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课教案(通用14篇)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课教案(通用14篇)

作者:灵魂曲

高中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读教材内容,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为您收集了一些高中教案的范文,以供参考。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

(2)结合我国西北等地区的实例,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2、过程与方法。

(1)举例介绍荒漠化的概念及其表现。

(2)利用地图、数据分析我国西北的自然特征来理解荒漠化的自然成因。

(3)利用课本的例子来了解荒漠化的另一重要原因—人类活动。

(4)通过书本非洲的例子以及结合成因去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5)通过荒漠化让学生学会分析区域环境的问题、成因等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环境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形成一个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应如何。

2、协调人地关系,能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去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了解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1、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荒漠化的定义。

2、能掌握好荒漠化,并能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他的区域环境问题,学会因地制宜,形成一个清晰的综合分析思维。

[教师讲述]但是土地退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具有一定过程演化而来的。

[教师讲述]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荒漠化的表现和类型。

[教师讲述]同学们,有谁知道荒漠化与沙漠化的区别吗?[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下面我们根据课本内容以西北地区为例来分析荒漠化的成因[教师提问]西北地区的位置与地形?请同学来回答下。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在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古长城一线以北,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教师讲述]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北地区在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古长城一线以北,包括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等。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高达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并形成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组合。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从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洋距离的增加,年降水量递减。贺兰山以东,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以西,在200毫米以下,在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而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西北地区的植被景观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再到荒漠。

[板书]气候:干旱,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

植被:自东向西,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为荒漠化创造了基本条件,而这里植被稀少,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创造了物质基础,再加上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师讲述]其次,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板书]西北荒漠化的自然成因。

1、干旱的自然特征。

2、气候异常。

[教师讲述]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如果多年持续干旱,会导致地表植被受损,会加剧荒漠化的进程,而西北地区由于地形跟位置,夏季风影响自东到西递弱,降水也随之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山脉与青藏高原使得冬季风对西北地区影响更大,加强其干旱程度,所以形成异常的气候。

[教师讲述]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在荒漠化过程中则起了决定性作用,据调查,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板书]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教师讲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是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造成的。

[板书]1、人口压力2、人类活动不当。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三个过度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也说明了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是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

[教师讲述]我们先看过度樵采。人口增长,使得燃料的需求增长。在缺乏能源的地区,樵采天然植被是燃料的主要。在鄂尔多斯沙区,每年每户大约要挖67平方米沙蒿作为烧柴。同时为了增加经济收入,人们无节制地采挖药材和发菜,严重破坏草场,加速荒漠化进程。

[板书]过度樵采。

[教师讲述]西北地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为了取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的放牧,远远的超过了草地的承载力,导致草原退化和沙化,草场的载蓄量降低。

[板书]过度放牧。

[教师讲述]人口增长过快会迫使人们不合理的拓宽农业规模,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荒漠化加剧,土地生产力下降,最终导致贫困饥荒这样的恶性循环。因此,人口增长过快也是导致荒漠化的原因。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荒漠化的概念以及通过西北地区实例来分析了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跟人为因素,而荒漠化的成因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希望大家下课后能根据这节课的知识框架好好复习掌握。

对课本20页的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五、布置作业(1分钟)。

高中化学第一课教案

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明白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明白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1、依据导学案的预习资料,自主学习醇的概述介绍,了解醇的.物理性质、用途和一些常见的醇。依据烷烃的命名规则,能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饱和一元醇进行命名。

2、经过小组“交流研讨“活动,初步掌握根据结构分析性质的一般方法;经过分析醇的结构,明白其化学反应主要涉及分子中碳氧键和氢氧键的断裂,并能分析出发生反应类型与对应化学键的断裂关系。

3、根据醇的结构特点,预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回忆以前学习的醇的相关性质,整理归类反应类型。

4、结合前面的学习,认识醇与烯烃、卤代烃、醛、酯等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5、结合甲醇、乙醇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了解醇对环境和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体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

1.结合实例,了解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2.理解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主动的,可以改善环境,也可以毁坏环境,其中人口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选择周围生活的实例,以事实感染学生。

