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三年级第八单元教案(实用22篇)

三年级第八单元教案(实用22篇)

作者:雅蕊

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设计。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选择适合的三年级教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三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把谁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出分数。

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平均分”。

2.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数学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认识分数。

1.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结合学生交流,师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2.这一份是月饼的1/2,那另一份呢?

3.读写1/2写作:1/2先写“—”,再写“2”,最后写“1”,读作:二分之一。

4.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5.把月饼分给4个人,该怎么分?能用一个什么分数来表示呢?

引出1/4的学习,并根据1/2的读写法引导学生自己能够真确读写1/4。

三.巩固分数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的认识。

动手操作,深化认识(折长方形纸的1/2)。

a.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1/2画上斜线。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四.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六.练习。

ppt。

七.板书设计。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1/2读作:二分之一1/4读作;四分之一。

写作:1/2写作:1/4。

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八单元《七彩的生活》教案

学习目标:

1 能够正确地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在教师的指导下会看合唱谱。

2能够有感情的表现这首二声部歌曲。

重点难点:能够有感情的表现这首二声部歌曲。

课前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歌曲。

1、播放歌曲,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高声部旋律: 。

3、配上歌曲伴奏,有节奏的读歌词。

4、完整演唱歌曲第一声部。

三、学唱二声部。

1、播放歌曲录音,看合唱谱,听二声部的和声效果。

2、学唱第二声部的旋律。

3、分声部练习,进行合唱。

四、创编。

分组在音乐的伴奏下来用形体表现白鸽的形象。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 题: 欣赏《哦,十分钟》。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学习演唱二声部歌曲《白鸽》,完整表现歌曲。

2 欣赏歌曲《哦,十分钟》,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欢快情绪。

重点难点:欣赏歌曲《哦,十分钟》,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欢快情绪。

课前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各种打击乐器(沙槌、三角铁、响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齐唱歌曲,注意要表现出这首歌曲的欢快情绪。

2、分小组进行二声部的轮唱。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二、欣赏。

1、讨论。

同学们,你们的课间十分钟是怎么度过的?(引导学生讨论)。

2、初听。

提问:歌曲描述了什么内容?它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3、复听。

教师出示歌词,引导学生小声的哼唱歌曲。

三、小组竞赛。

每个小组设计一种最好的表演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情绪,看那个小组表现的最好。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 题: 欣赏《小松树》。

学习目标:

1 通过欣赏,培养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习惯。

2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唱乐曲的主题,并通过此聆听准确判别无此变奏。

重点难点: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唱乐曲的主题,并通过此聆听准确判别无此变奏。

课前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各种打击乐器(沙槌、三角铁、碰铃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大自然中的朋友,你们来听他是谁?

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认真聆听。

学生听完后,回答这首歌曲表述的什么?教师导入课题。

二、欣赏。

1、初听音乐。

教师提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什么?

2、再次聆听。

师:这首歌曲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

3、介绍乐器:木琴。

教师出示木琴的图片,播放用木琴演奏的乐曲片断。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木琴的相关知识及音色。

4、分段欣赏。

(1)欣赏引子。

教师提示:这段音乐表述了怎样的情景?引导学生用色彩将其表现出来。

(2)欣赏主题。

教师出示主题旋律的谱例引导学生跟着老师弹奏的来进行演唱。

提示: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出现的速度都是一样的吗?

引导学生用线条来表示表示变奏的速度。

5、完整聆听全曲,注意乐曲速度、情绪的把握。

三、学唱歌曲。

与学生一起学习这首歌曲,并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

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

课 题: 欣赏《蓝天白云跟我来》。

学习目标:

1 通过欣赏能够感受乐曲带给我们的欢快情绪。

课前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欣赏。

1、初次聆听 。

引导学生听一听这首歌曲所唱的内容是什么?最喜欢哪一句?

2、再次聆听。

引导学生自选一种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欢快情绪(如:拍手、律动等方式)。

3、教师弹奏歌曲的主旋律,学生跟唱。

4、教师出示歌词,引导学生小声的哼唱歌曲。

三、创编。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歌曲创编韵律操的动作进行小组比赛。

教后反思:。

三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模板

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按照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基本精神。本节课试图把各知识点教学用一系列的活动串联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的参与数学活动,认识分数,充分体验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努力实现课堂上学生自身多种感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立体的多维互动这一指导思想。

学生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分数”对学生。

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教师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桥梁。“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如学生在用各种图形折一个喜欢的分数这一实践活动中,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把谁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冲突。

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平均分”。

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数学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活动—建构。

(一)着力建构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1)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结合学生交流,师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2)这一份是蛋糕的1/2,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折长方形纸的1/2。

a.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1/2涂上颜色。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

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

(2)折其它图形的1/2。

a.从刚才分的学具中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折一折,找出它的1/2涂上颜色。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

3.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2)小结:

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1.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2.操作:

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

3.交流。

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设计意图:在充分认识1/2的基础上,扩展对几分之一这类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写分数。

1.指导书写:教师指导学生写,学生书空。

2.看图写数:引导学生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看图写分数)。

三.总结质疑、完善认识。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有什么问题吗?

