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应用题参考教案(专业14篇)

应用题参考教案(专业14篇)

作者:JQ文豪

教学工作计划应具备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能够全面指导教学实施。看一下这些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百分数应用题二

1.在学生学习了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列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用除法)。

2.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关键是什么?(找应用题中的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谁是标准量,谁就做除数。)。

3.口答,只列式不计算。(用投影出示)。

(1)5是4的百分之几?4是5的百分之几?

4.板书应用题。

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分析:通过读题,在这道题中,谁是标准量?

你是从哪句话中找出来的?应怎样列式呢?

如果将这道题的`问题变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应该怎样分析解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继续研究的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六参考教案二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会分析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加减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先认真审题,再列式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出中间问题,并能正确解答加减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

(1)二(1)班男生20人,女生18人。(学生可能提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或者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2)汽车上有36人,到站下去8人。(学生可提出车上还剩多少人?)。

2.根据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已知条件。

(1)妈妈买来12个苹果,________。还剩多少个?

(2)小明拍球50下,________。小明和小刚一共拍了多少下?

3.做书上的准备题。

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学生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板演)。

问: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是什么,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二)学习新课。

师说:刚才的复习题大家做得很好,老师知道大家对一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掌握得很好。如果将第1个已知条件“商店里有24个皮球”不直接给出,而告诉你“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你会算吗?(出示例1),这道题就不能用一步直接算出还剩多少个。我们今天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1.学习例1。

(1)读题。

小声自由读一遍,指名读一遍,齐读一遍。

(2)找已知、求。

学生口述,教师在题中标出。

师问:和复习题比较,哪儿变了?哪儿没变?(已知条件变了,问题没变)已知条件变成几个了?谁能再说一说?教师同时贴出皮球的实物图。(课本p6图)。

(3)分析数量关系。

认真读题后,问:这两题哪相同?哪不同?(都是求现在有多少盒粉笔,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有两个已知条件,是一步应用题,第(2)题有三个已知条件,是两步应用题)。

4.总结。

今天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先加再减,先减再加)。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出数量关系比较容易分析的.。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它们的计算方法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解题思路相近,就是要求剩下多少或者一共有多少,必须先求出原有的数。

两步应用题是由一步应用题复合而成的,所以在复习准过程中,安排了补问题、补已知条件和一步应用题,以此巩固一步应用题的结构,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一个问题,由此引出其中一个已知不直接给出,而换成另外两个条件,就不能用一步解答,引出新课: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在学习新课过程中,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按照(1)认真读题;(2)找准已知、求;(3)分析数量关系;(4)正确解答这四步指导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使学生明确找准中间问题是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关键。

在巩固反馈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先完成做一做,引导学生按四步完成此题,并通过追问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然后独立完成两题,接着再通过一组应用题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一步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百分数应用题二

百分数是进一步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基础,特别是对于以后学习百分数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百分数二的说课稿,欢迎借鉴!

一、说教材。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源于分数,又别与一般分数。它是在学过整数、分数、小数,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本单元的起始内容,教材在编写上体现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和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课的内容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以及百分数的应用问题作了充分的准备。同时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比、像利率、利润、折扣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学生以后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照改版前后教材:改版前主要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新课程标准出发,只是可以选取更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素材,改版后的教材更体现了“方法多样化”的新课程亮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它们都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充分研读教材后,我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种形式与方法来感悟学习百分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后再以形式多样的习题来巩固学生的认知。教材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引领学生逐步认识百分数。最后,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延伸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说学情。

钻透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必需,学情分析是实施教学的基础。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都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这节课前学生已经在知识、生活、思维等方面有了充分的准备。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在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一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一对小数有了初步认识以及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通分知识的掌握,为本节课学生自主建构百分数的意义,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方面:学生在生活中或有所见或有所闻有丰富的感性认知。合作探究能力方面:经过几年的学习,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都为本节课教学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百分数知识这一部分的目标是会正确读写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从四个维度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数学思考目标:

让学生经历材料的收集与整理,经历比较、分析、交流、表达的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数学理解和表达。

3、解决问题目标:学会发现与提出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4、情感态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含义,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其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是重点,了解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与联系是难点。

四、说教学模式。

在合作学习理论和邱学华教授“先学后教”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镇联合校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本校发展的,独具特色的`数学课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所发展。旨在打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小组合作活动和课堂展示为载体的新型课堂。