人口素质主要反映了人口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一、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

1.人口身体素质的概念:人口身体素质指的是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人口身体素质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遗传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环境因素。即使是遗传因素,也受到环境的长期制约影响。

2.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首先,人类创造并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经济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伦理道德等,是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其次,人口的身体素质也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比如:

(1)原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原生环境因素主要指地形、气温、温度、降水等自然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与人口身体的健康状况有很大关系:某些地区的水土中所含某种元素或多或少而导致的一些地方疾病,如克山病,甲状腺肿等。

(2)次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次生环境因素主要指受人类影响的环境因素,有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几方面,它们对环境的污染,也造成了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危害。

物理性的环境污染,主要指放射性污染、微波辐射和城市噪声污染等。放射性污染源,主要是原子能企业、医用和工农业用放射性废弃物处理不当,或核武器爆炸产物及原子能企业的事故等。微波辐射和噪声污染,主要是现代交通和电信业发展造成的,特别是以交通和工业噪声为主的城市噪声污染,目前已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化学性的环境污染,主要指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燃料燃烧排放的有害气体,工业生产中的废液等污染物及农业生产中的农药污染等。化学污染物是环境中对人口身体危害最严重的污染物。如香烟、食品中的防腐剂、抗氧化剂等。

生物性的.环境污染,主要指由于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污水和粪便,以及生物制品厂、食品厂和医院等的垃圾和废弃物,没有得到适当处理而造成的水体和土壤污染。生物性污染往往通过饮食传播一些传染病,对人口身体素质有较大的影响。如生物性污染物还会使蚊子大量繁殖,容易引起疟疾、乙型脑炎等疾病的流行。

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主动的,可以以自身行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也可以对环境造成破坏。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往往不是取决于人口数量的多少和人口增长的快慢,而更多地取决于人口素质的高低,特别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

1.一个地区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口,有正确的生态意识,能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从而形成人口、环境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高,才能开发和利用更多、更广泛的自然资源,在资源的使用上也更有选择的余地,对资源的利用也很充分,避免了对资源的破坏与浪费。

3.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科学文化素质高的人口会表现出更大的优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并将这些运用到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中,避免了因缺乏环境意识,或对知识掌握和运用水平的不够而导致对环境的侵害。可见,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之一。

实际上作为人口总体来讲,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一定素质的人口是不存在的,离开一定数量的人口素质也是不存在的。任何时期、任何地区的人口都是一定数量的人口和当时条件所决定的一定素质的人口的统一体,所以说,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数量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往往和人口素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们要树立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人口数量与素质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环境的关系。

课堂小结:

指导学生把本节内容和上节内容联系起来,共同分析,最后得出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包括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和环境的关系。

三、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1.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2.它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影响,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同。

3.它还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

四、要辩证地看待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对环境的关系。

教学后记:

在理解“人口素质与环境”的基础之上,要把它与“人口数量与环境”联系起来,学会运用综合分析、主导因素的分析等,全面地看待“人口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使人口与环境得以协调发展。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人口素质与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当前,人口身体素质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社会环境因素。

b.次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一般影响不大。

c.原生环境因素对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一般影响不大。

d.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质量存在明显作用。

2.下列属于生物污染源的是()。

a.生活污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b.食品厂污水,医院垃圾。

c.生物制品厂垃圾,钢铁厂大气污染。

d.制药厂污水,铅元素污染。

二、填空题。

1.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多少并不是最主要的,往往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2.浙江省绍兴夏履镇重视环境保护,1997年被联合国评为环境保护“全球500佳”。它们走的是和同步发展的道路,实现了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全面发展。

三、简述人口素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1.b2.b。

二、1.人口数量人口素质的高低。

2.经济发展环境保护。

三、本题综合性很强,我们按照课文内容,从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方面说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从身边生活情况举例,以事实来论证,正确看待人口素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3、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标。

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多媒体课件。

将学生分组,使搜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各类资料。

唐山地震图片,有配音。

学生回答:略。

课件演示:主要地质灾害目录。

观看录像:地震基础知识。

提问:地球为什么会有地震呢?

