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乡村工作的心得体会总结(专业16篇)

乡村工作的心得体会总结(专业16篇)

作者:LZ文人

在工作中积极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个人潜力。下面是一些具备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裨益。

乡村扶贫工作心得体会总结

按照县委、政府“干群连心,同步小康”驻、帮、联工作布署,印江供电局四名职工从3月起被派往罗场村广东坪村寨口村竹园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工作开展情况。

半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了解村情民意。四个村座落在幽静的大山中,毗邻有著名的旅游圣地梵净山,有各种各样珍稀动物和植物,农民主要以汉族、苗族、土家族聚居。经济收入主要是种植红苕、洋芋、辣椒等,主要经济产业有烤烟、茶叶和畜牧业,兼以养殖业、手工业。

(二)深化“一宣四帮”工作内容。紧密结合全县同步小康创建工作,大力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关理论,宣传社会公德、公民道德、村规民约,树文明新风。积极查找制约发展的颈瓶,理清发展思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群众致富能力。帮助改善民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帮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化解矛盾纠纷20起,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提高两委公信力。

(三)大力实施结对帮扶。围绕工作规划,开展结对帮扶,扎实做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

(四)着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抓手,积极参与到农村小康路、小康水、小康电、小康房、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中。

(五)打造升级版的“干群连心室”。“干群连心室”外挂“干群连心室”、“群众工作室”“群众说事室”三室标牌,工作室内墙上悬挂了《印江自治县驻村工作制度》等工作制度牌。制作了驻村干部去向牌、驻村工作组公示牌两牌,将“干群连心室”打造成了服务基层、联系群众的“第一服务窗口”、群众工作的“第一办公室”、老百姓的“第一口碑堂”。做好了民情日记、交心谈心、驻村工作台帐等记录及相关资料。

(六)帮助理清发展思路。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技术等支持和服务项目,出主意,找项目,传技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群众创立能力。

(七)帮助改善民生。将情感帮扶与物质帮扶并重,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帮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形式诉求。

(八)完善制度,增强凝聚力。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工作要求和目标,把进一步提高村村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当作首要任务来抓,帮助村委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及有关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

(九)深入推进精准扶。以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为抓手,按照一户一表,一事一议,一组一册,一村一档的要求,以户为单位,依法准确采集每个家庭收入、成员就业等生产生活信息。在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村民素质提高等方面进行村庄整治。

(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驻村工作组和干部积极参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解决四个村垃圾池问题。完成养老保险金和新农合参合金收取,每月都开了计划生育例会。

(十一)帮助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了罗场村王家寨低电压问题;岭峰村灾后重建用电问题;罗场村集镇配网改造。

二、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由于对基层工作缺乏经验,学习机会较少,搞农村工作能力有待提高。二是由于部门资金不足,有许多群众所反映的问题,未完全落实和解决好,下半年我们工作组还需倍加努力抓好各项工作。

4.

5.

乡村扶贫工作心得体会总结

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前正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要严格落实上级关于贫困地区的教育政策、经费落实情况,着力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不让贫困子女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确保教育资源公正公开。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障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权利,确保未来一代是富于思想文化、身怀科学技术的一代,才能在奔向贫困致富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二、精准扶贫,改善基础设施。当前我区的道路基础设施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但仍有部分偏远山区的村屯之间存在道路不通、通信不畅等问题。近几次下乡到山区农村发现,道路不通、通信不畅严重加剧了贫困的程度,偏远山区的群众当前迫切希望道路通村、信号全覆盖,让本地特色产业产品运出去,让外面的新兴科技进得来,双向融合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攻坚不是一招一式就能解决,要创新脱贫新思路新方法,立足当地人文旅游、特色产业、特定环境资源等各种因素,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强化产业和就业扶贫,让群众既能在家门口就业又可兼顾家庭照看老人儿童,既稳定了家庭又保证了收入,有效调动就业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政策兜底,精准脱贫。要保证人人脱贫,还需关注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众的贫困,这些群体的脱贫需要政策来保障,当前着力构建的低保、住房、医疗、教育等保障体系,保证了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确保脱贫路上人人有保障。

又是一年春正浓,在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聚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注重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增强脱贫内生动力,有信心有实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早日实现小康生活。

乡村驻村工作心得体会总结

乡村驻村工作是党中央确定的重要使命,旨在促进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我有幸参与了这项工作,并深切体会到其中的艰辛与挑战。在此,我将总结我在乡村驻村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以期对乡村工作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第二段:全面了解乡村现状。

在驻村工作中,首先要全面了解当地的乡村现状。乡村的经济、教育、医疗、交通等各个方面的情况都需要透彻了解,才能确定合适的帮扶措施。这包括与村民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以及分析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潜力等。只有全面了解乡村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有力地推动乡村发展。

第三段: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计划。

在了解当地现状的基础上,我发现每个乡村的情况千差万别。有的乡村缺乏教育资源,有的乡村交通不便,有的乡村需要产业支撑等等。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各个乡村的特点制定发展计划。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平铺直叙地使用相同的模式,而是要因地制宜。我们需要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才能更好地提升乡村的发展水平。

第四段:注重产业扶贫和农民培训。

乡村发展的关键之一是产业扶贫。在驻村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发展乡村的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这不仅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还能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为了使乡村发展可持续,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培训也至关重要。通过提供农业知识、技术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方式,帮助农民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技能,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农村发展的行列中去。

第五段: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合力。

最后,乡村驻村工作需要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合力。这对于推动乡村发展至关重要。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各级部门、各个领域的力量都需要齐心协力。驻村工作人员应与当地政府、社会组织及相关机构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在资源的整合和分配方面,形成合力。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

总结:

