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思想汇报>人类的思考人类的心(热门17篇)

人类的思考人类的心(热门17篇)

作者:紫衣梦

优秀的作文应当注意字数的控制,既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1.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甲流感带给人类的思考

第一次听说甲流感是在家里吃饭时听新闻,新闻的内容是这样的:“这是中国第三例确诊病例,目前全世界共36个国家报告8451例甲型流感确诊病例……”听了这个沉重的消息,我们一家人的心也跟着紧张起来了,可是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病毒的原因还没有找到,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几年前的“非典“,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这都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结果。

灾难不断。记忆里那场“非典”的战争还没被忘却,“禽流感”的恐慌也还没褪去,如今接踵而来的甲型流感又要在还未抚平的创伤上撒盐。病毒似乎并不是我们高度发展的医学显微镜下的战败者,倒像是潜伏着的“撒旦”卷土重来,每年都会折腾出花样,甚至随随便便的一变异却逼得让人类不得不斥巨资研发疫苗产业,往往还总是仓促得应战。这样看来,“撒旦”的成本低得微乎其微,或者说,变异只是它们在各种各样药剂喷洒逼临的形势下所做出的进化本能。而人,就得为耗掉巨大的“应战成本”买单。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看到了这门潜在的经济学。于是我们看到美食家们仍然肆无忌惮地向动物的躯体发起食欲,河豚有毒可以多蒸几次再吃,青蛙有寄生虫夜“熟”视无赌,鲨鱼的肉质鲜滑细嫩……这也就难怪尝鲜者们当初为什么会想到吃果子狸了,在他们眼里,没有吃不了的,只有想不到的。当然,这在后来吃出了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却不是他们当初所料及的。总是有那么多活跃的想法,也总要在后来为自己的活跃行为买单。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古人的智慧在这里恰到好处得毕显无疑。

当今的人类文明,已经上天入地,苍穹里曾经遥不可及的月球也成为我们宏伟计划里的一颗战略棋子,登月,资源,太空,一步步完美无缺的设想背后所折射的勃勃雄心连创造了人类本身的上帝也感到汗颜不已。现代化的文明便开始一点点走丢了最初的和谐,“弱肉强食”,成为了这个主题下催生的竞争源动力。大力研究核武器,高端技术的垄断,各国会议上大国的话语权,对为开发资源的虎视眈眈,这些都不是小说里出现的概念字眼,而是现今最活跃大国主流名词。古人的智慧在这方面与我们渐行渐远,曾经的大国,应是那“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繁华而不是复杂的人际纠缠;应是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而不是面对生存压力下做出的抛妻弃子;应是那“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昆虫未蛰,不得以火烧田”的天人合一而不是经常改造自然界的规律以图自身利益。

上帝造人,故事的本身夜告诉我们人类的不安本性,就连还身在伊甸园的亚当、夏娃就已经学会了尝试禁果,不计后果。

灾难不断。甲型流感,虽不及“非典”那次疫情所带来的噩梦与惨痛,但却也揭疼了人类前进探索过程中的伤疤。当现代文明活跃地尝试改造自然文明时,若是没有保持着底线,那这“午餐”的最后埋单者总归时人类自身。

人类的思考作文

第一次听说甲流感是在家里吃饭时听新闻,新闻的内容是这样的:“这是中国第三例确诊病例,目前全世界共36个国家报告8451例甲型流感确诊病例……”听了这个沉重的消息,我们一家人的心也跟着紧张起来了,可是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病毒的原因还没有找到,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几年前的“非典“,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这都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结果。

灾难不断。记忆里那场“非典”的战争还没被忘却,“禽流感”的恐慌也还没褪去,如今接踵而来的甲型流感又要在还未抚平的创伤上撒盐。病毒似乎并不是我们高度发展的医学显微镜下的`战败者,倒像是潜伏着的“撒旦”卷土重来,每年都会折腾出花样,甚至随随便便的一变异却逼得让人类不得不斥巨资研发疫苗产业,往往还总是仓促得应战。这样看来,“撒旦”的成本低得微乎其微,或者说,变异只是它们在各种各样药剂喷洒逼临的形势下所做出的进化本能。而人,就得为耗掉巨大的“应战成本”买单。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看到了这门潜在的经济学。于是我们看到美食家们仍然肆无忌惮地向动物的躯体发起食欲,河豚有毒可以多蒸几次再吃,青蛙有寄生虫夜“熟”视无赌,鲨鱼的肉质鲜滑细嫩……这也就难怪尝鲜者们当初为什么会想到吃果子狸了,在他们眼里,没有吃不了的,只有想不到的。当然,这在后来吃出了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却不是他们当初所料及的。总是有那么多活跃的想法,也总要在后来为自己的活跃行为买单。

《思考人类的翅膀》读后感

这个故事讲的是:传说很久以前,上帝把翅膀赐给许多动物,询问他们是怎样利用翅膀的。老鹰说:“翅膀让我高飞,让我成为空中的霸主。”鸵鸟说:“我的翅膀已没有用处,反而成了累赘。”企鹅说:“我的翅膀可以像鱼的鳍一样,帮助我游泳。”……所有的动物都说完了,上帝看见角落坐着一个人,沉默不语。

上帝惊奇地问:“我并没有把翅膀赐予你啊?”人说:“是的,我肩上没有翅膀,但您赐予了我思考的能力,就像给我的灵魂插上了一双翅膀。我学会用火,耕田,发明了文字,创作了诗歌,小说和音乐,创造了飞机,卫星……”

这个故事告诉我:老鹰的翅膀让老鹰高飞;鸵鸟的翅膀让鸵鸟毫无用处;企鹅的翅膀帮助企鹅游泳;而人类的翅膀让人学会了用火,耕田,发明了文字,创作了诗歌,小说和音乐,创造飞机,卫星……还告诉了我:思考是人独有的.天赋,它是人类一切文明的源泉。

人类与计算机的思考作文

或许有人还会担心计算机会像人类一样思考,取代人类。但我认为这个问题不用担心,计算机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人类的智慧远高于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里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影子,计算机带给了我们便捷,也带给了我们影响。由于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人类十分有可能受其影响,变得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自己原先的思想。人类与计算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类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而计算机只是人工智能创造出来的一个没有生命的冰冷机器。如果人类变得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没有了感情,试想一下,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人与人之间不再有温情,世界上也没有了温暖,大家的交流仅限于数据的计算,这样的地球是没有颜色的,是无法生存的。

