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人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大全(15篇)

人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大全(15篇)

作者:琉璃

教学计划还应该注重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提高教学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它包括各个教学环节的详细安排。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教学计划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百分数的意义

标知识。

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过程。

方法收集、整理有关百分数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体验百分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

态度。

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相关信息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体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教具。

(课件)。

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彩笔、搜集有关百分数的材料。

教师准备:智慧树(智慧果)、课件、方格纸。

教学流程。

节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春天是植树的季节,植树节是哪一天吗?对!植树节那天,我们双语实验学校开展了植树活动,(随机展示图片)一个多月过去了,在同学们的精心呵护下,小树苗的成活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这是四、五、六三个年级的植树情况统计表。

1、初读信息,形成认知矛盾。

出示表格:

(前一部分)。

年级成活棵数植树总棵数成活棵数占植树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四年级8108/10。

五年级212521/25。

六年级172017/20。

观察表格,你认为哪个年级的学生植树情况好些呢?为什么?

(出示植树总棵数)现在呢?哪个年级的学生植树情况好。

师:哦,老师明白了,原来你们在比较未成活的棵数,未成活的棵数少的植树情况就好。

师:这样比较可以吗?(引导学生质疑、冲突)还有没有别的建议?

有的学生提出用减法比较不合适。

师:你以为用什么方法比较才合适呢?

学生讨论得出比较成活棵数和植树总棵数的比。

(2)看成活棵数占植树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设置一个个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进而更深入地进行思考,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在对比、讨论中进行优化。)。

二、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1、自学课本,解决问题。

生自学课本。汇报交流:

2、举例验证,解决问题。

a:师:老师去超市买了这两种饮料回来,让你选,你喜欢喝哪种?为什么?

品牌价格(元)果汁含量。

鲜橙多3.0010%。

农夫果园3.5030%。

出示: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用百分数的意义解释果汁含量。

教师出示两件毛衫的图片。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由,能用百分数的意义合理的解释。

同位互选一个百分数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

3、联系实际,教学百分数的写法,解决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教师出示三杯水的图片。

师:老师这儿有三杯蜜水,你能从图中看出哪杯蜜水甜吗?

学生回答,说名自己猜测的理由。

师:(出示1、2、3号杯,第一杯蜜13克,蜜水25克;第二杯蜜27克,蜜水50克;第三杯蜜11克,蜜水20克)现在我给大家提供一组数据,请你们四人小组研究研究,把你们比较的过程写下来。

四人小组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汇报1:第一杯蜜水中有水12克,第二杯蜜水中有水23克,第三杯蜜水中有水9克,水越少,蜜水就越甜。因为9﹤12﹤23,所以第三杯甜。

汇报2:只要比一比蜜占蜜水的几分之几就可以了,也就是比较一下13/25、27/50、11/20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就可以了。13/25=52/100、27/50=54/100、11/20=55/100,所以第三杯水最甜。

师:大家同意哪一种方法呢?(大部分同意第二种方法,但解释不清第一种方法的症结)。

明确:解决这类问题时不能只求出差,而要求蜜占蜜水的几分之几。师:有时候只求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要把它们通分,再比较。既然它们都变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了,那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分母是100得分数表示什么。

学生明确,54/100就表示蜜占蜜水的百分之五十四。

同位互相说一说,另外两个分母是一百的分数的含义。

学生汇报,百分数应用广泛,便于比较。

师:那么百分数与分数之间有什么异同呢?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明确: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后面不能带单位的。

四、回顾质疑,巩固新知:。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师:我们这节课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用一个百分数形容我们这节课解决问题的情况。

学生思考回答。

师: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名人名言,与大家共勉。

(课件出示)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百分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导入新课。

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桃花心木)。

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及资料,让学生了解桃花心木。(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不懂的生字词用彩笔给画出来;

3、在课堂上交流自学的成果,老师适时反馈意见;

