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评语(模板20篇)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评语(模板20篇)

作者:曼珠

优秀作文应该具备独特的个性特点,通过表达个人观点和感受,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7.这些优秀作文不仅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给人以人生智慧和人情味。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这些简单的话语背后,是人类所群居的城市或地区的气脉,她滋润着山川河流,也滋养着每一个人的心田,只有让这一言一行,点点滴滴汇聚起来,形成如江河绵长,似湖海浩瀚之势,才能打造出一个城市的亮丽名片,才能构建出一个和谐文明的城市环境。

我对上海世博了解很多:

上海世博会的会徽是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图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上海世博会吉祥的海宝,寓意“四海之宝”,他正用热情的双臂,自信的微笑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海宝以“蓝”为主色,蓝色表现了海洋、未来、科技等元素,符合主办城市的特点,也契合了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除此之外,我还知道上海世博会是参观者看文化、看科技、看发展、看创意的良机。

看文化,世博会是文化交流的盛会——创新的建筑、精彩的演出、智慧的对话。

看科技,世博会是科技展览的舞台——科学的发明、技术的创造、文明的结晶。

看发展,世博会是感知未来发展的样板——超前的理念、最佳的实践、未来的感知。

看创意,世博会是激发智慧、创意的平台——发展的源泉、行进的动力、人类的希望。

文明如春雨,润物无声,礼仪像春风吹暖人心。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有礼仪修养的人,人人有礼,时时讲礼,处处习礼。这样,我们的城市才会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本人三生有幸,可以有机会参观难得的世博会,这次去上海观光世博实在感触颇深啊!

要问这次有何收获,首先学会了“受罪”,我想不说大家也知道,上海世博会吸引了万千中外人民的观光,每日客流量竟然达到40多万!要想看看某个国家的馆可不是那么容易,不仅如此,在世博园中无论做什么都要排队,就连买个东西,上个厕所有时也需排队。那至于看个馆,其难处也显而易见了!

其次看到了“世界”,排队入馆固然难受,但当你入馆时将是何等快活,当然了里面有大空调要比外面凉快多。先说阿联酋馆,这是我进的第一个大馆。从馆的外形来看就别具风格,这是一个沙漠状的曲折建筑物,代表了阿联酋的风格,并且它还能随着阳光变换颜色,入馆之后,一些代表着阿联酋的建筑物,像迪拜塔最为耀眼,还通过3d电影展现了阿联酋的发展与今昔,让人美不胜收,就好像身临其境!就在阿联酋一样。

最后领略了“科技”,在这一点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智利国家馆,虽然在体格与外形建造上不及英国、德国、美国馆但是其内容却很丰富,通过科技手段让你置身于其中,体会智利人民的生活情景,介绍了智利的繁荣,还以立体式模式展现智利民族风情,实在是引人入胜!情不自禁沉浸其中!

这一次上海世博观光还是“功大于过”啊,而停止、改变、创新的口号更是发人深思,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啊!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虽然自己就是现在生活在小县城,但是自己还是清楚地感受到,城市的生活其实要真的比村里要好很多,然后也就是因为城市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

每次逢年过节的时候,自己总会回到村里面,然后每次回到村里的时候,自己总是各种的不适应,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远嫁,总觉得自己和村里的一切格格不入!

偶尔就是有什么需要买个快递之类的,但是快递却不同村里,然后每次买个东西的时候,网购的时间特别的长,最后还得去小县镇里取,总之就是各种不方便!

也许有好多人会说,自己本来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有什么资格来嫌弃农村的不方便?

其实自己也没有,就是真的嫌弃村里的不方便,因为自己本身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但是如果在小县城呆的久的话,我发现其实县城里面还是各种机遇比较多,无论是就业也好,还是找工作也罢,越是大城市,机遇就越多,越是大城市,我们发挥自己的空间就越大!

所以其实对于农村和城市相比较,真的没有,就是哪个好?哪个不好?

单纯的说,从各方面来说,城市相对于,真的要方便很多。而且在大城市里也就是各种高科技的发展,各种信息的发布,真的要比村里进步好多!

很多时候自己也就在想,正是因为城市里的那些高楼大厦,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走向大城市,实现自己的人生和理想!正是因为大城市的那些璀璨,让我们更加的努力,想要让我自己变得更好!

而也正是因为城市里那种紧张节奏的生活,让我们的整个社会进步的更快。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距离上海世博会还有两天,仅有两天了。

可能是因为北京奥运会没能观看的缘故,我对于这次国际性的盛会异常期待。仅从电视上看到的各个国家的场馆,就发觉,各个国家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来吸引着国人。

世博会的耗资巨大,但它带来的利益和经济效益都是史无前例的,是一个展示主办方经济实力的t台,任中国各省在世博上,秀出曼妙的身姿和铿锵有力的舞步。中国将伴着雄浑的音乐,向世界证实,中国站起来了,中国正在向伟大的发达国家进军。

其实不然,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国家的日益强大,已经点燃了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热情之火,中国已足以成为发达之大国了。

这次的世博会,在炎黄子孙挚爱的东方热土上举办,2010年5月1日,在那黄浦江畔,世人将见证这一伟大时刻。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世博会不朽的主题。但我要说,上海让世界共欢庆。正是上海这个美丽而古老的城市,将会在世博召开的那一刻,融入欢乐的海洋,让笑声冲刷岁月的沧桑与斑驳,给上海描绘浓墨重彩的.一笔给世界予以欢乐与清新。

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世界愈来愈重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世博会也绝不忽视。上海世博会随处可见环保的影子,用饮料瓶制作的公园长凳更是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将节能的观点发挥到了极致。

吉祥物海宝的问世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身淡蓝色的着装,象征着一望无垠的大海,说明了主办方上海的地理位置——沿海;一绺俏皮的头发,象征着上海紧跟世界前进步伐,潮流时尚;同时海宝还集中代表了中华民族高尚、纯洁、美好的精神品质。现如今,海宝的形象已深深烙入人们心里,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正代代相传。

上海世博还寄托着人们的梦,只要有梦,生活将更美好,因为我始终坚信:

梦有着神力,梦所能到达的地方,比翅膀更远。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离世博只有两百来天了,眼下的上海到处都在轰轰烈烈为城市改头换面,这时的上海就像去年奥运前的北京,大兴土木一派繁忙,此时到上海来旅游是最不宜的,我为城市是否能在两百余天里变个大样心存疑虑,为建设者们的工期捏一把汗。世博的场地在浦东的三林地区,年底地铁七号线开通后,我们与三林之间一刻钟就可到了,因为这一点,心里有一点点期待。这使我想到世博口号:城市使生活更美好!