学生回答:(板块边缘,地壳不稳)。

观看录像:地震发生的原因。

教师总结:知道了地震发生的原因,我们不难知道世界地震的分布。

观看图片: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图”和“六大板块的分布图”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补充:我们很容易看到地震带来的直接危害,而实际上,地震常常会带来其它一些间接危害,这些间接的危害往往造成更为惨重的损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灾,引发的瘟疫等等。

过渡:刚才我们看了世界地震分布图,事实上世界火山的分布和地震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火山的基础知识。

播放录像:“火山的基础知识”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总结:科学家们之所以提出休眠火山,正好说明了我们对于火山喷发规律的不甚了解。要确切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科学研究。

过渡提问:为什么意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动频繁的国家?火山喷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课件演示:展示板块碰撞的动画。

分组讨论:火山喷发也是破坏性很大的地质灾害,但是,除了危害之外,火山喷发有没有有利的方面呢?请举例说明。

课件演示:对火山喷发这种地质灾害应该有正确的评价。

(1)从灾害的角度看;

(2)从资源的角度看。

承接过渡: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危害非常大的地质灾害。它们分别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和岩浆活动在地表的体现,而另外两种地质灾害同样不容忽视。这就是滑坡和泥石流。

课件演示:请大家看下面的这组图,思考后面的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我们应该积极的防御,尽量减少这些危害造成的损失。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质灾害的发生也十分普遍。

动画演示:请大家观看我国的地质灾害图。

提问:这么多的地质灾害似乎有些耸人听闻,但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实,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防御呢?请大家观看下面的录像,看看日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播放录像:日本地震灾害的防御。

分组讨论:在地震多发地区的人们,应该如何防御地震?(分地震前,地震来临时和地震发生后三个阶段各应该做些什么事?)。

教师总结:请参考扩展资料“地震发生时的应变”,接着总结地震灾害的防御措施(三方面)。

动画游戏:让学生回答,地震发生时在不同场景应该如何自我保护。

课件演示: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总结出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特点的三个方面。结束授课。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一、重点内容分析: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阳系图: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

色球层耀斑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

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

“二分二至图”

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一、重点内容分析。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

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

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

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

锋面气旋(重要!)。

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

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决定热量或气温。

b海陆位置:

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

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

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

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

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亚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

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

温带气候分为三种: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

气候成因。

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

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

气候分布。

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现象产生原因污染物危害对策。

温室效应燃烧矿石燃料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二氧化碳。

海平面上升(原因?)对沿海低地构成直接威胁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

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

全球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酸雨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一

过渡:人类是在土地上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因此,土地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物质基础,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的方式不同,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等不同类型。

商业区的形成: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商业活动在某地发展起来后会带来众多的消费者,这又会吸引饮食、交通、邮电、银行等其他的服务,这些方便的服务设施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和服务,这就是集聚效应。通过集聚效应,商业区逐渐形成。

商业区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设问:西安市的商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引出中心商务区: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发达。

住宅区的形成:住宅是一天中居民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在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x%-x%。有的城市,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此处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对比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工业区的形成:工业区是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的。这些工业专业化程度高,且有很强的协作性。由于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要求,故工业区要靠近交通便捷的地带来布置厂房、仓库等设施。

以上3个区是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城市地域结构。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有以下3种。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这3个模式的阅读属于扩展学生知识面的,故我让学生自己阅读即可。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经济因素、经济收入、知名度、宗教种族、历史原因等,其中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

由于城市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因此地价决定了每种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而地价取决于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此处ppt出示经济因素对功能区的影响示意图。学生看《xx学案》大册子第x页。分析功能区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之间的关系。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

3、使学生通过总结探究活动的成果,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尤其是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产生的间接和直接影响,以及如何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防御。

1、将学生分组,以便大家可以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2、搜集典型的四类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给人类造成的影响。例如比较典型的地震灾害,典型的火山喷发灾害等等。