出示课件的生字词练习,检查和巩固自学成果。

萎()秧()番()锻()勃()雅()。

委()殃()翻()段()脖()难()。

三、再读课文。

1、理清文章的整体脉络,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交流解答,老师适时引导、点拔;

3、赏析美词佳句,边读边画,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有感情的读一读。

四、感悟种树人奇怪做法。

1.提出问题: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请大家默读课文3-11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并在句子旁边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悟。

2.学生读出句子,其间教师引导说出怪在哪,理解“莫名其妙”,然后指导读出抓住“有时”等读出“奇怪、疑问”的感觉。

板书设计:

3、桃花心木。

秧萎番锻雅勃。

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词语铺垫导入,揭示新课。

1、词语铺垫。

丑陋渺小鸿毛卑微唾弃灭亡。

美丽伟大泰山崇高爱戴永生。

2、本单元我们已学过关于鲁迅的哪些文章?你了解到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生简单汇报。

3、揭示课题,板书,齐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三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呵平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试着读好这一句。

四、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

2、生汇报发现:对比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对比,2、3、4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的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对比朗读。

4、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有的人”指的就是哪两类人?引读第一小节,这两类人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虽生犹死,虽死犹生);对这两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生汇报出几种态度:批判,赞扬,热爱。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充分激发学生情感。

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学们两两对读,一人一句,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看谁最能读出臧克家的心声。

5、师生对读,烘托诗情。

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更--爱戴、敬仰、怀念…….损害人民利益的人我们更--痛恨,蔑视,憎恶。。。。。。

五、研读品悟,升华情感。

1.看课文题目,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齐读),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诗人该不会忘了吧?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鲁迅的影子。学生读诗找诗句。

2、汇报读诗句。结合所学课文简单谈谈你的理解。

4、让我们把深深的敬仰献给那些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齐读描写鲁迅的诗句。

六、课堂小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打算做个怎一个什么样的人?

3、总结:读两句诗,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3、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情况,办一期手抄报:“走近鲁迅”。

20《有的人》。

虽死犹生骑人民恨。

对比。

虽生犹死俯人民爱。

分数乘以整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1.巩固分数连除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掌握此类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及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找准单位“1”,巩固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分数连除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投影)。

1.找准单位“1”,并列式解答。

2.出示准备题。

(1)读题,请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3)老师指导学生画图。老师先画一条线段表示美术组人数后提问:谁和美术组比?怎么画?(生物组和美术组比,可以画在美术组上面。)谁和生物组比?(航模组和生物组比,应画在最上面。)。

提问:美术组,生物组,航模组三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4)请一名同学列式解答,然后订正。

(二)讲授新课。

老师把准备题进行改编。

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1.指导学生画图。

提问:这道题中有哪几个量?需用几条线段来表示?(有三个量,用三条线段表示。)。

提问:和准备题比,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给了航模组人数,求美术组人数。)。

老师按学生的回答,把准备题的图示进行修改。

2.找出含有分率的句子,进行分析。

(3)这道题中有几个单位“1”?美术组、生物组、航模组三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4)根据三量之间的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5)这个式子的等号两边相等吗?为什么?

人。)。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提问:根据上面的分析,应设谁为x?(设美术组人数为x。)。

老师板书:

解设美术组有x人。

答:美术组有30人。

看方程提问:

(3)为什么要设美术组人数为x?

(因为只有知道美术组的人数,才能求出生物组的人数。航模组又和生物组比,所以设美术组为x人。)。

师小结:对于含有两个“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样条件的复合应用题,首先要找准单位“1”,在两个单位“1”都是未知的情况下,根据题中条件,准确设定其中一个单位1的量为x。

(三)巩固练习。

(投影)。

先讨论以下问题,再动笔做:找出单位“1”,画图并分析数量关系。

2.看图,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1)说出这个图所反映的等量关系式。

(2)师小结:这道题出现了“小汽车是大汽车的4倍”,而不是几分之几,但它们的数量关系不变,解题思路也一样。

师:这道题和前两题比,前两题是不同数量相比较,这一道题是同一数量相比较,我们可以画单线图分析数量关系。(老师指导画图。)。

三好生4人。

学生动笔做,老师带领学生订正。

的高是多少厘米?