现在所处的城市是否真的给我带来了美好生活,我说不清,可以肯定地说,我所期待的美好不是这样的。让我历数一下这座城市带给人们的不美好:

拥堵的交通。无论选择何种交通方式,一定会怄一肚子气,公交最经济,可最拥挤,时常还担心地陷掉黑洞或者起火燃烧成冤魂,我现在乘公交要么找门口坐,要么坐在离锤子最近的地方,最后一排基本不坐,有那么几次我都准备自己带锤子了,对于那些神色可疑,大包小包拎上车的人格外关注,生怕惹怒他们。乘出租车,心情最紧张,一只眼看里程表,一只眼看红绿灯,走走停停,从浦西到浦东打车所花超过坐火车回老家了。自己开车很潇洒,如果不在乎上班迟到,汽油涨价,小区停车费提高,修车被宰,道路罚款,那尽管自己开车好了,如果不是单位补助报销,很多人会当私家车为一堆恼人的废铁。乘地铁,要做好被挤成相片和被人掏包的准备,美貌的小姐更要当心被异性“揩油”,外地的人当心在地铁站走迷糊了,千万别因赶火车或飞机乘反了车。骑自行车的伙计,要格外当心马路杀手和路上铁钉,汽车尾气里就当自己是过滤器好了!我常常想,城市发展到一定时候,科学家一定发明单人飞行器,拧开某个开关人就冲天而起,像鸟一样飞向各自的枝头。

冷漠的人际。人人都活得很累,个个都隔得很远,谁还有时间和闲心来培育友情啊,当我这个好客的又有一手好厨艺的人向朋友们发出邀请时,总会听到这样的回答:跋山涉水到你家吃饭啊,还不如你发钱给我们算了!在路上折腾三小时为吃一小时的饭的确太累,打牌喝茶这种最平易的交友也就更难得邀约齐了,小区住的互不相识,早出晚归难得碰面,所以单位里就渐渐多出了好些个剩男剩女,不是不找而是没有机会找,活得很累的人们连自己都顾及不了哪还会关心别人!

就算不偏激,我也找不出与以上抗衡的美好生活的理由,城市使生活更美好,是人们的一种期盼而非现实,怎样能使城市生活更美好,我们能做点什么呢?这个问题很难,我期待世博会上有解决的方案或者美好的模版!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城市用繁茂滋养人民,人民以创模回报城市。改革扩建只是最基础的对城市的'升级,而创模才能真正的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早已站在一个新起点的重庆,已蓄势待发,已具备通过开展创模活动,以此提高城市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实施优势发展的条件。创建模范城市是重庆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对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建设生态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一座座天桥在马路上屹立,这便是“平安重庆”;当一棵棵葱绿的树木在马路两旁纵然生长时,这就是“森林重庆”;当琐碎的嘈杂声从街道消失,这就是“宜居重庆”;当宽大的柏油马路覆盖住泥泞的羊肠小道时,这便是“畅通重庆”;当汽车所造的白雾退却时,这就是“健康重庆”!

而建设一个优质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离不开领导者制定的正确方针,更离不开万千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出谋划策。

重庆创模,“重”在参与,“庆”在有你。

作为一个有思想的青少年学生,我们应该关心并了解城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工作及基本要求,其次,应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注意保护城市别具一格的人文环境和优良的自然环境。还应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环境意识做合格的好市民,好学生,为重庆增添光彩。

我们用行动在“创模”,我们用坚持在“创模”。真正做到创模让城市更美好,城市让生活更靓丽。让我们同创环保模范城,共建和谐新重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上海世界博览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在世界人民的期盼中,终于开幕了!我怀着无比激动与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亲身感受了这次盛会。

进入世博园,来到亚洲展区,最吸引人的当然要属中国馆了。虽然,我很遗憾,没进入场管参观,但是,那雄伟的红色建筑,已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顺着世博轴游览车把我带到了欧洲。各具特色的建筑让我目不暇接。奥地利展馆如同一把平躺着的吉他;波兰馆外型不规则,表面布满了镂空花纹;“冰壶”形白色展馆——芬兰馆,宛如一座矗立于水中的岛屿;一座复古而创新的“藤条篮子”建筑便是西班牙馆;而英国馆看上去像一颗大蒲公英,又像一只胖胖的可爱的刺猬。我迫不及待地进入了一座仿佛漂浮于地面上的“白色宫殿”,一个法式庭院把我带到了世界“感性城市”——法国。绿色的植物,动感十足的喷泉,庭院一角的铜铃让我流连忘返。自动扶梯缓缓地将我带到展馆的最顶层,展览区域在斜坡道上铺开,斜坡道的右边可以透过玻璃欣赏法式庭院。而另一边则是一个很大的影像墙,投影上播放着让人垂涎欲滴的法式餐点。这时,几个可爱的机器人吸引了我的注意。他们在橱窗内用不同的姿势向游客们打招呼,他们时而摆摆头,时而挥挥手。我用中文对其中一个机器人问好,他也连忙说了句:“你好!”听说,他们还精通几国语言呢?我想,他们一定是遥控机器人。可我四处搜索也没看见他们的主人。呵呵,看来他们的主人是他们自己呀!这几个机器人充分展示了法国科技的发展。

离开法国馆,我又参观了非洲几个国家的展馆。

世博会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盛会。这次盛会,不仅让我了解了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生活及科技的进步,更让我深刻体会到全球人民都在为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着:低碳生活,节约能源,保护地球,让生活更美好!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快乐的海宝正微笑着向我走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也正因为这样,人们逐渐厌倦了城市里的生活,认为城市是紧张的,烦闷的,无聊的,甚至是令人窒息的。

城市,原本不应这样,应该是给人效率,休闲,娱乐,高科技,绿色一体的,但就因为科技过于发达,人们只追求效率,忘记了最初的底线,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手段地破坏环境,也许是无意的,导致现在大自然终于无法再承受,将他所有的不满都发泄了出来。

总算,人们醒悟了过来,知道绿色的环境对于城市来说有多么重要。绿色,低碳,环保在今年的世博会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expo,世博,是世界悠久的文化与传统,这一届在我们有着古老文化的中国举办的,每个中国人都引以为豪。

世博园里,几乎每个国家都以环保为基础而建馆。大家都知道德国是个典型的高科技国家,这届世博也不例外,但它同时完美结合了环保,据说世博结束后,德国馆将可轻易拆除,它的每块材料都可埋在地下,包括工作人员的衣服,可为土壤增肥,德国馆此后将成为一个大草坪。

同时日本馆的机器人,丹麦馆的美人鱼,中国馆的东方特色,德国馆的高科技,比利时的钻石与巧克力,都吸引着无数游客。

世博园里的温度日益巨增,但人们的热情却丝毫未减。现在世博已过去一大半,游客们还是络绎不绝的来。

看来,城市需要绿色,环保,低碳,人们更需要城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几日前,因友人相邀,我有幸亲睹了世博园风采。这是在中国举办的第一届非专业世博会。此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3.28平方公里的园区里围绕主题集中进行展示。整个世博园就是一个浓缩的当今世界,透过这里,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经济、科技,看到了城市的发展足迹,也看到了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距离。

