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稿>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实用10篇)

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实用10篇)

作者:笔尘 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实用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单元,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应用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关系。乘法源于加法,而加法分为相同加数和不一样加法相加两种情景。让学生体会到相同加数用乘法算式表示更简便,从而产生乘法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其意义。

上课时,首先给出3幅图:(1)每组2个圆片,有5组;(2)每袋有5颗星,有3带;(3)每盘3个苹果,有4盘。先让学生说说图意,数数有几个几,求一共有多少个?列出连加算式并进行计算后,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3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用自我的语言来描述。体会这些加法算式的加数都相同,教师引导说出都是加数相同能够说成是相同加数,这些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当加数相同时,能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介绍方法:先找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再数有几个相同加数,中间写乘号。也能够先写有几个相同加数,再写相同加数。改写几道算式后。教师说明:当加数相同时能够写加法算式,也能够写乘法算式。那要是100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你写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呢?为什么不写加法算式呢?看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使学生体会到乘法的必要性。

本节课首先出现了很多的同数连加,之后让学生体会同数连加的特点,为认识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做准备,使学生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

其次,在引导学生进行相同加数求和的计算,遇到100个2相加是多少的问题,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到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琐碎性和乘法产生的必要性。

唯一的不足是,这节课忽视了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再后面的教学中,还要多用小奖品刺激、鼓励,让学生的注意力更持久、更集中。

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二

表内乘法是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和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所以我在教的时候以学生最爱玩的游乐场的`地方,教材用游乐场创设了很多相同加数求和的情景,并充分利用教材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使学生利用它充分感受乘法的意义。在做练习时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算,让学生自己感觉自己去发现相同加数求和的加法有改革的必要,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轻松的接收新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对学习乘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在学习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时,由于各种原因,孩子们得到了不同版本的名称,如:被乘数、乘数、积,乘数乘数积,因数因数积。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感到生气不理解,至少说明老师不是在单独作战,还有很多人和我们一起在帮助孩子学习,当然,必须纠正所出现的问题就行了。

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三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念课,内容比较抽象。在以往的教材中,特别强调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关系,位置不能颠倒,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新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节无论在内容还是呈现形式上较以往都有很大的突破。我认为降低了一定的难度。我在备课时,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

首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游乐园游戏项目中小朋友坐的位置,感性地体会“几个几”。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例一的主题图为情境先解决问题,再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的反馈和学生解决的加法算式再得出乘法算式以及读法,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例如:

1、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课的开始主题图的出示中,我只是感性地让学生体会,并没有明确地说出“几个几”,这为学生在后面说乘法的含义时设下了阻碍。应该在这个环节中很明确地解读“几个几”,那么学生在操作小棒时和说出乘法含义时就会困难小得多。

2、在摆小棒的操作活动中,没有非常好地剖析教材中“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这句话中的分类思想,只是把摆小棒作为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含义的一个促进活动。应该有递进地设计摆小棒活动,通过学生摆小棒的情况分类得到有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才能得出乘法。

3、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论性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因此,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该设计一个情境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四

十月一来的第一周也是我们青年教师展示课开始的第一周,假期在家我便思考这节课上什么、怎么上,于是我认真研读教师用书以及课本,意在掌握重难点,于是我便选择了在二年级上册占据非常重要地位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为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设计时,从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入手,通过游览儿童公园,吸引同学们的兴趣,说一说游乐园里有什么项目,然后我先做示范,从小飞机入手,让学生观察活动项目中的每架小飞机的人数都是相同,共有几架飞机,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人,通过列算式让同学们知道几个加数相加,初步感知相同加数这个概念。接着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自己动手研究其余的三个项目,让小组成员运用老师的方法来说一说,通过四个算式的对比,让学生观察、探究,得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可以说成几个几,从而为乘法的引入垫定基础;设疑问同学们如果有20个2相加,30个3相加还能用加法算式吗?引出今天的新知识——乘法。并让同学们熟悉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改写乘法算式,总结得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表示。接下来便是带同学们进行闯关,读一读乘法算式,纠正同学们在读作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比如把“乘”,读成“乘以”,以及对于几个几表述不清。最后一关便是动手操作题,让同学们通过摆小棒来表示几个几,并写出加法算式及乘法算式,在动手中让学生知道几个几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这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热情高涨。但是由于本节课内容过多学生掌握的不够好,本应该由同学们说的话被我给总结了出来,我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学会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这样他们能够记得更牢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更应该注意这一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放手让学生做。

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五

学情分析:

从课前调查实际来看,对于乘法,学生听说多,但真正理解少,没有达到真正建构。从低中段儿童的认识特点来看,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弱,这给学生学习理解乘法的意义造成困难。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动手操作中,直观感悟,对比体验,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44页的内容,例题从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子引出乘法运算,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表内乘法,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活动,经历乘法的抽象概括过程,体验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几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体会乘法的意义,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便。

教学思路:

本节教学,对现行教材不是一般性呈现,而是进行创造性处理,旨在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给学生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探究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构建,勇于创新,发展思维。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借助学生熟悉、喜欢、现实的公园娱乐园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在摆一摆,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等数学活动中探究乘法的意义,有利于实现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3、拓展练习,实践运用。通过多次多层次,多角度,开放性的练习,增强学生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六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为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设计时,从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入手,通过游览儿童公园,让学生观察活动项目中的每节车厢的人数都是相同,初步感知相同加数这个概念。接着让学生观察例1的图形,并思考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放了几个图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得出相同加数连加和不相同加数连加两种加法算式,通过让学生观察、探究,得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可以说成几个几,从而为乘法的引入垫定基础;然后凭借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出乘法,并让学生说说乘法算式中的每个数字相当于加法算式中的哪个数,明确乘法的意义,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本课中的知识点。