3、整理筛选搜集的资料,挑选最典型和深刻的资料,其中这样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1)应该区分哪些灾害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哪些不是;

(2)应该从正负两个方面来对地质灾害进行评价,尤其是火山喷发;

(3)应该尊重客观事实,正确对待地质灾害以及对灾害所进行的研究,并对如何积极防御地质灾害提出合理的建议。

成果展示: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展示探究活动成果的方式:

1、论文方式,要求资料准确,引用得当,观点明确;

2、制作成板报,要求精简内容,条理清楚,形式美观,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用计算机完成演示(适合条件较好的学校)。

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教案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

提纲:1、自我介绍: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家乡、求学经历)。

2、什么是地理学:提问,地理学定义、特点,地理学科结构(地理高考)。

3、我们为什么要学地理。

4、怎样学好地理。

5、寄语与祝福。

6、收测试题,选科代表,布置预习任务。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地理老师。初次见面,同学们说我要不要首先自我介绍一下啊?要的话怎么没点掌声、欢呼声呢?你们的掌声越热烈,接下来我的介绍就会越精彩。让我听听你们的掌声、欢呼声、尖叫声好吗?好的,接下来当我说到我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大家就说“好名字”;当我说到我来自什么的地方的时候,大家就说“好地方”;当我说到我毕业什么学校的时候,大家就说“好学校”;当我说到我在什么地方工作的时候,大家就说“好工作”,好吗?„„谢谢,你们是我所见过的最支持和配合我的一个班。

这上面有一些我的联系方式,我发现刚才我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有女生已经偷偷记下来了,要是还没记得可以抓紧时间记一下哦。这是我的一些爱好,学地理的都比较喜欢户外运动。这张照片就是我啦,大家觉得帅不帅啊?就凭我这个身高,我就知道同学们都是在安慰我的。每个星期一早上升国旗的时候,就是我内心最自卑的时候,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升旗的时候大家都是站着的,每位同学的身高一目了然,然后我站在中间,我就发现我在男生堆里找不到自己,更可恨的是,我在女生堆里也找不到自己!有些演说家就说了,没关系的,身高决定不了什么,一个人的成功和长相没有必然的联系;你看,拿破仑158,但,邓小平157,但,可是我只有156!

好,那同学们平时怎么才能找到我呢,学地理的都喜欢画个图来描述自己位置,我的办公室就在教学大楼二楼中间,最靠近男厕所那张桌子就是我的。

同学们初中学过地理吗?初中地理主要学了什么大家还记得吗?

(请同学来回答)。

我们是不是学习过:

哪里有山?哪里有水?哪里有矿产资源?

世界上最高山是?最长的河是?最高的高原是?

我国有多少人口?有多少个民族?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

南方种水稻甘蔗,北方种小麦甜菜,东北种大豆玉米?

学习看风水?学习勘探资源?学习城市规划?

好,总结一下,地理要解决的问题有四个“w”: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表面的一门科学。

特点:地域性和综合性。

性质: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高中课程中唯一一门跨核心:人地关系。

地球表面这么多东西,我们研究具体研究什么呢?简单地说存在地区差异的东西我们才研究。这里有,那里没有的东西我们才研究。例如刚才我们说的山,有的地方是山,有的地方是平原,这就存在差异了,这个就是地理里的地貌学;赤道附近的气温高,极地的气温低,这就存在气温的差异,这就是地理学的气候学研究的了;这里是森林,那里是草原,这就是植物地理学了;这里有城市,那里没有城市,这里城市多,那里城市少,这就是城市地理学了;我国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这就是农业地理学了;这里的工业发达,那里没有什么工业,这就是工业地理学。

我们了解了地理学的定义、特点和地理学科知识结构,那我们为什么要学地理呢?

因为考试要考,提高修养,有用。

像我们形容一个人懂得很多知识(形容学问广博,无所不知),我们怎么说啊?(上知……下知地理)像我们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一位德才兼备的大人物。他不仅观天象,借东风,而且察地理(地形),定奇策。

地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从公民的素养构成看,《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那么学地理到底有什么用呢?