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范文】

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点与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老师的教学工作离不开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是他们进行教学活动的保障。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体会。

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习。

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

学生。

自主、合作学习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创新目标: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2、学生分析:学生在上一单元已经学习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再加上课文里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描写,更能使学生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3、创新点: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创新人格。

4、空白点: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喜欢的内容。

课前准备:

因为搜集和处理信息是构建课内外联系的重要纽带,这一课与我们生活紧紧相连,在课前,我要求学生们搜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从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教学方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也许没有去过小兴安岭吧,那里的景色可美啦!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小兴安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二、提供信息点拔启发。

2、学生有选择地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提问:你最喜欢那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为什么?

三、学生研究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共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讨论后填写研究报告单)。

2、学生汇报结果,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3、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你又喜欢上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了?

4、学习了2一5自然段,你认识中的小兴安岭是什么样的?

5、讨论: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6、师主共同讨论研究,并一起完成板书。

四、反思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学会了什么?

五、研究性作业。

假设你有机会成为小兴安岭这幅美景中的一员,你希望你会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同学们都能将自己当成大自然中的一棵草、一滴水、一个小生命,那么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珍惜我们生存的空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读懂诗歌内容,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过程与方法。

读中感悟,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领略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

教学难点:

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子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课件。

2、查找有关“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观察大自然,搜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四季美景。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自然界的一切都显示出无限的魅力,请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去欣赏几个画面。出示课件(四季)。

2、揭示课题。

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什么?

是呀,大自然多么美丽多么神奇呀!它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每一处景物,每一种动物,每一种植物都是属于大自然的,都是大自然的代言人。孩子们,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呢,刚才你们说的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板书:大自然的语言)。

3、质疑课题。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诗配画朗读课文。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大自然的语言,认真听,仔细看,你听懂了什么?(诗配画范读)。

2、全班交流。你听懂了什么?

3、自由轻声地读这首小诗,想办法读准字音。

孩子们听懂了这么多东西,很了不起!如果我们再去把这首小首多读几遍,你会读懂更多的东西。

4、试着用“大自然用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的句式和同桌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5、谁愿来说给大家听一听?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适机板书:简笔画(略)。

三、精读课文,重点品评。

1、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孩子们读懂的大自然的语言真多呀,在大自然这么多的语言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呢?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就去读哪一小节,边读边想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2、全班交流,重点品读。

你喜欢大自然的哪一种语言呢?找出来读给我们听听。

以第四小节为例指导学生朗读。

(1)现在我们请出大自然的这种语言。

(2)你来读一读。

(3)你为什么喜欢?

出示课件:反问句: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蝌蚪在水中游泳,就像黑色的“逗点”。”但是在这里却不这么说,而是用反问的语气,我们一起来试着读一下反问的语气。

(4)蝌蚪就像我们学过的逗号一样,这多神奇呀!这么活泼的小蝌蚪代表了一种大自然的语言,春天来到人间,又是多么让人欣喜。自己悄悄练习读一下,能不能把这些神奇,欣喜的感觉找到。谁想来试一试?全班读。

(5)谁愿意再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大自然的语言,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3、领略大自然的语言,配乐朗读诗歌。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丰富多彩!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语言吧!随着美妙的音乐朗读这些神奇的语言。

四、拓展延伸、仿写练笔。

1、全班交流自己还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

2、欣赏画面,感受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3、欣赏老师创作的小诗,指导仿写。

多美呀!多神奇呀!现在老师不禁诗兴大发,想写一首小诗。可是我们应该怎么写呢?孩子们先一起观察一下课文,看看课文中是不是每一个小节的写法都是一样的?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语言有很多,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把它写出来。

下面老师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了一首小诗,你们想不想欣赏我写的小诗?你们听着。展示诗。

4、拿出纸笔写一写大自然的语言。

你愿不愿意像老师一样也用你喜欢的方式写一写你收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我们先用一小节写出一种大自然的语言。大家拿出纸笔来,写一写吧。

5、写好的孩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写的小诗。

6、全班交流。

7、现在请下面的孩子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中间的部份就请台上的孩子按顺序读自己写的小诗。配乐朗读。你们听听,我们班的孩子共同创作了一首小诗呢,孩子们都成小诗人了。

五、

总结。

课文、提出希望。

你们写得多好呀!你们都是会观察、爱学习、勤思考的孩子,才会懂得这么多大自然的语言。

老师希望你们这样坚持下去,和大自然对话,成为大自然的好朋友,去发现更多大自然的秘密。

教学。

目标:

1、会认8个生字"怜、雏、禁、耀、瘙、痒、颊、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谁给我们带来了春天的消息。

3、出示课题:春的消息。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交流记字的方法。

3、读词语。

牵引、爱怜、雏菊、禁不住、欣喜、雀跃、照耀。

绿苞、唤醒、沉睡、溪流、瘙痒、面颊、嫩绿。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读后说说你体会到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的心情?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说说你体会到课文的小朋友是怎样的心情?(欢快高兴)。

4、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找出有关的词句。

5、反馈。

随机理解:

禁不住:禁不住就是忍不住。

欣喜:欣喜的近义词是什么。(开心喜悦)。

雀跃:谁来表演一下小朋友雀跃时的样子。

6、春天已经来到,是谁告诉了我们这个好消息呢?

7、出示句子:

看到第一只蝴蝶飞,

它牵引着我的双脚;。

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

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来到去年叶落的枝头,

等待它吐出新的绿苞;。

再去唤醒沉睡的溪流,

听它歌唱,和它一起奔跑。

是谁瘙痒了我的面颊?

