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乡镇留守老人讲座心得体会

乡镇留守老人讲座心得体会

作者:储xy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乡镇留守老人讲座心得体会篇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年轻人向城市集中的趋势,乡镇留守老人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关心和帮助留守老人,社区组织了一场讲座,让他们了解养老政策、健康知识和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内容。我有幸参加了这场讲座,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和体会。

第一段:讲座的目的和内容介绍

这次讲座的目的是帮助乡镇留守老人了解养老政策、提高健康意识、缓解孤独感。讲座的内容包括养老金政策、养生保健、老年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内容,希望能够增加留守老人的知识储备,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提供更好的支持。

在讲座前,我采访了一些留守老人,了解到他们对讲座的期待。他们希望通过讲座了解养老金的领取方式和相关政策,熟悉社区的健康服务,并取得对年老之时的合理心态。

在讲座中,我了解到了养老保险的基本知识,包括养老金的领取条件和标准。我认识到,只有正式缴纳养老保险并达到某一年龄,才有资格领取养老金。作为乡镇留守老人,我们要关注政策变化,妥善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以免因为政策不了解而受损失。

第四段:对健康知识的启发和认知

在讲座中,专家还讲解了一些健康知识,并指导我们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碱性食物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多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疾病。我深刻认识到了养生是重要的,只有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才能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

第五段:心理疏导和阳光心态的培养

在讲座中,专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帮助我们缓解孤独感和退休后的心理压力。他们建议我们多交朋友,参加社区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同时,培养阳光心态,积极面对退休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深有感触,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过上充实而幸福的晚年生活。

从这次讲座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乡镇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和需求。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他们的关怀和帮助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持。同时,留守老人也应主动了解政策、保持身心健康、培养积极的心态。只有在政府和社会的关心下,并且积极自我管理,才能过上幸福、健康的晚年生活。

乡镇留守老人讲座心得体会篇二

在我县的部分乡镇有着这样一群孩子们,他们远离父母,常年跟随祖父母或其他亲友一起生活。他们中有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也有父母离异或因其他原因失去父母的孩子,其中一些孩子的家庭还非常贫困。虽然学校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健全,也会导致孩子们的身心、学习、成长出现一系列问题。如何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保护的缺失,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成为我委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据摸底调查,目前,全县12个乡镇(街道)共有1-18周岁留守儿童250名,其中98.8%分布在各乡镇,43.2%集中在北部山区,7周岁以下的占30.4%,家庭情况较差的占57.6%。这些孩子一般都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监护,和父母的联系方式主要是打电话,与父母联系的纽带主要是学费和生活费。

一是家庭教育缺失,学习成绩不佳。由于隔代教育,祖辈文化程度不高,有很多甚至是文盲,他们即使想对孙辈的学习给予帮助,但难免也要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泥潭。而由亲友监管的情况下,更多的则体现为只要孩子能平平安安就好了,不敢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对孩子有所责备。据调查问卷统计,“你在学习方面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一项,填写最多的就是“没人辅导,没人监督”。家庭教育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在学业上长期缺乏辅导和督促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进而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据调查统计,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仅有13.6%,良好的占20.4%,中等及以下的却占了66%。

二是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由于留守儿童们长期没有父母陪着身边,家庭的“缺陷”使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等等问题,这样长期处于心理缺乏疏导的状态,便会出现内向、孤僻、缺乏安全感、不善与人交流、情绪不稳定、具有较强逆反心理、自律能力差等心理发展异常的表现。据调查,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调查问卷显示,“你有心理话最想对谁说?”一项,选择“父亲或母亲”的达到95%,选择愿意和老师讲心里话的仅有4.5%,却没有一人选择“临时监护人”。

四是有效监管缺失,安全隐患较大。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监管的责任主要落在了学校,然而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学校与家庭间的安全教育衔接上出现“真空”,爱玩是小孩子们的天性,加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往往会出现烫伤、烧伤、交通事故、电力事故、溺水等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调查中,虽然81.8%的留守儿童目前从未受到伤害,但仍有18.2%的留守儿童曾受到过人身伤害或发生过安全事故。