根据题意填空:

是()厘米。设()为x。

果树有多棵?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今天学习的是由过去学过的两道分数除法应用题组成的复合题。)。

这类题分析解答时应注意什么?(弄清有哪三个量,它们之间什么关系?找出等量关系,确定设哪个量为x,再列方程解答。)。

(五)布置作业。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讲的是分数连除应用题,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逆解题,所以本课由分数连乘应用题引入,通过改变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使之转变成一道分数连除应用题,为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抓住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了基础。本教案还重视分析思路的训练,通过设计提问和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为学生自己解题奠定了基础。在练习的设计中,采用不同形式,由扶到放,不但一步步强化了学生的分析思路,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数乘以整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6~8页。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乘以分数。能熟练地运用此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乘以分数。

教学难点:

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使学生能进行灵活的计算,并能根据乘数特点判断积与被乘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二的第9题。

2.计算。练习二的第7题。

二、新授。

1、统一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明确:因为整数都可以看成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乘以分数,因此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只要记住一条,即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具体计算时碰到整数和分数相乘不必把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既便于学生记忆又表明算法合理。

3、练习。

4、指导学生判断积与被乘数、乘数间的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以比1大的数,积比被乘数大;乘以比1小的数,积比被乘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5题。

2、深化练习。练习二的其他题。

四、作业布置。

教学反馈:

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要求:

1、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沟通各类百分数问题的联系。

2、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交流、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树立依法纳税和科学理财的意识。

3、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解决有关打折、成数、税率及利率方面的问题。

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

课时安排:

1、折扣……………………1课时。

2、成数……………………1课时。

3、税率……………………1课时。

4、利率……………………1课时。

5、学会购物………………1课时。

1折扣。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折扣(课本第8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中理解“折扣”的意义。

2.学生在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种问题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折扣”的意义。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理解“折扣”的意义。

师:利用课件或挂图出示商场店庆、商品打折的情境。

问:“打折”是什么意思?八五折、九折表示什么?

生:结合实际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和交流,再阅读课本进行对照分析。

小结:商店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问:七五折表示什么?五折表示什么?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出示例1。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汇报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并且两个问题加以比较。

板书:(1)180×85%=153(元)。

(2)160×(1-90%)=16(元)。

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

三、实践应用及作业。

1、第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各折扣表示的意思。

2、第13页第1、2、3。

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2成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成数(课本第9页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成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报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而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就是“成数”。

二、探究体验。

1、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

2、让学生尝试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写成百分数。

3、让学生说说除了农业上使用成数,还有哪些行业是使用了成数的知识。

4、教学例2。

(1)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2)学生尝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堂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理解“节电二成五”就是比去年节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从而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万千瓦时)。

或者引导学生列出:

三、实践应用及作业。

1、第9页做一做。

2、第13页第4、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3税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税率(课本第10页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纳税的含义和纳税的重大意义。

2、能计算一些有关纳税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依法纳税意识。

教学重点:能进行一些有关纳税问题的计算。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汇报自学情况,介绍有关纳税的知识。

纳税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以便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根据国家规定应该纳税的集体或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1993年我国进行了税制改革,将纳税主要分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额。根据纳税种类的不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有说不同。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如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二、探索计算纳税的方法。

教学例3。

结合例3,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营业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营业税、什么是应纳税额。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3。

2、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30×5%=1.5(万元)。

三、堂上练习及作业。

a)第10页做一做。

b)第14页第6、7、8题。

四、课堂小结:

税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4利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11页例4)。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理解什么是本金、利息。

2、能正确计算利息。

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

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了解储蓄的意义和种类。

1、储蓄的意义。

师: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

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

2、储蓄的种类。(学生汇报课前调查)。

二、自学课本,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1、自学课本中的例子,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然后四人小组互相举例,检查对“本金”、“利息”、“利率”的理解。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2、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先让学生谈谈你所知道的储蓄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有时会有所调整,而且,根据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息也是不一样的。

