姻家庭问题也成为影响家庭和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有一位妇女长期处于受暴状态,但由于受害人受传统的“妇道”影响,被丈夫打了,却不敢说、不敢讲,所有痛苦自己一人承担,直到被打伤了,才开始反应。这一例很有代表性,这是农村家庭暴力长期存在的原因,如果受暴者在一开始就通过法律途径制止,家庭暴力造成的后果就会大大减少。

2、非法同居、婚外情上升,成为婚姻家庭的主要问题。

xx年至今,在妇联接待的上访案件中,非法同居有婚外情的占28%,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婚姻家庭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80%是丈夫有婚外情,集中在35-50岁年龄段;女性占20%,大多数在30-40岁年龄段。这类问题的受害者大多数是女方。有一例上访妇女,明知自己的丈夫与第三者非法同居,却不敢提出离婚,反而哀求不要抛弃她,虽然丈夫不和她离婚,但也不履行丈夫的责任和义务,还经常打骂她。

3、丈夫不履行家庭义务,有的甚至离家出走。

丈夫离家出走,是婚姻家庭中出现的一种新问题。这类案件共有4例,都是因有外遇离家出走,有的有外遇后想方设法卷钱远走高飞,然后就莫名其妙的离婚。有一位妇女,离婚后,又与某男青年认识结婚,婚后男方花言巧语,一点一点的把女方的积蓄骗走后不知去向,给这名妇女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还有一名妇女与男方于xx年结婚,婚后生一女孩,在孩子刚满6个月时,男方提出到驾校学驾照,在学习期间又与一女子好上了,在妻子不知详情的情况下,又商量买一辆大车,由于没钱,丈夫以好好过日子为由就劝妻子到娘家借钱,妻子信以为真就与娘家借了7万元,钱到手后丈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给妻子、女儿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既丢了人又丢了钱,最后人财两空。

4、由于家庭关系处理不好导致婚姻失败。

在农村,大部分青年结婚后与公婆一起生活。有的新婚婆媳关系难以度过“磨合期”。某村一妇女,刚结婚婆婆就说这说那,挑媳妇的毛病,丈夫也不太会做工作,还比较倾向母亲,从而导致刚结婚就离了婚。透过调查资料可以发现,家庭代际关系存在着错位问题,尊老不足,爱子有余是具体表现。一方面农村家庭对老人的需求相对重视不够,导致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同时,子女往往要求老人担负起照看孙子和承担小家庭家务劳动的责任,导致老人负担过重;另一方面,子女对自己的下一代投入了过多的精力和财力,甚至发生了“过度关注”的问题,引发亲子之间的冲突。

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仍存在不少问题。第一,父母过多地参与子女的问题解决,有越俎代庖之嫌,而对子女独立性的培养重视不够。第二,家长们虽然注重子女道德素养的形成,但对子女的创造性、合群方面的需求常常被忽视。第三,在子女培养上的功利性明显,“出人头地”成为父母对子女的最大希望。第四,亲子之间较严重的矛盾主要发生在孩子上学方面,比例高达42%,农村家长们过于重视子女的学习。虽然近几年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已经在减轻学生负担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这些努力的成效如何,在整个教育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的条件下,能否实行下去,都还是问号。

5、生活困难成为婚姻家庭出现问题的又一诱因。

有的家庭非常困难,妇女没有收入,在家庭中没有经济地位,为了靠男方的收入来维持生活而忍受没有感情的婚姻,对于一切不顺心都要忍受,从而导致家庭暴力、丈夫的婚外情等现象频频发生。

1、历史原因。中国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封建时期,封建思想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尤其在农村,大男子主义、男尊女卑等封建残余还有滋生的土壤,并且直接影响到婚姻家庭。妻子被打是“家庭内部问题”,“离婚不光彩”,到头来,家庭矛盾越演越烈,轻者离婚,重者发生伤亡事件,给家庭、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2、社会原因。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经济条件好了,生活改善了,开始寻求一些刺激的、新鲜的东西,于是,有些人(大多数是男性)染上了“吃、喝、嫖、赌、毒”等恶习,有了这些恶习,势必要给家庭带来一定的影响,出现婚姻家庭矛盾;有些人玩起了“闪电式结婚、闪电式离婚”,对婚姻神圣的殿堂却来去自由。