下面我们通过衣食住行四大方面分析地理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衣:冬季哈尔滨和海南人穿衣服的差异(气温差异);江浙丝绸、新疆长绒棉、牧区的羊毛皮革等;阿拉伯长袍、藏袍;海南与汉中人们一年四季的服饰变化。

食:南北方的主食差异;为什么四川人喜欢吃辣?为什么新疆的瓜果特别甜?

住:特色建筑形式等。蒙古包、傣族竹楼、延安窑洞、水乡民居。

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地形对交通运输线的影响。南船北马,我国的交通线东密西疏。

学地理还可以帮我们认识路标,野外辨别方向,看云识天气等。

总之,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处处有地理。以后要是再有同学问我,学地理有什么用,我只想说,不学好地理,你怎么好意思再地球上混啊?既然地理那么重要,接下来我们介绍下如何学好地理。

1、识记一些必要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数据和分布,形成基本的地理知识储备。

2、上课时应适当地有重点地记笔记。记老师强调的内容;记自己不能立刻吃透的内容,便于在复习时做注释和补充。但不要盲目滥记、为求只字不漏、图文并茂。

3、让地图成为你的床头书。学会用地理知识、图表、数据等分析问题。注意从包栝教科书、报纸、电视等在内的多种媒体中获得知识。

4、注意与各学科的横向联系。努力学会以综合的观点观察分析地理事物,找出发展变化的规律。

5、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指导自己的行为。

最后,学好地理,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学地理的一定是一个爱好旅行的人。

祝:同学们开启愉快的地理学习之旅。

愿:同学们会用地理的眼光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化学、物理、生物、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化学、物理、生物、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

语文必修四第一课《窦娥冤》教案

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

3、情感目标: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

1、品味戏曲的语言。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

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

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词。

写作背景: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1、关汉卿,号,戏曲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2、元曲四大家为“关”“马”“郑”“白”。其代表作是关汉卿的,马致远的_____,白朴的____,郑光祖的____。

3、元杂剧:元代形成的一种把____、____、____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戏剧形式。剧本结构一般分为____,有的还加一个____,剧本由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全用北方曲调,由____或一人独唱至终。

4、正音。

5、课文出现个曲牌,都属于宫调。

(本折戏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研读第一层。

1、【端正好】曲子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在【滚绣球】曲中,窦娥质问了什么?痛陈了什么?否定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3、【滚绣球】这支曲子又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研读第二层。

2、试分析窦娥与婆婆的一段对白,体会关剧的语言艺术。

3、讨论:如果窦娥不怕连累婆婆,不替婆婆认罪,冤案还会不会发生?

课外延伸:把讨论内容写成一段小文字,阐明自己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研读第三层。

1、窦娥临刑时发出了哪三桩誓愿?为什么要发这三桩誓愿?

2、这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什么性格?

思考讨论:除了《窦娥冤》,文学史上还有很多作品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比如《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化为双飞鸟;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游记》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什么文学作品中会这样安排呢?(提示:可从作家、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社会现实等角度考虑)。

窦娥与哈姆雷特。

关汉卿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是中国戏曲的奠基人,在世界文学史中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因此关、莎二人的戏剧作品常被用于比较研究。窦娥与哈姆雷特,这两个著名的悲剧形象分别诞生于13世纪的中国和17世纪初的欧洲,在反封建的斗争精神方面存在着一些共性,但二者又有很大不同。

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发下三大奇愿,要感天动地来显示冤情。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他的叔父克劳迪斯毒死了他的父亲,篡夺了王位。老国王的鬼魂显现,把自己被害的经过,告诉儿子哈姆雷特,要他报仇。他弄清真相后,决心杀死奸王,但又顾虑重重。就在下决心动手时,不幸错杀了恋人的父亲。奸王把他送往英国,在去英国途中他逃回丹麦,在一场由克劳迪斯安排的比剑中死去。他在临死前总算刺死了克劳迪斯,但他改变现实的重大理想并未实现。