从七号门进入向左走,巍峨庄严的澳大利亚馆顿时吸引了我。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拥有多万人口,可谓国强民富。展馆流畅的雕塑式外形酷似澳大利亚旷野上绵延起伏的弧形岩石。外墙釆用特殊的耐风化钢覆层材料,幕墙的颜色随时间的推移日渐加深,最终形成浓重的红赭石色,宛如澳大利亚内陆的红土。走进展馆,更让我感受到了这个国家深厚的人文底蕴与人性化的管理,“旅行”、“发现”和“畅享”三个活动区分别展现这片神奇大陆上各种奇异的物种以及丰富的文化。“发现”展区里有一个可容纳1000人的环形剧场,在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内上演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饕餮盛宴:跳跃的袋鼠,繁茂的植物;澳大利亚的城市,以及居住其中的人们的生活……通过高科技手法与人性化的文字向人们娓娓讲述了澳大利亚城市的发展变更以及这里人们的幸福生活。真正让我感受到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人们是多么地幸运,又是多么地快乐。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发达国家,其展馆无疑对人们充满了魅惑。遗憾的是,美国馆尚未开馆,只能在外面饱下眼福。美国馆外形犹似一只展翅飞翔雄鹰,占地6000平方米,约3层楼高,通体白色,被称为“鹰巢”,据说取名灵感来自于北京的“鸟巢”。这是否象征着其姿态有如雄鹰击空不可一世?不过现在听那些观看过美国馆的朋友说,颇为失望,馆内商业味太浓,文化味则太淡。

虽与美国馆失之交臂,却由此有缘与英国馆一会。自从198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一炮打响之后,其建筑风格便引领了历届世博会建筑潮流,成为经典。英国馆名为“创意之馆”,外部由大量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组成。每根触须顶端都有一个细小的彩色光源,这些光源可被组合成多种图案、颜色和信息。所有的触须都在风中轻微摇动,形成展馆表面变幻的光泽和色彩。看上去“就像一个会发光的盒子”。展馆的外表面还可以通过信息和图像的形式向外界显示展馆内部的活动。英国馆的独特外观使其拥有一种神秘的召唤力,人气超好。绿色环保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馆内特置了一方“绿色城市”展示空间,部分由英国的四大首府――贝尔法斯特、卡迪夫、伦敦和爱丁堡这四个城市的“绿色地图”组成。这不仅是对现实城市的创意重组,也是对未来城市的畅想构建。当走进传说中那朵美丽的.“蒲公英”时,我感受到其魅力原来不仅仅来自外观的独特,更是因了种子圣殿的神力。从近距离看,这些从昆明运来的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植物种子镶在亚克力杆内,看起来晶莹剔透。而一进入“蒲公英”内部就能闻到一股湿湿的味道。六万粒种子组成了这个“种子圣殿”,真是超级震撼!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才是英国人送给中国的“礼物”呵。这是中国收到的此次世博会最好的礼物。

作为中国人,当然得看看本国的展馆。此次中国作为东道主,着实展现了一个强国的风采。尤其是中国馆,无论从气派造型都决不亚于任何一个国家,只是外观采用传统的中国红显得略为俗气一些,但也由此体现出中国的文化。中国馆外观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整体呈斗拱状,高度60多米,远远看去,果有几分王者风范,气势磅礴。但走入中国馆之后,我却感觉里面缺少内容,与外观相比,显得单薄乏味了一些。展馆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在展馆当中也有一个类似澳大利亚馆的放映厅,同样在十来分钟的短片中展示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不过该短片重在歌颂党和国家,彰显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与澳大利亚馆短片相比,少了人性化与人文味,而且没有任何文字和声音,带有明显的政治教育意味。看过以后,除了科技的概念外,没有一种震憾心灵与灵魂共鸣之感。想起澳大利亚,不由得有些羞愧。

中国馆虽然也呈现了不少东西,有最新研制的水稻,有各种珍稀的历史文物,有高科技制作的动画屏幕,的确也很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但整体给人感觉除了科技还是科技,试想中国是文化底蕴如此深厚的一个大国,为何就拍不出澳大利亚馆这样的短片?为何就无法建出像英国馆、意大利馆这样的文化之馆?中国馆唯一让我略为震撼的是挂在墙上长达100多米的巨幅动态《清明上河图》,但惊叹之余却没有留下更多的思考。

我试图去中国主题馆寻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梦,因为时间关系只能选一而观,我挑选了城市生命馆。

生命是永恒的主题,也是最重要的主题,城市建设得多繁荣,文化建造得多完美,最终还是为了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人,为了生命更好延续的同时更好地体现价值。生命馆由“序厅”、“活力车站”、“循环管道”、“城市广场”和“生活街市”五个展区组合而成,其设计理念来源于一个健康的生命肌体。“我们将城市视作一种生命体,有呼吸,有血肉,有悲喜性情,有兴衰起伏。”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曾这样描述上海世博会主题馆之城市生命馆。走过“序厅”,火车鸣声入耳而来,这便是城市生命馆的第一站——“活力车站”了。工作人员说,选用火车作为主题,是因为火车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活力车站”借用了巴黎里昂火车站的设计,停靠着5列火车。驻足站台,你会看到售货亭和列车信息牌等装置,感受车站的繁忙。接下来是“循环管道”,在这里你会看到城市各种地下管道,包括水、电、气、热、垃圾管道,它们就像血管一样,维系着城市的生命运行。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未来管道将成为城市真正的枢纽。再过去便来到城市生命馆的核心——城市广场。它由7块曲折的屏幕和1块1000平方米的超大天幕组成,可以容纳800人同时观看。遗憾的是这里的短片与中国馆一样,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倒是在“生活街市”里,我却读到了几分城市生活的趣味。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有了城市,让我们吃穿更好;有了城市,让我们更文明;有了城市,让生活更方便。

我的爷爷奶奶和姐姐都是乡下人,今年他们都来到了城市,开始了不一样的生活。

自爷爷来了城市,身体健康多了。原本只剩一点皮包骨的'手,变得圆润多了。那被补过无数补丁的衣服,换成了家喻户晓的名牌,爷爷说:“在农村可能要上好的人家才能有这样好的衣服。城市在改变着我们的穿着,食物”

奶奶是农民,不懂得什么叫文明礼仪。奶奶说:“我们乡下人就这样。例如在公交车上,一个人占了一个位置,一定会主动让给老人和孩子,因为他们懂得要做一个尊老爱幼的人。可农村人哪知道这些只要自己有位置坐管他三七二十一,说啥也不让,奶奶说在农村大部分人也很粗鲁,常常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大吵一架。城市人说话很有礼貌,宽容别人,大事小事化小事化了。”奶奶说的话让我深刻的感到,城市让我们变得更文明。