随着农村人力资源流动,一些人选择到外地打工或发展,从此开始了“孔雀东南飞”的生活,大部分妇女在家务农,操持家务,照顾孩子和老人,男人外出打工、挣钱。不少男人挣到钱却忘记了糟糠之妻。有的丈夫在外养了“小女人”,妻子却不肯提出离婚,于是,宁可什么都忍受,宁可当保姆。

3、法制建设方面的原因。我国法制建设是稳步发展,但是,还有相对不完善的地方。在婚姻家庭问题上,受道德约束的地方多,而受法律约束的少。新《婚姻法》尚不够完善,缺乏对婚姻善意一方有效的救济措施。

1、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我们要充分发挥各媒体的作用,加打力度宣传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要对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婚姻家庭观念进行积极的引导,大力开展一些弘扬家庭美德、良好道德的活动,倡导社会新风,创建和谐社会。

2、普及法律知识,强化相关法律求助措施,加大维权力度。加强《婚姻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要将这些法律纳入普法总体规划,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妇女弄懂、弄通相关法律,提高维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3、加大调研力度,从源头上作好婚姻家庭的稳定工作。婚姻家庭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我们要深入调查研究,挖掘影响婚姻家庭的原因,探索解决婚姻家庭问题的`路子,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家庭矛盾的发生。建立相应的社会服务机构,为群众提供帮助。建立一些诸如妇女庇护所、婚姻家庭服务热线,目的在于当人们的婚姻家庭亮起红灯或出现问题时,她可以找到相应的地方或部门去倾诉、去讨教、去寻求帮助,使其尽快地摆脱困境,走出误区,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和纠纷发生。公安机关发现家庭暴力要及时出警;司法机关要出台相关整治措施,提供法律援助,解决她们打官司难的问题。

农村调查报告

20xx年1月20日――2月10日

淄博市沂源县鲁村镇张家洼村

杨城生命科学学院11级7班轻工生物技术

沂源县位于山东省淄博市的南部山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大,地势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靠地种粮吃饭,靠地也就决定了要靠天,尽管交通条件不落后但要依靠其带动县内的经济发展仍旧是难题,主要的农作物就是玉米、小麦,兼杂高粱、大豆、谷子和一些地区的果树类经济作物,沂源县的花椒产量也相当可观,主食煎饼。

利用暑假的时间,我对张家洼村的传统年俗进行了调查,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传统的民间年俗因地域而异,哪怕一个小小的沂源县就有几十个乡镇,而且各个乡镇的年俗乃至某些家族的年俗传统也不一样。同时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我看过的有关沂源县年俗的记录中已经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已经被省略或者引种种原因被改成了别的方式,人们对过年的渴望已经没有了,而且出现这种情况的并不限于此处,这种趋势正在蔓延并不断地发展,这对与有着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民俗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过年习俗、传统规矩

我们生活在这个年代,年俗文化日渐衰落,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我们已经无法看到,人们已经把春节这段时间看作成教往日稍微不同的时段,只是忙于购置年货、走亲访友,最传统的民俗文化已经消失殆尽,记得我们这一代小时候过年的时候甭提有多高兴了,年三十晚上都出来走街串巷大呼小叫地玩,而现在和当时我们的年龄相仿的孩子也似乎成熟了不少,大年初一拜年的也少之又少,以致于我们现在已经疲倦于过年时的无聊,对传统民俗中最重要的节令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较之以往,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屋,打扫卫生,而今已经很少有这样的做法,当然这与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很大的关系,房子已经不是以前的土坯或者石头垒成的,而是换作了红瓦白墙,卫生条件提高了,扫屋的习惯也被我们懒惰的心情给渐渐磨灭。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就非常注意二十五、二十六做什么。

