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演讲稿>汤匙变磁铁教学设计(模板20篇)

汤匙变磁铁教学设计(模板20篇)

作者:BW笔侠

教学计划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等的一种计划。在此分享一些教学计划的经验和教训,希望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电磁铁教学设计

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研究的品质。

1、 学生:每组1号电池2节,铁钉2根,单股网线2根,小铁钉若干、指南针2只

2、 教师:电脑课件、大指南针等

1、学生谈学习了《电和磁》一课的收获。

2、提出任务:利用前一课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装置吸引小铁钉。

1、学生说方法并演示把导线绕到铁钉上。

2、出示课件并提出要求:朝一个方向均匀绕导线,两端打结固定(示范方法)

3、取材料,比一比哪些组绕得又快又好!

4、用绕好的装置吸小铁钉,发现不能将铁钉吸起来。

5、领取电池实验并交流发现。(提醒:由于导线较短,只能接触很短一段时间。)

6、归纳: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7、请学生给这样一个装置命名,引出“电磁铁”概念及其组成。

8、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

1、学生猜测电磁铁有无南北极并请说说如何判断。

2、学生交流方法、补充。(如果学生没有补充完整则设问:钉尖如果和指

南针南极吸引是不是一定能证明这端是北极)

3、学生领取指南针实验并记录。

5、分组研究是否真的和这些因素有关。

6、交流实验结果。

7、小组讨论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8、再次实验验证(控制条件)。

9、形成研究结论: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南北极跟电池正负极连接方法或线圈缠绕方向都有关。

1、看到一大堆杂乱的钢铁,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比较方便地搬运到卡车上?

2、课件演示电磁起重机工作场景,思考如何做一个磁力更大的电磁铁? (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不能接在家庭、教室的插座上)

电磁铁

线圈和铁芯

接通电流产生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有南北极,和电池正负极连接方法、线圈缠绕方向有关

电磁铁教学设计

1.了解电磁铁的构成和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2.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3.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2重点难点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3教学过程

1.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东西,请看这是什么?(磁铁)

磁铁都有什么性质呢?(有磁性,吸铁)

我们都知道磁铁有磁性,可以吸铁!大家再看这个,这是一个普通的铁钉,它能吸大头针吗,咱们来试试?(不能)

我有办法让它也能够吸起大头针,仔细看好。怎么样,大头针被吸了起来。这个装置叫做电磁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

出示课题

2.学习目标

3.制作电磁铁

出示电磁铁图片,请学生观察用到了哪些材料?又是如何组装成电磁铁的?师演示缠电磁铁。

出示注意事项

同桌合作,制作电磁铁,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总结,通电以后把大头针给吸了起来,说明产生了磁性,断电以后,大头针又掉了下来,说明磁性消失了。

4.探究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猜想,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演示电磁铁的磁性大小是否与电池节数有关。

生合作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大小跟线圈匝数是否有关。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已经验证了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池节数有关。

5.电磁铁的应用

生交流汇报

师视频展示电磁铁在生活中的用处。

汤匙变磁铁教学设计

思考:

你知道金属汤勺为什么变成了磁铁?

材料:

操作:

1、用金属汤勺去吸铁钉、曲别针。

2、准备一支金属汤匙,手里拿一块磁铁慢慢地在汤匙上来回摩擦。

3、汤勺将铁钉、曲别针吸起来了。

4、将汤匙在桌子上一敲,汤匙的磁力又消失了。

讲解:

构成汤匙的金属物质可以被看成是一个个的小磁铁,但由于它们的磁场方向不同,作用被相互抵消,整个汤匙也就没有了磁性。而如果用一块真正磁铁的磁力将汤匙内部的小磁铁的磁场强行排列成同一方向,汤匙就会表现出磁力。将汤匙在桌子上一敲,其内部小磁铁的`排列又被破坏掉,汤匙的磁力也就消失了。

创造:

你还能把什么物品磁化,用来磁化的物品应该是什么物质制作的?

汤匙变磁铁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磁铁,通过探索引导幼儿发现磁铁能吸住铁的东西。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实验记录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每组一筐操作材料:内有磁铁、回形针、螺丝帽、螺丝钉、硬币、布条、纸张、玻璃球、塑料玩具、竹片、泡沫等。

2、纸杯(内装带有回形针的小兔)若干、迷宫及钓鱼工具。

3、每人一张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魔术表演,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事先准备一个磁铁小人,操控磁铁使小人翻滚跳跃)。

2、讨论:小人为什么能跳舞?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人下面有一块铁片,随着塑料板下面的磁铁移动而移动。小人就能跳舞了。

二、尝试操作,发现并提出问题。

1、介绍材料,引导幼儿初步探索磁铁的特性。

2、幼儿自由操作。

3、交流、分享发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再次操作,尝试记录。

1、出示记录表,指导记录。

重点指导幼儿再次探索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不能吸住哪些东西?并把探索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2、幼儿再次操作并尝试记录。

3、交流:被吸住的东西是什么做的?没被吸住的又是什么做的?

4、小结:铁制品能被磁铁吸住。

四、磁铁游戏。

1、以玩魔术的口吻引起幼儿兴趣.

指导语:“磁铁真有趣,它不但会变魔术还会跟我们玩游戏呢。今天就让它带着小朋友们玩好吗?”

2、教师介绍游戏材料及方法。

3、提出游戏要求:

(2)在带蜜蜂等动物走迷宫时,把动物放送到迷宫的入口就不能用手碰到这些动物,只能用磁铁在迷宫下面移动带着动物选择正确的路线走出迷宫。

(3)每人拿一根钓鱼杆,把钓钩放下就可以钓鱼了。

五、教师小结,活动自然结束。

电磁铁教学设计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科学知识

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认识不同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三、情感态度

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

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电池、铁钉、铁架台、带绝缘皮的导线、回形针

一、生自制电磁铁

普通的铁钉现在有磁性吗?试过了吗?能吸起大头针吗?——不能。

加一种材料,导线,沿着同一个方向绕圈,绕了几圈?没注意吧。导线的两端适当露出。现在铁钉会有磁性吗?去试一试。再试,多试几次,有吗?再加一种材料,电池,你会怎么做?导线接在两边,接在电池的两极上。先准备好,再接通,吸起了几个?——7个。

像这样的装置有专门的名字:叫电磁铁。教师板书:铁芯+线圈,现在电磁铁有磁性吗?要通电。谁愿意上台来试试?怎么做?把导线接到电池的两段,这个电磁铁很耗电,我们来合作一下,一二三,开始。吸出了回形针。

学生实验

实验交流(断开电源后,发现电磁铁还有磁性。处理方法:把钉尖放地上甩几次。)

二、电磁铁的南北极

师:我们发现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老师手中的磁铁也有磁性。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电磁铁需要通电才会有磁性,磁铁不需要通电。

师: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

生:它们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

师:都有南北级吗?(如果学生没有提出,老师导入磁铁有南北极,再提问:那么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

生(部分1):有

师:确定吗?(生1:确定 师:你觉得可以怎么证明呢? 生2:不确定 师:我们可以用实验来证明不是吗?)