乡村驻村工作是一项重任,亦是一项光荣的事业。通过全面了解乡村现状、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计划、注重产业扶贫和农民培训以及加强组织协调等措施,可以更好地推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让乡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乡村扶贫工作心得体会总结

通过市扶贫办统筹安排,在市各驻村居委及社会各界鼎力帮助下,我镇坚持科学发展观,精心组织,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政策,积极组织实施扶贫项目,在产业发展、安居工程及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探索道路,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及发展建设摸索出了些许经验,现将一年来扶贫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利用国家建立贫困管理信息系统契机,建立贫困村、户档案。

抓住今年国家建立贫困村户信息管理系统机遇,对我镇贫困村、户进行从新摸排,通过三个月时间,调查了解情况,填写贫困村、户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镇、村两级公示,最终确定贫困村10个,低收入村7个,贫困户795户,并进行电脑录入,建立了信息采集系统,与国家系统接轨,实现信息动态管理。

二、与各驻村局委及相关单位协调,建立精准扶贫机制。

一是十个驻村局委在年初分别制订了年度扶贫工作计划,签订了年度扶贫驻村工作目标责任书,使驻村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年终考核有结果。二是对全镇795个贫困户全部明确到人,每一户都有对应的机关干部分包,对包户机关干部明确目标任务,强化措施责任,通过驻村帮扶,包户等措施,使贫困村、户尽快脱贫。

三、项目建设。

1、完成愚公迁户并村点72户项目申报、立项工作,协调镇相关部门推进工程进展,目前项目正在实施中。

2、完成罗庄村迁户并村项目51套新型民居建设及罗庄村部建设项目,使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利,文化活动有便利场所。

3、完成铁山村镇区安置点26户新房建设工作,通过水电路等设施配套,该安置区居民便可入住新居。

4、建成镇区综合点扶贫搬迁楼两栋,共70户。目前主体建设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5、申报实施老区项目一个,对迎门村小区水、路及护堰进行改造,排除安全隐患,确保该小区20余户居住安全。

6、申报实施上二里村到户增收项目一个,对上二里村73户贫困户进行烟叶种植基础投资补贴,争取扶贫资金27万余元,使这些贫困户有项目、有投资、能赚钱,为今后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7、在桃花洞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硬化生产道路2500米,为该村400余亩土地高效开发工作提供了交通条件,便利了四个居民组400与群众生产生活。

8、利用市整村推进资金50万元在西门村硬化生产生活道路2500米,目前该项目正在实施中,预计12月20日前可施工结束。

9、对五里桥村塘堰坝及配套建设进行设计、施工,目前该工程已通过验收。该项目投用后可为五里桥东坡一百余亩土地开发提供生产用水,保证旱涝保收,并为五里桥农家休闲场所提供了人文景观。

四、存在问题。

1、在产业扶贫方面缺乏主导产业,产业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在多数村产业靠农户自己发展,零敲碎打,没有集体组织,没有统一技术服务和销售渠道,在项目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面临压级压价甚至产品滞销,很难发挥最大效益。

2、扶贫办人员配备较少,现在只有两人,且年龄较大,没有新生力量,只能局限性开展工作。扶贫工作关系全镇贫困村户的脱贫及发展,涉及社会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等诸多领域,工作面广,业务量大,目前紧靠一两个人只能局限于几个扶贫项目建设,建议镇扶贫工作能够与农业发展或是民政救助、村镇建设等合并,增加力量,提高效率,以取得更好效果。

3.

5.

6.

乡村医生工作总结_乡村医生工作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自从x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在卫生局及镇医院领导下,认真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全面贯彻上级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全面履行乡村医生的职责。

认真负责的做好医疗工作。“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所在,也是社会文明的组成部分。医疗工作的进步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抱着为患者负责的精神,积极做好各项工作,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坚持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患者,受到了村民的好评。

本人还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不断吸取新的医疗知识,自己的业务水平也慢慢的有所提高,现在掌握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接待并认真负责的处理每一位病人,从最大程度上避免误诊误治。还通过订阅大量业务杂志和书刊,网上查阅等手段,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涉取新的营养,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

每次到卫生院开会,我都认真听取积极完成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积极的向广大村民宣传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中,走家串户送儿童防疫针的通知单,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工作,对于儿童家长的询问总是耐心的给予解释,直至满意为止。尤其是自x年开展农村合作医疗以来,更是在我和村民之间架起了沟通心灵的桥梁,我不厌其烦的向村民解释,宣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政策,并且认真执行上级政策。

自从踏入乡村医生的工作中,这一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帮助和同道们的支持下,工作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与其他同道相比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克服不足,掌握更多更好的医疗知识,争取创造更好的工作成绩,为广大村民朋友排忧解难。

工作一年来,我逐渐认识到乡村医生是一个光荣而且神圣的工作,我将一如既往的兢兢业业地工作,为乡村医生增光添彩,为党和政府赢得民心,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乡村医生。

乡村驻村工作心得体会总结

随着我国农村发展进程的加快,乡村驻村工作逐渐成为农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作为一名乡村驻村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也从这个过程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以下是我对乡村驻村工作的心得体会的总结。

首先,明确使命,坚守初心。作为乡村驻村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帮助农村群众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使命。在驻村工作中,我始终坚守初心,牢记自己是为了农村群众的福祉付出,时刻保持对农村发展的使命感。这种坚守初心的理念使我能够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退缩,始终保持对农村工作的热情。

其次,实地调研,科学规划。实地调研是乡村驻村工作的基础。在乡村驻村工作中,我积极走访了农户,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通过实地考察,我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农村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同时,与农户直接接触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他们的心声和需求,能够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

再次,注重产业发展,助力农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农村振兴的核心。在驻村工作中,我始终注重推动农村产业发展。通过与当地企业、农户合作,我帮助他们制定个人和家庭发展规划,指导他们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我成功帮助许多农户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为农村振兴做出了一些贡献。