其基本教学环节如下:1、前置练习、激情导入——联系旧知,做好铺垫;2、明确目标、尝试探究——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探究方向;3、讨论合作、展示交流。组内交流、班内展示。4、精讲点拨、归纳提升-----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总结;5、达标训练、信息反馈———巩固提升、拓展延伸。6、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简明扼要,总结学情。在具体的操作中流程可以删减、颠倒、循环或有所侧重,给予课堂更大的开放空间。

五、说教学法:

1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为了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合作交流----引导发现----引导自学----组织练习等教法。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其自由开放的探索和学习。

2学法。

基于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交流是学生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法指导我将采用:自学发现---操作体现—合作交流---自学尝试等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总之,以上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本着一法为主,多发为辅的思想,将多种教法优化组合,已达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目标。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约2分钟;

2、明确目标、尝试探究约4分钟。

3、讨论合作、展示交流约9分钟。

4、精讲点拨、归纳提升约6分钟;

5、达标训练、拓展延伸约16分钟。

6、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约3分钟。时间分配力求突出重点难点。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针对这一环节我采取师生谈话,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求职的欲望,有意图地引入讲课内容。

【意图】:因为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激情导入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课堂效率。

(二)明确目标、尝试探究。

1引出课题,在学生的回答中板书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意图】:旨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2尝试探究。

针对探究环节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在此适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

【意图】:因为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从复杂的情境中提炼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发挥好引导作用。

(三)、讨论合作、展示交流。

1在此环节我将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的方法。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学生的方法可以是把三个分数,化成小学后再比较或者通分后比较。

【意图】:因为新知是是旧知的延伸和发展。联系实际,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都把它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就容易比较了。在此基础上,体会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从而引入百分数。

2、出示自学提示。

针对这一环节我将采取。

(1)小组成员首先尝试自主解决问题,然后互相帮助与合作,交流百分数的有关知识。

(2)把百分数的有关知识系统、条理地进行整理。

【意图】:旨在注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精讲点拨、归纳提升。

1、教师精讲点拨(百分数的读写方法)。

【意图】: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在此适时精讲点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

2、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间交流汇报,教师总结归纳。

(五)、达标训练、拓展延伸。

达标测试能让学生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也是学生注意力分散易疲劳的阶段。因此,根据这一特点为学生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练习,让他们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结合百分数的意义说明三所学校六年级学生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百分数所代表的具体意义。

【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把对百分数的认识化作一种财富,学生练得丰富,学得扎实。

2、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课件逐一出示插图,说说图中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意图】:选择现实的素材,让学生读、写百分数,说百分数的含义,既练习了百分数的读法,又巩固了百分数的意义,还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百分数,感受百分数的应用价值。

3、基础练习【意图】夯实基础,有效落实学习目标。

4、课本自主练习第一题。【意图】:数形结合中体会小数、分数、百分数的联系。

5趣味数学【意图】:增强了趣味,拓展了与语文学科的联系。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最后,我将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进行归纳总结,帮建立知识体系,肯定学生的表现,并与他们共勉爱迪生的一句名言:

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2、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搜集生活中出现的百分数,说一说他们表示的意义。

七、说板书:

板书是一门艺术,好的板书具有无声示范性和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板书力求简练美观,重点突出。

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六参考教案二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补充问题,再解答。

1.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________?

24-20=4(个)。

答:还剩4个。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________?

6×4=24(个)。

答:一共有24个皮球。

生答: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2。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参考教案二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用三句话编一道减法应用题,继续体验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2.能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应用题中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活动准备:

范例图片若干;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

活动难点:

能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播放图片。

1.师:这幅图上有什么?谁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花园里有5只蝴蝶在飞)。

2.师:再看这幅图怎么了?(飞走了2只蝴蝶)。

3.师:花园里还剩几只蝴蝶呢?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请幼儿列式)。

二、出示图片。

1.师:应用题是讲了一件事,2个是已经知道的数,最后提出一个问题。

2.出示蝴蝶图片一套:

老师编应用题,请幼儿找出应用题的三个要求。

3.提问:刚才编的应用题讲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两个已知道的数?还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4.小结:编应用题有三个要求,要说出一件事情,有2个已知道的数,还提出一个问题5.出示小朋友拍球、小鸡吃虫图片:

提问:谁能根据三个要求来编应用题,编得又快又完整?