生(部分2):没有

师:那就让我们先做试验,确定是不是真的没有?

师:我们一起来证明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没有南北极,学生发言,老师补充)

发材料:指南针(确定学生手中指南针的红色和白色分别指示的方向)

师:电磁铁有南北极吗?

生:有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用针尖靠近指南针时,指针有跳动(指针有偏转)

师:指针跳动能说明电磁铁有南北极吗?

生:不能

师:看到怎样的现象才能说明电磁铁有南北极呢?

生:同极排斥,异极相吸。

师:你的钉尖与哪个磁极相吸?与哪个磁极相斥?

师:大家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你的现象是怎么样的呢?

生:针尖靠近指南针的时候,吸引住指南针的南极,说明针尖是北极;用另一端靠近指南针时,吸引住指南针的北极,说明是南极。

师:(另外几组)你们组的钉尖是什么极?那钉头又是什么极?

生:我的不是北极,我们的是南极。

师:各组钉尖的磁极一样吗?

师:为什么你们的会不一样呢?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生:电池连接方向。

师:你准备怎么研究?

学生表述研究过程。

师:电磁铁的南北极还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线圈的缠绕方向。

师: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一、 小结

说明被线圈缠绕的铁钉,通电后被磁化。同时电磁铁也有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连接方法有关。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最简单的方法是改变电池的连接方法。

二、 课外延伸

由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而且磁性大小可以控制,因此,电磁铁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请大家想想我们身边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磁铁。出磁悬浮列车、电铃等都利用电磁铁原理。)

汤匙变磁铁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磁铁运用比较广泛,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容易理解的都是运用在开关处的磁铁。例如文具盒的开关处有一个磁铁扣和一个铁片,轻轻一扣就可以把文具后盖好,再打开时也是稍微用力就能打开的,很是方便。教师要多为同学们准备能够触摸到的材料,让学生在摸一摸、试一试的过程中有所感悟。贴标签的活动看似简单,但是教师不同的处理形式会达成不同的效果。每个人都贴一贴既是交流也是学习,用连线的方式画一画就更能体现检测,希望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使用。最后的制作更是为本单元画上圆满的句号,希望每一为同学都能成功的带回一个“小猴爬山”的科学作品,相信在他和家长玩的过程中,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出来,达成了科学运用的最终目的。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生活中有不同外形的磁铁,它们都具有自己的用途。知道实验室中有条形、蹄型、环形和圆形磁铁。

2.会利用学到的知识制作磁铁小玩具。

3.在联系生活的制作的过程中,增加对科学学习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前面的两节课中我们已经到过磁铁小屋,又在城堡中解救了“小青蛙”,今天魔法师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任务——寻找磁铁兄弟。

师:魔法师带来了一些生活用品,磁铁兄弟就藏在里面,看看这些生活用品是什么,你认识吗?(每个小组的实验盒内放着一些生活用品,有钱包、文具盒、门锡、冰箱贴、磁扣、磁铁队徽和冰箱的图片——到冰箱旁去观察和研究;)。

学生分组操作。

师:谁找到了磁铁兄弟,快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这个钱包上面有一个扣,在扣上面就是一个磁铁,它可以隔着布吸铁。

生2:这个铅笔盒的笔盖是一个铁片,下面的盒上有磁铁,一关铅笔盒就盖上了。

生3:这个冰箱的'门上的条里面也有磁铁,就可以把门关上了。

生4:这个磁扣使我们老师讲课用的,可以贴在黑板上。

生:条形磁铁、圆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

师:现在请1、2、3组的同学把标签贴到相应的磁铁下面,再请4、5、6组的同学来贴标签。

学生分组活动。

师:同学们都认识了实验室中的磁铁,有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和圆形磁铁。每一个磁铁都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师:我们很快就要离开磁铁城堡了,魔法师最后要送给每一位同学一件磁铁小玩具——小猴爬山。先来看看小猴是怎样爬山的。(教师演示小猴爬山玩具和小猴爬山的过程)。

(学生表现出很兴奋,很期待自己能赶快动手制作)。

师:制作小猴爬山需要四部:第一步在在卡纸上画出一座山;第二步取下贴画中的小猴子;第三步在小猴子身上别一个曲别针;最后要用磁铁来控制小猴子,让小猴子从山脚下爬到山顶上。

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

制作好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猴爬山的竞赛活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离开磁铁魔法城堡了,大家来和魔法师道别吧。请每个小组同学说一句感谢一下魔法师的话,可以是我们在城堡中学到了什么磁铁的知识,也可以是在学习磁铁知识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最喜欢哪个活动。

生1:我喜欢到教室里找磁铁的朋友。

生2:我最喜欢救“小青蛙”出迷宫了。

生3:我知道磁铁不仅能吸铁,还能吸镍。

生4:我最喜欢做的小猴爬山的磁铁玩具了。

师:磁铁魔法城堡再见了。

【教学反思】。

每一位同学都要找一找生活用品中磁铁的运用,动手试一试磁铁开关的作用。每一位同学都会有一张磁铁标签,要自己选择好贴到相应的磁铁下面。每一位同学都要亲手制作一个磁铁玩具,带走满满的学习收获。人人体验和参与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的,由此而组织多样的活动形式,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得,科学技能的习得和科学兴趣的持续。

【总结点评】。

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准备生活中的实际用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对磁铁在生活中运用的认识,只通过观察几幅图片是不够的。学生只有拿到带磁铁的小钱包,带磁铁的文具盒,到冰箱的门处开关一下,才能找到磁铁的真实位置。能真切感受到磁铁的吸引性质起到开关和封闭的作用,可以很便捷的开关生活用品,方便生活。

汤匙变磁铁教学设计

对于磁铁,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前概念,对磁铁的探究也比较感兴趣。《磁铁的两极》让学生在前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磁铁上有两极,以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能够说出磁铁有两个磁极的名称。

〔2〕能判断两个磁极接近,什么情况相互排斥,什么情况相互吸引。说出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假设性的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相互的。

四、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铁粉盒,小条磁,没有标识的大条磁,大头针,塑料盘,实验记录单,记号笔等。

教师准备:大条磁、回形针(或大头针)、铁架台、棉线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各类磁铁。

观察交流。

了解学生前概念水平,为后续教学服务。

二、认识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

1.利用铁架台、棉线、条形磁铁等悬挂磁铁。

说说有什么发现。磁铁每一次都停在相同的.位置吗?它与方向有什么关系?