此外,倡导环保理念,促进绿色发展。农村的生态环境对于农民来说至关重要。在驻村工作中,我积极倡导环保理念,推进绿色发展。通过宣传环保知识,我帮助农户了解到环境保护对于农田质量和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并且,通过推广绿色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我帮助农户实现绿色生产,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最后,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合力。乡村驻村工作需要众多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因此,我在驻村工作中不仅注重自身发展,还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合作。通过与农业、教育、卫生等部门的合作,我与他们共同为农村振兴努力,形成合力。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与不同人群和团队进行有效合作,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综上所述,乡村驻村工作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和宽广胸怀的工作。通过我的工作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乡村发展的重要性,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坚守初心,为农村振兴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乡村驻村工作中来,共同推动农村的振兴和发展。

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全文

20_年以来,南谯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委一号文件精神,结合区委六届九次全会和南谯区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推进南谯乡村振兴,现将主要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村振兴势头稳成效实。

今年以来,全区“三农”工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一是“总体稳”,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升,三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2.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7%,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为22.4%,位列全市第二,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为22.4%,全市占比为4.8%,排名第二,各项农产品价格保持稳定。二是“亮点多”,3个滁菊千亩示范片成功落地,申报施集为省级茶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西涧春雪”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省级评审,“滁菊”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被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行列,“浦口-南谯”跨界示范区13平方公里农业示范区板块进入实操阶段,滁州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完成立项审批工作,闲置农村宅基地和乡村治理成功纳入省级试点示范,井楠精品民宿对外试营业,承办全市功能农业、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会,功能农业协同创新基地破土动工,制定出台《南谯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区创建方案》和《南谯区农村改厕问题排查整改方案》等11个专项方案,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50艘船拆除工作已完成。三是“工作实”。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及时调整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机构配置,常态化推进组织协调、督察督办工作;牵头制定《南谯区乡村振兴推进年行动方案》、《南谯区四个特色产业滁菊、茶叶、功能农业、麻栎发展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各成员单位出台21个政策文件,制定了包括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土地增减挂钩奖补、现代农业发展奖补等系列激励政策措施,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

二、“十大行动”撑起乡村振兴新格局。

1.粮食生产保供行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提升粮食生产能力,20_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56.78万亩,总产21.65万吨,累计种植蔬菜3.1万亩,生产各类蔬菜6.7万吨,水产品产量2.17万吨,肉蛋奶总产2.8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幅明显;常态化开展蔬菜每日采收情况监测,与志成牧业等多家禽屠宰和餐饮企业做好对接,帮助养殖户缓解压栏困难;开展快速检测3900批次,检测样品4100个,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目前共开具8600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共计2400吨;全区已认证“三品一标”主体47家94个产品,“西涧春雪”区域公共品牌通过省级评审。

2.生猪稳产复能行动:制定《南谯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调整方案》,禁养区面积由原来约676平方公里缩小至约230平方公里。完善补贴政策,统筹市、区两级生猪生产临时救助资金53.6万元,同时启动实施育肥猪保险工作。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项目,全区53个规模猪场粪污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已全部完成,新建、改扩建规模化猪场6家,12月份生猪存栏7.21万头,同比增长28.75%,生猪出栏15.6万头,同比增长9.09%。积极推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行6个养殖场“先打后补”试点,强制性重大动物免疫“三病五率”均达到了100%,规模养殖场户的猪瘟和猪蓝耳病免疫密度到达100%,奶牛场的布病和结核病免疫密度到达100%。

3.乡村产业发展行动。目前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4家,受疫情影响,板材、食品、饲料等企业产值下滑,通过积极帮扶和融资,自3月起情况开始好转,至9月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为27.6%,全市占比为6.1%,三季度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累计增速为22.4%,全市占比为5.8%,排名第二。滁州市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园已完成项目立项,目前正在招引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园区发展;围绕滁菊产业,目前正与江苏、广东等地大型食药企业对接,谋划开展药(饮)品研(开)发;启动滁河沿岸“浦口—南谯”跨界一体化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规划编制与招商工作。

4.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印发《南谯区农村改厕突出问题排查整改工作方案》《20_年南谯区农村厕所改造及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20_年南谯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南谯区20_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分解表》和《南谯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美村庄”和“最美庭院”认定办法》,明确职责分工和时间节点,确保各项目标按时保质完成;深入施集镇井楠中心村指导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推进该行政村抓好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创建。同步推进乌衣镇黄圩村、沙河镇新塘村、大柳镇曲亭村3个行政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按照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标准,补齐短板和弱项;谋划实施“一镇一村一带一园”(即大柳镇全域推进、姑塘村重点打造、滁河观光带沿岸村庄、施集镇井楠茶园周边环境)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工程,作为重点打造,引领和带动全区上下对标学习,奋力争先,营造良好环境整治氛围;评选最美村庄30个,最美庭院50个;加快实施改厕,扎实开展农村改厕突出问题整改,截止目前20_年农村户用改厕已经完成2145户,超任务数145户,其中贫困户改厕任务数164户,已竣工164户,完成任务数的100%,全区共排查出农村改厕问题1729个,已完成整改1729个,整改率100%;施集镇井楠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已通过省级考核验收,首期赵洼民宿示范院落主体工程建设已完成,于5月份对外开放试运营,井楠乡村mall于9月份完工,一期项目于10月份对外开放营业。