3、利息计算。

(1)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例4:王奶奶要存5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整存整取两年的利率是3.75%)。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

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六年级数学百分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本节课为后面学习解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科书十分关注百分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努力结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教材中安排了“派谁去罚点球”这个主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课外知识较丰富,有一定的收集信息能力。生活中存在着较多的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或有所见、或有所闻。这些为本节课的开展奠定了生活经验基础,成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课堂资源。学习新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分数,知道分数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而且在生活中对百分数已经有一些零散的感性知识,部分学生能说出每一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不过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师:99%、1%,同学们知道这些叫什么数吗?(百分数)。

对于百分数,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

生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生2:学习百分数有什么好处?

生3:百分数的用途是什么?

生4:百分数怎么读写?

师小结:同学想知道,意义、读写、用途、好处。

师:带着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来学习------百分数的认识(板书:百分数的认识)。

二、引导探索新知:

1、体验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喜欢踢足球或看足球吗?(喜欢)。

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猛虎队获得一次罚点球的机会,他们准备派三名队员中的一名去罚点球。下面是这三名队员近期罚点球情况统计。

如果你是教练员你会拍谁去罚点球,依据是什么?

让学生分析,学生先自己想想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再和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总结:当分母不同时,不容易比较大小,如果都把它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更容易比较了。

2、百分数的读写。

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还有一种读法和写法,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39页。

(1)自学完成后请把刚才算出来的分母是100的分数,找学生上黑板写,并点评写百分注意什么。

(2)试着读出这三个百分数。

板书:84%读作:百分之八十四。

说说在读百分数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要读成百分之多少不能读成一百分之多少。

3、初步感知百分数的意义。

4、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师:百分数不仅能科学地帮我们描述出许多数学问题,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呢!(课件出示相关百分数信息)。

(1)今天全校学生的出勤率为95%。

(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男性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1%,女性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9%。

(3)妙想入学时身高是1.2米,现在身高是1.5米,现在身高是入学身高的125%。

5、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区别。

这是教学中的难点,纯语言的表达过于抽象,也不利于理解。因此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通过练习的形式解决。

如:下列句子中的分数哪些是百分数?哪些不是?为什么?

(1)本班女生约占全班人数的50/100;

(2)一堆煤,已经运走了60/100吨;

(3)中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

通过上面的例子,让学生观察,交流,总结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三、回归生活,应用提高,拓展延伸。

1、判断题。

(1)34%读作:一百分之三十四。

(2)最大的百分数是100%,最小的百分数是1%。()。

(3)今天六年级一班的出勤率是100%()。

(4)40/100米可以写成40%米。()。

2、用百分数来表示成语。

其实百分数的知识不仅数学课堂上要学,语文知识中也会遇到。

你能用百分数来表示下面的成语吗?

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一举两得。

半壁江山事半功倍。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一个百分数来评价一下自己课上的表现吗?比如:我对同学们这节课上的表现的满意度为100%。

最后老师想用这句话来结束我们今天这节课:“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一个人的成功是与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分不开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希望同学们都能付出100%的努力去创造你们未来人生100%的辉煌。

五、一分钟测试。

在今天这堂课中,你学到的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人教版六年级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创造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把比熟练地转化成分数,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掌握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二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数学书p49例题2,思考:

1你从例题2中得哪些信息?

21:4表示什么?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3小女孩的5是哪里来的?她是怎么想的呢?

4你是怎样理解小男孩的想法11+4的?下面的空应该怎样填?

5方法一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方法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5分钟后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检查你们的自学效果,有信心吗?

自学时,要比大家的坐姿,比大家的读书态度。

三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检测题:

一种糖水由糖和水按1:100配成,要配置这种糖水606千克,需要糖和水各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检查方法1一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方法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21:100表示什么?11+100怎么理解?

3你发现应该怎样解答这类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应用题?