三、布置与辅导。

1.提出要求:桌上有几种材料,可以看图片、图案、算式来编应用题。看谁能根据一件事、两个已知道的数,提出一个问题,三个要求来编应用题,看谁编得又快又好,并且列出式子,计算出结果。

2.老师巡回指导,倾听幼儿编应用题。

四、活动讲评。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编的应用题。

2.师生一起讲评。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六参考教案二

教学内容:复习第1―5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有三个条件的初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巩固从条件想起的综合法思路,提高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找出所求问题的.中间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本单元学过的一些两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题里的数量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从条件想起的方法分析应用题,并能正确解答。

二、整理思路。

1、学生练习。

(1)果园里有8筐苹果,每筐30千克。卖出100千克后还剩多少千克?

学生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想的。列式解答。

指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有时候可以从条件想起,先求出一个问题,再根据求出的问题和另一个条件求题目的结果。

三、练习。

1、做复习第1题。

(1)说说每题怎样想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2、做复习第2题。

(1)学生先做,

(2)说说根据什么条件求的什么?

(3)比较:这两题都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第一步的算法不一样?

指出:我们在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要根据条件与条件的联系,正确选择算法。

3、做复习第4题。

说说这两题哪一步解法相同,哪一步解法不相同?为什么?

四、复习小结。

今天复习是什么内容?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怎样想?你还明白了些什么?

四、课堂作业。

复习第3、5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六参考教案二

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是简单应用题的提高,是学生思维的飞跃。

在教学这部分时我有两点感受:

(1)、学生读题的习惯不是很好:不会看图,弄不清题意,对于图文的题目不会综合分析,题目里面隐含的条件较难找出来,因此导致诸多错误。比如:画面上有两个筐,框里放8个西瓜,问题是:6个筐里放多少个西瓜这道题用一步计算的同学真不少,他们看一遍就做,8×6=48,没有看见图中画的是两个筐,你必须想一个筐里放的是4个,才能算6个筐里放多少,应该8÷2=4(个),4×6=24(个)。

(2)、有的学生只看教师判的对错,自己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列式。比如:整理和复习第三题,让学生看图提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要运24筐水果,一辆三轮车每次能运4筐。可以提出“几次可以运完”或“要一次运完,需要几辆三轮车”第一种做法,24÷4=6(次)大部分学生能理解;第二种做法,24÷4=6(辆)只有一部分的人理解,但说不出理由。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的关键在于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目的过程。

题。学生能在讲题的过程中,保留有用信息,通过有条理讲题,理解题意。

2、尽量让学生多说,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思,充分理解题意。

3、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各条件之间的关系,找对中间问题,理清解题思路。

4、教师在细致分析每一道题时,要对学生的各种算法做出及时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答,不要一味追求标新立异。

百分数应用题二

1.成数的含义。

师述:什么是成数呢?“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也就是10%。

(1)填空:

“三成”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三成五”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把下面的“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七成二成五五成九成九。

十成二成八七成四八成二。

2.出示例1。

(1)学生默读。

(2)这道题和复习中的第三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3)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述: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化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板书:

=41.6×(1+25%)。

=41.6×1.25。

=52(吨)。

答:今年收白菜52吨。

3.练习。

4.折扣的含义。

师述:工厂和商店为了推销商品,有时将商品减价百分之几销售,这就是平常说的打“折扣”销售。

某种商品打“八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也就是减价20%。打五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出售,也就是减价()%。

5.出示例2。

例2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原价33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

(1)学生读题。

(2)问:打九折出售是什么意思?

(3)求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你想怎样解答?

(4)指名说解题思路。

板书:方法(一)330-330×90%。

=330-297。

=33(元)。

方法(二)330×(1-90%)。

=330×10%。

=33(元)。

答:比原价便宜了33元。

6.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师述: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成数”和“折扣”的知识,知道了“成数”和“折扣”的含义,以及“成数”和“折扣”与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且学习了有关“成数”和“折扣”的一些实际的、简单的应用题。

(三)巩固反馈。

1.填空:

(1)某县今年棉花产量比去年增产三成。这句话的意思是()是()的30%。

(2)一块麦地,改用新品种后,产量增加了四成五。这句话的意思是改用新品种后产量是()的'()%。

(3)一种皮茄克打九折出售。这句话的意思是()是()的90%。

(4)一批旧书打五五折出售。这句话的意思是现价比()便宜了()%。

2.把下面的折扣数改写成百分数。

七折九折六五折八五折六八折。

3.把下面的百分数改写成“成数”。

75%60%42%100%95%。

6.一种画册原价每本6.9元,现在按每本4.83元出售。这种画册按原价打了几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从概念入手,并和原来学习的百分数应用题进行比较,学生易于找到突破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和百分数应用题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应用题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另外,课本上出现了大量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身边,学好百分数应用题,能解决大量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兴趣。

板书设计。

应用题参考教案

分析两次单位“1”的不同之处.