我的姐姐是一个书迷,但在农村那些地方没有图书馆与书店。买书要跑到城里去,姐姐说:我每次只好等爷爷进城市时走上一个多小时才能买到书。多累啊!可在城里就不一样了,只要搭一下公交车,开一下汽车就到了,真方便啊!城市里还有一个方便之处呢!再乡村买一些生活用品,要串好几家店,城市里应有尽有,什么都找得到这让我感受到城市生活,让人们生活更方便。

美好只是一普通的词。,但“美好”的创造却并非易事。城市这位伟大的创造者正努力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优质、文明、方便的生活,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是上海世博会,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次荣耀,中国人民将喜迎八方宾朋,世界文明将汇聚华夏大地。对我们每个上海人来说更是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上海世博会是世界大盛会。在长达半年的展览中,已确认的参展方达242个,观众预计7000万人次。八方宾朋汇聚上海,辐射神州。我国将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广泛接触,理解、沟通、欢聚、合作,必将极大地增进大家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上海世博会是展示大舞台。世博会中国主题馆既浓缩了古代中华文明,又汇聚了新时代建设发展的辉煌成果。将全面展示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明,展示新中国60多年的辉煌成就,展示我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世博会不仅向全球展示上海,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展示中国。世界人民将通过上海世博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理解中国、感悟中国。

上海世博会是文化大荟萃。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将带来各自的多元文化和最新成果,将在这里交流城市发展的经验,分享惠及人类生存的智慧,探求美好生活福祉的愿景。新观念的交换、新经验的借鉴、新技术的交流,必将促进我国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上海世博会正向我们走来。我们要当好上海世博会的主人翁。举办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大事,也是全国的大事;办好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责任,也是全国的责任;当好东道主,不仅是上海人民的义务,也是全国每一个人的使命。

我们要当好上海世博会的参与者。认真实践上海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积极推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努力参与志愿者活动,以实际行动参与世博、支持世博、奉献世博。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指出:广大基层党组织要坚决服从、服务于世博大局,积极动员、组织党员参加世博先锋行动,给党员提要求、交任务,激发广大党员参与世博的光荣感、责任感;全市广大党员要认真履行承诺,积极参与世博“岗位行动、家园行动、志愿行动”,在岗位上做标兵,在社会上做楷模,团结和带领广大市民群众关心世博、参与世博、奉献世博;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与世博先锋行动,为党员和群众树立标杆,做服务世博、社会和基层的模范,以忘我的工作和出色表现,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教师的我,在这次盛会筹备、举行的过程中,立足本职工作,坚决服从、服务于世博大局,积极行动起来,无论在教学岗位上还是在社区中,去参与服务世博。争取做一名义务志愿者,为世博做一份贡献,献一份力。为上海乃至中国争光添彩。

2008年,中国奉献给世界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再过几天,中国一定能够再奉献给世界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人类已经走到了分岔路口。城市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诸多的矛盾,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城市该何去何从?人们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了20xx上海世博,期待世博能给出答案。世博会向来是时代文明的集结地,是历史未来走向的指明灯,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适时的给出了解答。

繁华的大厦,喧嚣的街道,穿梭的人流,似乎这些就是城市的代名词。面对这些,我找不到幸福的温存。我坚信,金钱、地位、声望堆砌不出恬静悠闲的幸福,金钱可以带来很多,但那只是辉煌的外表,剥开那虚假的外衣,剩下的不过是空虚的躯壳。在我眼中,现代城市是无法给人幸福的。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走进了丹麦馆,比起其他精心设计的展馆外观,它的展馆并不惹眼,但“幸福生活,童话乐园”的主题却被诠释得淋漓精致。丹麦海港水池的中央,小美人鱼安静得栖息,唇边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嘴角微翘的游人,踩着单车,缓慢而自在的前行,所有的烦恼疲劳的化作释然一笑。这不正是丹麦馆给城市的答案:人们在繁忙的城市生活过后,放慢节奏,人们依然可以简单幸福的生活,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宁静、悠然。我的心微微一颤。

走出恬静的丹麦馆,夕阳已经昏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童年斑驳的老墙、宁静的小巷和恬淡的家乡。只不过,这次不再是对旧时怀念的酸楚,而是发觉现代城市也能简单幸福的欣喜。霓虹闪烁,不再是刺眼的光亮,而是幸福的福音。

此时的我,终于明白,白天在城市的快节奏中奔忙,为的是在夜晚能够安然的享受宁静缓慢的幸福;“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上一页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因事生感,思考的主题是城市文明。用倒叙、追忆、补叙等等叙述方式,将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故事穿缀成珠,既丰富了文章内涵,又彰显了主题思想。

我们每天上下班几乎都要乘坐公交车,留心观察总能遇见许多人和事。公交车虽小,是体现一座城市文明程度高低的大舞台,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最佳场所,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或鉴戒的呢?说来也真巧,一次坐公交车就遇见这样两个人,他们的表演简直让自己目瞪口呆!

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紧紧地拥着一个小女孩。男孩一会亲吻女孩,一会又肆意地疯闹。正当男孩肆无忌惮时,可能是碰到了身边一位年老的长者,老人家用批评的语气低声问,想耍猴回家耍去。男孩子先是楞了一下,接着用很不客气的言语回赠老人,管得着吗又不是你家炕头。接着又大声地“哼”了一声。

老人很无奈地摇摇头没再说话。我仔细的打量一下这两位少年,女孩长的非常漂亮,可以说是花容月貌,男孩子更是帅气十足风流倜傥。可是,他们的行为与形象是那么的不协调,用“目中无人”来比喻一点不为过。两个人依旧站在车门口,依旧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一会男孩子从口袋里取出化妆品,轻轻地往女孩的脸上涂抹着什么,然后又往女孩的嘴唇涂口红,女孩微闭双眼幸福地享受着他男友的关爱。一车人都在观看他们的爱情缠绵直播,大家一定都很尴尬。其实,不光是在公交车上,甚至在其他公共场所都会有这样的场景。试问,现在的孩子们究竟怎么了?难道就没有一点羞愧的感觉吗?再说得严肃一些,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了这座城市的尊严与和谐。

记得去年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一件小事,是乘大客车到郊外游玩,那天坐车的人特别多,可惜来晚了一步没能买到坐号,还好车上预备了小板凳。我的座位也还不错,是中间过道最前排,一路上可以看沿途流动的风景,心里还真有点美滋滋的。

这时,客车突然一个急转弯,惊醒了梦中的我,不知所措也好,茫然四顾也罢。反正是有点找不到北了。可能是客车拐弯太突然,正在自己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身体撞到右边一位大姐姐的腿上,再加上惯性,可能是把她弄疼了,她很不高兴地了嘟囔着什么话,一脸的不高兴。本来客车一个急转弯自己就被吓了一跳,又遇到这位姐姐这样不理解,心里有说不出的委屈。