5.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20_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2个项目已完成,正待市级验收,共完成土地平整6030亩,泵站14座,砖砌渠道开挖12.79公里,塘坝清淤及防渗加固76座,配套建筑物678座,田间道路路基54.97公里,沟渠疏浚31.91公里;省20_年度2万亩(含高效节水灌溉0.2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目前施集镇片区(一标段)土地平整约1600亩。排洪渠清淤2100米,新建灌排土渠1500米,塘坝清淤3座;田间道路砼路350米,砂石路1900米,土路2800米;沙河镇片区(二标段)土地平整1260亩,排洪沟清淤800米,放水渠道2600米,塘坝清淤2座,田间土路6600米,砂石路1800米。20_年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项目分布在27个灌溉片区,涉及沙河、乌衣、章广、施集、珠龙、大柳和黄泥岗等7个镇,主要建设内容为沟渠清淤、硬化,沟渠建筑物配套,塘坝清淤加固,泵站更新改造等。

6.重大项目推进行动:推进功能农业协同创新发展,持续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调优粮食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以“稻虾米”“青谷粮油”“功能农业”等优质稻为代表的专用品牌粮食,全区绿色粮食生产基地已扩大到15万亩。发展优质高效蔬菜栽培,去年以来,南谯区新增及改造绿色蔬菜专供基地2000亩,引入食用菌加工企业1家,新增菌棒600万棒,“南谯栎菇”品牌在“长三角”地区影响力逐年提升;特色果品“黄金梨”“珠龙莓”“麦饭石桃”等已打入“长三角”多个城市,目前线上平台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目前,南谯区还加快“长三角”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和都市蔬菜保供基地的创建工作,积极打造“长三角”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今年以来,南谯区还积极培育乌衣镇为“长三角”区域水产品特供基地,新增特种水产品基地1500亩,推广螃蟹、青虾、鳜鱼、小龙虾等优质水产品养殖,海宝科技养殖有限公司和金盛家庭农场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品养殖示范场。目前南谯区年销售优质水产品2.5万吨以上,80%销往“长三角”地区。

7.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施集水厂管网延伸65km,新增解决和改善农村饮水困难人口0.47万人,完成覆盖20个自然村的珠龙水厂管网延伸70.0km和覆盖6个自然村的沙黄水厂管网延伸20.0km;提升西部山区抗旱能力,完成201口塘坝和15座水库清淤扩挖;13座病险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开工;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年度90余公里建设任务已完成。

8.公共服务提升行动:持续开展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新增核减审核工作,4836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补助资金43.6万元,2579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补助资金15.47万元。完成20_年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统计、惠残民生工程绩效考核档案整理、残疾人评定残疾经费统计、结算工作;同禾康智慧养老公司签订”阳光家园”80名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协议并已上门服务;完成对南谯区小学、中学、大学的残疾学生救助金进行发放,小学1.86万元、中学4.8万元.大学1.5万元;开展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活动,分别开展了读书送书、观看残疾人励志影片、唱歌比赛、游园、参观展览馆活动,10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活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履约率及完成率,特别是重点人群的履约率和老年人群的履约率,开展2021年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繁荣乡村文化产业,张浦郢村省级农民文化乐园已完成建设任务,大柳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室外演出舞台主体工程完工;“公益电影与院线电影整合改革”试点工作,井楠电影院已完工。

9.乡村治理融合行动:强化党建引领。13个基层党(工)委围绕六场硬仗制定“1+n”抓党建个性化清单,扩大范围至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按季度调度推进;摸排确定4个软弱涣散村和4个后进村,4个软弱涣散村由区级层面整顿(乌衣镇白庙村、施集镇杨饭店村、珠龙镇官塘村、黄泥岗镇唐庄村),4个后进村由镇级层面整顿(沙河镇沙河社区、腰铺镇二郎村、章广镇街道社区、大柳镇横塘村);全面落实村干部12条、村书记“四项制度”、村干部职务退出办法等激励举措,对村干部基本报酬重新测算,对村党组织书记“一人一档”全覆盖备案管理,明确任职备案和履职备案的双重管理要求,共补齐配强村(社区)“两委”成员5名;完善基层自治。全面开展全省乡村治理示范县创建工作,着力将培育1镇八村打造省级治理试点,重点围绕村域治理、矛盾纠纷化解、环境卫生、移风易俗等内容,修订《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约“四会+x”制度,以村规民约规范村民日常行为,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x”等自治组织管理村级事务,全区成立各类社会组织100余家,成员1100余名,全面推行“村民说事”、“农村小微权力清单”等基层治理品牌。加快建设法治乡村。升级法治文化阵地,构筑普法大平台,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成功创建珠龙镇珠龙村等5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乌衣镇红山村等21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施集镇李集村等33个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推进乡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改革,截止目前全区各乡镇已调解矛盾纠纷2115件,调解成功2103件,调解成功率达99.4%。努力构建平安乡村。以平安建设为主线,争创省级平安县(市、区),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区)创建率分别达到90%和92%,创建无访乡镇7个,全区组建“1+4+n”网格员队伍630个,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1名(由网格党支部书记优先兼任),网格员、党建网格员、网格指导员、政法网格员各1名,网格信息员若n名。截止目前,全区有村(社区)“两委”干部566人担任网格指导员,确定支部网格长40人,选聘其他各类网格员1890人。积极营造文明乡风。新增设置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125个、文化墙215处,18015平方米,通过文艺演出、搭建志愿服务宣传台、入户等形式宣传“爱国卫生运动”“公筷公勺”“垃圾分类”等文明新风,累计举办22场文明实践日活动,组织3名援鄂医务人员巡回宣讲,组织全国道德模范等约70余人加入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新增评选区级好人40组51人,文明实践在“疫”线志愿服务先进典型60名,文明(最美)家庭30户,星级文明户10户,7组14人当选“滁州好人”,17户当选市级文明(最美)家庭30户,大柳镇、沙河镇新塘村、腰铺镇姑塘村、施集镇孙岗村、珠龙镇北关村获评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称号,珠龙镇北关村作为安徽省推报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候选单位。