2.小结:原来磁铁又指南北的性质:用“s”和“n”表示。

观察悬挂着的能自由转动的条形磁铁停下来的指向,交流实验中的发现道理:磁铁一端总是指南。

在实际观察中总结发现规律。

三、认识两极两极的相互作用。

1.出示另一块磁铁,分辨磁铁的南北极。

如果把这块磁铁靠近原来悬挂的磁铁,会怎么样?

2.思考:二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怎样找出其中的规律?

3.请讨论实验的方法和实验所需要的工具。建议用小车代替悬挂的方式进行实验。

4.附表:二块磁铁靠近的结果。

1.学生介绍生活中的经验。

2.分组实验:每种方法都实验3次以上,把结果记入下表。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亲历探究过程,体现做中学、做中思。

表格有助于学生梳理、表达。

四、扩展延伸:磁悬浮列车。

1.课件:磁悬浮列车。

3.课外收集:日常生活中应用磁极相互作用的有关资料。下次交流。

1.分组做磁铁悬浮实验,用手感受排斥力的大小。

开阔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以不同的途径,如上网、去图书馆查找。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附表:两块磁铁靠近的结果。

悬挂的磁铁。

磁铁。

吸引。

排斥。

s

s

s

n

n

s

n

n

电磁铁教学设计

知道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知道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

针对可能改变电磁铁磁极变化的因素,制定计划并实施探究活动。

电池,电池盒,导线,铁钉,小磁针。

1、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

2、板书课题:电磁铁的磁极

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电磁铁有南北极的话,应该怎样实验检验?

2、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设计。

3、各组分别用电磁铁钉尖和钉帽去靠近指南针,学生观察判断电磁铁的钉尖和钉帽的磁极,填写在教材第9页的表。实验中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学生可以下位统计。

4、汇报交流,提出问题:

分析你的记录表,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有的小组钉尖是南极,有的小组钉尖是北极呢?

1、改变电磁铁的磁极的原因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认真对比一下各小组的实验方法以及电磁铁的构造,相互讨论后填写好教材第9页的表格,小组内说说自己猜想的依据。

2、小组汇报自己的猜想以及猜想的依据,梳理学生的猜想。

3、有了猜想,下一步就是实验验证了,不过先得制定实验计划,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猜想把实验计划写在书上10面的表格中。

4、 交流、讨论计划:实验设计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该如何改进?

提示还有学生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5、小组修改实验设计并按计划实施探究活动,及时在书上的表格中。

6、全班交流总结: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线圈两端连接的电池正负极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思考比较电磁铁与条形磁铁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东西用到了电磁铁吗?请同学们课外进行观察。

汤匙变磁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师生共同探究磁铁的性质,揭开小针‘“魔力”产生的原因。

2、探究磁铁方向性的特性,磁铁两极之间同极相斥、异级相吸的规律。

3、互相配合、相互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1、回顾和疑问:教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有“魔力”的小针吗?

学生:记得。

教师:小针怎么就有了“魔力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磁铁,(板书课题----2有趣的磁铁游戏)。

2、开始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呀,老师带来了很多磁铁,你能给他们都起个名字吗?

学生:有长形的,有圆形的',还有空心的,还有u行的,老师,我还有一个扁圆的。

教师:说得很好。有条形磁铁,u型磁铁、圆形磁铁等等很多种。今天呀,我们就用这些磁铁做几个游戏(实验),看看你能发现什么?(10个人一组,准备好游戏用具)。

游戏一:磁铁找朋友。

材料准备:磁铁??木块?塑料块?纽扣?钥匙??铁钉小纸片?铝块?铜块?硬币等等。

游戏要求:看那些材料是磁铁的朋友,能被磁铁吸住。填写表格。

磁铁的朋友。

不能被吸住的材料。

我的收获。

游戏二:谁的力气大(比力气)。

两个人有磁铁争夺小铁钉(大头针),一人用两端,一人用条铁中间。

我的发现:两端吸力大。

游戏三:相互排斥还是相互吸引。

两块磁铁分别用两端相互接近,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铁的特征)。

游戏四:

磁铁能指方向吗?1、条形磁铁用细线从中间吊起来,转动,停下来,看指向。

2、条形磁铁放在木板上,放在水面上,转动,停止后,看指向。

我发现:磁铁上面的n极指向北方,s指向南方。

总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共同做了这么多实验,你的实验收获有哪些,请记录下来。

我的实验。

我的发现。

我的猜想。

磁铁找朋友。

比力气。

吸不吸。

磁铁指向。

电磁铁教学设计

1、定性地了解电磁铁的构成和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2、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教学重点。

由学生对通电后小电机为什么转动的强烈兴趣引人,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提问、猜想与验证发现通电线圈具有磁性,进而认识电磁铁,研究电磁铁。

教学过程。

1、学生交流对小电机已有的了解。小电机是电动玩具的主要动力装置,谁能说一下你对小电机有多少了解。

看来有些同学已经对小电机有了一些了解,知道电池装反了,电机会倒转,小电机里面有磁铁。

2、观察小电机的内部结构,提出问题,进行研究。

(1)、想探究一下小电机通电后为什么会转吗?让我们打开小电机看看里面的结构吧。打开小电机要注意以下几点:

a、小电机的拆装难度比较大,很容易拆坏,最好使用无法修好的玩具中的小电机。

b、小电机的后盖和外壳的连接处要用最小的平口螺丝刀撬开,螺丝刀口比较尖锐,要注意安全。

c、拆装时要仔细观察后盖和外壳的安装位置,以便安装时水会装反。

d、小电机里面有钢丝卡件取出时用钳子夹紧,注意不要让它弹出丢失。

(2)、谁能说一下小电机里面有什么构造?对小电机里面的构造谁发现有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有:小电机里面的磁铁起什么作用?小电机里面的电线为什么要绕成一圈一圈的?小电机里面为什么绕成三组?小电机里面为什么要用磁铁?)。