五是家庭经济差,生活质量不高。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即使是父母双方全部外出打工赚钱,其家庭生活方面也是非常贫困的。由于缺少父母的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往往没有规律,有些寄宿生的饮食常以方便面和零食为主,营养根本得不到保障。另外,在农忙时,几乎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要承担一部分农业生产与家务劳动。营养不良以及繁重劳动都会导致留守儿童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为解决留守儿童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委启动了“爱心筑巢工程”,围绕“奉献四种爱,温暖留守心”这个主题,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用真心真情为留守儿童筑就“爱心巢”。一是奉献教师之爱。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和乡镇组建关爱留守儿童青年志愿者队伍,开展结对关爱活动,通过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安全教育为留守儿童增补成长“钙片”,弥补人间亲情,撑起健康成长的“保护伞”。目前,全县已有110名志愿者结对202名留守儿童,集中开展各类活动6次。二是奉献亲人之爱。深入开展“与留守儿童共度周末”系列活动。今年中秋前夕,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组织青年志愿者15人到高庙堡乡高庙堡村等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村,与留守儿童一起做游戏、交流、写家信、包饺子,让孩子们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三是奉献朋友之爱。组织县城小学生走进乡村小学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活动”。组织实验小学与膳房堡乡谷威第二希望小学开展“心连心,托起一片天”手拉手互助活动,结成“一对一”小伙伴,互赠了友情卡和自己准备的小礼物,并通过开展文艺表演、趣味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双方的了解,加深彼此间的友谊。利用同龄人最易沟通交流的特点,使留守儿童与结对小伙伴相互了解、交往,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走出封闭的自我世界,使心情开朗起来。四是奉献社会之爱。整合社会资源,以“六一”、中秋、春节等节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和助学活动4次,捐助物资共计1万余元,累计帮助61名贫困家庭“留守儿童”顺利完成学业,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在整个社会营造良好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

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委将继续推进此项工作,并加强宣传,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号召社会各界不遗余力给予留守儿童关爱。

乡镇留守老人讲座心得体会篇三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农村,投身到城市的繁忙生活中,这就导致了乡镇留守老人的增加。为了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并提供帮助,许多社区组织了各种讲座活动。最近,我参加了一场乡镇留守老人讲座,深受启发和感动。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首先,讲座的内容广泛而实用。这次讲座聚焦于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主讲人详细地介绍了常见老年人心理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并化解这些问题的方法。同时,他还特别强调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老人健康的重要性。通过示范和互动活动,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更能理解到老人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此次讲座为留守老人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分享的平台,使他们得以融入社区,并获得关心和关爱。

其次,讲座的氛围轻松而温馨。主讲人在讲座中采取了互动的方式,让老人们参与其中。他们可以提问,发表意见,还有机会与其他老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这种交流和互动的环境让老人们感到轻松愉快,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和兴趣。我看到许多老人都积极参与,并且在讲座结束后仍然交换了联系方式。这种讲座的氛围不仅带给老人们知识和信息,更为他们的生活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另外,该讲座还涵盖了实际问题和困境的解决。除了传授知识和技巧,主讲人还提供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支持。例如,介绍了社区组织的资源和服务,以及一些政府政策的解读。这些信息对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至关重要。通过讲座,老人们不仅获得了实用的建议,还得到了具体行动的指导。这种关注和支持让留守老人们感到自己并不孤单和被遗忘,同时也引发了更多人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

最后,此次讲座激发了我对于关注乡镇留守老人的兴趣。在听完讲座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留守老人所面临的孤独和困惑。他们长时间地生活在农村,与家人和亲人的交流十分有限。因此,我决定主动参与社区组织和志愿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陪伴和帮助。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为他们带去更多关爱和温暖。

总之,乡镇留守老人讲座不仅提供了有益的知识和技巧,更为留守老人们提供了一次与社区互动的机会。通过互动和交流,老人们感受到了关爱和支持,并且从中获得了帮助和指导。此次讲座对于改善留守老人的境况和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希望讲座的组织者能继续举办这样的活动,为留守老人们提供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同时,我也将努力成为一个志愿者,为留守老人们带去更多温暖和帮助。

乡镇留守老人讲座心得体会篇四

以前我从没去过敬老院,这是我第一次去,在去之前我想了好多,比如我想知道他们的生活过的怎么样,我该怎么跟他们沟通,他们心里是不是很寂寞。我想爷爷奶奶应该很好接触,我们的表演也一定会让他们快乐,还有就是看着他们我可能会想起我的爷爷,我害怕自己会流眼泪。

怀着激动和好奇的心情,我们来到了敬老院,门外冷冷清清的,进入大厅只有一两个爷爷奶奶在溜达,我们上前和爷爷奶奶问好,他们只是笑笑,点点头。我们上楼,感觉整个楼都很空旷。之后我们到了餐厅,准备开始我们为爷爷奶奶精心准备的节目,这时,爷爷奶奶们都陆陆续续的来到了餐厅,他们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有的被人搀着,看到这些心里突然好难受。就座好之后仅仅有几个老人脸上洋溢着微笑,其他爷爷奶奶们都面无表情的坐着,我知道他们过的并不快乐!