啊,身边又钻出嫩绿的小草……。

读读这些句子,说说又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朋友与大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以及投身大自然中的情趣。

8、配乐朗读课文。

四、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

3、练习背诵课文。

五、拓展想象,发现春天。

1、课件出示春天美景图:桃花盛开柳树发芽小溪解冻等。

2、用比喻或拟人的方式说说这些事物又是怎样告诉我们春天到来的消息的。

三年级数学第八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三第11~13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两步计算的除法和减法、除法和乘法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2.学生经历合作交流、分组讨论等学习过程,感受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用两步计算的除法(乘法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灵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预习作业:

1.自学书第103到105页第10到16题。自己读懂题目,独立解决问题。

(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

2.描述情境: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用两步计算的除法(乘法加法)解决问题。有时也涉及到减法、乘法。大家要灵活运用。(板书课题)。

二、预习反馈、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练习二十三第11题。

(1)自己读懂题目,独立解决问题。

(2)组织交流,订正。(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

(3)你知道还有什么鸟或小动物能捕捉害虫吗?

(对学生进行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生态平衡的教育。)。

2.练习二十三第12题。

(1)读懂题意,怎样判断“买哪一种便宜?”

(3)交流、订正。

(4)本题通过计算单价,用比较的方法可以确定哪一种便宜。

不需要两步计算。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学会灵活处理。

3.练习二十三第13题。

(1)读懂题意,要解决什么问题?独立解答。

(2)所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想一想:他们为什么选择租四人船呢?(合理、合算)。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甲种香皂买三送一要16元,乙种香皂买一块要4·60元,买哪一种便宜?

(1)读懂题意,甲种香皂买三送一要16元,就是4块要16元。

(2)分析:买哪一种便宜?只要先算出甲种香皂的单价就可以了。

(3)甲种香皂每块的价钱是16÷4=4元,乙种香皂买一块要4·60元,

因为4元4·60元,所以买甲种香皂便宜。

2.小红每天早上上学,中午回家,下午上学,晚上回家。两天之内一共走了2880米。小红家距离学校大约多少米?(考察学生收集对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1)学生独立读懂题意。

(2)分析:小红一天走几趟?(4趟)。

(3)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先解决一天走多少米?

2880÷2=1440米,再解决一趟走多少米?1440÷4=380米。

(4)小红走一趟的路程就是她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80米。

四、反思,拓展升华。

1、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你觉得快乐吗?

2、希对实际问题灵活处理,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3、想一想:周围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两步计算就解决的。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第52页。

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八单元《七彩的生活》教案

教学内容:唱歌《白鸽》。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1、导入。(白鸽的图片。)。

2、初听歌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3、学唱歌曲的旋律:出示单声部旋律。

4、学唱二声部。

(1)欣赏歌曲《美丽的黄昏》,了解它的演唱形式。

(2)学生分小组练习以轮唱的形式演唱歌谱。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声部平衡,用自然的歌声表现二声部旋律。

(4)试唱合唱谱,学会看合唱谱。

(5)加歌词演唱,完整表现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白鸽》;欣赏《哦,十分钟.》。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白鸽》。

(1)齐唱。

(2)全体学生二声部轮唱。

(3)分小组讨论:运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乐曲的情绪?

(4)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表演。

2、欣赏歌曲《哦,十分钟》。

(1)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2)再听:歌曲的内容描述了什么?你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

(3)复听: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的情绪。

(4)教师出示歌词,你能随着歌曲的旋律小声哼唱歌曲吗?

(5)分组讨论:这首歌曲那些地方不好唱?怎样唱才能唱好?

(6)小组讨论: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情绪?

三年级第八单元语文教案年设计样板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与热爱。

5、续写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教学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出示高尔基图片)。

师:高尔基是世界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呢?(板书:小摄影师)。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二、合作交流。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2、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如:基、侧、辆、卷。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3、检查分段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提到了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没带胶卷没照成相的故事。)。

三、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上的自学提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体验。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的1-6自然段,思考: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画出相关的语句。

他称高尔基为“亲爱的高尔基同志”,说明他很懂礼貌,同时也很尊敬、崇敬高尔基。)。

小男孩说:“我照完相,立刻就走”,这又说明小男孩很怎么样?(说明他知道高尔基很忙,很理解高尔基,不希望占用他太多时间。)。

(提示:他很关心、爱护小朋友,尽量满足小朋友的要求。)。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

1、过渡:这么一位聪明有礼貌的小男孩,高尔基打心里喜欢上了他,所以就让他进去了。

要求:默读6—8自然段,思考:进去后,小男孩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用“——”画出来。高尔基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用曲线画出来。

(提示:说明小男孩见到高尔基后的惊喜,他要好好看看高尔基是什么样子,同时也说明他很崇敬高尔基,他见到高尔基,很开心。)。

学生讨论。

4、师:小男孩就要给高尔基照相了,但是,最关键的事情他忘了,他没带胶卷。那他怎么办?课文中有几个地方提到小男孩哭,大家把它们找出来。

提示:

(1)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2)小男孩哭着说。

(3)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

5、师:大家想想,为什么他哭得那么伤心?

6、师:小男孩忘带胶卷,高尔基说他有胶卷。但小男孩子还是跑了。这是为什么?