(3)、同学们的问题有很多,但其中基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小电机里面的电线为什么要绕成一圈一圈的?”“和小电机里面为什么要用磁铁?”这两个问题上,关于这两个问题请各组同学讨论一下,作出自己的猜想。然后利用材料超市里的材料进行研究。

(4)、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通过探究大家发现,线圈通电后像磁铁一样有了磁性,如果在线圈中间加有铁芯,磁性就会更强。它的磁性是因为通电产生的,所以我们把这种中间插有铁芯的线圈叫做电磁铁。

《磁铁的秘密》教学设计

磁铁除了吸铁的特性,还有哪些特性呢?幼儿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有的磁铁有颜色呢?磁铁和磁铁能吸在一起吗?幼儿既然有如此多的兴趣,教师更需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发现,帮助和指导幼儿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1.在操作中感知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2.初步尝试运用科学原理解决问题。

3.体验实验操作的乐趣,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感知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运用科学原理解决问题

课件,记录表,两个条形磁铁,一个圆柱形磁铁,磁悬浮列车模型,红蓝标签。

(一)开始部分

回顾磁铁特性,介绍条形磁铁两极。

(1)老师带来的这块磁铁和上次小朋友用到的磁铁有什么区别呢?

(2)原来这块磁铁标有红色和蓝色,那红色代表磁铁的北极,蓝色代表磁铁的南极。

设计意图:回顾经验,引发问题。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磁铁,介绍玩法,引发猜想并记录猜想结果。

2.开始实验,把条形磁铁不同的两极碰一碰,并依次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教师小结,原来不同的两极会吸在一起,叫同性相吸,相同的两极不会吸在一起,叫异性相斥。

(三)结束部分

1.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广泛的运用,比如磁悬浮列车。

2.出示磁悬浮列车模型。

活动反思:《纲要》中强调了科学活动的.重要性,并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应该是启蒙式的,因此本活动通过猜想实验、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得出实验结果。幼儿将获得的信息进行记录,形成自身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是对幼儿科学方法掌握的促进。

《磁铁的秘密(二)——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微反思

本次微课录制从活动构思、教案编写、材料准备、视频录制及后期剪辑完善历时三周左右。总体来说,本次活动构思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并且充分考虑了趣味性以及幼儿的主体性,最后与生活实际相连接,有效地丰富了幼儿的科学经验。但由于经验不足,仍存在些许缺点,缺点如下:

1.活动中引导幼儿记录时,记录方式的选择没有很好的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教师的主观思维偏多。

2.由于微课与现场教学的差别,本该引导幼儿自主操作发现原理的空间不足。

3.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设备教具的缺乏,视频的质量有待改进。

4.由于本次经验不足,在录制过程中遇到过许多困难,但在一次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下次微课制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主要环节(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巩固应用---课堂小结。

预习内容:

预习教材。

重难点、问题预测及对策: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资源及优化组合:

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课件等。

师生互动:

一、问题导入:

1、我们认为磁铁能吸引什么?学生交流,师适当板书。(如:金属?铁)。

2、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做实验)。

二、磁铁能吸引的物体:

1、老师准备了这些材料,请看(实物投影出示材料小样)。我们先预测一下物体会不会被磁铁吸引,然后再做实验进行检验吧。(预测时说说理由或根据)。

2、我们小组的桌子上就有这些材料,一会儿就要请大家来做做小小检验员了。实验可不要忘了做记录啊。(投影出现记录表)检测后把被测试物体按“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类填写好,然后小组讨论记录下两类物体在材料上的各自特点。(学生实验并记录填写好表格)。

3、交流汇报。

4、小结。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磁铁可以吸引什么物体?

(3)、与我们刚上课时的观点相比较,原来的观点是得到了确认,还是需要做一些修改呢?(回顾板书,修正板书。)。

5、辨认铁制品。

(1)、这些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实物投影出示:主要是硬币、茶叶筒等)。

(2)、学生观察判断并交流。

(3)、对于自己的判断有十足的把握吗?想想辨认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可靠呢?(用磁铁)。

(4)、那我们就用磁铁来检验一下刚才的判断吧!学生实验。

(5)、两次判断结果一样吗?哪一次判断更能使人信服呢?从中我们收获了什么呢?学生汇报、交流、小结(教师小结:磁铁都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我们可以把磁铁的这种性质叫作磁铁的磁性。)。

三、隔物吸铁:

1、引入研究。

(2)、学生猜测,教师演示。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交流汇报。

(3)、原来隔着纸的磁铁也能吸铁啊!那搁着别的物体行不行呢?想研究哪些物体呢?学生列举。

2、实验设计。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物体(实物投影出示),怎么做实验呢?哪个小组先设计好了哪种物体的研究计划,并口头交流汇报获得了我们的认可,就可以先领走该种物体了。(特别关注隔水实验的设计)。

3、学生实验并做记录。(相应的物体后面做好记录)。

4、汇报交流。

5、小结。

(1)、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补充介绍并演示:磁铁隔着铁片吸铁。(让学生领悟到书中结语中“一些”所表示的意思。)。

四、总结延伸:

1、今天的课,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什么帮助?你有什么收获?

2、老师的钥匙不小心掉到了井里,不把衣服弄湿,怎样才能把钥匙成功捞上来呢?

师生总结(板书及质疑):

研究性作业:

审思:

磁铁的妙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现代社会的商品讲究包装,各种精美的包装盒美观,清洁,也非常易找。本课就是让学生用这种随处可见的材料,再辅以其他一些边角料,如瓶盖、钮扣、彩纸等来装饰加工,成为另外的艺术品。本节课多启发,多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形式,玩中做、做中玩,体验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妙用纸盒、纸箱活动,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美的事物,即使是被丢弃的包装盒,经过创造也会产生奇妙的造型。

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加工、粘贴、拼装出各种造型,提高动手能力和立体创造能力。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三、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依物联想,加工装饰出奇妙有趣的造型。

四、教学难点:

能突破盒子本身形状的束缚,大胆想象创造出其他造型。

五、教学准备:各种纸盒、制作工具。

六、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大象是一种庞大的.动物,到处都是圆滚滚的,难怪同学们用球体和圆柱体来概括。(在黑板上画出用几何形概括出的大象形象)那想一想,如果不用这两种几何形来概括,还能用别的什么几何形体来概括,最好是带棱角的,比如:长方体。(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再次概括,教师将图形画出。)。

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最常见的就是我们的包装盒了。(揭示课题)。

学生在概括事物形象时,往往会先入为主,见圆即圆、见方即方,所以在概括事物形态时,我选择了两步走,先以原始形态来概括,再结合本课特点,进行二次概括,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避免以往那样,提到长方体,就是冰箱、汽车等。

(二)欣赏:

欣赏范作,分析这些动物形象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哪些地方制作的最有趣、最巧妙?