什么事情都是那么巧合,一路上客车有好几次急转弯,而且我总是向她的方向倾斜,好几次尽量控制自己的身体,每次只能用手轻轻地扶着她的腿,因为她是坐在客车的座位上身体比我高出很多。每次的碰撞,都要歉意地连忙向她道歉,这位姐姐依然很傲慢地瞪着我,嘴里不停地说着;你都抚我几次了。本来被汽车的颠簸和急转弯道的缓冲已经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再加上她的不理解,心里真的难过极了,强忍委屈的泪水只能一遍遍地说“对不起”。

满心的无奈伴着轰隆马达声、慢慢回味起一幕发生在北京的情景。在夏天的一个清晨,那天我从清华大学南门坐公交去天安门,上车后也是没有一个空座,索性就站在车窗前看北京的街景。汽车行驶的'速度很慢,因为总要停车接人。我有一个致命的毛病,不管坐什么车都会晕车。记得当时感觉真的难受极了,这时,有一个大学生摸样的年轻人站起来招呼我;姐姐您坐我这来,“北京人说话喜欢加上您字,听起来特别亲切”。我忽然感觉像遇到了救星,连声说谢谢你小弟弟,他微笑着说着轻轻摇头,当时心里特别温暖。

就这样我坐在他原来的座位上,他就站在我的身边。我微笑地问他,你是下一站下车吗?他很有礼貌的回答;不,还要好几站地呢。听了他的话顿时在我的心里升腾起一种感激,是那么的温暖美好。经过与他交流,得知他的老家在南方的农村,他说父母陪养自己很不容易,所以要好好珍惜来北京读大学的机会。我和他谈了许多,我发现他是那么的自信,又是那么的阳光。过了许久他起身下车,并非常礼貌地向我挥手道别,我也起身用目光相送,并向他连连致谢。

在首都,每次乘坐公交车都能看见有许多人给小孩子让坐,在敬佩之余心里在想,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北京啊!如果我们的国家其他地方都能做到这一点,那该是怎样的一种风景。打那以后乘坐公交车,只要是看见小孩子和老人都会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们,要向北京的那位大学生学习,把温暖和方便留给需要帮助的人。如果人人都从自我做起,树立文明的个人形象,提高个人素质,那么我们的生活该是多么的美好!

其实文明表现不只局限在公交车上,许多场合都需要有这样的品质。就如我们写文章也是一样,“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其实一个人的文明程度表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提高,才能恰倒好处的表现出来,多给自己身边的人送去一点点帮助和温暖,让社会文明在大家相互的关爱中发扬传播。

善良并有礼貌的文明行为同样体现在许多地方,我听过这样一段幽默而亲切的小故事,让自己感动的同时也多了一份思考。“在一家餐馆里,一位老太太买了一份牛排,在餐桌前坐下,突然想起忘记了拿水果。她去拿了水果,重又返回餐桌,却发现自己的座位坐着一个衣襟不整的人,正在吃自己的那份牛排。”

“他无权吃我的牛排。可是,他或许太穷了。算了,不过,不能让他把牛排全吃了”。老太太心想,于是,老人家拿起了餐具,与那个人面对面坐下,不声不响地吃了起来。就这样一份牛排很快被吃完了,两人都默默无语。那个人突然站起身,端来一碗汤,碗里放着两把匙子,放在老太太面前,两人继续喝汤。之后,两人起身离去。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自己活动的范畴内体现着文明的行为,您的一举一动无不在影响着身边的人。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们要用怎样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文明将永远是一个国家,乃至一座城市的骄傲。如果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从自我做起,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愉快的给予别人以关心和理解,相信我们的社会风气会更和谐美好。在我们体现文明的同时,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时时提醒自己,在尊敬他人的同时要有更多的付出,相信,得到别人感激的同时,也让自己的情感得到一次新的升华。

文明是相互影响的,在给予他人帮助的同时,自己收获的是快乐和温暖。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乃至公交车上,甚至一些小的环境中,最能体现出我们每个人的礼貌和文明,体现着个人的素质与修养。正如我所遇到听到的人和事,形成了极大的鲜明对比,所以要想了解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从公交车上,以及其他的公共场所最能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文明无处不在。让我们都从自身做起,做文明市民,让我们用行动为自己代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世博会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标语,让我看到了我们在有条不紊的生活。在20,马路上,让人感到秩序井井有条,无论是人是车,都会遵守交通规则,再也不会有闯红灯的人或车,自然也不会有交通事故了。事故减少了,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了!

世博会的这一标语,让我看到了我们在2013年空气清新的生活。在2013年,空气清新了,人们都尽量用一些无污染的用品。那时候,有一种新的汽油,汽车排出的气,不但没有刺鼻的、有污染的废气,反而有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而且无污染哦!空气清新了,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了。

世博会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标语,让我看到了我们在2013年干净整洁的生活。在2013年,不管在哪里,你都会觉得特别干净。因为那时,人们都注意了环保,知道了乱丢垃圾的危害,而且城管部门也加强了力度_每条道路上,3辆清扫车,24小时轮流打扫;每隔4米设一个垃圾桶,垃圾桶多了,人们乱丢垃圾的概率就少了。城市干净了,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了!

世博会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标语,让我看到了我们在2013年科技发达的生活。在2013年,我国的科技业发展迅速,这主要是因为人们都努力学习了呀!iptv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很普遍了(人们买的都是中国产的,质量非常好),人们在选择电器时,已经不太看外国品牌的了,因为我们中国也造出了优质的电器,比外国产的电器都棒。科技发达了,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了!

2013世博会,你是我们的希望,你的好坏,关系到中国,关系到中国在外国人眼里的声誉。加油!世博!祝你能举办成功,告诉那些瞧不起我们的外国人,你们会的我们会,你们不会的我们也会!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远离城市的喧闹,游走于长江岸边,这里垂柳成荫,鸟儿啼鸣。鹅卵石铺砌的林间小道弯弯曲曲地蜿蜒着几里路,绿草已经慢慢地发黄枯萎了,江上景色美不胜收......

江的南岸高楼耸立,鳞次栉比。长江公路大桥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一片繁忙的景象。一艘艘往返的货轮载着货物日夜航行在波涛滚滚的母亲河。

近二十年的客轮停航,往日的码头接客、送客的热闹场面一去不复返了。高速公路的修建、高铁的运行以及航班的开通,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把人们安全、便捷、快速地送往祖国和世界各地。

生活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人们利用现代化的通讯设备,把彼此的距离拉近了。然而,现代人比过去人活着更累、更忙碌、更陌生、更烦恼,人与人之间从心理上又拉开了距离,富裕与贫穷让人们变得更浮躁、更冷漠、更无情、更无安全感......