(提示:很可能是他太着急了,没听清高尔基的话,也可能是他太内疚了,觉得对不起高尔基,不好意思。)。

7、师:刚才说的是小男孩的表现,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高尔基又是怎样表现的呢?把有关高尔基的句子划下来,想想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提示:

(1)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说明高尔基尊重小男孩。

(2)高尔基听任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他对小男孩很耐心。

(3)小男孩说一切准备停当后,高尔基侧过脸,对他微笑——说明他尊重小男孩,并且态度亲切。

(4)高尔基赶紧站起来——说明他很关心、爱护小男孩。

(5)小男孩跑出去后,他走到窗口大声喊——他关心、爱护小男孩。

1、学生分角色朗读。

2、师:秘书说杂志社的摄影记者要见高尔基,高尔基见不见?为什么?

(提示:不见。他很忙。)。

3、师:但是,为什么他又说如果来的是一位小男孩,一定要让他进来?

(提示:高尔基关心、爱护小朋友,乐意满足他们的要求。)。

三、巩固延伸。

如果小男孩再次来到高尔基身边,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三年级数学第八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三的第5、6、7、8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掌握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

3×86710×2532×44×563×825×678×2310×3。

二、专项练习。

1、一个工人1小时加工零件5个。按这样计算:

(1)一个工人2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8小时呢?(理解加工零件的个数与时间有关系)。

(2)2个工人l小时可以加工零件多少个?(理解加工零件的个数与人数有关系)。

如果是8个工人,那么1小时可以加工零件多少个?

(3)8个工人2小时可以加工零件多少个?(理解加工零件个数不仅与人数有关系,而且与加工的时间有关系)。

5×8×2=80(人)。

那么5×8表示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5×8×2(再乘2)解决了什么问题?

表示8个工人2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5×2×2的每一步各表示什么?

2、练习二十三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评价,激发学生权极性,增强自信心。

三、课堂练习。

1、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6、7、8题。

(2)、交流评价: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26灰雀第1课时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秋天的雨部编版(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正确认读“凉爽、钥匙”等词语。

2、通过不断品读感受秋雨之美,理清“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积累第二自然段。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体会比喻和拟人在表达上的好处,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内容,会运用联系实际和结合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初步运用语言。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秋季美丽图片。(课件ppt展示)。

2、这些是哪个季节?(秋天)是啊,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诗人苏轼也说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秋天,来欣赏——《秋天的雨》。

3、板书课题,指导“秋”字。(左窄右宽,左收右放,右边先写两点,撇捺伸展)。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把握关键句的方法。

1、字词过关。注意多音字“扇”,难读的词“钥匙”、“五彩缤纷”。

2、把握文章每段话的意思。文中每一自然段中都有一句话能告诉我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我们来找一找。在有些课文里,我们就可以借助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把握文章内容。

(三)学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1、是啊,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轻轻一转,就把秋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一看这美丽的.秋天吧。(出示第二自然段)。

2、在作者眼中,秋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这么多美丽的颜色,秋雨都送给了谁呢?默读课文,拿起笔来,把表示颜色的部分画上波浪线,送给了谁画上横线。

3、看到这么多颜色,你想说什么?(美)颜色又多又美,这就是、、、(五彩缤纷)。(ppt出示)看,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4、生活中还有很多场景可以用上“五彩缤纷”,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生答)。

5、现在你们会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默读这一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彩斑斓”的含义。

小结:看,掌握了这个方法我们就不怕遇到难懂的词语了,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四)学习写法,研读品悟。

学习比喻的写法。

过渡:秋雨的颜色真多!给大地穿上了美丽的花衣裳,这么美的画面,我们再来读一读吧。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找了有新鲜感的句子,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ppt出示有新鲜感的句子)。

2、对比感悟写法。

4、这两句话都那么优美,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和“扇哪扇哪”、“飘哇飘哇”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就把句子写生动,写美了。

5、秋天的雨还会把什么颜色送给谁呢?

6、仿照句式写一写。(出示图片)【例句】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xxxxxx像xxxxx,xxxxx,xxxxxxxxx!

小结:瞧,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和表示动作的词语,句子就生动了!整个画面也变美了,我仿佛看到了黄黄的银杏叶在向我招手,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学以致用。

学习拟人的写法。

1、谁还想读第二段喜欢的其他句子?(ppt出示)。

2、这句话中也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的特别好,谁能找到?——你挤我碰柿子。

3、这句话把它们当成人来写了,多生动啊。

5、这段中还有一句话也是用了拟人的修辞,谁能找到?(出示)。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想象画面体会到了拟人的好处,理解课文的内容,我仿佛看到了秋雨中的美丽的菊花仙子正在向我点头呢!这画面真美。

6、男女赛读,检查积累。

过渡:秋天的雨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秋雨不光有五彩缤纷的颜料,还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呢!让我们来闻闻秋雨的气味。

7、读第3、4自然段。

总结:这篇课文作者从颜色、气味、声音三个方面具体描写了秋天的雨带来的变化。

(五)拓展延伸。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层林尽染五谷丰登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

3、课下搜集一下,那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春天、夏天和冬天,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教案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上语文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教学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

教学步骤。

导入课文。

1、继续学习放飞蜻蜓,请同学们回忆,课文围绕蜻蜓只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教师介绍陶行知。

(1)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法。

(2)学生了解陶行知语文阅读教学要走两个来回: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这个环节的设计,对课文内容的回忆概述,既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对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同时介绍陶行知先生,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指导精读,感悟知情:

1、走近蜻蜓。

2、走近陶行知学习重点词语,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关爱和尊重。

反复练读,深化感情。

拓展、延伸。

作业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出示蜻蜓休息实物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

2、交流:可以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3、理解七嘴八舌。

3、媒体出示:陶行知说:据说,在它这个说法正确吗?据说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

作业2:活用资料,走近蜻蜓。

3、看看介绍蜻蜓眼睛和尾巴上你还有没有补充?