小结方法一把各部分数的比看作份数关系,先求每一份,然后再求各部分的量;方法二把各部分的比转化成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四当堂检测。

完成p49做一做1、2。

板演第2题与刚才几道题有什么不同?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2师:。同学们,这段视频大家熟悉吗?(熟悉)再次看到大阅兵,你们心情怎么样?(激动、自豪、骄傲。。。。。)没错,老师也和大家一样,每次看到这个场面内心都为之震撼,为祖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但今天老师除了骄傲和自豪的心情之外,内心更多的是高兴,因为我又和同学们见面了,我给咱们班同学上过课,所以我们是老朋友了,我想今天同学们一定会把你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和老师共同度过难忘的40分钟,有没有信心啊?那下面我们就开始上课。

师:10月一日的国庆大阅兵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在高科技领域所取得伟大成就,让各国人民为之惊讶。现在让我们再来看一段有关阅兵部队的新闻,再次感受一下国力的繁荣和昌盛。

国庆60周年大阅兵一共有56个方队和梯队,其中徒步方队14个,装备方队30个,空中梯队12个。这次国庆阅兵接受检阅的52型、500多台装备,100%为我国自行研制,其中90%为首次参加检阅。

师:这则新闻是对参阅部队所做的调查统计,那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些统计数据中出现了一些我们数学中的新朋友,你们认识吗?(认识)是什么数?(百分数)(让学生找出来,课件中100%90%变为红字)。

师:对,像这样的数就是百分数,那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百分数?生举例。

小结: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百分数的有关知识。

二、探讨百分数的意义。

1、师:关于百分数你想知道些什么?生举例。

(如意义,好处,与分数的区别,用在什么地方等)。

师:同学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板书课题)。

2、师:生活中处处都有百分数,老师到商场买东西时就遇到了。天慢慢冷了,我想给儿子买件羽绒服(课件示两件羽绒服,一件白鸭绒含量85%,另一件95%)。

师:这两件羽绒服的款式和大小差不多,我要买哪件呢?请同学们给老师提个建议吧!

生1:第二件,(95%的这件),(可多找几个同学说)。

师:为什么你们都建议我买第二件呢?谁来说说理由?

生:因为它的白鸭绒含量高,比较保暖。(师引导说出白鸭绒含量高就比较保暖)。

师:你从哪看出它的白鸭绒含量高?

生:因为第二件白鸭绒含量是95%,第一件只有85%。

师:你们的意见和他一样吗?(一样)。

(指名回答,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进行)生可能说出:95%表示白鸭绒占填充物含量的百分之九十五:也可能说把填充物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白鸭绒占填充物含量的95份。(如果生说不出第一种,师可在回答出把填充物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白鸭绒占填充物的95份后继续问:也就是白鸭绒占谁的(填充物)的百分之九十五。)。

师板书:95%表示白鸭绒含量占填充物含量的百分之九十五。

师指着板书问:这个95%表示的是谁和谁相比的结果呢?

生:白鸭绒和填充物含量。它就表示白鸭绒占填充物的百分之九十五。(师随着学生回答在板书白鸭绒和填充物下面画上红线)。

师:那85%表示谁与谁相比呢?(白鸭绒与填充物)那它表示谁是谁的百分之八十五?指名学生说后课件显示。(重点显示出谁占谁的百分之几)。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数学的角度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老师决定听取大家的意见就买第二件,谢谢你们。

3、师:课前我让同学们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大家都找到了吗?那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同学们,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说说自己所收集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生小组内交流,师巡视查看)(指名学生说几个百分数的意思)。

师:你能把你收集的百分数的意思告诉同学们吗?谁第一个说?(生回答后师选择一个板书后问:这个百分数表示谁与谁相比,并用红线标示出两个量)。

4?师:我们交流了这么多百分数,现在来观察一下,这些百分数都表示几种量相比?