1、狮子方盒的组合装饰品。

2、犀牛方盒与药瓶(圆柱)的组合。

3、鳄鱼方盒的切割笔架。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路,同时也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下,如何用纸盒进行造型练习,并了解什么是造型当中的加法与减法。为后面的制作提供技巧上的支持。

这些纸盒造型分别用了哪些装饰方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也可让学生来示范)。

切、挖(减法)。

插、接、剪、贴(加法)。

让学生自主探究制作方法,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难点再由教师去从旁指导。

(三)讨论:

不规定学生做什么,怎么做,让他们去自由发挥,自由创造,自由想像。让学生已经具备的手工制作能力,得到充分展示。所需要的是教师的启发和鼓励。

(四)制作:

根据本小组成员所带的纸盒材料,先画出草图,再进行制作。

(五)展示评价:

学生互评作品,说说自己同学的作品当中哪些设计你觉得最有趣、最巧妙?

在评价过程中,重点是看学生能妙体现“妙用”,设计的巧,设计的妙,设计的有创意,尽量避免抄袭和模仿,要做出自己的特色。

《磁铁的秘密》教学设计

1、教幼儿初步认识磁铁,了解磁铁的用处及特性。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养成爱探究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遇事要爱动脑筋。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1、磁铁每人一块

2、每组一只小篮子,内有学生尺、橡皮、铅笔、树叶、梳子、羽毛、铁钉、针、曲别针、小刀、锁等若干。

3、脚下带铁片与不带铁片的鸡宝宝各一只,小房子一间。

小朋友们看一看,房子里住着谁呀?(两只鸡宝宝)

鸡宝宝可喜欢小朋友啦,我们一起喊鸡宝宝出来好吗?(鸡宝宝)

老师用磁铁把脚下有铁片的小鸡引出来。

咦,怎么房子里还有一只小鸡呀,它为什么不出来?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看一看,两只小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知道两只小鸡的脚上不一样,一只有铁片,一只没有铁片。

请一个小朋友为没有铁片的小鸡装上铁片,并喊小鸡出来玩,小鸡不动(老师出示"宝贝"--磁铁,将小鸡引出来)。

1、引导幼儿拿磁铁吸小篮子内的物品,看一看,磁铁吸哪些东西,不吸哪些东西。

幼儿得出结论:磁铁只吸铁制成的东西,不吸其它制品。

2、磁铁碰碰头,握握手。

幼儿把手中的磁铁与其他幼儿的放在一起,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互斥

相吸

结论:磁铁有两极,同极相斥,不同极相吸。

3、为磁铁找朋友

引导幼儿在室内为磁铁找朋友。

1、老师不小心把许多钉子洒在了地上,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干净的捡起钉子呢。

2、在室外为磁铁找朋友。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乐于参与,积极发现。简单而有平常的活动准备,又为幼儿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机会。简单容易的记录过程更适合幼儿的操作能力。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依据幼儿的需求设计了置疑、猜测、验证、交流等各个环节,让孩子们在每个环节中对磁铁特性的了解层层深入,同时对记录单和实验的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从而培养孩子乐于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观察、比较、发现等科学探究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首先我引导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引导孩子发现磁铁的特性,从而让孩子了解磁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 的特性。 在科学活动中参插游戏,并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对活动的兴致加浓,而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从而使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得到了发展。我们认为,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将“尝试精神”渗透在了教育教学之中,基本遵循了“先练后讲”的`尝试原则。让幼儿在不断尝试,不断探究,不断发现中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现象。

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分层递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教学的环节比较分明,教学重点突出,时间分配得当。操作材料充足,在活动中教师言语只是一般的引导性语言,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本次活动存在的问题是,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个别幼儿在尝试活动中不够大胆,模仿性强;有些幼儿在材料的使用上还有磕磕碰碰的现象,虽然老师多次提醒,但还是影响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活动中有时还不能做到“收放自如”,今后,在教学活动中需注意这方面的指导。

电磁铁的教学设计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及《物理课程标准》。

本节课主要采取动手制作、实验设计、探究的方式。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教师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希望能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会制作电磁铁;掌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了解电磁铁的一些实际应用。

2、能力训练点

通过制作和研究电磁铁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能力,亲历体验探究过程的严谨与乐趣,掌握对一般科学问题的探究方法;通过对电磁铁应用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德育渗透点

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感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断深入研究的探索精神。

4、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制作的电磁铁以及电路设计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2、学习方法

学生将主要采用“亲自动手——主动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直观情境的观察和自主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并通过交流与合作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具与学具

采用自制的教具、相关实验器材以及多媒体的使用,来激发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不同的课堂环节,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另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可作为物理实验用品,物理实验并不是非要在学校才能进行,在家里同样能够进行研究,从而逐渐拓展了学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激发学生想动手制作电磁铁,探究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2、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3、解决办法

通过电磁铁的制作,以及对电磁铁磁性有无的检验,让同学们不知不觉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有一些认识;再通过猜想环节充分挖掘出认识结果;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出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磁性强弱的。

先通过一系列铺垫,同学们对电磁铁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来进行实验探究,同学们操作起来就会显得轻松自如、有的放矢。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用一个包有永磁体的小盒来吸引水中的小船,让小船运动起来)

学生活动:

学生代表为同学们揭开谜底。(原来是盒里的永磁体吸引小船来实现的)

教师活动:

进行第二个魔术表演并揭示答案引出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用自制的电磁铁做上面的表演)

为同学们简单介绍电磁铁的历史,并引发学生想自己制作一个电磁铁从而进入本课的教学。

通过魔术表演,从普通的磁铁具有吸引铁的性质对比电磁铁通上电后也有这样的性质从而引出“电磁铁”的名称,这样显得很自然,而且对为什么叫“电磁铁”也有了认识。同时,这样设计还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实验探究、探索新知

(1)制作电磁铁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自己制作电磁铁并检验通电后是否有磁性。

学生活动:

制作研究电磁铁,初步认识电磁铁的一些特点。

教师活动:

鼓励制作并引导学生交流检验通电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

学生活动:

交流检验通电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

教师活动:

渗透一个科学研究方法——转换法。

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制作、随意研究,不仅了解了电磁铁的主要构造,更主要的是为引出学生下面的学习探究需要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这样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师生的情感,并为科学方法的渗透创设了一个好的时机。

(2)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活动:

在学生对电磁铁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下面的学习需要。

学生活动:

说出还想要知道的关于电磁铁的有关知识。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先来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学生活动:

学生进行猜想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活动:

和学生交流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并渗透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学生活动:

和老师交流共同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任选想要探究的因素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学生活动:

实验探究并交流实验成果。

从尊重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出发,引出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并体现师生互动、交流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实验让学生亲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掌握了对一般科学问题的探究方法。

(3)总结电磁铁优点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电磁铁的优点

学生活动:

归纳电磁铁的优点

明确学习电磁铁的意义,引出重要应用。

(4)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教师活动:

用自制器材演示磁悬浮,引出电磁铁在磁悬浮列车上的应用以及其它设备上的重要应用。

学生活动:

感受从物理走进生活的过程。

让学生感受到一项物理上的伟大发明给人们带来的极大的财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物理知识,将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总结拓展、体验收获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从知识上、方法上等方面谈谈收获或感受并给予肯定。

学生活动:

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并让师生情得到最后的升华。

4、布置作业、反馈回授

利用自制的电磁铁对自己又产生的其他猜想进行探究。

5、板书设计、重点示范

9.4电磁铁

优点——电磁铁——应用

电流大小——磁性强弱——匝数多少

有无铁芯

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1、本课成功之处

教学过程中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教学目的。首先根据两个小魔术,即用一个永磁体吸引铁和用自制的电磁铁来吸引铁进行对比,很自然的引出了本节课要接触的电磁铁。然后通过对电磁铁的简单介绍,激发学生也想要做一个电磁铁。学生通过制作电磁铁对电磁铁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和好奇心。接下来学生说出了自己还要了解关于电磁铁的一些什么知识。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更多的其他知识引导学生先要了解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这样将学生引入了科学实验探究之中。通过探究得出了本课的重点知识,从而为下面了解电磁铁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的设计可以说环环相扣,上一步总是在为下面要进行的环节做着准备,学生不知不觉很快地度过了一堂课的同时,把要掌握的知识自然接受了,整个过程显得轻松和谐。

教学过程中应变措施得当。例如,同学们在制作电磁铁时显得很兴奋,以至于有意犹未尽,不愿意停下来的势头,但其实都已经制作完了。这时我对同学们说:“看着同学们这兴致勃勃的劲儿,我真不忍心让同学们停下来。这样吧!我将同学们的制作成果——电磁铁,送给你们了,这样回到家里还可以继续进行自己的研究,你们说好吗?”短短的一句话同学们欣然接受很快地停了下来,很自然的进入了下一个课堂环节。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本节课可以说是新授课、实验课的一个完美的统一。二者互相补充,充分显示了课堂教学中手、眼、口、思维的综合合理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学生间的交流互评成为了本课评价的主要形式。

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2、本课不足之处

在实物投影和电脑课件之间的转换上应再熟练一些。以便增加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时间。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在备课中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应变得当,而不应一味地非得按原来的套路来走。下面我就来回忆一下本节课所发生一些事情的随机处理。

在制作电磁铁时,同学们显得很兴奋,以至于有意犹未尽,不愿意停下来的势头,但其实都已经制作完了。这时我对同学们说:“看着同学们这兴致勃勃的劲儿,我真不忍心让同学们停下来。这样吧!我将同学们的制作成果——电磁铁,送给你们了,这样回到家里还可以继续进行自己的研究,你们说好吗?”短短的一句话同学们欣然接受很快地停了下来,很自然的进入了下一个课堂环节。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有的同学很快地设计出来了自己的方案,并直接进行了探究实验,而有的同学还在设计或者设计完等老师“下令”好开始实验。这样就让设计实验环节和实验探究环节无法分开了。这时我顺势说:“我看到有的同学实验方案设计完了,并已经开始做实验了,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用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来做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吧!通过这么一说,整个过程浑然一体毫无“乱”的感觉,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我在巡回指导时,有一组其中一位同学说:“老师,我们能不能设计出一个电路,在这个电路中就能验证所有的因素”。我一听,心头不禁一亮,这组同学的方案最后不是正好可以做个实验总结吗!因此,在所有同学一一交流完本组的设计方案后,我请这组同学代表和同学们交流了他们的设计方案,果然这个方案争得班级所有同学的一致好评,这也让本课的实验探究环节达到了一个升华。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一堂课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环节。但是,只要我们教师反应灵活、恰当处理,就会给一堂课增加不少新鲜的亮点。

磁铁的妙用教学设计

第二天,一个小弟弟的电动船沉入了河里。可以小弟弟人太小了,又不会游泳,怎么办呢?小老鼠看见了,说:“我有办法。”说完拿来了一块磁铁,上面系着一根绳子。然后放入小河中,把电动船吸了上来。小弟弟高兴得直拍手,问小老鼠:“你怎么知道磁铁可以吸住电动船呢?”小老鼠说:“因为磁铁能吸引铁、镍等金属,又因为电动船上含铁,所以磁铁能吸引电动船。”

《玩转电磁铁》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玩转电磁铁》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1、定性了解电磁铁的构成,知道电能产生磁。

2、探究影响电磁铁大小的因素,知道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有关。

3、了解电磁铁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技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

制作电磁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如何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

1、演示材料:电池、导线、铁钉等。

2、分组材料:电池(3节)导线(2根)铁钉、大头针若干、实验记录表。

1、出示铁钉、导线、大头针,让学生认识。

2、分别用铁钉和导线去靠近大头针,让学生观察。

3、同学们想看魔术吗?(想)下面老师就给同学们表演一个魔术,让铁钉把大头针吸起来。

4、教师表演“魔术”(将导线一圈一圈地缠绕在铁钉上,然后将导线的两端接到电池正负极,用钉帽一端去靠近大头针),学生观察。

5、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做?