10.改革试点推进行动: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成功进入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范围,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机制创新统筹解宅基地闲置、管理缺失等问题,试点推进施集镇井楠村和章广镇太平集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井楠村将闲置“两宅”盘活利用与美丽乡村建设和文旅项目有机结合,已流转21户2600平方米闲置住宅,太平集村流转13户1280平方米闲置住宅新建中草药加工厂同步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与企业入股合作打造“诗意田园”木屋旅居营地项目,目前接待中心已动工。“引企入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合作社、产业协会等社会组织57家,通过“联合+资金”“联合+指标”“联合+资源”“联合+产业”4种模式,鼓励社会资本与土(林)地、人力等生产要素结合,引导本地农户实行劳务合作,共谋划村企联建劳务合作项目11个,涉及果蔬、粮食、茶叶等12个特色产业,工业类项目5个,预计投资额6.78亿元;区级从要素支持、资金倾斜、金融支持及产品销售4个方面出台激励企业参与“村企联建”优惠措施17条,目前已统筹各级财政资金超800万元,土地约200亩投入联建项目,带动全区29个村与44家企业实现联建,带动返乡农民创业项目9个,为全区村集体经济年创收650.47万元,目前全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达12个,其中100万元以上1个,63个村全部达10万元以上。

乡村扶贫工作心得体会总结

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紧紧围绕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广泛动员各级科技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以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村(户)增收增智为目标,通过科技培训、对口援助、结对帮扶、典型示范、考核激励等有效方式,不断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深入推动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各项目标任务要求落地生根,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一、广泛动员科技组织和专家投身脱贫攻坚。

紧紧围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提出的“千、万、十万”目标要求,今年在重点贫困县推动完善和新建500个以上农技协联合会、5000个以上农技协组织,广泛动员各类科技组织和5万名以上科技专家积极参与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实现科技服务在重点贫困县基本覆盖。

1.大力动员各类科技组织积极参与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大力推动各级学会、农技协(联合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技推广站、农技专家服务站等科技组织,通过与建档立卡贫困村(户)结成帮扶对子,签订帮扶协议书等方式,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推广、科普活动,帮助对接市场等。大力推动有产业发展基础的贫困乡镇建立和完善乡镇农技协联合会(联合体),建立各级学会,特别是农科、医科和工科学会对接乡镇产业的科技信息与人才帮扶机制,助力乡镇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实现增收脱贫。大力推动适合发展“一村一品”的贫困村建立和完善农技协,建设科普中国乡村e站,助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特色品牌。

2.大力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推动各级科协组织、学会、农技推广站,农技协(联合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机构,通过结对帮扶、定点扶贫、对口援助、购买服务等方式,广泛组织发动科技工作者参与脱贫攻坚,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决策咨询等科技服务。充分调动和激发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积极性,确保每年至少一半以上的时间参与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中国科协将会同农业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组织实施专家科技服务专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pp模式、公开招投标、定向委托、志愿服务等方式,择优支持一批科技专家为贫困地区提供精准科技服务。

3.加大优质科技资源向贫困地区集聚。推动把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纳入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总体部署,统筹各类帮扶资源,加大对科技扶贫的支持力度。加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科技馆体系建设、科普信息化建设、科技教育体系建设等科普优质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创新助力工程在贫困地区的实施力度,大力促进创新资源向贫困地区流动和转移。大力推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企业、项目、技术、人才、农技协组织等优质科技资源向贫困地区转移,实现精准对接。

二、精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村(户)增智增收。

以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为主战场,围绕需求、精准对接、分类施策,今年努力实现科技助力帮扶50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智增收和稳定脱贫。

4.大力组织开展科技致富培训。围绕贫困地区生产经营实际需求,大力组织开展农村实用致富技术培训,使每个接受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人口至少掌握1-2项脱贫致富的实用技术和技能。大力组织开展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训,帮助贫困地区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扎住根的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结合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求,发挥东西协作培训优势,大力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安全生产、公共知识、法律道德、城市生活等方面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一批贫困群众到发达地区转移就业。

5.大力组织推广农村致富先进实用技术。围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增产增收实际需求,大力组织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加大贫困地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开发、引进、集成和推广力度。大力组织推广先进实用的种植、养殖、特色、加工等增收致富新技术、新品种。接长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手臂,创新“互联网+科技精准扶贫”新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帮助增智增收方面的独特优势。

6.大力加强科普服务有效供给。加大贫困地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组织开展贫困地区科技教师、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大力增加贫困家庭青少年参加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机会。围绕贫困地区卫生健康、防灾减灾等需求,大力组织开展经常性科普活动,破除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消极影响。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作用,强力推动科普中国e站在贫困地区落地应用,大力开展科普信息精细分类和精准推送服务,努力推动科普中国服务覆盖全国10万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加大科普中国信息内容向贫困地区免费分送力度,推动贫困地区新闻媒体开设科普栏目,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科普获得感。

三、扎实做好对口援疆援藏和定点扶贫工作。

紧紧围绕中央推进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以新疆、西藏、环京津、山西吕梁等的贫困地区为重点,强化责任,加强协作,攻坚克难,不折不扣地把中央交付的对口援疆援藏和定点扶贫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7.深入推动实施援疆科技增效工程。紧紧围绕中央确定的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充分发挥新疆的科普全媒体传播平台、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驻村干部等作用,加大双语科普内容资源开发,大力推动科普进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宗教场所,促进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在新疆各民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广泛传播,提高抵御极端宗教和迷信思想侵蚀的能力。推动对口援疆省市科协、全国学会的工作力度,采用请过来、走进去等方式,组织专家到对口市州和县进行咨询、辅导和培训,同时积极组织受援方的基层科协干部到东中部发达省市培训学习。大力推动新疆农技协(联合会)的发展壮大,积极组织相关全国学会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助推新疆建设成为中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科技中心,促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建设。