但人类身上的情感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然也不会轻易地失去。虽然如今人工智能非常普遍,但生活中仍旧有许多工作需要人类亲自来完成,计算机无法替代。而计算机能做的工作人类也都可以完成,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人类并不是完全依靠计算机,也不是完全需要计算机。因此,人类所受到的计算机的影响并非每时每刻。并且人类每天都会思考,沟通,运用到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如此频率的使用,也一定不会轻易失去,例如在日常的工作或交友中,人类一定会有开心或不开心的情绪,所以人类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情绪。

虽然人工智能让计算机很大限度地代替了人类的部分工作,但它并没有完全代替人类,人类本身的情感也是不会轻易失去的,所以目前人类并不会变得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但存在很多年后,人类会真的像计算机一样思考的可能性,那样的话,人类就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这将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所以,希望人类不要受到计算机的影响,坚持自己的想法,让这个世界永远充满温情。

当人类像机器一样思考

人类之所以能在长期进化中脱出,从原始兽性中脱出,因为我们拥有创造和改变世界的能力。人类,只有人类,拥有制造和熟练掌握工具的能力,不依靠外界环境来看改变自己的基因得到进化,而依靠自己的大脑去改变世界。

人类社会之所以能不断进步,之所以有国的统一,法的制定,王朝之所以有兴衰更替,之所以有革命、战争,时代被各方力量裹挟,却终究朝前放迈进,我们的生活之所以走上更高领地,依仗人类的超自我观点——一己私欲,实用应付以外,自成一套完备的价值观拥有人类共同的情感。

如若人类社会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和这种可贵的情感开始模糊和淡化,后果会是怎么样的?没有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没有揭竿而起的革命者,我们颠倒黑白来为自己做辩护,模糊界限来掩盖事实,社会上将没有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群情激奋的时刻将不复存在。号哭和呐喊找不来同情的目光,声嘶力竭也叫不来援助的双手。没有崇高的追求,理想的种子,权利不是手段,成为目的。

当人类像机器一样思考,死板,无情,追求个人目的,不择手段,枉顾后果,我们的社会大抵如同乔治奥威尔《1984》中所写的那般死气沉沉——极权社会下,平和表象下的死亡。人类社会将停滞不前。

现在我们所处的社会,我身边的社会,鼓励个性自由,倡导人格品等,也时刻能让人感到温暖和力量。可平和表象下,也存在阴暗的角落,悄无声息的干涉,改观我们的思想——早些年的扶不扶问题,当举手之劳带来如此之大的麻烦和后果,人们的同情心是否不在坚定,党个例发展成普遍现象,是否会造成人情冷漠?“追赶藏羚羊”事件,小小举动酿成的后果因为网络和社交媒体被无限放大,“人肉搜索”带来的网络暴力鼓吹“以恶惩恶”,是不是也引导着大众偏航。

可是我相信,我们具备这种“超自我”的判断力,我们愿意跳出自己的凡躯俗骨来审视自己的行为,鲜有人模糊正义公理为自己做辩护——扶不扶问题自有法律来权衡,网络暴力能被批判和遏制。我们要做的,是坚持心中的正义和公理,不为外物所扰。

读《思考人类的翅膀》有感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提高个人的素质、教养。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盛夏的翅膀》。这是一本很适合青少年的励志书籍,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一个夏天,装满了一个少年纯真的童心、浓浓的孝心和对未来的向上之心。在云南一个多民族大家庭的村庄――罗泊村,讲述了小主人公艾乐的生活经历,在这个暑假里带我们感同身受了一遍,让我们的整个暑假多姿多彩,在我们眼前展示了这样一个故事:艾乐是一个从小吃“百家奶”长大的彝族少年,他生活在一个清贫但却充满爱的家庭,有一个年迈的爷爷,辛勤劳作的父母亲,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勤劳老实,一个头脑机灵,两个姐姐善良美丽心灵手巧。艾乐很聪明,在村里没有一个人敢跟他比读书,可是他因为阿妈生病,想放弃读书,打工挣钱,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于是他辍学,上山捡菌,下河捉鱼攒钱为阿妈治病,想要攒够钱很难。后来老师来找艾乐劝他返回学校参加考试,并给了他一些钱,艾乐看到老师用心良苦,他决定参加完考试就一心挣钱给阿妈治病,参加完考试后的几天他接到了县一中的录取通知书,全村的人都高兴极了,全家把值钱的东西都卖了给艾乐凑学费,可阿妈却去世了,临死前要艾乐答应上学才安心的走了。艾乐学费是一大难题,在大家的商量下决定凑钱让艾乐继续上学,凑到了第一次的学费,大家都在苦恼以后学费的同时姐姐荞粒的民族艺术品让全村脱贫致富有了希望,也不用再愁艾乐以后的学费了。最后艾乐拿着凝聚大爱的“百家钱”,带着大家的'希望,展开了梦想的翅膀,走出了大山,继续求学。

读完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云南大山里罗泊村人浓浓的乡情暖暖的亲情,一个多民族村落无私的爱心,也展示了人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生态文明之美。在这个村庄里民族与民族之间用爱搭起了人与人之间的桥梁,置身在这个民风淳朴、诗情画意的山里,我不仅感受到了温暖,还学到了艾乐对未来积极向上、坚持不懈,对生活挫折不屈服,对未来坚定的恒心,乐观向上的生活心态。

文:镇沅县按板镇中学。

九(152)班沙黎娜。

指导教师:杨文富。

人类的思考作文

毋庸质疑的是,人工智能在学习能力上是占有极大优势的,但究其本质,它则是人类智慧集体的凝聚,因此并不能就此否定人类思考的价值。

苹果公司的总裁库克认为,比人工智能像人类一样思考更值得担心的是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这的确值得引起我们的警醒。

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由于受到过后天的教育,具有道德准则、法律规章以及社会价值观的约束,才能对自身行为的正确性进行判断。而人工智能只是人工干预的成果,是依照其内部的程序指令去达成目的的,它不会去深究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就如许多影片中的科学狂人一样,他们一心为达成目的,却失去了本来“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可以推广来说,当所有人都如计算机机一样思考,那么未来绝不会是美好的。

或许有人会问,人工智能在科技的.引领下不是也可以达到这些吗?诚然,我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远超乎我们的想象,达到或达不到只是因为时间的早晚问题。但是,人类存在的意义正是思考,它让我们登上了食物链的顶端。当有一天我们失去了自身的情感,也不过是具有智能的行尸走肉。到这时,我们就该推位让贤,让出“万物之灵”的宝座。

我们不应该对未来持盲目的悲观态度,但也应时时保持警惕。当我们的思维为科技所改造时,这个世界将变得黯淡。

文档为doc格式。

人类的思考作文

现代社会,主体活动的文明程度,决定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劣状况.人的主体活动表明,各种当代问题与主体活动之间具有因果联系,在主体所能控制的全部事物中,最需要加以控制的是主体的行为,失去控制的主体活动是一种可怕的力量,主体活动的失控状态是各种全球性问题产生的根源.为了摆脱人类当前面临的各种危机,避免令人担忧的人类前景,我们应认真反思主体行为,树立主体约束意识,从根本上保证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化发展.