成功之处:

引入自然,巧妙地应用了安伊迪的算式6个6相加,引出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个课题;对于讲解乘号和积的来历比较细致。不足:激励性语言有点欠缺,引导语言不够精炼。

《乘法的初步认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七

表内乘法是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和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所以我在教的时候以学生最爱玩的游乐场的地方,教材用游乐场创设了很多相同加数求和的情景,并充分利用教材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使学生利用它充分感受乘法的意义。在做练习时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算,让学生自己感觉自己去发现相同加数求和的加法有改革的必要,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轻松的接收新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对学习乘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在学习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时,由于各种原因,孩子们得到了不同版本的名称,如:被乘数、乘数、积,乘数乘数积,因数因数积。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感到生气不理解,至少说明老师不是在单独作战,还有很多人和我们一起在帮助孩子学习,当然,必须纠正所出现的问题就行了。

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八

讲本节课之前,我翻阅了很多与乘法的初步认识相关的知识,知识搜集完,我发现这一节课在这一单元里的位置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学会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学透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面的1——9的乘法口诀,应该是学起来一点都不费劲,可以说是一通百通。

所以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而是设计了一个悟空分桃子的情景,把孩子带入故事中,在听故事的同时,也学习了数学。在图片的.帮助下,学生不仅可以快速的算出结果,而且对加法算式的列出提供了直观的参考,当然对说出几个几也提供了帮助。利用四个有趣的故事人物导出四个有趣的加法算式。从而加深孩子的印象。致使孩子多年之后,就算忘记了乘法,也能记起唐僧师徒带来的四个有趣的算式,从而想到乘法是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的简便写法。

之后有设计了闯三关和抢水果的游戏个加深了学生对乘法的认识。这是我觉得成功的地方。但是数学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在分桃子是如果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效果是不是会好些,当让对于优等生和中等生摆与不摆关系不大,但对于学困生效果应该很明显。这是我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思绪万千,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如何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运用怎样的方法手段,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非常重要。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九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开始了解和认识,所以学习表内乘法之前是让学生对乘法有个初步认识,也就是让学生知道乘法是怎么来的。这个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先让学生理解认识几个几,例题展示了一张鸡和兔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发现兔子都是两只两只的一起,鸡都是三只三只的一起,再让学生观察有几个2只,有几个3只,使学生能知道兔子有3个2只,鸡有4个3只,并让学生用加法算式写出来,学生基本都能快速的知道怎么写。但在认识算式表示的含义时,有的学生思维就转不过来,不能说出几个几相加得几。

懂得运用几个几相加的情况之后,再让学生写乘法算式、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以及读作与写作的区别。这部分内容学生也能很快接受,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能写成乘法算式的,使学生能深刻认识到只有加数都相同的连加算式才能写成乘法算式。最后比较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可以清楚地知道写乘法算式更加简便。

(1)整个内容学下来,认识几个几的时候有的学生思考困难,有时候学生会把比如2个3说成3个2,虽然还是能写出乘法算式,但加法算式就不对了,也说明没有真正的理解。这也说明之后这部分要多进行练习巩固。

(2)关于读作和写作有的学生不清楚,倒不是不会写,而是经常会把读作写成写作或者写作写成读作,可能读和写的区别没分清。

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十

这是一节平常得再也不能平常的课——乘法的初步认识。[新课程人教版三册第44页]。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学生实际操作,首先通过学生比较熟悉而又十分喜爱的游乐园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认识乘法作准备。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各种各样的图案,由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本课。

教学情景:

1、谈话导入:星期天,同学们喜欢跟爸爸妈妈到公园玩吗?电脑出示游乐场情景图。画外音:小朋友们到公园里见到哪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里引向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2、重点引到小棒图中,画外音:我摆了4把小伞;我摆了6个三角形;我摆的是花边;我摆了3个五角星;我摆了一所房子和一棵树。

3、师: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吗?你会摆什么?告诉你的同桌。

摆图游戏: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看你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摆出多少个这样的图案。

4、学生摆图形。

5、汇报交流。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你摆一个图案用了多少根小棒,再算一算摆了这么多图案一共用了多少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个别汇报: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小棒。

生1:我摆了4个三角形,用了12根小棒,列式是:3+3+3+3=12根。

生2:我摆了2个五角星,用了10根小棒,列式是:5+5=10根。

生3:我摆了2条鱼,用了16根小棒,列式是:2×8=16根。

生4:我摆了8个三角形,用了24根小棒,列式是:3+3+3+3+3+3+3+3=24根。

师边板书边故做疑难的样子,引导学生怎样才表达清楚。后开展讨论完成乘法的意义。

反思:回顾本节课,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习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意义兜了一个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还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还没有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从这节课上使我认识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

3、教学难点把握不好。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二

本节课在设计时主要是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游乐园情景导人,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之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他们观察思考,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进一步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与运用。

成功之处: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就组织学生进行摆一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摆2个三角形。很多学生就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一个一个的摆,而且他们知道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学生就用原有的知识用加法来算3+3=6根。然后又提问:现在要你们摆9个三角形,也让学生去算,学生发现如果用加法3+3+3+3+3+3+3+3+3=27,很繁琐。这时候抓住机会引出乘法的学习。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表象,感悟出了如果加数相同时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的道理。

存在问题:关注弱势群体不够。课堂上我看到这样的情况:在这热闹的背后又隐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

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挑战性;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以只有少数学生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来作为普遍要求,而应该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活动,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