8.深入推动实施援藏科技增效工程。围绕中央确定的西藏工作总体要求,以实现到20西藏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5%的目标,细分人群编译汉藏双语的公民科学素质系列读本,免费精准配发到相应人群。加大西藏一线科学教师和骨干科技辅导员培训,广泛组织西藏青少年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高校科学营、青少年科学素质大会等科技活动,为西藏青少年提供参与全国科技活动和竞赛的机会。搭建藏汉双语科普传播平台,加强双语科普队伍建设,加大西藏特色双语科普作品开发创作,大力推动科普中国在西藏落地应用,支持科普中国e站落户到校园、乡村、社区、寺庙,积极推动西藏地区电视台开设科普栏目。推动“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在西藏的实施,积极引导对口帮扶省市优质科技资源向西藏地区转移。推动全国学会和对口援藏科协有针对性地选派科技人才“组团式”赴藏开展工作。

9.大力组织实施环京津贫困地区万名脱贫带头人培育行动。围绕中央关于产业扶贫工程的部署和要求,深入推动环京津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扶贫共同行动,组织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围绕环京津贫困地区职业农民提升学历层次需求,取送教下乡、农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学历提升计划。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项目,组织环京津贫困地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及大学生村官等开展培训交流。大力开展返乡创业系列行动,支持贫困地区返乡人员创办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开展环京津贫困地区脱贫带头人培育和返乡创业人员技能培训,认定一批返乡创业园区、实训见习基地,通过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推介等,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创新全程服务。

四、推动建立完善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以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为支点,全面构建完善组织领导、结对帮扶、对口援助、东西协作、定点扶贫、社会动员、评价激励等机制,确保今年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各项目标任务层层落实。

10.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推动各级科协、农业部门和扶贫部门联合成立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加大投入支持力度,督促本地区本部门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评估考核。指导推动农技协、农技协联合会等基层扶贫科技组织组建,强化能力建设,与贫困户、贫困地区新型经营主体精准对接。

11.建立完善协作帮扶机制。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村(户)与科技服务对接,摸清建档立卡贫困村(户)对科技服务的实际需求,精细分类需求、精准对接服务、精心施策助力。按照中央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以及援疆援藏的总体要求,加大东部有帮扶任务的省市科协组织与西部接受帮扶的省区市科协组织进一步工作对接,完善东西部县(市、区)结对关系,细化帮扶举措。创新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模式,强化互联网思维,探索采用众筹、众包、众扶等方式,以及“互联网+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模式、政府与企业合作的ppp模式等。

12.建立完善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制定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考核评估办法,从今年开始对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组织单位进行考核,对参与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科技组织和科技专家进行评估,对年度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组织单位、先进团队和先进个人进行表扬嘉奖。加大对“李保国式”的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人物和事迹的宣传。

乡村心得体会总结

作为一个城市居民,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一次乡村并度过了愉快的两天。这次经历让我深感乡村的独特魅力,并带给我许多宝贵的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的乡村心得和体会,希望能给读者们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首先,乡村的宁静和纯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繁忙喧嚣的城市相比,乡村的生活节奏更为缓慢,人们也更为从容。在乡村的小道上漫步,我可以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听到鸟儿的歌唱,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而在城市中,我们往往忙于追逐物质的欲望和不断攀升的社会地位,很少有时间停下来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其次,乡村的人情味令我着迷。在我所到过的几个村庄里,人们热情友好,对陌生人抱有开放心态。与城市中冷漠的态度有所不同,乡村的居民们乐于分享他们的故事和经验,并对外来的客人表示热烈的欢迎。这种亲切和友善的氛围使我感到宾至如归,也让我相信这种质朴和真诚是乡村文化的根基。

乡村的美食是我最喜欢的一点。乡村的土地富饶,种植了各种新鲜的农产品。当我品尝乡村里的新鲜有机蔬菜和水果时,我能够感受到它们与市场上的大量加工食品的巨大区别。乡村还保留了许多传统的美食制作技艺,我有幸品尝到了传统的糕点、精美的腌制品和口感鲜美的农家菜。整个过程中,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在乡村的味道和温暖。

此外,乡村的自然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乡村,我看到了大片绿色的农田、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溪流。这些美景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乡村的环境也相对更加清洁和有序,没有城市中的污染和噪音。这使我对乡村的生活方式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产生了新的认识,并激发了我更积极地参与到环保行动中的决心。

最后,乡村的发展和变革让我感到希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正在发生积极的改变。我看到了不少乡村已经开始进行农业产业化、农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这些都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经济活力和机遇。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村将会更加繁荣,生活品质也会逐渐提升。

通过这次乡村之行,我对乡村的理解和认识得到了深化。乡村的宁静、人情味、美食、自然环境以及发展变革都是乡村的独特魅力。我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和保护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让乡村永远保持这份宁静与纯朴。同时,我也希望乡村和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够加强,让乡村居民分享城市的便捷,城市居民感受乡村的独特魅力。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乡村工作心得体会

近年来,乡村工作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作为一名乡村工作的从业者,我深感乡村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通过多年的实践,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心得和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首先,乡村工作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乡村地区是天然的生态宝藏,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我们应该努力保护这片绿水青山,让乡村环境更加优美宜居。在乡村工作中,我们要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广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强水土保持,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有保护好乡村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乡村工作需要注重农民的实际需求。农民是乡村工作的主体和受益者,我们要紧紧围绕农民的需求展开工作。首先,要解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比如,可以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加强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其次,要注重农民的文化教育需求,加强农村的教育和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只有深入了解和解决农民的实际需求,才能推动乡村的全面发展。

第三,乡村工作要注重乡村治理的改革。乡村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决定乡村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应该加强乡村治理能力的培养,完善乡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组织建设,促进党员干部的作用发挥。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的作用,促进农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只有提高乡村治理的水平,才能推动乡村的发展和繁荣。