过渡:蜻蜓是飞行家,是捕虫能手,是我们的朋友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

6、读了课文,你对陶先生这位教育家有什么影象?

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一、读拼音,写汉字。

二、写出下面字的部首。

碰―― 雁―― 盗―― 愉――。

三、理解画线字的意思,再连起来想想词语的意思。

守株待兔。

“株”是_____意思。

“待”是_______意思。

守株待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

四、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五、根据所给的句子,在句后填上课题和谁说的。

1.“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会掉下来。”《   》(  )。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

关心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及作息时间,在“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来临之际,把自己想说的话用一段话写下来。

了解父母的工作,列出他们的作息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亲情”这一单元,使我们感到亲人之间的关爱与亲情。那作为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对父母的工作和每天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了解。今天我们就将自己了解的在班上进行交流,并写下来。

二 互相交流,感受父母的辛劳

1 同桌交流所了解的信息。

2 指名全班交流,老师点拨。

三 指导写文

1 学生思考讨论:怎样才能写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2 师指导:充分利用手上收集到的资料,并举出具体事例来说明。

要求:语句要流畅,内容要真实。

四 老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 学生打草稿。

二 师巡视并单独指导。

语文三年级单元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题是“读书”。安排了《小小的书橱》、《山沟里的孩子》、《爸爸和书》三篇主题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读书的乐趣,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

“语文天地”中涉及的各项活动和练习,突出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了语言的积累,同时又注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32个生字,会8个生字,掌握与课文有关的词。

2学习课文,从不同角度感受读书的乐趣及读书的重要性。

3抓住重点此,理解课文内容。

4积累好词佳句。

课时安排:8―9课时

小小的书橱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9个字,掌握“浩瀚、遨游、沐浴”等词。

2学习诗歌,懂得小书橱中蕴含的知识,能使人眼界开阔,生活充实,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

3体会关键此举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感受读书的乐趣。

4有语气地朗读全诗。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诗歌,会认识中的生字词。

2熟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

3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小书橱?说说你从中获取了那些知识。

今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板书《小小的书橱》,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写他的小书橱的。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书,花初步认识的字,用自己的认字方法认识它。

2至明看火车,检测识字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自读诗歌。

2读完诗歌,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3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小作者喜爱读书?

作者为什么把书橱比作是“广阔的世界,浩瀚的海洋?”

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感悟2―5小节,体会读书的乐趣。

读最后一小节,面对书中的无穷的宝藏,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配乐朗读,放飞想想谈感受。

1指名配乐朗读课文。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结合自己读书的感受来谈。

3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五总结评价,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再读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内容。

2完成古诗《观书有感》。

3会写本课生字。

导学过程:

一直揭课题

二感情朗读,回顾全文。

三完成读一读,背一背《观书有感》

1自由读古诗。

2再读古诗,结合插图,自悟诗意。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四指导写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提出不会写的字全班交流解决。

2重点指导“瀚、尊”

五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鼓励孩子积累好词好句,摘抄有关读书书的名言警句。

山沟里的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词。

2学习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还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段落结构。

4能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并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在杜重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悟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掌握“笼罩、启程”等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3学习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导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上学的?想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山沟里的孩子》一课,去看看山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

二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识它

2指名读课文,检测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那两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分段,理清结构。

3说说分段的理由,概括段意。

4老师小结。

四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认真地将课文浏览一遍。

2说说:山沟里的孩子是怎么上学的?

3找出文中描写山沟里的孩子不怕困难的句子读一读。

小组讨论、交流:山沟里的孩子上学有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面对的?

4指导朗读,学生怎么感悟就怎么读。

5学生自学课文第二部分。(六、七段)

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

讨论感悟后,有感情地朗读。

激发学生想想:看看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用一段话补充一下吗?

5师小结。

五齐读课文,全面感受课文内容。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再读课文,深入感受课文内容。

2完成语文天地中的―

3会写本课生字。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二再读课文,联系自己,深入感受内容。

1齐读课文。

2想想山沟里的孩子是怎样上学,联系自己,谈谈你此刻的想法。

3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并在班上展示。

三完成语文天地中的―

1读句子,在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

2读一读两组句子,抄一抄,积累精彩句子。

四指导学生写本课生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那个字较难写或易写错?