生:两种量。

师:这些百分数所说的是这两种量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啊?(引导学生说出是相除,也就是倍数关系)。

师:这些百分数都表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百分之几(指着板书说)那根据这些百分数的特点,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到底什么是百分数吗?(如回答不出,师引导把前面的看做一个数,后面的看做另一个数)(如学生回答出可对他进行评价:如你的归纳能力真强。生回答后,让其他同学说给同桌听,然后生齐说)师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5、师: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他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因此它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补充板书)。

师:同学们交流了这么多百分数,还总结出了百分数的意义,那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百分数,你能来说出这些百分数的意义吗?(课件示题,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出示四个含有百分数的句子)。

三、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师: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那它是分数吗?是什么样的分数?(分母是100的分数)那它和分母是100的分数是否完全一样呢?现在就让我们对照百分数的意义从下面习题中寻找出答案。(课件示题:对照百分数的意义说出下面哪个分数能改写成百分数,哪个不能,为什么?)。

(生对照百分数意义得出只有两个分数能改,因为它们都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而其它都表示具体数量所以不能改。);(师课件显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四、学生探索,掌握百分数的写法。

1、师;刚才我们研究了百分数的意义,知道了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那百分数到底怎么读怎么写呢,老师很清楚,你们是想让老师讲给你们,还是自学呢?(自学)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77、78页内容,从书中寻找出答案。(生自己看课本)。

2、师:会读百分数吧?那你们知道百分数怎么写吗?(指名回答后认识百分号)。

师:是这个符号吗?板书%。通常写百分数时,我们都是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

3、师:你们会写百分数吗?那下面我们来比赛一下,看谁写得又对又快。课件示以下十个百分数。(音乐中生独立完成)。

师:对找答案检查一下你是否做对了。(生对照课件)。

师:做全对的同学请举手?如果让你们用我们今天学的百分数表示你全对了,用谁来表示?(生回答100%)。

师:做错一道用谁表示呢?90%。

师:这个100%和90%表示谁占谁的百分之一百呢?(做对的占全部题目)简单说就是我们做题的正确率是100%.80%.

做对8个正确率是多少呢?80%。

4、师:大家在写百分数时觉得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写百分号时百分号的两个小圆圈应写的小一些。避免与百分号前面的数字混淆。

五、观察发现百分数的好处。

结合上面的10个百分数问题。

师:观察这十个百分号前面的分子有什么特点?分子有小数,有整数,有比100小的,也有比100大的。(得出分子可以是任何数)如学生提出不能是分数和零,师解释说明。也可以是分数,但一般不把分子写成分数形式。

师;哪个百分数最大,哪个百分数最小?你怎么一眼就看出来的?(它们的分母都一样,都是100)这里面有表示一半的百分数吗?这里面有表示“1”的百分数吗?那你们现在发现百分数的好处了吗?(一目了然,便于理解、便于比较。。。。。)。

六、感悟百分数的意义。

师:了解了有关百分数的这么多知识,我们和百分数成为了朋友,那现在我们利用刚刚所学的知识来判断下面这些话是否正确?课件示题。

师:请同学们用手势来告诉我答案。

判断。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2、一个鸡蛋重55%千克。

3、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0%。

4、甲说:我班女生人数占49%.乙说我班女生人数也占49%,那我们两班女生一样多。

师: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真多,这是老师在网上看到的一些含有百分数的一些信息。

读下面信息,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1、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但我国的人口却占世界的22%。

2、据了解,某西欧国家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功率为90%,我国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功率是100%。

3、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核算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速逐季上升:一季度同比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这使得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达到了7.7%。

师:看完这些信息说说你有什么想说的?

我国用这样少的耕地养活了这么多人,我们真是伟大啊啊,而我国的科技发展也取得了这么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且在全球危机的今年我国经济还持续增长,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民族啊。我深深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今后我将好好学习,争取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七、小结。

师:你对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请你用一个百分数来评价一下?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算理和法则。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学生对计算法则的掌握,以及在计算中能约分的要约分。

学生对算理掌握。

1、4个7连加是多少?怎样计算?

2、还可以怎样计算也得28呢?

3、如何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4、学生小结整数乘法的意义。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乘法中分数乘以整数这部分知识。

2、出示例1: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3/10千米。3天修多少千米?

