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最新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最新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作者:文轩 最新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数点的移动篇一

(1)1.0281.02801.02800

(2)1.02810.28102.8从学生己有知识出发,将四个相同数字分别排成两种不同情况的小数,通过“考一考你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得知: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到底变化有什么规律呢?”巧设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小数点移动后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小数点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该怎么办?这些问题不是老师直接提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并提出的问题。学生面临的问题,又是让学生在活动、交流中来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在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向左移或向右移的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大家的交流来印证每一种情况;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来证明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数就扩大10倍,学生的方法非常多,在此过程中,不怕花时间,目的在于把学生的差异当作有用的教学资源,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理解问题的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用儿歌形式总结:小数点作用大,左移小右移大,右移一位扩十倍,右移两位扩百倍……左移一位缩小到原数得十分之一,左移两位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觉得本节课学生学习过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的内容应是学生熟悉的、有现实意义的,但本部分内容较难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把生活性、探索性、时效性结合起来有待于我们继续思考。

小数点的移动篇二

《小数点移动》是四年级下册第二章的内容,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两组小数:(1)1.036、1.0360、1.03600(2)1.036、10.36、103.6,教学从学生己学过的知识出发,将这些小数排成两种不同情况的小数,通过“考一考你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得知: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两组小数的特点,产生为什么第二组数的大小变化的疑问,促使进一步观察。得出是因为小数点移动了,然后又会产生小数点的移动到底会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呢?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做好积极参与学习的准备。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变化情况,在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变化规律后,先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然后互相交流,让学生说出怎样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引起小数大小的变规律,然后及时出示练习进行巩固练习,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的实质。

在练习设计时,首先让新知与巩固练习穿插进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加深印象。其次,加大难度,由浅入深,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练习变得有趣,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增加了童趣,让学生先诊断后下药,使学生不仅知道哪错了更会对症下药,让学生当医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的同时,增加了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也发挥了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在这节课中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何规律,而是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探索寻求知识的方法,并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自主猜想,得出的结论,向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使得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小数点移动的奥秘,但是学习稍困难一些的同学对于小数点的移动还是掌握不扎实,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特别注意这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小数点的移动篇三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这一课时,我课前进行了准备,认为只要让同学知道了:一个小数扩大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个小数缩小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因此课堂中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一规律后就放手让学生去做习题,我以为全班同学至少有90%的同学完全掌握,不会出错,可结果批改作业时发现有一半同学易出错,出错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小数点不知道到底往哪儿移动。

2、小数点移动后出现了多个点后,不知道把前面的点去掉。如:0.25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一位是0.2.5,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小数点。1.32×10=,学生在草稿本上移后就是1.3.2读作一点三点二。

其实,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多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多一点爱心,多一定耐心,相信我们的学生每天都会有进步的。

小数点的移动篇四

四年级下册《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教材在教学例6时首先通过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把0.01平方米扩大到它的10倍,就是把0.01乘10。

教材先出示表示0.01平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把它扩大到10倍是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学生说出是10个这样的正方形时,同时教师出示10个并排的正方形加以验证。

由此明确把0.01平方米扩大到它的10倍,就是0.0110。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要把0.01扩大到它的10倍,根据上面的规律只要怎样做就可以了?(把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采用同样的方法,教学把0.01平方米扩大到100倍、1000倍;例7参照例6进行。通过直观说明把一个数缩小为原来的1/10、1/100、1/1000,就是把这个数分别除以10、100、1000。

然后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一个数除以10、100、1000转化为向左移动小数点。如果是新授课,这样的设计会很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但是老师教学时已经用过了,学生也都明白了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就要用原数乘10、100、1000;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就用原数除以10、100、1000,再用我认为就是把学生从已有的高知识点上拉下来,退回到原位,纯属为了配合老师的比赛而做秀了,甚至有欺骗学生的行为在里面。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把导入语设计成这节课老师将扩大你的优点,缩小你的缺点!并以此作为一个情境串,贯穿一节课始终;把教学重点制定成:使学生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缩小到)10倍、100倍、1000倍(1/10、1/100、1/1000);并会应用规律,正确地移动小数点。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对于小数点向右移动时数位不够要在右边添0,而且前面非零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理解的很好,没有不会移动的;对于小数点向左移动,数位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补几颗0、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小数点移动后,末尾的0怎么处理是一个难点。如:计算401000=?时,大多数学生的得数是0.004,原因是学生只看最后的得数时发现确实是移动了三位,忘记了末尾的0已经去掉了,为了加深理解,我特意把算式写到黑板上,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移动,再现移动轨迹。

小数点的移动篇五

与学生接触的一学期中,我初步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自学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用心。在课前没有能够充分把握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让学生学习看书。通过教材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在课内熟记规律。在读书中引到学生会看书能质疑。交流中学生提出这个规律有什么应用。借此我又让让学生阅读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的方法。对于移动小数一位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大多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但是在练习时我发现学生的迁移能力较差,在移动小数点二位和三位的练习中,学生的反应比较迟缓,不能很快的按教师的要求移动小数点。练习强化中,在移动小数点的过程中,我采取了详细讲解,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所发生的变化对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练习过程中,对程度依次提升,先是着重练习小数点向右一位的练习,而后逐渐向小数点向右二位、三位进行过渡,使学生学会运用迁移。一节课反复训练只有一两名学生有困难,其他学生掌握很好。本节虽然只学了向右移动,但我看到了孩子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