哈姆雷特的主要对手是克劳迪斯,克劳迪斯身上集中了封建、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恶德。从这一点看,窦娥与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源都在社会。

但窦娥的命运从一开始就不能选择,哈姆雷特则不同。他是个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因苦苦思考“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而迟迟不能采取积极行动,最后只能凭一时冲动,抱着宿命论观点行动起来,以至于最终和所爱的、所恨的人同归于尽。他的悲剧不仅仅在社会,还在人性本身。

课外延伸:通过这段文字的阅读,或许会使你对刚才讨论的问题的理解有了很大启发,那么,把你自己的想法和刚才各组讨论的结果求同存异进行归纳整理,写成一篇小论文。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

3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4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180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一、地球的外部结构。

地壳以外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外部圈层。

二、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圈层范围特点地壳莫霍面以上固态: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地势越高,地壳越厚。莫霍面(在地面以下33km,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地幔莫霍与古登堡面间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铁、镁含量由上至下逐渐增加。古登堡面(距离地表2900千米深处,纵波减速,横波消失)地核古登堡面以下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高中开学第一课教案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站在高三门口,有人犹豫彷徨,有人急躁心烦,有人踌躇满志。这些是刚刚进入高三同学的不同表现,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表现呢?因为高三时间紧、压力大、任务重。

面对高三,我们应该怎样呢?我们只有拼搏、努力、向前,同时应注意劳逸结合。

进入高三,第一节课,我想和大家交流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复习文言文专题,复习达到的效果是选择题全对,翻译尽量不失分。

2、复习基础知识中的字音、字形、词语、病句专题。

3、复习语言表达及运用(1)(简明、连贯、得体)。

4、复习诗歌鉴赏专题。

5、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

6、在复习期间,两周一次作文;每月一次考试。

1、要有目标,并且要对目标保有坚定的态度。有的同学常立志,不能立长志,在玩到尽兴之时,忽而想到了高三的目标,于是乎,内心恐慌,导致兴尽而归,这样只能是玩没玩好,学也没学好。我们只有树立目标,并坚定不移地为了目标而不懈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还记得讲《沁园春·长沙》是我给大家说的毛泽东的立志诗吗?)。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次在授课时对自己的学生们说:“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做一件事。”

学生们都暗暗猜想:“老师要求的肯定很难吧?可是苏格拉底说的却是:“请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每人每天坚持甩手300下。”大家顿时哄堂大笑,觉得老师让他们做这么简单的事情,是拿他们开涮。

到了第二天,苏格拉底问:“有多少人坚持甩手300下了?”90%的学生都举起了手。一个月过去了,苏格拉底再问第二次,还有80%的学生举起了手,表示自己坚持下来了。一年以后,苏格拉底突然再次提起这件当时大家都觉得简单而微不足道的事情,又一次问所有的学生:“一年之前我说的每人每天坚持甩手300下,请做到的人举手。”

所以,坚持是最容易的,也是最难的事情,因为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坚持下去。对学习时刻保有百分百的热情,不能一曝十寒。谁能够坚持,谁就能成就大事。

2、心态决定一切。

3、让反思成为习惯。在高三的学习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无论是语文还是其他学科,都要学会反思。只有反思才能不断进步。我们在高三会做题,那么只是为了做题吗?当然不是,而是从题中找到规律,从对题目的反思中不断进步。

4、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是成功的保障。你要把高三平时的每一次测验看作是高考,只有这样才能让你认真对待每一次检测,也只有这样才能像平时一样对待高考。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前提,高三既是一个考验知识的时期,也是一个考验身体的时期,良好的身体素质不只是为了高考的体育测试,更是为了能够健康工作50年,快乐生活一辈子。

1、工具书准备。

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2、文具准备。

红色笔、笔记本(整理、积累、反思一体)。

3、让读书成为习惯。

要求每位同学每天拿出15分钟的时间去阅读,可以使优秀作文,也可以是名家名作。

站在高三门口,我对自己说……。

要求:写出来能够在高三一年中不断激励自己,并在课堂上大声说出来。

美国夏威夷岛上的学生们每天上课前总要全体虔诚地祈祷,祈祷词是:“一个人的一生中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但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三天。”同学们,高三的语文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显然需要我们师生一起努力,加强合作,争分惜妙,共享语文乐园,决胜高考战场,铸就人生辉煌!