3、学生读题,分析。

5、学生小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整)是什么?(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6、3/10×3如何计算?(学生讨论)3/10×3=3/10+3/10+3/10=3+3+3/10=3×3/10=9/10(千米)。

7、问:3×3/10是怎么来的?

8、谁能说说分数乘以整数是怎么算的?

9、小结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10、练习:说出3/17×5和4/15×6的意义并计算。

11、指书比较4/15×6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12、小结:分数乘以整数时怎么算简便?

3/18×62/5×153/7×6。

你认为今天那些知识最让你感兴趣?

六年级《穷人》教学设计

教学习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和善良,学习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段落,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提问:课文中的“穷人”是谁?他们的“穷”表现在什么地方。

(指生回答,引导学生归纳出“穷人真穷”)。

(引导学生得出“穷人更穷”)。

3、引入。

二、自主讨论交流,体会人物品质。

1、提出疑问。

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来后,桑娜知道自己家会更穷吗?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充分发表意见。

3、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段落来体会,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他没来!……为什么把他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写出了桑娜的自责。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几个问号?连续的问句表现。

了桑娜的担心。

“是他来啦?……不,还没来……”桑娜害怕地想。她到底想不想让丈夫回来呢?(既想又不想)那你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如果加上表情和动作,就更能体会出桑娜的害怕。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桑娜担心地想。

“他会揍我的!”--多担心啊!“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反问自己表现自责。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桑娜坚定地想。

我们用心体会了桑娜复杂的心情,有自责,有害怕,有担心,有坚定,这种思绪混乱、矛盾重重的心情,就是什么?(忐忑不安)。

(学生提到省略号,在本段中,省略号就是表示桑娜心理活动的断断续续、矛盾重重,所以,我们要运用适当的停顿表现出来)。

(2)“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桑娜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生活上的贫穷,让她的内心矛盾重重,忐忑不安,陷入了深沉的思考。

(3)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做些什么呢?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渔夫的沉默:没有打到鱼,明天一家七口的生活还没有着落,自己怎么向妻子交待。

桑娜的沉默:丈夫的问话,让她紧张,想说出实情,但又有太多的担心和忧虑,于是用缝缝补补来掩饰自己,心里仍然在盘算着如何告诉丈夫。

(4)“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她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这一次的沉默,桑娜不敢直接说出实情,而是用试探的语气来看看丈夫的反应。

面对西蒙的悲惨遭遇,桑娜本能地把两个孤儿抱回了自己的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5、继续讨论:渔夫会同意桑娜的这种做法吗?从课文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渔夫的决定?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抱养两个孩子不是简单的接济和施舍,而是艰难而漫长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要消耗他无数的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但是他为了帮助别人,宁愿自己受苦。没有豪言壮语,朴实的几句话,已充分的展现了他善良的本性。

善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他们还具有怎样的品质呢?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勤劳(这间渔家的小屋里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丈夫不顾惜自己的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

三、问题探究,主题升华。

因为:桑娜和渔夫有勤劳、善良、淳朴、富于同情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板书:穷人不穷)。

2、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16、穷人。

桑娜渔夫西蒙。

穷人抱养两个孩子穷人勤劳、善良穷人。

真穷更穷宁愿……也要不穷。

[穷人教案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穷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恩、嘿、哦、喃”4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自作自受、魁梧黧黑、喃喃、忐忑不安。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生活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渔夫夫妇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交流收集的材料。

1、简介本文作者以及其主要作品。

2、简介时代背景。

二、自选方式,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读书后,要求他们提出课文中易读错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以及不理解的词语。

仅以易读错的字音为例,学生有可能提出以下几个字:

自作自受魁梧黧黑仍旧模样勉强倾听。

可采用教师带读、轮读、个别读等方式练习读准字音。

三、检查朗读,从正确、流利两个方面评价。

四、交流初读收获。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对渔夫夫妇的悲惨生活和优秀品格的初步感受几个方面谈谈初读的收获。

五、置疑,交流。

学生提出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再提出小组内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主要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以“穷人”为题,而不以“桑娜和渔夫”为题?

