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秘知识>清明散文随笔(模板5篇)

清明散文随笔(模板5篇)

作者:梦幻泡 清明散文随笔(模板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清明散文随笔篇一

近期事务繁杂,以致于有时候竟连时日都不记得了。昨晚信手翻开日历,方知明日已至春季里的第五个节气——清明。顿觉时间过得真是快,一晃已到阳春三月。

一年一度又清明,百年逝者如斯夫!

清明,有两种不同的意义。首先作为农时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是万物生的发端。原本指每年此时,太阳转至黄经15度,“桐始花,田鼠化为鴽,虹始见”;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淮南子天文训》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中亦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之说。而作为节日,则包含了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祭祖、踏青、放风筝、荡秋千、插柳等,尤以祭祖最为普遍。

清明作为节气,已经是自然而然的事,而一旦加入了人的元素,清明就被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清明已远远超出风俗、活动的表象,而成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一种载体和符号,故而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也最重。

清明节回老家上坟祭祖,我已坚持了多年,不管阴晴风雨。今年因为放假一天,外加双休日共三天,学生也急着回家,人多车少,又不许超载。所以清早我就拎了包就往车站走,在我们西北的山区,真怕误了回家的班车。这样想着,我不由地加快了脚步,哪怕到车站早一点也无妨,我们这里有句“能叫人等车,别让车等人”的说法,意思是说去早了不妨事,顶多多等一会儿,但迟了,错过了车,这一天就回不去了。

人们记忆里的清明节总是“雨纷纷”,可今日却分明是一个艳阳天。

一路上,已见有些人正向城西的公墓走着,老少妇孺,三三两两,一手拎着塑料袋,里面是水果、蜡烛、香和纸钱、冥币等祭品,还有大小炮仗;一手提着铲子、头之类培土的用具。我看见他们脸上的表情和言谈举止与清明无关,与上坟祭祖无关——的确,有人只是把祭祖当成了外出活动锻炼的机缘,至于各自的心情,实在是难以捉摸。记得每年的今日,好多人都是驱车前往,今年禁止公车私用,故而都徒步而去,但也有开私家车的。不管怎么,人们的热情还是极高的,走路都带劲儿。这表明人们对已故的亲人至少还心存缅怀之情。但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在亲人健在的时候反而缺少这种热情呢?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吗?倘若真是这样,那为何生前不孝呢!真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其实,子女孝与不孝,哪个孝哪个不孝,里面躺的人心里最清楚。

到了车站,哇!那么多候车的人,拖儿携女,大包小包,急着往回赶,都心里明白,今日赶不回去就错过了祭奠先人的时节,那是被认为忤逆不孝的,何况自己也良心不安。我早早地打电话给班车师傅让留个座位,所以就安心站在靠安检门口的空地上。我看到每一辆来自乡下的班车进站,立即就有一群人围住车门,门一开,一下子涌进车里先放个包占着座位。这时候有座位就意味着能回家,不敢离开半步,生怕被人抢了去。等到师傅清点过人数,确认已坐满不再多上人,才稍稍松口气,有人就近去买瓶水,有人想买点吃的——为了候车连吃喝都顾不上。尽管如此,人们却都乐此不疲。瞧这阵势,酷似年关赶年的奔忙景象!让人激动不已!

坐在车里,就听见城郊墓地里响亮的炮仗声。从早上约摸十点多到中午时分,墓地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震耳欲聋。午后一般就很少有人来了,因为相比之下,人们似乎约定俗成一样都在那一段时间完成仪式,太迟了也就不像话。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着荒草萋萋的墓地,除了仍在袅袅飘升的香烟、爆完的炮皮(炮箱早已被捡垃圾的争相拾走)和坟上培的一层新土,又恢复了往日的阒寂。也许先人们领完了各自的香烟祭品(今日就是为了这些而来的),已欣欣然的四散了罢。我想先人们应该早早就在等,是啊,和亲人阴阳两隔,一个在里头,一个在外头,一年才一回,虽然相互看不见,但先人们指定在空中或者哪个角落看着你,等不着哪个亲人前来,就要等到来年了呀!要说说那边的生活,诉诉心头的苦楚,欲言却不能,所以心事重重。如此想来,先人们今日倒也不比生者快乐。真应了家乡那句话“能在阳间喝拌汤,不在阴间吃菜汤”。

我曾见过城里经商或者务工的外地人晚上朝家的方向跪在桥头或者十字路口烧纸钱祭奠先人的情景,他们回家路途遥远,只有用这种方法遥祭,但心总是诚的`。比起他们,我们是幸运的,至少可以回家亲力而为。