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城市的高度发展和迅速膨胀,日益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大量生活垃圾的产生,无遏制的化工产品的生产,重金属造成土地的盐碱化,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保护母亲河——长江,保护环境是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城市需要文明,城市呼唤文明,!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观看上海世博会回来后,深有感触,这次世博会不仅是最大一次发展中国家最大城市的举办,也不仅仅因为园区的面积最大,参展的单位最多,独立的国家馆、专用馆最多,而是因为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布局规划都是做的很到位“一切源于世博”的确是这样,至少在中国它对国家经济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选址位于黄浦江两岸、卢浦大桥与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区。上海世博的选址非常有战略眼光,选择了城市中心的旧工业改造区,这样既与城市的主题相吻合又带动和实现了老城区的有机更新,激活了衰败老城中心,让其重新美好起来。选择这样的地区作为世博会的园区,是极具挑战的。园区的规划者和决策者,没有采用惯用的推平投的方法,来挪用场地,除了搬迁一部分的工厂和居民,对场地的老建筑和近现代的工业遗产,尽可能的加以保护、利用、改造。这不仅使5.28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得到全面更新,而且带动浦东浦西城市的更大生机和城市功能改善。

可持续发展是现在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何在发展方式上既保持经济持续地发展,又保持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这是人类所面临的难题。比如根据博园区初步整体规划,世博会的大部分设施得到保留和充分利与公共活动中心、现代化居住区、大面积生态绿地及文化、会议、展览居住、休闲娱乐、商业服务等大型公共设施。用从而有效地发挥世博会的综合效益,这就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远大馆和德国馆也很好的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做好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远大馆是我看的第一个馆,在世博会众多绚丽夺目的展馆中,银灰色远大馆显得很朴素。但这座朴素的六层小楼居然是一座在24小时内建成的、9度抗震、6倍节材、5倍节能、20倍净化、1%建筑垃圾的传奇建筑。进馆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抗震建筑应该怎么做,斜撑+轻量加工厂化。建筑工厂化可以让建筑自由移动的,一天之内就可以拔地而起。建设过程就像搭积木,一台吊车从平板车上吊装起工场化生产的的钢材、墙体泡沫板、管材、地板等配件,安装工人将其依次组装到预定的位置。现场没有挖掘机、水泥搅拌机,没有建设工地常见的扬尘。这似乎让我们看到另一个建筑方法,工厂产品可以确保产品的标准化,才能保证建筑的抗震性。

在远大馆里的节能科技体验厅,让我感受到:“节能举措其实是举手之劳。”这里展示的节能住宅,窗户要是多层的,并且是塑窗框,这样能有效隔热。遮阳要从传统的内遮阳转变成外遮阳,室外的热量才能最实际的被停留在户外。墙体进行厚保温,就像给房屋穿了件外套。

展厅里展示的新风热回收系统,通过热回收新风机将新风引进室内的同时将高温阻隔在户外,使进入室内的新风温度保持在30度以内。诺大的世博园区各个场馆体验到的凉爽空气,正是来自远大,这减排的co2,相当于种了400万棵树将远大告诉我们,建筑行业的不作为,造成80%的能源浪费,只要采取隔热措施就可以杜绝浪费。对建筑,我们不能只看得见豪华外表,对节能,我们不需要高瞻到光电、风电、地热那些抢眼词汇,我们现在要做的只是杜绝浪费,然后再让我们锦上添花吧!远大馆旁边的三角厅,也是远大主旨所在的地方:寻找70亿人的方向。漫步在这条深邃的走廊,耗10,000公斤肉;1,600棵大树;80,000公斤石油;100,000吨水;制造15,000公斤固体垃圾……“远大馆用事实告诉我们:低碳、环保、节能才是70亿人未来的方向。

让后让我感叹的便是德国馆,德国馆是四个不同的变形胆体,组成和谐的主题,体现了德国人严谨理性的风格。进馆后经过那条介绍自己国家景点的长廊,精彩就开始了。先是墙上滚动播放的视频如德国是怎样规划他们城市的,雨水废水是怎样处理后再利用的。

在接下来它介绍了各种环保材料的用途,都是我们不曾看到过的,譬如可以中和有害物质的屋顶瓦climalife屋顶;可以吸收有害物质的saratechpermasorb墙纸等等。

德国馆建筑设计师还介绍了展馆应对高温的一个“秘密武器”。德国馆的外墙使用的是网状的、透气性能良好的革新性建筑布料,其表层织入了一种金属性的银色材料。这种材料对太阳辐射具有很高的反射力,就像建筑外墙之外的第二层皮肤,为展馆遮阳。同时,网状透气性的织布结构能防止展馆内热气的聚积,可减轻展馆内空调设备的负担。世博会结束后,德国馆总共约1.2万平方米的这种革新性建筑布再利用。

与金属球的互动也非常出色,金属球内装有感应装置,它会对人群的动作及其呼声做出回应:“动力之源”的参观者行动越是踊跃,金属球摆动的速度和幅度就越大。此时,德国展馆的参观者共同经历着齐心协力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它提醒着人们,创造都市活力要靠每个人的努力。

中国国家馆也做的很出色,非常大气,让我们看到了主办过家的风范。49米高度,动态的《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谁不为止惊叹?41米高的约10分钟的“骑乘”旅途中,中国传统城市营建的智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木结构建筑、拱桥、庭院、园林、斗拱、砖瓦等成为沿途观赏的亮点。在中国馆“低碳”展区的结尾部分,荷花与水帘组成动人景观,也让人心旷神怡。

5天时间,看了很多馆就不一一做介绍了。我思考着世博会到底带来什么呢?上海世博会的场馆建设,包括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展馆,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场精大利亚馆,墙面使用的颜色,使人想到了澳大利亚充满土著的野性之美。美国馆,显得清丽、脱俗、充满生活气息。采的建筑博览。中国馆以中国元素,庄重大气的风格,展示了中国发展当中的文化形象。日本馆,则以蚕寓意中日文化交流。俄罗斯馆用瓷的外墙,意味着中国出口欧洲的瓷器,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每个馆都各有千秋,各领风骚。这就带来了世界文化的大交融。我们在学习各种文明,各种文化的同时也一定要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保持自己的特色,这样世界才会多姿多彩。

2010世博会参观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次,每天馆内参观人数也有几十万,可是世博园内秩序井然。因为工作人员分类明确,这毫无疑问的是带动了中国的就业率。7000万人的饮食住宿,必然带动很多厂家的崛起与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7000万人的防灾措施怎样处理,如果出现火灾,地震怎么预防?7000万人的交通如何疏导?这些问题势必促进了我国基础设施的加强。

对与上海,高新技术产业也将受益于世博会,增长势头迅猛。世博会不仅是展示世界各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各行业聚首的盛会,而且是各国产业技术发展的竞技场。上海世博会将展示最新的科学技术,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将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与合作,高新技术的创新、这有利于上海逐渐成为高新技术的核心城市。

世博会是收藏、发明、展示、发现的橱窗,是人们零距离交流对话的平台。世博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文明的提升、社会的进步、经济的提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让生活更美好!