语文必修四第一课《窦娥冤》教案

(一)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提高鉴赏古典戏曲的艺术素养。

(二)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三)认识封建社会官吏昏聩,法制的黑暗现实以及人民的反抗精神。

(一)这曲戏由几部分组成?彼此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二)如何理解窦娥这一人物形象的反抗精神?

点拨、研讨、赏鉴。

关汉卿,号斋叟,金未元初大都人(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尘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的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60多部,但大都散失了,现仅存18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子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1、提问:在课文共出现了多少曲牌?都属于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有属于正宫调。

2、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按思考和练习一要求)。

明确:10个曲牌有三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宣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一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二层是[倘秀才]至[鲍鱼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背诵[端正好][滚秀才]两个曲子。

一、关汉卿。

二、情节结构:窦娥指斥天地鬼神——告别婆婆——发下三大誓愿。

齐读课文第一层的两支曲子。

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天地惊鬼神。”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的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筑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

明确: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显示了她的善良与淳朴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的一面。

然而,她的婆婆还是迎面赶来,情看她与婆婆的一段对白,并试做分析。

通过人物对白试分析关汉卿的语言艺术和戏剧效果。

明确: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戏情的人物性格服务,窦娥对婆婆的一段对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明确: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她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一次表明她善良美好的心灵。这样的好人蒙受冤屈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明确:第一桩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桩誓愿是六朋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苍得到反应。第三桩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介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恶。

明确:窦娥对天地的指斥和感受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者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斥天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动动容不定期昭雪窦娥的冤案。

本剧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

如何分析理解窦娥的反抗精神?

窦娥冤。

1、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2、三桩誓愿是什么?表现了窦娥什么样怕精神?

3、归纳主题。

4、作业设计。

高中开学第一课教案

1、了解——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联系和区别。

2、了解——学科的特点和高考的要求。

3、了解——语文学习的习惯和老师的学习要求。

4、明确——语文学习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

一、开场白和自我介绍。

二、理解“语文”

1、语文——语言、文字。

(1)听(会听课,听懂别人的话,别人说话自己能够专心听)。

(2)说(大胆说话,大声说话,说得条理明白)。

(3)读(表情朗读,理解阅读)。

(4)写(会写各种文体的文章,达到表达的目的)。

2、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联系与区别。

高中语文学习需要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高中语文学习比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更高:

(4)高中实行学分式学习。

三、语文学科的特点。

1、最难学好,因为主要靠自学,老师的作用小;

2、积累要求高,记忆的东西要求多,了解的东西要求多,要记性;

3、语言文字的领悟力难以形成,要悟性;

4、好作文难写,要灵性;

5、个人成绩会时高时低,进步缓慢,不能迅速达成;

6、高考三桩之一,成绩160—200分。

四、学好语文。

需要好的学习习惯。

五、语文学习的境界。

(1)要学——态度问题。

(2)会学——方法问题。

(3)能学——持衡问题。

六、具体要求:

(1)工具书齐全(《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不能少);

(2)早读天天读,一半时间不能少;

(3)课前先预习,不预习不听课;

(4)课上认真听,身心投入勤用脑;

(5)课堂记笔记,课后看笔记;

(6)作业天天做,不等老师布置自觉做;

(7)晚自修的语文课计划安排有效率;

(8)每周周记一小篇,每周大作一大篇;

(9)硬作业硬完成,软作业也要硬完成;

(10)给人看的东西书写要清楚。

七、学好语文的意义。

学好语文,高考有门;

学好语文,事业有成;

学好语文,人上之人;

八、总结。

语文能力听说读写;

语文三性记性悟性灵性;

语文境界要学会学能学;

语文学习习惯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