我在写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流失问题一文中我省略了,但这次调查我小有收获,这个地方的人们虽然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水平不高,但是多少每家每户都有外债或者外在的款项,人们就利用这段时候去办完这些事情,而且一进腊月这些事项便开展开来,直到腊月二十七,人们才开始收回外出的脚步,置办年货,二十八号就忙着准备过年时的一切琐碎但非常有必要的事情,其中包括做出足够的煎饼,或者蒸馍馍,有人巴不得蒸馍馍的时候蒸得裂开,这样预示着来年挣破了财富,发了家。这与年初一早晨下包子时故意煮破是一个寓意;除此之外还有煮猪头等,记得以前的时候我们家经常买回一个猪头清理干净后煮在锅里,那时候的滋味至今犹在,那时候几乎每家都能闻到烙猪头去猪鬃的焦糊味,那是一种年味。

如今家里都买处理干净的猪头回来洗干净就下锅煮,这样又省略了一个步骤,如此这般省略,我们传统的忙年也就不忙了,这也难怪我们心中的年味荡然无存,这种改变是一个逐渐消磨你心理的过程,直至你慢慢接受这样的现实,譬如将小时候的我们突然拉到今天,我们没经历成长中去适应的这一过程,我们会对此很好奇,就是你拉一外国朋友来过中国年一样,会满心欢喜地去接受一个又一个的新鲜事物或者方法。贴对联也是二十九号下午主要的安排,全家分工,熬浆糊,撕掉旧的对联,然后用笤帚苗把浆糊刷到门框和门上,贴上上午找别人写好的对联,火红的对联登时满院生辉,如今人们用钱去买了印刷的对联,回家用透明胶带粘在门上,同样一片春光,可较之于写对联刷浆糊的时代,年味消失殆尽,那是一片被科学文明糟蹋的景象,社会是要发展,不过在特定层次上有选择地改变似乎比盲目地发展强其百倍。

以前的二十九晚上是必须用油炸供品的时候,那时候就围在父母旁边等着吃好东西,而今有些人家请了家堂之后还没做完供品,敬神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已经淡化为一种特定时期的特殊形式。年三十的'下午家里就要准备包子馅,一般分作素馅和荤馅,素馅用来摆供敬神,荤馅用来吃,这一切准备好之后就已经到了晚饭时间,家长做好饭菜找回在外玩耍的孩子吃饭,吃完饭之后孩子们又出去玩耍,家长则在家包包子。包包子的时候正好是春节联欢晚会播出的时间,包包子看春晚在以前是非常热闹的事情,可如今我们也习以为常、司空见惯。这就是我们对现在的年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缘故。

对此,我们已经再也熟悉不过,站在生活的角度上,我们这样做可以,但是在民间艺术的角度来看我们传统民俗的发展演变,这些改变就是对传统民俗瑰宝的挥霍。

如今经济条件好了,大的家族也开始分家,各自有了自己的房产,分家独立生活,大家族的历史将不会再重现,听长辈们回忆,以前的时候大家吃在一起,住在一起,过年的时候虽然很穷但非常热闹,守夜的习惯一直没传承下来,可如今守夜已经从人们的脑海中消失,吃过年夜饭后各自洗漱休息,守夜也已经由供桌“守”到了麻将桌前,俗话说小赌贻情,大赌害家,尽管我们不知道麻将桌上的“内幕”,可这明显是一种世风日下,败坏道德的行为。大年初一是早起拜年的日子,早上是要放鞭炮的,在我们这个地方若谁家今年内有丧事,没出五伏的人家是不准贴春联,放鞭炮的,但是现在已经有很多人不管这些,自己过自己的,这样别人也不说什么,但给丧家的印象是极大的侮辱,不顾忌道德的谴责我行我素,严重破坏了当地的传统习俗。

导致这些变化令我们感到十分痛心,是人们的心灵麻木还是当时我们的先人就不该定制这习俗?说他们向传统挑战这一点也不过分,原则上也无可厚非,但他们也是在向社会的道德底线挑战,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大年初一外出拜年的人也少了,调查发现,以前的时候全村有几个大的家族心中都有数,但现在有的家族已经不摆供桌,过年的时候不去请家堂,而是去老祖宗的墓地进行一些简单的祭拜就代替了摆供桌,也免去了守夜,接待客人的麻烦。