作者:赵力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淮安市委党校刊名:实事求是英文刊名:seektruthfromfacts年,卷(期):”"(6)分类号:b1关键词:

人类的思考作文

《人类简史》这本书是以色列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于出版的关于世界历史及宏观历史的著作。从认知革命的人类作为动物进化开始,到农业革命的的意识启蒙,再到描述资本主义、宗教发展的人力历史发展,最后对未来人工智能的畅想,本书给人展示了蔚为壮观的人类进化史―从动物到上帝。其中对某些事件的思考有着特别的意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反观组织的发展,同样引发一定的深思。

宗教形成的偶然性反观组织发展的必然性。书中认为历史发展中存在着很多的偶然因素。因“官方”力量的支持,使得原本的小教派成为现今社会的三大信仰之一。反观我们企业组织的发展,作为中粮大家庭的一员,作为央企混改的试点,我们拥有着“天然的官方支持”,促使了我们发展的必然性。现今身处其中的我们,也是组织历史发展的“编写者”,应该更有信心和勇气创造“辉煌”的组织历史。

“神”的幸福与担忧反思组织的危机感。书中的最后章节描述的是人类的科学革命,主要表述的思想是,人类至今的进化,使得人类拥有近乎于“神”的创造力,但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引发人们深深的忧虑,忧虑人类未来的幸福。但是正是这种天然的危机感,和深度的思考,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技术的“反噬”。同样的,组织的发展也应当提倡适当的危机感。它有助于修正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偏差,有助于激发组织成员的思考及主观能动性,避免我们做出“抱着金山啃窝头”蠢事。不可否认,我们现在抱着“金山”,但是如何激发危机感,发掘金山宝藏是我们每个职员现在应思考的问题。

从人类简史到未来简史展望组织的未来。尤瓦尔.赫拉利在写完《人类简史》后,又出版了《未来简史》,其中描述的含义: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乃至宗教、帝国,资本主义均是历史进化的一部分,唯有向前进化,适应变化才能适者生存。展望我们企业未来的发展,相信任何人都会满怀希望,我们拥有着政策的支持,强大的背景靠山,众多的资源禀赋,但是终究是“事在人为”、“适者生存”,我们更应该怀着谦卑的心态,以强大的心理状态勇敢地迎接企业环境,商业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脚踏实地的完成当下组织的发展。

人类的思考作文

酷刑真是太恐怖了……光看刑具都觉得痛的是自己。

本书章节还是很明了的。

第一章内容阐释酷刑的行为、方式与动机。酷刑在人类社会早期是作为惩罚的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酷刑演变为一种套取信息的残酷手段,这一方面又常常和政治相关。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书中说道,有三种情况的人会在酷刑之后拒绝招供:

第一,意志坚强的人(极少);

第二,精神错乱的人(不知道能不能告知痛苦);第三,享受刑罚癖好的人。一般情况下,面对酷刑,大多数人是忍受不了的,长时间折磨对人的精神和承受能力的要求很高,往往没开始多久,所谓的罪犯就招供了。何况,在中世纪时期,刑罚者越来越懂得运用心理技巧给所谓犯人施压,具体做法是:为其展示刑具,描述刑具可能给予的痛苦。这一心理关卡很可能就把多数人打倒了。以上就是第一章的内容。

第二章的内容,是讲酷刑的历史。从古代与古典时代开始,特点是具有随意性,选择哪种酷刑得依据当地法律条文,也有可能依据行刑者一时兴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他们不懂得如何有效使用酷刑也就是「等待」与「无节制地暴力」的区别。「等待」会让受刑者告知痛苦的时间延长,且多次刑罚会让增加受刑者的痛苦程度。

中世纪酷刑花样就多了,也更具恐怖效果。在木箱里加上尖锐的铁钉,装入刑具使受刑者无法舒展身体从而造成身体充血,抑或用沸水,烫人的铁烙一点点刺激皮肤。刑具模样奇特,只有想不到,没有用不到。

理性时代的酷刑。这时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但变态的法律和酷刑仍旧没有多少改变,这一时期发生了众多的巫女案,猜想是和当时的黑死病及其瘟疫疾病相关,人们受了替罪羊效应的影响,总得找出一个假想敌进行鞭笞,于是,众多女性成了无辜牺牲者。水火神判法就是其中一个让我无语的刑罚,他们将受害者浸泡水中,或者经过沸水淋过,如果相安无事那么就是无辜的,反之便认为是邪恶的力量,应进行消除。可是,这些酷刑在实施后,很少人能活下来。

到了十八、十九世纪的酷刑改革。人们逐渐认识到酷刑所套取的所谓证据有很大的欺骗性,加上17猎巫大潮已过,一些酷刑被废止。

第三章是历史上出现过的酷刑。

第四章是结论。酷刑得以继续存在的原因是什么?为何所谓文明国家仍在继续使用,书中这样写道,「虚弱的,无安全感的和偏执的领导人只有确认,隔离和摧毁一个或多个“敌人的阴谋”,才会感到安全」。

这就是这本书的大致内容。

人类的思考作文

小精灵尼尼制造了一个机器人,并给它起了一个称号“人类的使者”,还教他各种技能,让他去净化地球。

机器人和尼尼首先来到一座工厂,工厂旁有一条小河,小河黑黑的,很多小鱼小虾都死在里面,工厂的烟筒还冒出黑烟,尼尼说:“机器人,我命令你去净化工厂和小河。”机器人说:“是。”机器人使出技能七十二变,变出一个空气净化机和一个水流净化器,把空气净化器放在烟简上,把水流净化器放进水里,转眼间,那里空气变得很新鲜,水变很干净,机器人问:“下一个目标是哪?”尼尼回答:“去那边的山吧。”

到了山那边,那里只有树根,连一棵树也没有,机器人问一只小鸟:“这里怎么没有树?”小鸟哭诉道:“本来这里有一大片树林的,可是人类把这里的树都砍光了……”小鸟流下了眼泪,机器人说:“让我们一起在再这里种树吧?”“好啊”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尼尼说:“我和小鸟去找树苗,你来种树。”树苗找来了,机器人使出技能千手观音和快速生长,一下子,树苗种好了,还立刻长成了茂盛大树,小鸟高兴得手舞足蹈地说:“我又有家了。”

他们又来到城市,城市车很多,可是,空气却很差,差得几乎让他们喘不过气,尼尼说:“让我们净化这一个地方吧?”机器人说:“好啊。”机器人用技能变化术,把空气变化机装在车的烟简里,让所有的车排出来的废气都变成新鲜的空气。

最后,他们来到太空,一看,太空好多垃圾啊,机器人对尼尼说:“让我们把这里清理一下,好吗?”尼尼说:“好啊。”机器人一个分身术分出好多个机器人,有的捡垃圾,有的在喷清新剂,大家工作好了,正在休息的时候,一些此地球小一半的`陨石冲向地球,机器人看见了急得团团转,小精灵尼尼说:“你是一个火箭做成的,如果你去自爆,把陨石炸散就可以了,只不过我有点不希望你这样作。”机器人飞快地冲向陨石并留下一句话:“我愿牺牲自已,也要保护人类,不然,我的辛苦会白费的,人类也不会快乐的生活下去。”那一刻一点也不能拖,他冲到陨石群,尼尼眼一亮,听到了一声巨响,人类望着天空上的那个亮点,尼尼流下了流泪。

人类的使者就这样牺牲了吗?