2、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

3、当桑娜拉开帐子,渔夫看到邻居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有什么表现?

4、文章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其中,第一个问题学生较易理解,因此当堂课就可以解决。而后三个问题比较有深度,初读课文后便回答比较困难。可待到以后深入理解课文时再给予解决。

六、学写生字。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难写的字,并自己想办法识记。

小学六年级《有的人》教学设计

《有的人》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们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有的人》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1、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

2、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 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多媒体计算机

一课时

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

(出示幻灯片3)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 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 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 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1、了解鲁迅,了解作者

2、我的积累

1、现在我们播放朗诵带,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播放视频文件)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齐读全诗。

3、鲁迅简介

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

……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4、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2、3、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5、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1、 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死亡。

死生乃是自然规律,不可逾越,也无法逃避。古往今来,多少哲人和诗人对此惆怅过,悲叹过,思考过,议论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生死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一种生死观,“好死不如赖活”又是一种生死观。而诗人则彻底抛开生死的自然状态,把它幻化为意识形态。生死的界限变做道德的、审美的判断。于是,有的人生即死,有的人死即生。这在科学上是不可思议的,在艺术上确是真实可信的;这里情感的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

2、 比较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互相照应,2、3、4节分别照应5、6、7节。

2、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5、6、7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野草 题词》

作者借鲁迅的诗来表现鲁迅的高尚品质

(出示幻灯片9、8,齐读)

(4) 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a:(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2)“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3)“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b:(1)“永远记住他”。(2)“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3)“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三、 再次品读诗歌

要求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1、迅速默读全诗,体会:“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讨论后明确: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的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有的人》更含蓄,而且扩大了诗歌的内涵,使得诗歌更具有普遍意义。

阅读泰戈尔的《某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上图书馆借阅或上网阅读臧克家作品《老马》、《罪恶的黑手》。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算理和法则。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对计算法则的掌握,以及在计算中能约分的要约分。

教学难点:学生对算理掌握。

教学过程:

一、引探准备:

1、4个7连加是多少?怎样计算?

2、还可以怎样计算也得28呢?

3、如何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4、学生小结整数乘法的意义。

二、引探过程: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乘法中分数乘以整数这部分知识。

2、出示例1: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3/10千米。3天修多少千米?

3、学生读题,分析。

5、学生小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整)是什么?(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6、3/10×3如何计算?(学生讨论)3/10×3=3/10+3/10+3/10=3+3+3/10=3×3/10=9/10(千米)。

7、问:3×3/10是怎么来的?

8、谁能说说分数乘以整数是怎么算的?

9、小结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10、练习:说出3/17×5和4/15×6的意义并计算。

11、指书比较4/15×6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12、小结:分数乘以整数时怎么算简便?

三、引探总结:

3/18×62/5×153/7×6。

四、引探实践:

你认为今天那些知识最让你感兴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数乘以整数

计算小数乘以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被乘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反馈。

1.说出下面各算式中积应有几位小数:

25.4×362.37×1250.15×3。

1.032×243.506×10.017×21。

2.在积的适当位置上添上小数点:

观察:积的小数位数是否与被乘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为什么?(积中小数部分末尾的零省略不写,被划去了,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5×4=18×5=2.5×4=1.8×5=。

0.25×4=0.18×5=0.025×4=0.018×5=。

注意:计算的结果,小数部分末尾的零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4.列出乘法算式,再算出来。

(1)14个9.76是多少?

(2)6个3.25是多少?

(3)5.24的5倍是多少?

(4)1.6的8倍是多少?

5.课后作业:p4:1,2,3,4。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乘以整数是在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我们在复习中设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以及积与因数的变化规律。

在新课的引入上,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之中。通过带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大胆让学生尝试,讲解、讨论,把学生引导到算理的探究过程之中。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思维过程既有展开,又有压缩,突出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