第四,乡村工作要注重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乡村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我们要加强对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可以弘扬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农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还要注重乡村文化的创新,推动乡村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打造特色乡村文化品牌。只有传承和创新乡村的文化,才能提高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最后,乡村工作要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推进,乡村的产业结构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我们应该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旅游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只有优化和升级乡村的产业结构,才能实现乡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综上所述,乡村工作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保护、农民需求的满足、乡村治理的改革、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等方面的努力。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法,才能为乡村工作的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推动乡村建设进程的顺利进行。我相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乡村工作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乡村旅游总结心得体会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旅游方式,它让游客可以远离喧嚣的都市生活,亲近自然、感受乡土风情。作为一个对乡村旅游充满兴趣的旅行者,我有幸参与了多次乡村旅游活动,亲身体验了其中的乐趣与收获。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这些经历进行总结和体会,探讨乡村旅游的优势与亮点,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首先,乡村旅游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体验和震撼。与城市旅游不同,在乡村旅游中,游客可以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美好。在我参与的乡村旅游中,曾有过一次徒步旅行,我走过郁郁葱葱的山林,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静谧的风景。这种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我对世界充满了敬畏之情,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

其次,乡村旅游给人们提供了交流与互动的机会。在城市中,人们往往以繁忙的生活为借口,少与人交流,缺乏社交。而乡村旅游则不同,旅行者常常会来到乡村小镇,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文化和习俗。在我所见过的乡村旅游中,我经常有幸融入当地的温馨家庭,品尝到了正宗的农家菜,感受到了真挚的关爱。这种交流与互动不仅增加了旅行的趣味,也让我对社会和人情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外,乡村旅游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作为一种特色旅游,乡村旅游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自信。在我游览的一座村庄中,村民们开办了农家乐,将自家的农产品和特色美食进行推广,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这不仅使当地农民获得了收入,也让他们更加自豪和自信。乡村旅游的兴起,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

然而,乡村旅游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是旅游资源的丧失和破坏。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一些地区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开发过度、无序开发,导致一些自然风景和民俗文化遭到破坏和侵蚀。其次是安全问题。由于一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对游客的安全保障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我所经历的乡村旅游中,曾遇到一些游客受伤的情况,这给我们提出了对安全问题进一步关注和改善的呼吁。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方式,它使游客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好,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见闻。乡村旅游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提升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自信。然而,乡村旅游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关注和改善。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乡村旅游将会越来越受欢迎,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喜悦和收获。

乡村心得体会总结

第一段:介绍乡村的魅力和重要性(200字)。

乡村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资源,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观光和体验田园生活。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也给乡村带来了一些困扰和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关注乡村发展,我特地花了一段时间走访了一些乡村,深入了解和体会乡村的魅力与挑战。

第二段:乡村的自然之美(200字)。

乡村的自然风光是其最大的魅力之一。我曾到过湖南的丹阳山,这里有茂密的森林,悬崖峭壁和壮丽的瀑布,让人流连忘返。我也曾游览过云南的梦幻湖,湖畔环绕着层峦叠嶂的山脉,湖水如碧玉般清澈,让人恍如置身仙境。这些美景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享受,也让我更加珍惜和爱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第三段:乡村的文化之美(200字)。

乡村除了自然之美外,还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我曾到过江西的龙虎山,在那里我参观了众多的古建筑和寺庙,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怀。我也曾在浙江的周庄古镇里漫步,这里有着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古老的街道布局,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通过亲身的体验,我深刻地理解到,乡村既是生活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第四段:乡村发展的挑战(200字)。

尽管乡村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力,但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首先,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交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的发展。其次,乡村的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扎根乡村,导致劳动力紧缺和乡村经济的滞后。此外,环境污染和过度开发也给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

第五段:提出乡村发展的建议(200字)。

为了解决乡村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应当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应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交通条件,提高乡村的接待能力。其次,应加强对乡村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吸引,鼓励他们回乡创业,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对乡村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确保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最后,通过加强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宣传,提高乡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打造更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总结:通过这段时间的走访和体验,我对乡村的魅力和挑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乡村给人们提供了与自然亲近和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然而也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了促进乡村发展,我们应该加大对乡村的投资,提升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确保乡村的可持续性;加强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宣传,提高乡村的知名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乡村的珍贵资源,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乡村旅游总结心得体会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在乡村度假,寻找一份宁静与纯朴。如此充满吸引力的旅游形式,让我也无法抵挡。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有幸参与了几次乡村旅游,收获颇多。在此,我将围绕乡村旅游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首先,乡村旅游让我重新认识了乡村的美。“山不染,水不污”,这是我此前对乡村的印象。然而,当我亲自踏足乡村,我才发现这里的美远不止于此。在我所游览过的乡村中,成片的田园风光、幽静的小溪和悠闲宁静的环境,让我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这样的美景,让我对乡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资源。

其次,乡村旅游教会了我感恩与尊重。乡村生活节奏慢,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更加质朴。在乡村,我见到了勤劳务实的农民,在他们的努力下,一片绿色的土地变得富饶。我还见证了他们对土地的敬畏,他们不会肆意破坏大自然,而是与之和谐共存。通过与乡村人们的交流,我也学会了感恩生活中的一切,感激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资源。乡村旅游教会了我尊重自然与他人。

再次,乡村旅游改变了我对“未知”和“陌生”事物的态度。作为一个城市人,我常常对未知和陌生的事物感到畏惧,乡村旅游让我不再害怕踏出自己熟悉的环境。乡村旅游让我敢于尝试陌生的食物、参与陌生的活动,它教会了我勇于冒险、开拓自己的眼界。乡村旅游让我懂得了,只有敢于走出舒适圈,才能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最后,乡村旅游还教会了我保护与爱护。乡村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财富,每个人都有责任去爱护它。在乡村旅游中,我亲眼见证了环境污染对乡村的伤害,这让我更加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我开始主动参与一些保护活动,如垃圾清理和资源回收。我也提倡朋友们参与其中,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行动起来。