乡下的清明祭祖,和城里不同。我们这里乡下称扫墓祭祖因要在坟前树枝上挂几条用剪刀剪成的窄而长的纸条,所以称“挂坟”。还流行着一句话说“有儿有女早挂坟,无儿无女等清明”,所以一般都在清明前十天就开始挂坟,只有无儿无女的坟没人来祭奠,但农村人朴实,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先人,同一块墓地挂坟时都同样对待。一座坟,点一对蜡烛,挂一绺纸钱,烧一叠冥币,奠几杯酒,磕几个头,不摆祭品,也很少放鞭炮,却要在坟上培土,一般三到五年培一次土,还要砍掉坟上长出的树,怕树根扎进棺材里,破坏棺木。乡下人挂坟定要领上孩子同去,为的是让孩子从小就认得自己先人的坟墓,免得以后挂坟找不着,所谓“香烟后代人”啊。记得以前的时候,我随父亲挂坟,用的是当地用构树皮造的改帘纸,绵绵的,薄薄的,吸水性好,可以写毛笔字。挂坟前,先要用钞票(当时农村最大就用十元的)拓过,叫“打纸”。“打”过的纸烧给先人们,先人们才能在那边花。如此说来,这阴阳两界还都有市场,有的时候,也可以用作“人事”,来疏通疏通关系,方便办事不是。其实,看清了,里外世界都一样,意料之中,不过生者无以感知而已。

回到家里,来不及吃东西,净罢手,径直去了先人的墓地,不远,就在屋后,一大片几十座坟,全是旧的。梦里依稀慈母泪,都随风雨到心头!长跪于伯母(其实我更习惯称她为娘)坟前,让我想起辛酸的前半生,没有娘就没有我,更没有现在的我!更想起娘一生的艰苦生活。今天,儿子回来看您,没有眼泪,因为我深信,此刻再多的眼泪不及生前对您的孝敬侍奉,所以我无怨无悔!我只给您汇报我的努力,我一如既往像孝敬您一样对待伯父,坚持每月都回来看望,虽然不能天天陪着,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儿子身在公门由不得自己,还请娘理解!娘也肯定会理解!因为娘生前尽管没念过书生却通情达理。不过请娘放心,我尽力照顾伯父的起居,每次回来都买或者做点伯父喜欢吃的,换洗被褥衣物……我的女儿,您的孙女已上初中,乖巧可爱,学习不错。我的工作也挺顺利……娘,再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们村被列上新农村了,正在亮化美化,您生前修的房子我已经在维修亮化,地板院场都已硬化,门窗都换了,工程队还要给咱家压房脊、涂白墙壁、砌花园,将来我们的家园会更美。娘,您生前说过,我的成就就是您的心愿!但我想,我的成就也是您的伟大!荣光!

此刻,不知有多少话想和娘诉说,但我们母子中间被一层无形的铜墙铁壁相隔,就让那些话语溶进燃烧的红烛,带给那边的娘吧。我的话也真长,红烛亮了两天两夜,第三天早上我离开时还未熄灭。

离开时经过娘的墓地,我站立了片刻,一步三回头地远去。

清明,生者的节日,逝者的祭日!

清明散文随笔篇二

清明节扫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扫墓

。一到清明节,妈妈就会跟爸爸说起这两句诗,然后就妈妈就会眼睛里有一点滴滴的泪珠,爸爸就会告诉我说你今天乖点啊,别惹你妈妈啊,她心情不好,你妈妈想她的妈妈了。以前年我纪小,按家乡的风俗不主张小孩去上坟祭扫,所以爸爸妈妈也不肯带我去扫墓。我也一直就不懂清明节扫墓到底是做什么。今年我10岁了,在我强烈的要求下,爸爸妈妈决定清明扫墓时带上我。

清明节早上,我便与爸爸妈妈早早地起来,爸爸把准备好的供品、鲜花、纸元宝和冥币搬上车,妈妈又不知从哪里搞来好用纸糊的模型,有汽车,电脑,电视,手机,最搞笑的是还有一个大别墅。那个别墅太大了都没有办法放到车后备箱里,在爸爸提意下把它给折开了,说到了目的地再组装起来,一切准备好了我们快乐的一家人就象外公家进发了。