2重点指导“罩、慧、貌、勤”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时间长

山沟里的孩子(上学)路不好走(勇敢、乐观)

不十分安全

教学内容:写自己一次借书的经历。

教学目标:

1会按事情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

2指导学生将借书的过程写具体(能通过自己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来写)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你向图书馆或别人借过书吗?,说说你是怎么借的?并把这件事记下来。

二打开思维,互相启发

1同桌互相说自己借书的经过。

2全班交流,师点拨。

三指导写作

1思考:怎样才能将借书的过程写得清楚、具体。

2师小结后,提出写作要求:

第一:要交待结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等,将借书的过程作为重点来写(在借书的过程中若遇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的,也应写下来)

另注:

学生也可选择写介绍一本好书。

要求:

1写出你喜欢什么书以及喜欢的原因。

2在写你读后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学生构思作文。

二学生打草稿。

三师巡视指导。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

生字:会认会写生字23个,认读生字34个。

积累:(一)、生字目标:会认34个字,会写23个字。

(二)、理解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重要词语的意思。

3、培养搜集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

(三)、积累目标:

1、通过朗读和交流能根据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积累词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2、学句子写句子,提高写话能力。

感受智慧的意义,体会指挥来源于创造力、知识、经验、意志品质。

续写《田忌赛马》

用冰取火

整体设计个性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学习目标

1、读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

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事例。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南极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南极的气候,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板书课题。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用所有可能的办法认识生字。读通句子。抽读。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分小组合作学生,小组讨论。

三、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当大家绝望的时候,年轻的队员是怎么做的?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

指导朗读,学生交流,总结:自读,抽读,赛读此句,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年级第八单元作文我想变成

我如果变成了迪加奥特曼,我可能会高兴的跳出宇宙。

迪加有着巨大的身子,发光的眼睛,还会飞,连原来需要一百个肖然的高楼大厦,也只能到我的`胸口,成了我的大楼玩具。往地下一看,咦?一只只小青蛙从我的脚下跳过,结果那是一群群人。往天上一看,太阳好像快碰我的头了!

当了迪加奥特曼也不是白当的,当了还要做事,做什么呢?我可以天天晚上当保安,在城市里抓小偷。

人们要请我搬家,我一看,这些东西差不多文具盒,也太小了,太轻了!不到1分钟就搬完了!

我如果变成了迪加奥特曼,大家一定很羡慕吧,可以飞等,谁比的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教案三年级第一单元教案

《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文言文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较远,三年级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文言文,学起课文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个故事他们都听说过,有助于他们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课文简短,一旦读熟,理解、背诵起来就很容易了。

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古人有“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因此本课教学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小组赛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熟读背诵。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能自己讲一讲这个故事。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等多种途径来理解词句的意思,生生、师生互动交流,理解课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传统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内容的丰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字。

2.学会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

难点。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文言文的有关知识,预习课文。

1课时。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师:看到大屏幕上的这幅图,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学生交流)。

师:这个故事最早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史》里面。

2.板书:司马光。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教师相机提示学生,司马是姓,光是名)。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预习完成得非常棒。现在,请打开课本,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教师先用较慢的速度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教师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读课文,读出停顿,学生跟读,读流利。

3.看大屏幕,把本课生字读一读,每个生字读两遍。

4.生字解决了,谁能把这篇古文给大家读一读?(抽读)。

师:请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等会儿提提意见。(学生点评)。

5.现在读的感觉和刚开始读的感觉不一样了吧,古文就是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再试试……(齐读)。

三、理解课文。

1.学习“群儿戏于庭”。

(课件出示:群儿戏于庭)。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司马光小时候)大家是怎么知道的?(“儿”是“小孩子”的意思)。

(2)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引导翻译词句,并点击出示单字解释)。

生:事情发生的地点(院子里)。

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庭)大家找到这个字了吗?我们把它勾出来,还可以做上笔记,我们再来写一写这个字。(教师范写“庭“字。)。

师:这群孩子在做什么?哪个字能说明?(戏)“戏于庭”就是……(抽学生翻译)“于”是“在”的意思。

(3)谁能把我们刚才理解到的信息连起来,给大家说一说。(翻译全句)。

(4)齐读这一句。

2.学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课件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指名读。

师:老师注意到,有的同学在阅读本句时停顿还掌握得不是特别好。(指导:范读、齐读)。

(2)认识“瓮”。

师:最开始,我们看了一张图片,里面有个大家伙,那是什么?(瓮)“瓮”是什么意思呢?(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大家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个字的意思的?(文下的注释)。

师:没错,借助注释理解相关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3)那在本句中,还有哪些字是你们在阅读中没弄明白的?

生:“足”“跌”“没”……。

(4)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字并指导书写生字:登、跌。

(5)现在谁能够看着大屏幕,把事情的起因给同学们说一说?(翻译本句)。

(6)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这一句。

3.学习“众皆弃去”。

师:在这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众皆弃去)。

(1)抽读。

(2)师范读。

(3)自读。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方法再读读,多读几遍,而义自见,试一试。

(4)通过阅读,大家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5)指导书写:众、弃。

(6)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众皆弃去”,想象一下孩子们当时的表情、心理、动作,进一步理解体会。

翻译:其他的孩子都放弃而离开。

4.学习“光持石击瓮破之”。

(课件出示: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在这危急关头,只有司马光没有离开,在想办法救人。

板书:光持石击瓮。

(1)指导书写“持”,理解“持、击、破”的意思。

(2)抽生完整翻译全句。

(3)司马光与其他孩子一比较,就让人觉得司马光真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评价,谈品质)。

5.学习“水迸,儿得活”。

(课件出示:水迸,儿得活)。

(1)齐读。

(2)“水迸”是什么意思?(水向外溅出或喷射)。

(3)结果怎样?(儿得活)。

(4)板书:儿得活。

师:孩子得救了,真是让人松了一口气,让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令人欣慰的结局吧!(齐读)。

6.比较异同,复述全文。

师:《司马光》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你发现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的不同了吗?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文言文不同于课文,它篇幅极短,语言简练,需要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3)师: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讲。

四、指导背诵。

1.教师领读。

师:“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成诵有收获。”这节课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初步领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现在,就请大家熟读成诵,把它放进自己的知识宝库里吧!