四年级:钟念平。

人类的思考作文

地球经过无数的发展,慢慢地有了植物,随后有了动物。不知道过了多久,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人类来到了这个世界。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主宰。慢慢地繁衍在这个星球上面。

但是当我们遥望满天的星空,感受着皎洁的月光。追溯着人类的历史。看着那原始时代的那个猿人,在原始的森林里,过着原始的生活。

经过了岁月的流逝,猿人渐渐发展成为了原始的人类,这时候的人类就开始了自己的生活。但是这个时候的人类虽然进化了。但是也只有一些猿人的`习性。他们生活在一起,一起捕食。慢慢地人类开始分男女了。那个时候的人类进入了母系社会,男人捕食,女人在家纺织。这个时候的女人的地位很好,因为人类的繁衍需要女性。这个时候的人类渐渐地有了一些智慧,懂得了许多东西,比如用石器作为武器来战斗,还有用他们战胜的动物的牙齿作为了他们的装饰品。

这个时候的人类已经走进了历史的舞台了。时光虽然匆匆流逝,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一步一步的在进步着,在岁月里,我们的先祖们留下了无数的痕迹。有时候我们看着苍茫的天空,望着茫茫的宇宙,我们会发现其实人类在历史的前进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无数先人的智慧,才会有我们后人的今天。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先人们脱离了茹毛饮血,风餐露宿的日子。他们发现了火种,靠着火种他们正式迈进了文明。在火种的帮助下,他们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而且通过自己的智慧建造了自己的文明神殿。

在大自然的生物链中,我们发现人类无异是走到了生物链的顶端,他们靠着自己的智慧,征服了一个有一个的困难,一步一步的走到了生物链的顶端。

看着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生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唯一促使进步的只有智慧,是智慧使得人们发展。在历史的潮流中,人类不断寻求着进步,在不断地进化和完善中,人类的地位也不断的提升着。

现在的人们已经掌握了科技,通过科技人们已经变得更加的强大,但是在这种强大的同时,大家也没有忘记大自然,并没有破坏大自然的发展。他们开始保护大自然中的各种动植物,开始保护这个地球。

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看到了人类宏观的发展历史,看到了人们一步一步的进步,看到了人类进步的同时,也保护了大自然。

人类的思考作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我们进入了一个快节奏的时代,科技的一次次重大突破后,迎面而来的是人类的欣喜,但也伴随着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

诚然,我们不可否认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是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无暇去思考,我们依赖于计算机,依赖于人工智能,甚至让人工智能代替了人们的思考。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多数人会选择上网直接寻找答案,而非体会思考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们的思考变得机械化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有七情六欲并懂得如何掌控这七情六欲,而科技的产物似乎减少了人们内心的复杂程度,使得人们找寻问题的答案变得机械化。

就在今年5月,机器alphago打败了在围棋界排名世界第一的柯洁,这一消息引起了一场人机**。随后柯洁发微博说:“可它始终是冷冰冰的机器,与人类相比,我感觉不到他对围棋的热情和热爱。对它而言,它的热情——也只不过是运转速度过快导致cpu发热罢了。”alphago确实打败了柯洁,但它的编码程序却始终无法体会到棋局的步步为营,它无法体会下棋的紧张感,更无法体会通过努力获得成就的.喜悦。

书中古人对弈,不由得落入“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的境地,总在“天下中分尚可持”的氛围中不知已月落参横。棋局过后,两人谈笑风生,古人的“坐隐、手谈、忘忧、烂柯”之乐也全在于此了。可如今,人们的思想机械化、公式化,每个人的思想像是一个模版刻出来的,那又何来竞争?何来体味?难道alphago在结束棋局后还会与柯洁探讨棋艺?围棋的初衷便是让人们体会棋局中的蜿蜒曲折,而人们对于alphago的舆论似乎让比赛本身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所以苹果公司总裁库克会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和同情心,罔顾后果。正是苹果公司对人类思考的认知感,我们才能看到苹果在不断进步,当公司员工看重了人类的价值和同情心,他们才能设计出更人性化的产品,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人类始终要庆幸自己是人,而非机器,虽然我们在广袤的宇宙中确实渺小如尘埃,但我们生而思考,我们的思想是比宇宙还要庞大的存在。注重思考的过程,即使思考的结果并没有机器生产的完美,我们仍能看到将热情投入思考的我们是多么的耀眼夺目。

《从前慢》中说道:“从前的日色变得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也许,我们应当在科技的冰冷中找回从前的惬意温暖,享受思考生活的过程,体会爱一个人的感觉。

机器终有一天会停止运作,因为它依靠电力。

而人不会,因为他富于思想情感,思想情感是比宇宙还要广袤的存在。

人类的思考作文

可以确定地说,思考乃是人的天赋。因为人们只要悉心搜索自己童年的印记,往往都会有这样一个原创的提问:“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个很容易却又很难回答的问题,于是对此问题,大人的回答也就往往大同小异,或者说“你是从妈妈的胳肢窝里来的”,或者说“你是从妈妈的屁股里出来的”。这些带点旁敲侧击或者敷衍了事的的回答,童年的人们则是似懂非懂却认认真真地记下来,直到他们成人,在时间中体会那种荒唐。

这里的'发问,即是思考,当然它还仅是萌芽阶段的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头脑”逐渐在科学的意义上成熟,思考反而消失了。常规一点的,自由自在地长到四五岁,进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望断秋水,只为一个理想,一个未经验证的理想,也就是说未曾成熟思考过的未来。大学出来,关进单位,又十有八九发出“理想在哪里”的感叹,工作,无非“为稻粱谋”而已。非常规一点的,读到半路,甩手不干了,去寻找各种各样生活的路,但究其根本,也无非是跟着别人,去求得钱途而已。大家殊途同归,一样地,被动地生活。