通过乡村旅游,我重拾了对土地的热爱,学到了感恩与尊重,改变了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培养了保护与爱护的意识。乡村旅游不仅让我得到了身心的放松,更让我从中获得了一份真挚与感恩。我相信,这样的心得体会将继续推动我在乡村旅游中不断成长,并将它们融入到我的生活中去,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乡村工作心得体会

作为乡村工作的实践者,我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在乡村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学习和成长。通过与村民深入交流和合作,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乡村工作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乡村工作需要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在村庄中,基础设施的欠缺往往是影响农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作为乡村工作者,我们首先要关注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道路、供水系统和电力设施等,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参与了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并亲眼目睹了这些项目对农民生活的积极影响。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带来了便利,也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

其次,乡村工作需要重视农业发展。农业是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农业发展,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民改进种植技术、增加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在我工作的村庄中,我组织了一些农业培训班,邀请专家讲解农业技术,并与农民共同研究解决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这些培训不仅提高了农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帮助他们增加了收入。

第三,乡村工作需要关注教育和文化。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我执掌一个村庄的乡村工作时,我将教育和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注重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我努力争取教育资源,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组织文化活动,加强农民的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通过这些努力,村庄的教育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第四,乡村工作需要注重环境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在乡村工作中,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宣传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通过推动农民使用有机肥料、科学施肥等措施,村庄的土地质量得到了改善,水源的质量也得到了保护,农民的生态环境面貌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最后,乡村工作需要加强组织建设。组织建设是乡村工作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立起健全的组织体系和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推动乡村工作的开展。在我的工作中,我注重组织村民自治,并与村民一起制定乡村发展规划和项目方案。我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决策,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形成了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总结起来,乡村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但又意义重大的工作。通过关注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农业发展、注重教育和文化、保护环境和加强组织建设,我们可以有效推动乡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改善。我相信,在乡村工作中,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积极探索,乡村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服务乡村心得体会总结

乡村服务是指在农村地区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的一种工作方式。乡村地区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乡村不仅是为了满足农民的需求,更是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通过服务乡村,可以促进农民的增收致富,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的进程。本文将从个人参与乡村服务的体会入手,总结乡村服务的重要性和体会。

服务乡村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乡村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提供了国家的粮食来源,维系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其次,乡村是传统农业文化的载体,保护和弘扬乡村文化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再次,乡村是人们休闲度假、体验农村生活的重要场所,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为城市人民提供健康的休闲方式。此外,通过发展乡村经济,可以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社会的均衡与稳定。

在个人参与乡村服务的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服务乡村的意义和价值。首先,服务乡村能够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关系的密切性。通过协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增进了互信和友谊,形成了真正的共同体。其次,服务乡村提供了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在服务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和理解,提高了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与农民的交流,我更加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也更加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和付出。最后,服务乡村能够对乡村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通过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第四段:总结乡村服务的重要意义。

服务乡村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是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方式。服务乡村既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也有利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和进步。通过服务乡村,可以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服务乡村还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的均衡与稳定。

第五段:对未来乡村服务的展望和建议。

为了更好地推进乡村服务工作,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力度,提高其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此外,还应鼓励多方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乡村服务的机制,通过共同合作实现乡村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使我们的乡村变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通过以上的总结,可以看出服务乡村的重要性和价值,也明确了未来乡村服务的方向和目标。希望每个人都能积极投身其中,为乡村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创造美好的乡村未来。

乡村心得体会总结

乡村振兴是近年来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通过整合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城市居民,我有幸参与了一次乡村旅行,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带来的新机遇。乡村旅行让我感受到了乡村风光的美丽、人民生活的幸福,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乡村振兴正在改变农村的面貌,让农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第二段:乡村美景让人陶醉。

乡村的美景是城市无法比拟的。在我的乡村旅行中,我看到了青山绿水、田野丰收的场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乡村的空气清新,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给人一种宁静和宜居的感觉。此外,乡村还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建筑和文化,给人一种历史的沉淀和乡土的气息。这些美景让我产生了热爱乡村、渴望回归自然的心情。

第三段:乡村生活的幸福感。

与城市相比,乡村人民的生活可能更简朴,但幸福感却是不能忽视的。在乡村旅行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乡村人民的热情和友善。他们生活虽然艰辛,但笑容洋溢,乐观向上。乡村人民不拘小节,他们习惯于过简单而快乐的生活。家家户户都有一块菜园,可以自给自足。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让人对现代都市生活中的物质追求感到淡然,意识到幸福的真正源泉。

第四段:乡村产业的新兴潜力。

乡村振兴的战略也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在乡村旅行中,我看到了许多农民正在尝试新的产业,如农家乐、农产品加工等。这些产业不仅为乡村人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选择。乡村旅游的兴起使得农民可以通过自己的土地和努力创造价值。乡村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改善了农民的收入状况,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五段: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责任。

乡村振兴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作为城市居民,我通过乡村旅行深入了解了乡村的美丽和乡亲们的生活。我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新机遇,也看到了乡村产业发展的潜力。因此,我认为,作为城市居民,我们应该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来,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为乡村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只有让乡村发展起来,才能实现城乡的共同繁荣,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因此,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乡村振兴是当代中国的重要战略之一,它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乡村的美景让人陶醉,乡村生活的幸福感让人向往。同时,乡村产业的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作为城市居民,我们有责任参与到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来,为乡村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希望。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必将实现乡村的繁荣和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