2.指导背诵方法。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同学们都背得很认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到了合适的方法。老师背类似的古文,一般会先想想故事内容,再背,想一句,背一句,就容易许多。不信,我们来试试。

3.教师说句意,学生背对应句子。

4.同桌互背。

5.教师抽背。

五、布置作业。

1.推荐读《掩耳盗铃》。

2.书写本课生字。

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二、课文掌握。

1.《掌声》一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告诉我们要学会鼓励、理解、关爱他人好习惯。

2.《掌声》一文中共响起了两次掌声,第一次是对英子关爱鼓励的掌声,第二次是对英子关爱赞美的掌声。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们之间友好关爱是真情。(同学们给予英子的鼓励和关爱。)。

3.《一次成功的实验》文中的实验是一次逃生的实验。从这篇文章得到的启示是:做事要善于与他人配合、相互合作,遇到危险还要有先人后己的好品质。(小女孩有舍己为人的精神,遇到危险沉着、冷静,同时三位同学团结协作。)。

4.------女孩不假思索的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不假思索的意思是:没有经过思考的意思。不假思索和小女孩说的话表明下女孩是个,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好女孩。

5.《给予树》一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好品质。我们也要像金吉娅那样有一颗无私的同情、仁爱、善良的美好心灵。

6.《好汉查理》讲了自称好汉的调皮孩子查理,在帮助一个残疾女孩的同时,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和尊重,在两个人的互相友好、互相帮助中,查理也改变了自身弱点的故事。文章告诉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尊重这种关爱的重要性。我们要养成与他人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好习惯。

7.我的发现:

圆溜溜胖乎乎红扑扑水汪汪笑呵呵乐陶陶喜滋滋笑哈哈。

静悄悄雾沉沉雨蒙蒙雪皑皑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黄澄澄。

8.读读背背: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9.读读记记:

风餐露宿没精打采五洲四海日夜兼程沉默不语举世闻名。

满载而归目不转睛高楼大厦如愿以偿恍然大悟应有尽有。

10.课文填空。

1.英子给我来信说:“我_________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_________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__________________,使我__________________微笑着面对生活。”

这说明“掌声”对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紧紧地_________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_________送给我们棒棒糖,_________送给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以及一个陌生女孩__________________的笑脸。陌生的反义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_________往外_________,结果_________都_________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今天,我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第八单元口语交际范文

口语交际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一、导入新课。

可采用问题猜想法导入新课。师讲述课本第一段或其他的故事,然后问:“如果你是唐太宗,你会怎么办?”学生各抒己见,引出课题。(板书。)二、自主学习。

1.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内容画下来,同位之间交流。

2.怎样才能做到“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三、反馈交流。

明确:要做到“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就要注意三点:

1.先要有正确的'态度,这态度就是诚恳,专注。

2.要对别人的发言内容加以分析,吸取精华,抓住重点。

3.在听话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当时的语境、说话者的体态语、语气、语调,从中捕捉更为完整、准确的信息。四、技能操作。

明确:(各抒已见,只要能分析出一点即可。)。

2.听下面的故事,回答问题。

过去,有父子俩赶一头毛驴去赶集,一开始父子俩跟着毛驴走,不久就听见有人说:“你看这两个人有多傻,放着驴不骑,宁愿磨鞋子。”

这父子听得有理,就让儿子骑上去,自己跟着走,结果没多久,有人又说:“儿子骑驴,老子跑路,成何体统。”这父子觉得有理,于是老小交换,老子骑驴,儿子走路。

再走不远,又有人说:“老的骑驴,小的走路,真够狠心的。”这爷儿俩最后一商量就找一根杠子抬驴走。

没走多远。跨上一座小桥.驴用力挣扎.三位一齐掉到河里。

(1)两人闹笑话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怎样处理?

明确:(1)(因为两人不加分析地听,没有自己的主见,这样不算会听。)。

(2)(各抒己见。)’。

3.阅读下面两段话,要求能听出两段文字的分歧的核心。与同学进行讨论,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同意、或反驳、或补充、或修正。

甲: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彼此谅解。

乙: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只要别人尊重你,你就应当体谅别人。

(小组自由讨论。)。

五、拓展训练。

班级举办一次讨论会,围绕如何看待“流行音乐”的话题展开讨论。同学们可自由发表看法。听取其他同学发表各种见解时,要善于听出不同意见的焦点和分歧所在,并适当作些评论。

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苏教版八年级下)由本站会员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三年级第八单元小学作文

xx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她,个子不高,苹果般的小脸上,有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像两颗黑宝石,很有神采的。一把长长的头发扎在脑后,走起路来像条小尾巴,有趣极了。

她的学习很棒,不但书写工整美观,而且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她很勤快,每次大扫除,她只要完成了手头的工作,就会毫不犹豫的帮帮动作慢的同学。那天轮到我擦桌子了,天气冷,我慢吞吞的擦着。她看见了,不声不响的帮着我擦起来。

那一次学校组织为中学一位哥哥捐款,她妈妈给了她五元钱,她一声不吭的把自己一个星期的零花钱全捐了。

校运会上,她捧回了几张奖状。班上的每一次文艺表演,都有她的身影。上一次参加县里的经典诵读活动,竟然也有她!