这样一来二去导致人们已经不清楚谁家摆供桌谁家不摆供桌了,大年初一去人家拜年,结果打扰人家,再说今年你家这样,明年不一定会有什么变化,如此令人难堪,谁还出去拜年。除了几家比较大的家族,来往相对密切,都直到谁家有什么变化,这样还能到大年初一早上有处拜年。这样发展下来,拜年的人越来越少,过年给我们的东西也越来越少,年味也越来越淡,这已经成了对传统习俗的应付,长此以往,不出10年,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的中国年时已经面目全非,我写的这些在那时候或许会成为我美好的回忆。

调查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年味虽然不如以前浓厚,但是过年的习俗一直保留至今,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些习俗其实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农村调查报告

20xx年8月25日至10月20日,**县李子乡大庙村发生一起急性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及咳嗽、咽痛、流涕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流行病学及病原学检测,确认为一起流行性感冒暴发,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流行特征:8月25日至10月20日,该乡大庙村发生急性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为主要症状的病例428例,其中学生294例(占发病总数的68.69%,占学生总数787人的37.36%),村民134例,男245例、女183例。首发病例无法确证,末例病例为10月20日,流行持续56天,病例主要集中在10月上中旬,占93.46%,为发病高峰。

2、临床表现:起病急,临床症状轻。全部患者均有发热、头痛、咳嗽。发热以中低热者为主,精神尚好,未发现其他合并症状,均无住院治疗。

3、免疫史:428例病例均未注射过流感疫苗。

4、室验室检查:采集22份咽拭子标本,经云南省疾控中心病原学检测,确证本次为一起h3型流感暴发。经对现症病人实行家庭隔离治疗,学校教室、校舍、周围环境进行0.2%过氧乙酸喷雾消毒,教室通风换气,对病人及易感人群采取板兰根、病毒灵进行防治等综合措施,控制了疫情。

农村调查报告

xx村地处xx县西部,距xx乡政府7公里,属丘陵山区,辖7个自然村,864人,218户,23名党员。设一个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村级组织健全。全村可用耕地约3000亩,以种植谷子、玉米、小麦及豆薯类为主。村内近几年先后施建机井两眼,蓄水池三处,用于人畜饮水和土地灌溉,人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了部分解决,改造中低产田800余亩,完成了村主街道水泥硬化建设。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两委班子成员和群众的共同不懈努力,力争通过努力,使我村经济社会发展迈入健康运行轨道,全村经济不断有新的增强,把农村经济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转变村民观念,增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发展本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加强本村基层组织和村民自我组织建设,有利于改善村委会、村支委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全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能够为村民提供比较丰富农村公共物品,才能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生产服务、管理、资产积累上的职能作用。

2、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目标,积极发展多种产业,以“一村一品”带动全村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条件适宜的村民组推广以“小米”为主导,大棚蔬菜种植和养殖多种产业发展的经济联合体。实现土地流转,用以大面积生产无公害绿色小米、蔬菜。采取“村民自筹、上级争取”的方式,同时按照“村干部带头,引进优质品种,组建经济合作社”的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事业,形成规模化种植、养殖,提高市场竞争力。

3、对在外务工的村民,要优化劳动就业结构,大兴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培训,按照“减少农民,增长技术,致富农民”的原则,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实行评选优秀在外务工人员活动,按照优秀务工人员的传帮带模式,力争达到“一人富裕,带动一片”的效果。

1、村庄建设。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通过对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加快我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和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村民的文娱活动和业余生活,使村民更能真实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我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村两委克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投资20万元将屯绛干渠两岸改造并建成一个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村级文体综合活动广场。新建房实行统一规划,要注意提高民宅设计水平,提供多种房型供农民选用,务求新颖别致、美观大方。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

2.道路规划。竭力完成自然村与人行便道的硬化工程,同时尊重道路原有脉络,满足区域内通达性要求。

3.群众饮水工程。人畜饮水还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采用集体筹资,个人投工的方式继续把各个自然村的饮水完全解决,为今后的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