专业。

08装潢环艺。

姓名。

吴芳。

学号。

2008211304047。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亭亭玉立的高楼我们在自主教育中快乐成长大厦、繁华茂景的公园……都让我为之感叹。现实中的城市一切都那么使人安闲,一切都那么美好。

人的生活真的丰富多彩,有些人的生活凄凉,但造物主还是赋予了他(她)们生命,生命代表一种可贵,一种享受——正如同现实社会如统计员2010年个人工作总结此多姿,珍惜生命,享受生活吧!

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城市,人的生活之所以多姿多彩,乐气十足,是由于城市。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共创美好家园,共营绿色生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城市用繁茂滋养人民,人民以创模回报城市。改革扩建只是最基础的对城市的升级,而创模才能真正的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早已站在一个新起点的重庆,已蓄势待发,已具备透过开展创模活动,以此提高城市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实施优势发展的条件。建立模范城市是重庆社会礼貌进步的表现,建立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对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建设生态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好处。

当一座座天桥在马路上屹立,这便是“平安重庆”;当一棵棵葱绿的树木在马路两旁纵然生长时,这就是“森林重庆”;当琐碎的嘈杂声从街道不见,这就是“宜居重庆”;当宽大的柏油马路覆盖住泥泞的羊肠小道时,这便是“畅通重庆”;当汽车所造的白雾退却时,这就是“健康重庆”!

而建设一个优质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离不开领导者制定的正确方针,更离不开万千市民的用心参与和出谋划策。

重庆创模,“重”在参与,“庆”在有你。

作为一个有思想的青少年学生,我们就应关心并了解城市建立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工作及基本要求,其次,应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注意保护城市别具一格的人文环境和优良的自然环境。还应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环境意识做合格的好市民,好学生,为重庆增添光彩。

我们用行动在“创模”,我们用坚持在“创模”。真正做到创模让城市更完美,城市让生活更靓丽。让我们同创环保模范城,共建和谐新重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苏州河是一条“沉淀了上海的繁华、往事、传说和所有的垃圾”的河。多少年来以黑臭文明的苏州河改头换面了。而现在站在苏州河畔,看到的是洁净的水面、粼粼的波光、长长的绿化带、亲水的平台、还有绿荫下漫步的游人。

再美的玉也总会有瑕疵,在我们身边也发生着与世博会不相谐调的事情:

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我和一个朋友走在繁华的.大街上,车辆川流不息。快走到一家品牌店的时候,突然一个“异物”从店门口飞了出来,那异物与一位正巧经过的叔叔来了个亲密接触——汤汁溅在了大叔的裤子上。

虽然那位大叔没有计较什么,拍拍裤子就走了,但在一旁的我们看了却揪心了起来:这不仅弄脏了人家的衣服,而且还破坏品牌店的声誉,更破坏了一个城市的形象。“做一个可爱的上海人”,不正是每一个上海人都说希望的吗?那么就应当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还来得及!否则,“乱扔垃圾”又将是中国人的“专利”!国际上的笑柄!

让我们一起携手,美化环境,让全世界看到: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李远行。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细数从上世纪末提出的小康社会,到新世纪的新农村、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和美好乡村,当下最流行的话语一定非城镇化莫属。概念翻新之快,让人感觉就像猴子摘苞谷,摘一个,丢一个。人们忙于创造一个又一个新话语,却懒于梳理其间的逻辑关系,更谈不上反思了。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stadtluftmachtfrei)”,这是一句自欧洲中世纪起一直流布至今的德国谚语。这句话本是反映那些成功逃离欧洲领主制庄园的农民的喜悦心情,后来却被严重误读,变成了城市代表了现代文明,甚至直接与进步划等号。中世纪时,农民离开庄园实际上就是一次豪赌,农民摆脱了和领主的依附关系获得自由,同时也失去了庇护。有点类似中国传统宗族社区,一个人一旦逃离村落社区,要么落草为寇,要么流浪他乡,没有其他选择。他乡往往就是指城市,因为城市是一个陌生人社会,无须考虑庄园或村落里的伦理禁忌,好死赖活都是自己的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谁也没觉得城市生活高于乡村社区生活。

西方现代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副产品。随着暴力或非暴力方式打开海外贸易之门,领主们觉得维持庄园制不合算,把土地圈起来养羊剪毛卖更有效率。而养羊是不需要多少劳动力的,于是领主们主动将庄园里的农民撵出去,更不会追逃那些主动离开的农民。农民们想不自由都不行。被逐出庄园的农民们除城市以外无立锥之地,只能去城市。农民的两次逃离不一样:工业化之前属主动,尽管可能有各种不得不出逃的原因,之后是被驱逐。农民在城市的聚集,正好为工商业提供大量的劳动力,且供应过量,劳动力价格低廉,工商业者们趋之若鹜,城市自然就成了工商业集聚的地方,开始快速扩张。西方现代城市兴起的根源不过如此,丝毫不见得如今人们给他贴上的金色光环——城市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产生的。

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人口向城市的集聚是一种客观现象,尤其是在西方社会工业化早期。从逻辑上讲,西方现代城市是人口集聚(农民被迫进城)在先,工1商业集聚(资本追逐劳动力价格洼地)在后,是特定历史情境下劳动力和资本的自然匹配。其客观后果是促进了现代性的发育:如政制转型,公民社会的形成,市场扩张,工业规模化、城市化加速等。虽然乡村出现了人口学意义上的过疏化,但是,由于乡村农场已被整合到统一的市场,农场主也同时被整合到社会之中,其行为和观念与城市人并无差异。所以,西方城市化并没有演化为城市中心主义偏好。

当今流行的城市(镇)化理论是建立在“传统—现代”的现代化二元叙事基础上的:乡村属传统社会,城市属现代社会;乡村是自然经济,城市是市场经济;乡村是伦理社会,城市是法理社会;乡村是农业社会,城市是工业社会„„,所以,现代化就是城市化,农民进城是所有国家现代化的必然归宿。这是对西方城市化模式的生搬硬套,也是对城市化理论的误读。撇开西方城市发展史不说,即使在西方现代性理论中,城市化主要关涉社会成员的行为和价值观念变迁,而与是否一定要在城市里生活无关。尼尔·安德森()曾指出:“一个人可以通过迁移到城市而被城市化,也可以在非城市的地方实现。„„人们既可能没有迁入城市,也可能没有从农业转向非农职业。”