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思考似已变得毫无必要。中国人是世界是网民最多的国家,网民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地成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中国网民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的。中国网民光顾最多的网站是哪一个?百度搜索。搜索好啊,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找游戏,问百度;找论文,问百度;传情意,上百度……搜索已成为一种生活。而在搜索引擎逐渐强大的同时,是思考的日益衰弱,人们都在寻找答案,不是从自己这里,而是从别人那里;小到日常生活问题,大到人生理念的构设。“我思故我在”,人们在反复引用这句名言的同时抛开了思考。

但是既然我们的大脑已经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已经失去了个体生命的尊严,又何妨爽爽快快地把生命的代理权交给世界上的某一个人?这人们似乎又并不愿意。所以我们还得说,为了让自己的生命是独立的,这个世界有一个唯一的“我”存在,我们就得有思考。而鉴于我们几乎失去了思考的意识和动力,我们还得学会思考。请相信,这是重拾生命尊严的唯一方式。

而至于如何学会思考,这本身即是一个思考题,就请从这个问题开始吧。

人类的思考人类的心作文

现在,地球因为人类的恶行而被严重污染了。

有一天,森林里的狮子大王决定开一个专门控诉人类的会议。于是,它就让森林里面的情报员――小麻雀,去通知森林里面的所有小动物,让它们都来参加会议。小麻雀在森林里飞着,一边飞,一边大声地喊:“狮子大王要森林里所有的小动物都去参加一个会议,请大家马上赶到狮子大王的宫殿里去!”于是,大家马不停蹄地赶了过去。狮子大王看大家都来了,说:“我们大家今天要召开一个控诉人类的会议,大家把自己的想法统统都说出来。”小松鼠愤怒地说:“人类对森林毫无节制地乱砍乱伐,水土流失,原来青青的山都变得光秃秃的,弄得我们都没办法在这个森林里面生存了。”猎狗来到狮子大王面前,表情很严肃地说:“人类经常把森林里面的小动物用枪打死,然后拿回家吃掉,用它们的皮毛做大衣!”水獭抖了抖身上污浊的脏水,生气地说:“狮子大王,原来清澈的河水已经不见了,小鱼越来越少,我每天都在垃圾堆里游泳!”

小猴子一边哭,一边对坐在宝座上的狮子大王说:“大王,人类老是把森林里的小动物抓到动物园去,用笼子关起来,并且还不停地要它们表演节目,如果表演得不好,又要被人类打。大王,请您赶快带我们逃离地球吧,不然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会因为人类而灭绝的!”

狮子大王摸了摸胡子,皱着眉头说:“那我们要用什么办法逃走呢?”会场里鸦雀无声,所有的小动物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忽然,一只翠鸟站出来说:“我们可以造一架很大的飞船,就像神舟十号那样子的大小,然后把所有的小动物全部带到离地球很远的m星上去生活。”狮子大王说:“这个主意非常棒,从明天开始,森林里所有的小动物都集中到一起造飞船吧。”小动物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

从此,小动们每天都在很认真地造飞船,不久之后,气派的飞船造好了。狮子大王命令大家收拾行李马上就去m星。它大声地喊着:“大家快一点儿,矮的先上,高的后上。”经过十几天的长途飞行,小动物们终于来到了m星。

看到这里的美丽景色,小动物们惊呆了:这里没有工厂,也没有汽车。绿油油的草地上开满了鲜花,湖水清澈见底,大海湛蓝深远,高大挺拔的树木郁郁葱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都带着甜味儿。从此,小动物们就在m星上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而人类因为没有动物的存在,再也没有办法把它们吃掉,他们也看不到动物们的表演了。人类也必将为自己不爱护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

人类的思考人类的心作文

在一片寂静下,人类站在被告席上,此时,由动物们主告的一场官司开始了!

百兽之王狮子拿着一个麦克风,兴奋地喊着:“现在,有请一号出场!”

一号是一只浑身长着疙瘩的蟾蜍,他用沙哑的声音说道:“各位先生,女士们,现在人类们一见到我们就拿石头砸我们。我们以前帮他们消灭了那么多害虫,可他们却毫不领情,好像我们帮助他们是应该的!然而他们却恩将仇报,因为我们长相丑陋而把我们驱赶出他们的花园,我们现在是无家可归呀!”人类大声反驳:“这可是为我们着想呀!你们身上的皮肤会分泌出一种有毒的液体,我们的孩子一接触到这种液体就会引起皮肤病的!”蟾蜍含着眼泪说道:“可是我们是遇到敌害才会流出这种液体的,你们不来骚扰或攻击我们,我们是不会释放它们的!”人类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狮子抖擞精神,继续说道:“现在有请2号出场!”只见一只可爱的小海豹跳上了讲台,用天真的嗓音说道:“我们海豹家族活泼可爱,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性情温和,从不伤害到人类一根毫毛,可是当我们到了一定岁数以后,人类们就会用枪把我们射死,剥下我们雪白的皮毛做毛衣!难道人类为了自己,就不顾我们的死活了吗?”只见人类默默的低下了头,无法反驳。

狮子抹了一下湿润的眼眶,用着微微颤抖的声音说道:“有请3号出场!”一只漂亮的狐狸快步走上讲台,清了清嗓子,说:“人类可真会‘赐福’啊!我们狐狸也没干伤天害理的事,你们为什么要射杀我们?”人类毫不犹豫,不俏一顾的说:“这还不简单?当然是要做狐皮大衣啦!”狐狸强忍着心中的怒火,不紧不慢的诉说:“法官大人,你也听到了,他们这群狼心狗肺的东西剥下我们那美丽的皮毛只为了做一件上衣!还有没有人性啊?”人类不说话了,因为他们真的是太没良心了。

动物们的诉说无懈可击,人类也无言相对。狮子感叹:如果人类再不保护动物的话,那么,下一个灭绝的将会是人类!