我们终于来到了外公家的村子,远远地就看见外公在大门口等着我们,我们和外公一起到外婆的墓地,妈妈摆好供品,然后就烧冥币和那些纸模型。说这些是送给外婆,让她在那面生活用的。爸爸和外公表情凝重,妈妈的眼圈又红了,祭奠完毕我们要回家了,这时妈妈的眼泪一串串地掉下来都伤心地哭出了声音。我也跟着哭了,我感到我长大了,能理解妈妈的感受了,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学习,好好爱妈妈,不让妈妈操心我的学习成绩,一定不会再让妈妈伤心了。

慧达小学三年一班

清明散文随笔篇三

春和景明,风清气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谓之清明。说到清明,总绕不开这个典故:春秋时代,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因为一场你死我活的宫廷争斗,他不得不带着一批随从亡命天涯。一路上要躲避政敌的追杀,还有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其中艰辛自不必说。有人因为饥饿、疾病死在路上,更多的人选择弃主逃命,最后只剩下几个人追随在重耳左右。

据说有一天,他们到了一处地方,重耳再也走不动了,他躺在地上,昏睡过去。不知过了多久,他手下一个叫介子推的人叫醒了他,给他端上一碗香喷喷的肉汤,他饿极了,三两下就把肉汤喝完了。等他恢复了一点体力,几个人又踏上了逃亡之路。有一天,重耳偶然发现介子推行动十分不便,脸色难看,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没什么。后来有人告诉重耳,那碗救命肉汤,是介子推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做成的,重耳闻之潸然泪下。

十九年后,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史称晋文公,他大赏身边有功之臣时,却忘掉了介子推。有天,晋文公忽然想起了介子推,可是他早已默默回了老家。晋文公愧疚不已,就带了一帮人前呼后拥去请介子推来朝领受封赏,但是介子推已带着老母上了绵山。晋文公派人搜山未果,有人就出了个主意:介子推乃一孝子,不如三面点火烧山,他逼得没法自然会带着老母从没点火的那一面下山。晋文公点头认可。

然而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始终没见介子推下山,火熄灭后,又派人上山寻找,终于在一株大树下见到了已被烧死的介子推母子。晋文公大放悲声,命就地安葬,亲自祭奠。为了纪念介子推,他晓喻天下,将放火烧山的日子定为寒食节,这一天所有人不能生火,只能吃冷食。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因为清明、寒食两个节日前后相连,后来,寒食、清明合二为一,清明就不再只是一个物候学意义上的节气,而成了我国一个源远流长的民俗节日。千百年过去了,每到清明,人们暂时放下尘世的名利,纷纷上坟去拜祭逝去的亲人。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这一天阴阳似乎不再阻隔,生死亦不两茫茫。

于孩童时的我,清明却是过年后的又一个狂欢节。在我家乡,有个清明扫墓挂青大家去墓地讨粑粑吃的风俗,来的人越多,扫墓者越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人丁兴旺、财气旺相。好不容易盼到了清明时节,我们的眼睛就时刻扫瞄着那些遍布坟冢的山山岭岭,只要发现那儿有人影晃动,闻到炮竹声声,立即高呼“讨粑粑去喔”,脚下生风,一路狂奔。越过狭窄的田埂时,我们伸展双臂,作鸟儿飞翔的样子,然而,一个趔趄掉进水田也是常有的事。一骨碌爬起来,走出水田,扯把青草擦擦身上的泥巴即可,并不会停下我们去讨粑粑吃的脚步。扫墓者祭祀了先人,把祖先享用过的粑粑、糖果散发给来墓地的人们。那些糯米粑粑其实掺杂了粳米,很硬,有的粑粑上还粘了香灰、纸钱灰,我们不管,一口咬下,满口生香。

清明时节雨纷纷,

行人路上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少年那知愁滋味,曾经傻傻的想啊,坟墓里头睡着的人们暖和吗,饥饿吗,他们听见外面的莺歌燕语吗,会经常翻动一下身子吗?我还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去死一回,试试是啥感觉。那时的心里头,死亡和游戏一样,是件多么有趣的事。

那年,我非常慈爱的外公不幸患上了重病。一天,妈妈急急火火从外公家回来,告诉父亲,外公就是今晚的客了。我不懂,问妈妈外公到底怎么样了,妈妈流着泪说:“你外公今夜要死了。”我竟好一阵兴奋,总算能好好见识一下什么是死亡了。去外公家的路上,我跑得比谁都快。