现在所谓城市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其价值预设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理论基础是城乡二元论,其实践目的是基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经济学沙文主义考量,充分体现了城市中心主义的偏好。与西方城市化不同,我国是工商业城市集聚在先,农民进城在后,这种先后关系形塑了农民与工商业、农村与城市的位势。这种位势不仅指工商业资本对于农民的优势,更是指资本与权力的联姻对于农村的宰制。为什么进城打工的农民叫农民工?就是需要你当工人的时候,你就是工人,城市对农民工是议价,而非接纳;不需要你当工人的时候,你就是农民,城市有权驱逐农民工。现在提人的城镇化,表面上是想通过让农民工在城市有家、有业、有工作,能在城市里安居下来,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暗地里是盯着“新市民们”的钱袋子,希望他们能在城市里消费,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另外还盘算着农民工市民化后家乡那块一亩三分地。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预设除了表现出无来由的傲慢,还是对乡村生活的污名化。从类型学上看,城市和乡村是一个连续统,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是有差别的。差别既可能是体制原因造成的,也可能是城乡文明自身的类型学规定性所致。城乡连续统的类型学规定性决定了城市和乡村的区位关系,即互为主体,互融共存,而非城市吞并乡村,或者乡村包围城市。从城市与乡村的区位关系上讲,消灭乡村从保持文化多样性上就说不过去,事实上也无可能性。对乡村生活的污名化将体制上的城乡二元结构从价值层面加以固化,粗暴肢解城乡关系,导致之前曾明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陷入尴尬的境地。乡村被绑缚到城市扩张的隆隆战车之上,成为予取予夺的对象。

从社会学视角看,城乡关系是建立在城市和乡村两个互动主体基础上的。互动关系是建立在主体之间的,单极主体只能意味着支配或依附。城乡关系也不例外。失去其中任何一个,城乡关系将无从谈起。城乡关系体现了城市和乡村两个主体之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结构。当前中国城乡关系出现断裂,表现为城市高度组织化和乡村“原子化”,对应的是城市中心化和乡村边缘化。

毫无疑问,中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有着历史、国情、体制等多方面的深刻根源。城乡关系结构演进客观规律要求我们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从体制、制度、政策和规划上实现不同层次的创新。但是,由于缺乏与城市主体相对应的乡村基础单元,城乡互动和实现一体化发展变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前的城市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场域的中心,不仅具有很强的主体性,而且因为受城市偏向的庇护日益强势。政府机构、企业单位、商贸中心等不仅自身就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实体,而且相互之间由于利益关涉产生联合,从而获得了对乡村的绝对支配权。反观当前的农村,由于实行的是行政意义上的行政村村民自治制度,行政村的“行政”功能和“自治”功能相互冲突,导致行政村组织与单个农户关系脱节,无法形成有效的集体行动,因而难以担当城乡连续统的“村”一极主体。而自然村既非行政单位,又非社区,也难但此任。乡村普遍以农户为单位的“原子化”结构,“村”已不“村”。3失去“乡村”一极,“以城带乡”,“乡”在何处?事实上解构了城乡关系。由于乡村一极主体的缺席,城乡关系由原先的“城—乡连续统”转变成现在的“中心—边缘”结构。城乡关系的断裂,导致推进城镇化过程基本上只是一个“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自上而下的全局性统揽,但必须要有自下而上的主体配合方见成效。并且顶层设计本身也需要建立在基层创新实践载体之上,否则,极易变成闭门造车或“拍脑袋”。由于缺乏对应主体(乡村)的有效应对,自然就落得一个“剃头挑子一头热”或“上动下不动”的境况:城镇化变成了“造城”运动,农民“被上楼”,资本下乡变成“圈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变成工商业屠宰农业等。所以现在更紧迫的任务是建构城乡互动关系。

建构城乡互动关系,其首要任务就是重构乡村的主体性。乡村的主体性必须有载体,其社会基础是什么?新农村建设实际上已给出答案,只是在实践过程中异化了。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20个字方针里虽然没有提及城市化,但是其内涵却是城市化的。一者,20个字方针要求农村建设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政治等方面全面发展,注重乡村社会结构、农民行动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另者,在价值评判上,尊重乡村的主体性,视乡村社区为整个社会构成的有机组成部分,肯定乡村社区的生活意义。

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分别从体制和福利层面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助力,同样体现了城镇化意涵。城乡统筹不仅是“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更是要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调整二元结构,最终达到建构城乡互动关系的目的;城乡一体化则从城乡社会成员平等享受福利着手,解决社会公正问题。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构成新农村建设的两翼,通过权、利的均衡重构城乡关系,使城乡结构由“中心——边缘”状态回复到连续统状态。城乡连续统是指由城乡两极构成的社会系统,两极之间包含诸多节点,例如都市——大城市——中小城市——集镇——基层集市——村落社区等。其中每个节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有城市性,又有乡村性,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新农村建设并非是在与城市隔绝的情况下进行的,新农村建设不仅与城镇化不相抵触,其建设过程本身就是城镇化。

之所以新农村建设很快淡出视野,是因为人们刻意忽视上述内涵和意义,偏执地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割裂,本质上仍然是城乡二元思维。在他们看来,城4市是高级的,乡村是低级的;农民进城安居是社会进步,乡村只是保留地,最多只有人类学的价值。从相关智囊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前抛出的“383”方案中涉及城镇化的内容可窥见一斑。用农村集体土地入市交易的土地制度改革,为城镇化埋单,只能是进一步固化城乡二元结构。所谓土地(耕地、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有偿流转,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满足城镇建设用地需要。至于所标榜的通过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目的是否可以实现则另当别论。再说,即使对农业现代化有所助益,农业现代化反映的也只是业态,并不等同于农村现代化。

城市(镇)发展并不等同于城市(镇)化,城市自身的发展受政治、经济、文化区位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呈现不同的样态,并且有兴有衰。从空间布局上看,城市与乡村既可以是泾渭分明,也可以是呈网格状分布,相互交融。城市(镇)本身也非价值评判上的制高点,只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诸多空间维度之一。而城市(镇)化则是在特定时空情境下发生的社会结构、社会行动以及价值观念的社会变迁过程。就当下中国来看,城乡权、利的均衡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前提;新农村建设是重构城乡互动关系的手段;农村现代化是城镇化的目的。

城市(镇)化作为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也是长期演化的结果。虽然人们可以在探索其内在机制的基础上预先做出规划和应对,如通过在地工业化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通过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乡联络,通过福利延展增强农民行动能力等。但是,人为地强力推进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得到的可能是反效果。一方面,高犯罪率、拥堵、雾霾等城市病正在中国的城市蔓延,心理紧张和过劳正在吞噬每一个城市人的健康,消费主义文化和急功近利思想也正在腐蚀人们的心灵„„;另一方面,乡村社区正在加速解体和衰落,农民工面临进不了的城和回不去的乡的尴尬处境,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被城市文明撕扯得支离破碎„„。

从一个毫无根据的价值预设出发,押经济增长的宝,难道这就是城镇化意涵的全部?

作者简介:

李远行,男,1968年生。法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和社会人类学。于《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读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合作制变迁的历史经验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农民合作行为与新农村建设——以安徽小岗村为个案的社会学研究”以及教育部规划项目“当代中国农村组织形态研究”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