人类文化发展的哲学思考

[论文摘要]较传统伦理学之仅仅讨论价值领域或礼风民俗,黑格尔的伦理学关注远为宏大的视域,它是对人类整体的自由生存的集中探讨,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许多突出创见。

在黑格尔的伦理法哲学中,在历史上和学术上被割裂的各个概念和领域,比如伦理和法,被完整地统一了起来,使伦理成为一种全整性的社会生活方式,大大地扩展了伦理学的领域;他丰富了伦理学的内涵,以“精神”统一了伦理意识和伦理现实,将权利和需要作为伦理的基础,并系统地阐述了伦理的辩证内涵;他厘定了道德和伦理的差别;他将伦理视为自由的实现,将自由视为伦理的目的;他将伦理的真谛指向了由自由意志所塑成的普遍性--共同体精神。

黑格尔的伦理学,按照恩格斯的说法,就蕴含在他的法哲学中。

海德格尔说,伦理学是对人的生存之自由或自由之生存的关注,是“深思人的居留”。

作为对自由之生存的关注,黑格尔的伦理法哲学是表面上抽象,而实质上是现实和实践的。

它在那个后启蒙的时代最需要面对、思考和批判的东西是:伦理的缺失。

这种伦理的缺失,其实质不仅是习俗风尚的纷乱、社会等级的崩溃、宗教慰籍的减少、信仰的丢失和各种神圣事物的祛魅,关键在于,在一个一统天下的帝国崩溃之后,在一个一统天下的信仰崩溃之时,在独立的民族国家登上历史舞台之时,统治性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是以原子主义的个人主体性为基础的,以纯粹抽象的个体权利和利益为基础的,或者以主观性的道德为主张的。

新型的文明,需要现实化的普遍性,需要共同体意识,民族国家,需要在巩固自由这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现实的共同体意识和共同体制度,而共同体意识和共同体制度,就是黑格尔心目中的伦理精神。

如何将自由、主体性、个体权利和利益以及主观性的道德这些经过长期的思想发展而产生的文明成果,纳入共同体的意识和现实中,是黑格尔伦理法哲学的主题。

深思人的居留,是深思在那个时代中,甚至在历史的长河里,自由的生存和生存的自由,应该是个体的,还是共同的,亦或是兼而有之,这种兼而有之,是否可能。

从这个主题出发,黑格尔重构了传统伦理学的外延和内涵,对伦理学的核心概念进行了厘定,并从辩证发展的视角将伦理的真谛指向为一种共同体精神,这些都是黑格尔在伦理学上的突出创见。

一、伦理学领域的扩大。

与几乎所有的法哲学家和伦理学家都不同,黑格尔的法哲学的最核心部分是伦理,而黑格尔哲学意义上的伦理,又是作为自由意志的法的形象和内容表现于外的。

虽然康德曾经将法哲学与道德哲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将伦理与广义的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伦理视为法的最高形式,无疑是黑格尔的创造性成就。

不仅如此,正如《法哲学原理》一书的副标题所示,黑格尔的伦理,也是一种国家学或者说政治学。

黑格尔的法哲学伦理思想是独特的、创造性的、自成体系的,其核心的概念就是自由意志,而法哲学就是对于人或者人类的自由意志的外在的、历史的表现的研究。

自由意志是理性的精神,是理念发展和历史发展的过程,而作为它的外在定在的法,则是权利法、道德和伦理的统一。

如果将康德的法哲学称为道德法哲学的话,黑格尔法哲学就可以被称为伦理法哲学,在黑格尔的伦理法哲学中,在历史上和学术上被割裂的各个概念和领域,比如伦理和法,被完整地统一了起来,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般轻描淡写的所谓“联系”的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存。

传统上认为,根据西方经典的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对法的定义(马克思主义也基本接受这一认识),法主要是一种主权者的命令,外在强制性是它的根本属性之一。

而伦理则更加重视内在的约束和价值领域,诸如德性和善。

换言之,二者虽然可能相互关联,但在外延上是基本无法产生交集的。

而黑格尔将二者的外延都同样加以大幅的扩展,对于伦理而言,它不仅包含价值领域的要素,甚至也不是像麦金太尔所说的“部分的社会生活方式”,它成为一种全整性的社会生活方式,或者说,伦理就是一种整体的社会生活,它不仅包括价值领域的理念,还是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的法,它甚至还是一个需要体系的综合、一个社会基本制度的整体性背景,一个社会乃至人类的最高目的之一。

与以往的仅仅关注抽象价值领域或民族习俗的伦理思想不同,黑格尔赋予伦理的是一个全面的囊括性的外延,他大大地扩大了伦理学的领域。

黑格尔的伦理法哲学,是统合理性精神与需要、个体与普遍性的复杂体系,也是统合各种社会组织形态的、囊括人类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的复杂样态的体系。

换言之,黑格尔是将伦理作为解决人类近代化以来的各种内在和外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的唯一的手段,’乃至作为他视为最为神圣的外在实体、最和谐统一的社会单位--国家的最高目的和最终发展形态。

二、伦理学内涵的丰富。

黑格尔的伦理法哲学也大大地丰富了伦理的内涵。

首先,他将伦理界定为精神性的存在。

黑格尔并不希望抛弃理性这一人类的珍贵价值和理念,而是希望将纯粹思辨的、关注人的主体性从而舍弃整体性的理性加以扬弃,使其上升到一个更为和谐统一的阶段,这就是精神。

精神是黑格尔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黑格尔的本体论、一元论哲学和辩证法的顶端上的概念。

精神是绝对的实体和主体,是体系化的全体,是活的理性,是自在自为的现实,因此黑格尔说:“绝对即精神。

”精神是宇宙的本体,是存在与思维的统一与同一。

黑格尔的精神是扬弃了过度自信的理性,也就是“扬弃观察理性的这种无意识状态,”使其面对目身的片面性。

这个扬弃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理性对自身的确证过程,使理性达到其客观化。

所谓理性的客观化,就是理性的实践过程。

实践理性不能被视为道德和伦理本身,道德和伦理既包括了实践理性,也可能包含着其他的因素或特质,而道德和伦理的本质,不能简单地认定为康德的实践理性的概念,而是精神。

正如黑格尔说,这种既认识到自己即是一个现实的意识,同时又客观地将自身呈现在自己面前的自在自为地存在着的本质,就是精神。

它的精神性的本质,就是伦理实体,在精神本身,则是伦理现实。

在哲学上,黑格尔以自由意志所塑成的精神统一了思维和存在,在伦理学上,黑格尔同样以精神统一了伦理意识和伦理现实。

精神包括了两个发展阶段,一个是意识阶段,在这个阶段,意识的诸形态是作为精神的抽象性的存在,它包括了狭义的意识、自我意识和理性。

在理性达到它的真理性,也即现实性之后,就从抽象范畴的理性进入到了精神的现实阶段--伦理阶段。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精神学说是“神秘的”,但是显然黑格尔自己是试图说明,精神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现实的实体。

同时,它也不是什么天赋的东西,或者说是自然而然而不用进行努力和发展的东西,在这一点上,黑格尔既继承又批判了笛卡儿的思想,他认为,精神固然如笛卡尔所说的那样是永恒绝对的普遍性,但是这种永恒和绝对不应该被理解为天赋,或者说自然的产物,毋宁说,永恒的普遍真理是基于人类的精神的本质和本性,即自由,而自由的精神具有能动性。