我们开始跟爷爷奶奶们聊天,问问他们的身体好不好,在这过得舒不舒心,家里人是否会经常来看他们?可是当我看到一位爷爷拉着我一位同学的手时,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我想起了我的爷爷,爷爷以前也是这样握着我的手,和我说话。爷爷见年高考前就去世了,家里一直怕影响我考试,直到高考完回家看到爷爷空荡荡的床,我才明白一切,以前回家都能看到爷爷躺在床上等候我回家,现在我只能任凭眼泪模糊我的视线,我好希望下一次睁开眼还能看见爷爷和蔼的笑着喊我的名字。

调整了许久,终于让自己平静下来,我们开始为老人表演节目。我也为爷爷奶奶们精心准备了一个节目,是一个变钱的魔术,当我看到爷爷奶奶们吃惊的表情时,突然觉得自己像是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使命,心里觉得无比的自豪,一直以来在家都跟小公主似的,第一次为这么多老人带去快乐,第一次用自己的努力温暖那么多孤寂的心。在接下来的一个个节目都一次又一次的逗乐了原本面无表情的爷爷奶奶,我在台下带领爷爷奶奶们为表演者打节拍,突然发现他们笑的好开心、好可爱!

表演结束后我和同学们聊天才知道,有些爷爷奶奶根本听不见我们说了些什么,觉得爷爷奶奶们真的过的好辛苦,他们需要跟多的关爱。

我明白老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在他们心里最渴望的还是关怀。我希望以后还能有跟多的机会可以照顾他们、关心他们、给他们带去快乐。这个世上,有一种亲情的缺失,叫做心痛;有一种难言的无奈,叫做空巢。我希望我们都能怀着一颗温暖的心,把我们对空巢老人的爱,凝聚在一起,让空巢不再空巢,让老人不再孤单。

乡镇留守老人讲座心得体会篇五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前往大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机会。然而,这也导致了大量乡镇留守老人的出现。留守老人们在乡村,带着深深的思乡之情,渴望和年轻人的面对面交流。为此,我参加了一场关于“乡镇留守老人”主题的讲座,并在此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讲座主题为“乡镇留守老人”的选择非常贴切,也引发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深思。讲座开始时,演讲者以数据和事实为基础,向我们展示了乡镇留守老人的现状以及他们面临的种种困境。听到这些数据时,我深感乡镇留守老人的艰辛和无助。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要时刻关注这个问题,并尽自己的一份力来改善这种状况。

其次,讲座还介绍了乡镇留守老人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对于家乡的思念。这部分内容让我更加理解乡镇留守老人的内心世界。留守老人们虽然并不富有,却更加渴望亲情的陪伴和子女的关心。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也非常强烈,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回到家乡与亲人共度老年时光。这让我想到自己的家人,我应该更加珍惜与家人的时光,尽量避免让他们感受到孤独和无助。

第三,讲座内容还包括了留守老人生活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留守老人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医疗、心理健康和社交隔离等方面。讲座提到了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乡镇留守老人的关爱力度,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和社会支持。与此同时,我们作为年轻人,应该多关注乡镇留守老人,多为他们提供帮助和陪伴。这些解决方案对我来说具有指导性,激发了我进一步思考和行动的动力。

此外,讲座也邀请了一些乡镇留守老人作为嘉宾,分享了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这是我最为感动的部分。他们的故事充满了坚韧和乐观,他们面对困难从不放弃,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坚持生活。他们也向我们年轻人传递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我被他们的精神所鼓舞,决心回去后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传递更多的关怀和温暖。

最后,我要感谢组织者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次有意义的讲座机会。通过这次讲座,我增长了知识,增进了对乡镇留守老人的了解,并激发了我关注和帮助他们的动力。我也将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各种途径,为乡镇留守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这个问题,共同为改善乡镇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