6、教师介绍方法和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制作电磁铁,验证电磁铁能不能吸铁。

7、教师归纳讲解,引入“电磁铁”概念,板书课题。

1、刚才每个小组都制作了一个电磁铁,并成功地把大头针吸起来了,现在请各组把吸起来的大头针数一数。

2、教师统计各组的数量,并板书在黑板上。

3、分析比较各组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4、学生提出问题。

5、分组讨论、作出自己的猜想。

6、各组汇报自己的猜想,教师板书。

1、过渡:要想验证我们的猜想,还得怎么办?(做实验)老师告诉你们,这个实验可难做了。稍有不注意,结果就会不准确。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我们先要在小组内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2、各个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主要是在对比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教师巡回指导。

3、请各小组展示交流实验方案,教师做适当的评价或抽出修改建议。

1、提出实验要求:

(1)小组成员之间要分工合作。

(2)做实验时,认真细致、准确记录。

(3)注意通电时间不能太长,以免损坏电池。

2、学生选择材料实验,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并适时指导。

3、学生整理记录表,汇报交流。

4、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1、提出游戏规则:每个小组制作一个磁力最大的电磁铁,在相同的时间内,看那个组的电磁铁吸的大头针数量多。

2、进行比赛。

3、汇报比赛结果,获胜组谈体会。

1、讲解:电磁铁可以利用电产生磁性,从而使特质物体和磁铁产生运动,这是利用电能的一种重要方式。

2、图片介绍电磁起重机、电铃。

3、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用到了电磁铁?

4、总结谈话: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关电磁铁的其他问题还没有研究,如:电磁铁有两极吗?它的两极与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课后运用我们今天的探究方法,进一步研究这些物体,有什么困难可以找你们的科学老师请教。

电磁铁教学设计

1.了解电磁铁的构成和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2.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3.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2重点难点。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1.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东西,请看这是什么?(磁铁)。

磁铁都有什么性质呢?(有磁性,吸铁)。

我们都知道磁铁有磁性,可以吸铁!大家再看这个,这是一个普通的铁钉,它能吸大头针吗,咱们来试试?(不能)。

我有办法让它也能够吸起大头针,仔细看好。怎么样,大头针被吸了起来。这个装置叫做电磁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

出示课题。

2.学习目标。

出示电磁铁图片,请学生观察用到了哪些材料?又是如何组装成电磁铁的?师演示缠电磁铁。

出示注意事项。

同桌合作,制作电磁铁,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总结,通电以后把大头针给吸了起来,说明产生了磁性,断电以后,大头针又掉了下来,说明磁性消失了。

4.探究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猜想,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演示电磁铁的磁性大小是否与电池节数有关。

生合作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大小跟线圈匝数是否有关。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已经验证了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池节数有关。

生交流汇报。

师视频展示电磁铁在生活中的用处。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

对于本课《磁铁有磁性》的说课稿,我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深挖教学内容,调整探究顺序”。

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局部。

第一局部。

探究活动1——磁铁能吸引什么?

让同学先猜想,然后在一大堆物体中用磁铁找出能被吸引的物体名称,说说他们的制作资料。我改变书本上原有的对比式实验记录单而设计成现在的强调主题的样式,主要是要把同学的研究注意力集中到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制作资料上来,而减弱其他资料的负面影响。

在实验后让多位同学来回答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从而来强化同学对概念的掌握——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探究活动2——磁铁隔着物体还能吸铁吗?

让同学上讲台演示磁铁隔着木片、塑料片、玻璃和铁片能否吸铁,发现磁铁隔着铁片却不能吸铁,得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的科学概念,并强调“一些”的含义。

我要深挖的教学内容,就是磁铁隔物吸铁的现象。其实同学对于磁铁有磁性和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现象早就有所了解,停留在这个粗浅层面上的探究,对于同学和我们科学教学的发展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所以我深挖磁铁的吸引能力与隔开物体的多少之间的关系,并采取倒叙的方法,用实验记录单和照片来引导同学对于本实验的设计和假想。

通过这张实验记录单,第一要让同学明确需要选择实验的`器材——磁铁,回形针和40张纸片,并让同学解决纸片的问题——利用科学书本。

其次要让同学明白实验的操作顺序。

——依次是隔开10张、20、30、40张纸片进行实验,并把最多能吸引的回形针数量记录下来。

通过这张实验照片,不只要让同学掌握实验的注意事项,纸要拉平拉紧,要注意页数与张数的区别,回形针要挂直不摇晃,要逐步减少,以减小实验误差等。还要让同学比对照片,在小组内分好工作,2人拉纸,1人挂针,1人记录。

这样,经过选择实验器材、掌握探究顺序、注意操作要点、有效分工合作4个步骤,就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效,并具有很强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实验计划了。

同学运用自身的实验设计,得到实验数据,并综合各组的数据,一起得出“隔开纸片的张数越多,磁铁能吸引回形针的个数越少”的实验结果。

当然本环节最主要的目的,不只仅是要让同学得到实验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让同学在教师直观、简洁和有效的引导下,形成实验的思路和设计方案,增强同学合理选择实验器材,借助身边事物进行探究,能抓住实验要点并团结合作、合理分工的素养,提高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我要调整的教学内容,可以认为是本课的第三局部——就是用磁铁识别铁制品的环节。

教材原来把此环节布置在同学验证磁铁能吸引铁的实验之后,但是教材提供的资料——硬币,其成分显然要比铁这单一成分复杂的多。我们知道,制造1元硬币的资料主要是铁和镍,而铁和镍都能被磁铁吸引,所以用磁铁吸引1元硬币并不能说明1元硬币就是用铁做成的;5角硬币有两种,均为黄色,同学直觉为铜。虽然老版的5角硬币资料的确为铜,但新版的资料为铁心渡铜。所以看似一样的两个5角硬币,被磁铁测试却有不同的结果——一个能被吸一个却不能。磁铁怎么能吸铜?所以容易对同学刚树立的概念发生冲击,而且磁铁能吸引铁心渡铜的5角硬币,不只需要磁铁能吸铁这一概念的支撑,还需要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理论为基础,所以我调换了此环节的教学顺序,在得出了两个概念之后,并利用同学课外去查阅资料,才干让同学理解本环节的教育内涵,才干理顺同学的思维,沿着他们认识周围世界的认知规律而逐步前进。

前备后拓、深挖细磨,我力求呈献给大家的,将是一节平实而不是浮夸的,平时而不是刻意的,平视而不是俯视,不是凸显教师的科学课。

电磁铁教学设计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及《物理课程标准》。

二、课程理念。

本节课主要采取动手制作、实验设计、探究的方式。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教师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希望能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会制作电磁铁;掌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了解电磁铁的一些实际应用。

2、能力训练点。

通过制作和研究电磁铁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能力,亲历体验探究过程的严谨与乐趣,掌握对一般科学问题的探究方法;通过对电磁铁应用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德育渗透点。

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感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断深入研究的探索精神。