换句话说,精神的概念不仅应该从范畴的角度和静止的角度去理解,更应该从发展过程的角度理解。

正如黑格尔自己指出的:“事实上,精神从来没有停止不动,它永远是在前进运动着。

……成长着的精神也是慢慢地静悄悄地向着它新的形态发展,一块一块地拆除它旧有的世界结构。

传统上,伦理和道德一样,被认为是仅仅属于义务的范畴。

无论是对于社会习俗和伦理准则的遵守,还是对内心道德律的敬奉,伦理的本质一直被认为是对某种人伦规律的服从义务。

这也是为什么伦理、道德被认为是在本质上不同于法权自由的原因。

功利主义讲求伦理上的个人需要,将快乐视为善的重要来源和目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善和快乐是一种权利。

伦理法则仍然是从快乐和善出发而达到的规律,这样的规律是建立在普遍人性的基础上的,规律一旦建立或被普遍承认,个人的特殊性的需要、偏好、利益和价值观,便都丧失了一般合理性的基础。

在普遍的伦理法则之下,特殊性是没有位置的,权利也是没有位置的,因此在伦理学的概念中,权利不仅不是一个重要概念,而且甚至不能被纳入伦理的范畴中加以考虑。

黑格尔的伦理法哲学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伦理不仅是义务性的,它还必须包括权利的内容,必须包括对个体的特殊性和具体需要的满足。

权利和个体的特殊性成为伦理的基础性内容,成为伦理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这也是黑格尔的独特认识。

黑格尔也对伦理的辩证内涵作出了明确的界定。

抽象法权利和道德与整体性的伦理精神既不是互相等同的关系,也不是差异的关系,而是伦理精神辩证发展的阶段和不同的基础部分。

在这样一个辩证发展理论下,伦理被视为一种发展中的人类精神,它既是历史性发展的现实,也是概念性、逻辑性发展的理念。

在概念和逻辑上,它是人类从感性到知性到理性,再到自由意志的客观精神的必然发展之路;在历史和现实上,它是人类从他律到自律到二者统一的发展之路、从自然存在到主体性存在再到个体向整体的复归的发展之路、从不自由的状态向意志自由的状态的发展之路。

伦理精神不是一个既定的、现成的东西,也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而是一个概念、逻辑、历史和现实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实体,它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过程。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对伦理的范畴的界定与《法哲学原理》中的界定是不太相同的,在《精神现象学》中,是伦理、教化、道德的发展过程,在《法哲学原理》中是抽象法、道德、伦理的发展过程。

应该说,黑格尔对他的伦理概念作了重大的修正。

在精神哲学中,伦理阶段指向的仍然主要是礼俗伦常,和自然和谐状态下的国家,如古希腊;但是在法哲学中,伦理阶段则指向后启蒙时代的统合法治、道德和伦理宪政的现代国家,此处的伦理,不仅包含了前述伦理概念的内容,而且必然是在对启蒙后的法权乃至道德的统一和超越,它是在对法权和道德的反思的基础上达到的统一,是对早期伦理分裂之后的再一次统一。

三、道德与伦理概念的厘定。

道德和伦理这一对概念在历史上总是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下,这一模糊在黑格尔伦理法哲学中得到非常坚决的厘定。

道德被黑格尔视为主观意志的法,或者说主观意志的普遍化。

而伦理则是客观意志的法,这是道德和伦理的本质差异,道德作为反思的自由意志,仅仅具有自为的性质,还不能作为自在自为的实体而存在。

而伦理则是主客观的结合,是在概念和定在上都得到完全发展的统一的实体,是自在自为的存在,它是人类的客观精神的主要内容。

黑格尔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界定道德与伦理的区别和关系,有助于清晰地确定长久以来对于道德和伦理之间的模糊关系。

黑格尔认为,道德和伦理的关系,是精神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和环节,它们都是自由意志的定在形式,都是客观精神领域内的“善”的基地。

它们的区别在于道德主要是自由意志的主观性的反思环节,而伦理则是客观性的东西,或者说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实体。

“善”在道德范畴内,仍然是抽象的东西,也正因为其主观性,“善”在道德范畴内是欠缺客观的实在内容的。

而伦理则是对这种主观性和片面性的扬弃。

因此,“主观的善和客观的、自在自为的存在的善的统一就是伦理。

”很明显,黑格尔是试图扬弃康德意义上的空洞的形式道德,将康德的先验道德落实到客观中来_,并以道德和法的结合,进而进入到统一的伦理阶段,从而将停留在康德那里的抽象的、形式的“善”,变成真正现实意义上的“善”。

因此黑格尔指出,“其实,如果道德是从主观性方面来看的一般意识的形式,那么伦理不仅仅是主观的形式和意志的自我规定,而且还是以意志的概念即自由为内容的。

无论法的东西和道德的东西都不能白为地生存,而必须以伦理的东西为其承担者和基础,因为法欠缺主观性的环节,而道德则仅仅具有主观性的环节,所以法和道德本身都缺乏现实性。

”这种现实意义或者说客观性,并不是简单的外在表现,而是符合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是符合自由概念的理念,因此,道德与伦理也不能简单地说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伦理所扬弃的,仅仅是道德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伦理在某种程度上,也应该符合道德的要求,因为既然主观和客观应统一在自由的概念和理念之下,那么反过来说,自由的实体也应该与其主观性内容相一致。

换句话说,虽然这两个意志的环节是有差别的,但除了主观性的形式之外,没有其他任何道德内容应该被伦理所抛弃,甚至连主观性本身,也不在被抛弃之列。

“整个伦理既有客观环节,又有主观环节,但是两者都只是伦理的形式。

这里,善就是实体,就是说在客观的东西中充满着主观性国”。

康德和黑格尔的根本分歧之一,就在于到底应该以应然为导向,还是以实然为导向构建自由意志的大厦。

康德是从个体的主体性出发,得到主观确信的绝对命令作为普遍性的法则,而黑格尔则认为,现实性才是客观精神领域所应达到的目的,也是客观精神环节的最主要的要求。

但黑格尔并不是为了抛弃康德的应然道德,而是希望在康德的道德的基础上,依据应然而建构实然,并且使这种应然必然能够得到实现。

四、伦理的现实性。

伦理的现实性是和它的客观性相关联的,黑格尔的伦理法哲学也坚决地指向伦理的现实性。

无论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还是西方传统伦理学,都是从现实的或者说实然的社会生活中的伦理关系出发,试图超越现实的状态,而追索真理性的伦理规律和至善,于是传统的伦理学就呈现出这样一种面貌:它从普通的生活中出发并脱离出来,而走向纯粹抽象的价值论证和价值追索,可以说,“止于至善”是它的使命。