她真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女孩!和她相处,真是一件愉快的事!

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文言文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较远,三年级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文言文,学起课文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个故事他们都听说过,有助于他们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课文简短,一旦读熟,理解、背诵起来就很容易了。

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古人有“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因此本课教学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小组赛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熟读背诵。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能自己讲一讲这个故事。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等多种途径来理解词句的意思,生生、师生互动交流,理解课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传统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内容的.丰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字。

2.学会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

难点。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文言文的有关知识,预习课文。

1课时。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师:看到大屏幕上的这幅图,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学生交流)。

师:这个故事最早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史》里面。

2.板书:司马光。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教师相机提示学生,司马是姓,光是名)。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预习完成得非常棒。现在,请打开课本,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教师先用较慢的速度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教师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读课文,读出停顿,学生跟读,读流利。

3.看大屏幕,把本课生字读一读,每个生字读两遍。

4.生字解决了,谁能把这篇古文给大家读一读?(抽读)。

师:请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等会儿提提意见。(学生点评)。

5.现在读的感觉和刚开始读的感觉不一样了吧,古文就是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再试试……(齐读)。

三、理解课文。

1.学习“群儿戏于庭”。

(课件出示:群儿戏于庭)。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司马光小时候)大家是怎么知道的?(“儿”是“小孩子”的意思)。

(2)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引导翻译词句,并点击出示单字解释)。

生:事情发生的地点(院子里)。

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庭)大家找到这个字了吗?我们把它勾出来,还可以做上笔记,我们再来写一写这个字。(教师范写“庭“字。)。

师:这群孩子在做什么?哪个字能说明?(戏)“戏于庭”就是……(抽学生翻译)“于”是“在”的意思。

(3)谁能把我们刚才理解到的信息连起来,给大家说一说。(翻译全句)。

(4)齐读这一句。

2.学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课件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指名读。

师:老师注意到,有的同学在阅读本句时停顿还掌握得不是特别好。(指导:范读、齐读)。

(2)认识“瓮”。

师:最开始,我们看了一张图片,里面有个大家伙,那是什么?(瓮)“瓮”是什么意思呢?(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大家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个字的意思的?(文下的注释)。

师:没错,借助注释理解相关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3)那在本句中,还有哪些字是你们在阅读中没弄明白的?

生:“足”“跌”“没”……。

(4)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字并指导书写生字:登、跌。

(5)现在谁能够看着大屏幕,把事情的起因给同学们说一说?(翻译本句)。

(6)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这一句。

3.学习“众皆弃去”。

师:在这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众皆弃去)。

(1)抽读。

(2)师范读。

(3)自读。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方法再读读,多读几遍,而义自见,试一试。

(4)通过阅读,大家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5)指导书写:众、弃。

(6)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众皆弃去”,想象一下孩子们当时的表情、心理、动作,进一步理解体会。

翻译:其他的孩子都放弃而离开。

4.学习“光持石击瓮破之”。

(课件出示: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在这危急关头,只有司马光没有离开,在想办法救人。

板书:光持石击瓮。

(1)指导书写“持”,理解“持、击、破”的意思。

(2)抽生完整翻译全句。

(3)司马光与其他孩子一比较,就让人觉得司马光真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评价,谈品质)。

5.学习“水迸,儿得活”。

(课件出示:水迸,儿得活)。

(1)齐读。

(2)“水迸”是什么意思?(水向外溅出或喷射)。

(3)结果怎样?(儿得活)。

(4)板书:儿得活。

师:孩子得救了,真是让人松了一口气,让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令人欣慰的结局吧!(齐读)。

6.比较异同,复述全文。

师:《司马光》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你发现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的不同了吗?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文言文不同于课文,它篇幅极短,语言简练,需要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3)师: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讲。

四、指导背诵。

1.教师领读。

师:“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成诵有收获。”这节课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初步领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现在,就请大家熟读成诵,把它放进自己的知识宝库里吧!

2.指导背诵方法。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同学们都背得很认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到了合适的方法。老师背类似的古文,一般会先想想故事内容,再背,想一句,背一句,就容易许多。不信,我们来试试。

3.教师说句意,学生背对应句子。

4.同桌互背。

5.教师抽背。

五、布置作业。

1.推荐读《掩耳盗铃》。

2.书写本课生字。

司马光。

这篇文言文的内容和道理比较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选编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时,我把“读通”文章作为一大任务,先范读,然后让学生自读,互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韵律,再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大概意思,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学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

关心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及作息时间,在“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来临之际,把自己想说的话用一段话写下来。

了解父母的工作,列出他们的作息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亲情”这一单元,使我们感到亲人之间的关爱与亲情。那作为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对父母的工作和每天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了解。今天我们就将自己了解的.在班上进行交流,并写下来。

二互相交流,感受父母的辛劳。

1同桌交流所了解的信息。

2指名全班交流,老师点拨。

三指导写文。

1学生思考讨论:怎样才能写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2师指导:充分利用手上收集到的资料,并举出具体事例来说明。

要求:语句要流畅,内容要真实。

四老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学生打草稿。

二师巡视并单独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