到了外公家,看见很多人簇拥着外公坐在火塘边上。外公穿着件青色长衫,脸如刀削,双眼闭着,张着嘴,无比艰难地出着气,却很少进气,间或微弱地咳嗽一下。众人说着话,妈妈和姨妈她们小声哭泣着,这我丝毫不感兴趣,我只专心瞪着外公,看他到底如何死。时间过去了很久,夜已深,我的上下眼皮直打架,可是外公还是那个样。我在心里默念着:外公啊,您要死就快点死吧,我都等倦啦。后来实在熬不下去了,只好找个地方睡觉。不知睡了多久,妈妈叫醒我,说快起来拜拜你外公。我起来了,看到外公仍旧穿着那件长衫,静静的躺在堂屋一侧的一张席子上。众人在外公身边放了口旧铁锅,在里面点燃了很多很多的纸钱,我与一帮表兄弟姐妹和大人们齐齐跪下,大人们齐声号哭。我也跟着流了不少泪,当然我不太知道自己流泪是为了什么。

每年清明,我只要在家,我会态度很虔诚地去扫墓挂青。坟前摆上供品,坟头挂了纸幡,我恭恭敬敬作揖、下拜叩头,也学着老人的样子念念有词:“祖公祖婆,太公太婆,家亡先祖,今日晚辈略备千斤刀头(肉块),斋粑豆腐,清酒供果,望您们亲身领受,亲身享用……”

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河上有座奈何桥。逝者一路走来,过了奈何桥,伫立三生石前,静观自己的前世今生,然后喝下一碗孟婆汤,忘却前尘往事,重新步入轮回,犹如草生草枯,生生不息。不管是不是真的这样,想想也是不错的,清明,亦用不着这么沉重。此时,风正清,天正暖,大地清明,人也清明。

作者:袁光祝

公众号:九龙回首

清明散文随笔篇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快到清明了,我校组织1—3年级学生去儿童公园扫墓。

天空阴沉沉的,还时不时伴着雨滴。我们的心情也跟天气一样沉重,我们穿着整洁的校服,戴着红领巾、小黄帽来到了儿童公园。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那碧波荡漾的文瀛湖,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顺着文瀛湖来了高高耸立的烈士纪念碑前献上了自己亲手做的小白花,表达了我们对烈士无限的敬意。

来到彭真纪念馆,首先我们参观了高君宇的展厅。高君宇是山西静乐人,是中共早期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19考入北京大学生,他曾在自己的照片上写了一首言志诗:“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慧星之迅忽”。

之后,我们又参观了贺昌展厅,贺昌是我国共产党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191月19日贺昌写过一首诗,让老师们刮目相看,诗是:“扛罢笔杆再扛枪,经文纬武干一场。颈血常思敌国测,寸心久欲报家邦,自古将相本无种,谁说好男兵不当。但得东风时与便,贺郎也不亚周郎”。

最后,我们参观了彭真爷爷的展厅,彭真生于19,逝于,享年95岁。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国务活动家。他于1923年加入共产党,从此他矢志不移,投身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好日子都是革命烈士、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让我们珍惜现有的一切,让我们学习先辈大无畏的精神吧!

清明散文随笔篇五

清明节,是世人悼念已逝的亲朋好友于尊重之人的节日,其中扫墓是清明节鲜明的代表性活动,但是随着一个个清明节的到来又流去,其节日的代表性活动也露出了种种丑陋的一面,不得不令人为之思考。

革命先烈之墓谁人真诚来扫?

清明节扫墓的铺张浪费攀比之风

记得以前清明节为祖先扫墓,烧点纸钱然后在虔诚祭拜一翻即可,可是如今放眼祭品市场,纸钱、纸人、纸房、纸车等等之些,祭品多的可谓是眼花缭乱,而这些祭品也是价格不菲,我曾问过一位老人这些东西有什么用,老人毫不犹豫的说:没什么用,扫墓只要是真心祭拜就行。既然没什么用,怎么还有那么多人大方的买这些祭品呢?其中原因不外乎面子工程,只要自己朋友为祖先扫墓时买这些东西当祭品烧给祖先,自己不这样做,岂不就显的很没面子?于是,我比你、你比他,慢慢的就形成一股攀比之风,而要搭上这股攀比之风就需要花费很多不应该花费的金钱,其实清明节扫墓我们祭拜祖先只要有一颗虔诚的心就行,当然,烧些纸钱也未尝不可,但是虚荣攀比而造成的铺张浪费实在不可,这样你们这些子女把祖先当作什么了?是尊敬的祖先?还是互相攀比满足虚荣心的工具?!

清明节假期扫墓变为出外游玩现象

清明日,扫墓时;为祖先,为先烈。铺长浪费攀比不可取,认真虔诚用心就足矣;出外游玩莫为之,只因清明的意义。逝去故人在哪里?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