但黑格尔几乎是断然地拒绝了这一种伦理学进路,他认为,哲学的任务是概括已经发生的历史和现实的生活,这不同于他早期的较为具有启蒙意味的思想,即哲学应该是引领人类前进的灯塔。

在《法哲学原理》中,他集中地表述了哲学的任务,并且断然地提出这样一个命题: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

这个极富争议的命题在历史上受到一定的曲解,但它的核心思想是确定的,就是作为法的伦理,必须是现实的,也只能是现实的。

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他不仅讨论良心、善和德性,他还用很长的篇幅讨论具体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现实,以及这些社会制度和社会现实的伦理背景、伦理意义、伦理目的和伦理关系。

伦理必须是,也只能是理念和定在的统一,或者说,是价值观和现实的统一。

这种完全拒绝脱离具体历史和社会生活背景的抽象价值讨论的伦理学,将伦理精神视为一种自在自为的实体性存在,也是黑格尔的创见。

作为个体意识和普遍意识的统一,思维和现实的统一;作为“善”的自由的理念,伦理表现为一个“实体”。

实体的概念最初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由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等人所发展,到黑格尔这里,成为伦理的基础性形式。

个体意识与实体的关系,是理解黑格尔伦理理念的重要因素和路径。

五、自由的伦理。

作为自在自为的自由意志,伦理精神也就成就了自由的最高形式。

它通过辩证的发展,实现了自由在概念上和定在上的统一,因此是最为真实的现实的自由,也是将自由的普遍性和自由的具体性加以结合的统一。

将自由意志作为法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并不是黑格尔的首创,这是康德法哲学的主要内容,但是将自由意志作为伦理精神的本质,将自由作为伦理合理性的标准,这是伦理学领域内的第一次。

康德将法和道德视为自由意志的产物,黑格尔更进一步,将所有普遍人权、道德、伦理、国家制度、国际关系准则,都视为人的意志自由的产物。

通过他的伦理法哲学,黑格尔坚定地将西方从希腊罗马以来的历史发展、人类理念发展,和哲学概念的交_汇点;放在“自由”二字之上。

从这个角度看,就可以理解黑格尔为什么盛赞拿破仑为“马背上的世界精神”了。

这也是因为,虽然黑格尔的伦理精神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从抽象的个体权利出发的,但他的伦理思想和哲学的目的和指向,并不在于个体,而是整体。

所谓整体,既非松散的个体的集合,也非不考虑任何个体的全体,而是同时包含个体和全体的概念。

或者说,他试图统合,而不是弥合,西方自古希腊以来无法弥合的本体争论,即赫拉克利特的个体“原子”论,和巴门尼德的“太一”全体论,将其统一在一个实体之下,这就是体现人类客观精神的自由意志的伦理。

在外在表现上,这就是现代国家,换句话说,伦理精神和现代国家,二者不可须臾分离,现代国家不过是伦理精神的一个外在表现和现实依托而已。

黑格尔暗示,现代国家不仅应该是法治的,而且应当追问法治的根本意义,它应当是以个体权利为基础的,反映道德的,体现整体伦理追求的国家,它应当是自由的,同时也是合理的。

反之,个体的权利、人的尊严、人的确证、道德的现实化,都只能在伦理的现代国家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因此,黑格尔伦理思想的着眼点,不在于抽象的权利,也不在于普遍的主观道德,而是表现为国家法、社会制度和整体道德和文化环境的伦理性存在。

他将伦理的传统视域,即伦理仅仅关涉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转变为主要是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在国家中,伦理才是真正实现的。

六、伦理的真谛:共同体精神。

黑格尔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共同体精神。

伦理的真谛就是自由意志所塑成的普遍性,就是共同体精神。

伦理的本性不是现象界所表现出来的单纯外在的人际关系、礼俗风尚、典章制度,需要从这些现象的背后去把握它,因为这些外在的东西,无一不是人所建构与塑造出来的。

人为什么会、为什么能够建构、塑造这些外在的规定自身的东西,就是伦理法哲学需要深思的内容。

这些建构是人类的普遍意识和经过历史性的发展的自由意志所必然产生出来的共同体意识,这种共同体意识,就是所谓的精神。

精神就是伦理,伦理就是精神,说明精神不是一个纯粹自我的范畴,而是一个普遍性的范畴,是共同体意识,所以黑格尔说精神本身就是伦理现实。

但是客观的精神又不是与个体意识无关,而是从个体意识逐步发展出来的,它有赖于而且必须依赖个体意识的发展才能得以产生。

并且只有在特定的阶段,当精神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并且通过能动性将自身呈现于自己面前的时候,也就是说能够将自己客观化的时候,蕴藏于个体意识中的精神性的东西,即共同体意识,才能成为客观精神。

他认为,法权自由(包括财产权利和契约自由等)是一个共同体精神得以现实产生的最基本的人格基础,而广义的道德(包括各种主观意图和个人与集体的福利和幸福等)的自主和自治,是共同体精神的主体性基础,也是通过这种反思达到共同体精神的必要的中介环节。

而共同体精神在国家实践上的体现,就是宪政制度和法治,是权利义务的统一。

也许黑格尔对于制度的讨论已经不太具有当代的意义和价值,但他将宪政、法治、权利和义务统一于共同体精神之下的思想,并且深入阐述如何在个体尊重和承认、相互承认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和谐地产生出为所有的自由的个体所承认和尊重,并自觉尊奉的共同体精神,至今值得深思。

本文还重点阐释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认为他具有这样一种思想,即和谐的善,应该在某种程度上建立在差异性、冲突性和需要与冲动之上,这种看似混乱的场域,是达到和谐统一的国家和社会的必经之路,因为它是作为主体的个体自然和自觉地产生出共同体精神的绝对必要的反思环节,这一思想,对于我国当下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伦理”这一中文翻译,以及英文版本中对sittli-chkeit的翻译,都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黑格尔伦理的真义,德文原词是一个比较宏观的词汇,可以被翻译为“伦理”、“道义”、“伦理生活”等等。

无论是中文的翻译,还是英文的翻译,都没有体现出黑格尔最深刻的主旨。

伦理,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也不仅仅是各种组织体、经济、社会和国家运行的价值准则,它就是共同体精神。

这是普遍化了的、作为主体的个体的自由意志所体现和蕴含的共同体精神。

它不仅是思维,而且是存在的客观。

它不是被限制的自由,而是自由地被限制。

它既不是自律,也不是他律,既不是主观幻想,也不是自然规定,它是人类自诞生以来所拥有的本质性的,然而又是通过历史和思想发展产生辩证发展的共同体精神。

在黑格尔看来,这就是人类社会最为本质的属性和规定,是法的本质。

黑格尔伦理法哲学通过其宏大的体系和严谨的逻辑在建构着这一共同体精神的辩证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