4、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制作的电磁铁以及电路设计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2、学习方法。

学生将主要采用“亲自动手――主动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直观情境的观察和自主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并通过交流与合作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具与学具。

采用自制的教具、相关实验器材以及多媒体的使用,来激发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不同的课堂环节,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另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可作为物理实验用品,物理实验并不是非要在学校才能进行,在家里同样能够进行研究,从而逐渐拓展了学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激发学生想动手制作电磁铁,探究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2、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3、解决办法。

通过电磁铁的制作,以及对电磁铁磁性有无的检验,让同学们不知不觉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有一些认识;再通过猜想环节充分挖掘出认识结果;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出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磁性强弱的。

【设计意图】。

先通过一系列铺垫,同学们对电磁铁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来进行实验探究,同学们操作起来就会显得轻松自如、有的放矢。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用一个包有永磁体的小盒来吸引水中的小船,让小船运动起来)。

学生活动:

学生代表为同学们揭开谜底。(原来是盒里的永磁体吸引小船来实现的)。

教师活动:

进行第二个魔术表演并揭示答案引出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用自制的电磁铁做上面的表演)。

为同学们简单介绍电磁铁的历史,并引发学生想自己制作一个电磁铁从而进入本课的教学。

【设计意图】。

通过魔术表演,从普通的磁铁具有吸引铁的性质对比电磁铁通上电后也有这样的性质从而引出“电磁铁”的名称,这样显得很自然,而且对为什么叫“电磁铁”也有了认识。同时,这样设计还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实验探究、探索新知。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自己制作电磁铁并检验通电后是否有磁性。

学生活动:

制作研究电磁铁,初步认识电磁铁的一些特点。

教师活动:

鼓励制作并引导学生交流检验通电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

学生活动:

交流检验通电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

教师活动:

渗透一个科学研究方法――转换法。

【设计意图】。

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制作、随意研究,不仅了解了电磁铁的主要构造,更主要的是为引出学生下面的学习探究需要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这样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师生的情感,并为科学方法的渗透创设了一个好的时机。

(2)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活动:

在学生对电磁铁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下面的学习需要。

学生活动:

说出还想要知道的关于电磁铁的有关知识。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先来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学生活动:

学生进行猜想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活动:

和学生交流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并渗透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学生活动:

和老师交流共同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任选想要探究的因素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学生活动:

实验探究并交流实验成果。

【设计意图】。

从尊重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出发,引出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并体现师生互动、交流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实验让学生亲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掌握了对一般科学问题的探究方法。

(3)总结电磁铁优点。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电磁铁的优点。

学生活动:

归纳电磁铁的优点。

【设计意图】。

明确学习电磁铁的意义,引出重要应用。

(4)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教师活动:

用自制器材演示磁悬浮,引出电磁铁在磁悬浮列车上的应用以及其它设备上的重要应用。

学生活动:

感受从物理走进生活的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到一项物理上的伟大发明给人们带来的极大的财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物理知识,将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总结拓展、体验收获。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从知识上、方法上等方面谈谈收获或感受并给予肯定。

学生活动:

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并让师生情得到最后的升华。

4、布置作业、反馈回授。

利用自制的电磁铁对自己又产生的其他猜想进行探究。

5、板书设计、重点示范。

电流大小――磁性强弱――匝数多少。

有无铁芯。

【设计意图】。

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四、课后反思、永不止步。

1、本课成功之处。

教学过程中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教学目的。首先根据两个小魔术,即用一个永磁体吸引铁和用自制的电磁铁来吸引铁进行对比,很自然的引出了本节课要接触的电磁铁。然后通过对电磁铁的简单介绍,激发学生也想要做一个电磁铁。学生通过制作电磁铁对电磁铁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和好奇心。接下来学生说出了自己还要了解关于电磁铁的一些什么知识。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更多的其他知识引导学生先要了解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这样将学生引入了科学实验探究之中。通过探究得出了本课的重点知识,从而为下面了解电磁铁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的设计可以说环环相扣,上一步总是在为下面要进行的环节做着准备,学生不知不觉很快地度过了一堂课的同时,把要掌握的知识自然接受了,整个过程显得轻松和谐。

教学过程中应变措施得当。例如,同学们在制作电磁铁时显得很兴奋,以至于有意犹未尽,不愿意停下来的势头,但其实都已经制作完了。这时我对同学们说:“看着同学们这兴致勃勃的劲儿,我真不忍心让同学们停下来。这样吧!我将同学们的制作成果――电磁铁,送给你们了,这样回到家里还可以继续进行自己的研究,你们说好吗?”短短的一句话同学们欣然接受很快地停了下来,很自然的进入了下一个课堂环节。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本节课可以说是新授课、实验课的一个完美的统一。二者互相补充,充分显示了课堂教学中手、眼、口、思维的综合合理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学生间的交流互评成为了本课评价的主要形式。

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2、本课不足之处。

在实物投影和电脑课件之间的转换上应再熟练一些。以便增加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时间。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在备课中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应变得当,而不应一味地非得按原来的套路来走。下面我就来回忆一下本节课所发生一些事情的随机处理。

在制作电磁铁时,同学们显得很兴奋,以至于有意犹未尽,不愿意停下来的势头,但其实都已经制作完了。这时我对同学们说:“看着同学们这兴致勃勃的劲儿,我真不忍心让同学们停下来。这样吧!我将同学们的制作成果――电磁铁,送给你们了,这样回到家里还可以继续进行自己的研究,你们说好吗?”短短的一句话同学们欣然接受很快地停了下来,很自然的进入了下一个课堂环节。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有的同学很快地设计出来了自己的方案,并直接进行了探究实验,而有的同学还在设计或者设计完等老师“下令”好开始实验。这样就让设计实验环节和实验探究环节无法分开了。这时我顺势说:“我看到有的同学实验方案设计完了,并已经开始做实验了,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用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来做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吧!通过这么一说,整个过程浑然一体毫无“乱”的感觉,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我在巡回指导时,有一组其中一位同学说:“老师,我们能不能设计出一个电路,在这个电路中就能验证所有的因素”。我一听,心头不禁一亮,这组同学的方案最后不是正好可以做个实验总结吗!因此,在所有同学一一交流完本组的设计方案后,我请这组同学代表和同学们交流了他们的设计方案,果然这个方案争得班级所有同学的一致好评,这也让本课的实验探究环节达到了一个升华。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一堂课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环节。但是,只要我们教师反应灵活、恰当处理,就会给一堂课增加不少新鲜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