(一)指出下面分率句中的单位“1” .

1.乙是甲的

2.小红的身高是小明的

3.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4.乙的 相当于甲

5.1个篮球的价钱是一个排球价钱的 倍

(二)口头分析并列式解答

1.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华储蓄了多少元?

2.小华储蓄了15元,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一)出示组编的例题

1.思考讨论

(1)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又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汇报思路讲方法

由此基础上试列综合算式:

(二)巩固练习

小华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华的 ,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 ,小明有多少张邮票?

1.分析数量关系,独立画图并列式解答.

2.学生板演.

(张)

(张)

答:小明有40张.

3.综合算式

用连乘解答的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思路是什么?”

1.认真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2.确定单位“1”找准数量关系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准“量”、“率”对应关系,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3.列式解答

板书: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

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一)联想练习根据下面的每句话,你能想到什么?

1.苹果的个数是梨的 .(如,梨是单位“1”;苹果少,梨多;苹果比梨少 等)

2.修了全长的

3.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

(二)先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三)提高题.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案点评: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谁和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求的是谁的几分之几,分数乘法应用题,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这也正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分析能力的体现。是我们课堂的叫目标之一。

这节课是分数应用题的第二节。学生已具备初步分析已知和找单位“1”的能力,但是增加了一个条件,并增加了一个数量。要利用已有的分析方法分步分析,才能化难为易,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共同讨论中理解已知条件,有利于学生排除思维障碍。教师再配以线段图加深强化学生理解题意,以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和飞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变换条件,有助于学生灵活分析,防止定势。

应用题参考教案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解题思路.

多媒体课件.

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六月吗?……

刚刚听了这么多的小朋友发言,老师真是替六月感到高兴因为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喜欢他。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喜欢六月,其实老师也喜欢六月,你知道为什么吗?

……

天气热了,我们可以吃……,

那我们小朋友在学校里能不能吃冷饮?(不能)

那我们靠什么来解渴呢?对呀,可以喝纯净水。

师:我们小学的小朋友一天大约可以喝掉几桶纯净水?

那我们想想看,明天送水的叔叔会给我们小学送来多少桶纯净水呢?现在老师再告诉你,我们小学原有纯净水某某桶。

师:看着这三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如果没有人说出来的话,教师可以这样引:那如果根据这三个条件,请你编应用题的话,你打算怎么编呢?)

(一)、根据情境编题并解答。(例题)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编题。

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题目补充完整。

请学生把题目齐读一遍。

师:看到这道题目,你打算怎么来做呢?

……

师:刚才有些小朋友都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那我们来看题。

师:那么根据第三个条件我们又可以求出什么?(板书:现在有纯净水多少桶?)

师:这道题目做好了没有?还漏了什么?集体口答一遍。(板书:现在有纯净水某某桶。)

(二)看图编应用题并解答。(尝试)

师:老师这里就有一些棒冰,

那你想一想,这题该怎样编成应用题呢?

(几个同学反馈之后,同桌在互相讲一讲。)

教师出示题目(小明家原有棒冰11根,买来了8根之后又吃掉2根,现在有棒冰多少根?)请小朋友齐读一遍。

师:这题你打算怎么做呢?

师:这题是用几步计算的?想一想第一步应算什么?

学生自己做题,教师巡视。

2、刚才有些小朋友编了另外的题目,请看(小明家原有棒冰11根,吃掉2根后,又买来了8根,现在有棒冰多少根)

师:这题你们会不会做呢?(学生独立做题,反馈并适当的提问。)

(三)直接做文字应用题(加强练习)

师:我们出了喝纯净水、冷饮解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来解渴?(引出水果)

老师这里就有许多的水果,我们要不要去看一看。(出示水果图,有超级连接)

师:有这么多的水果我们先看哪种水果呢?

(题目:1 商店有苹果67千克,卖出32千克后又运来50千克,现在有苹果多少千克。

2 超市原有西瓜50个,又运来32个之后卖掉了48个,现在超市有西瓜多少个?)

(四)编题

a 12+5-8

师:刚才我们做了几题有关水果的题目,那你能不能根据这个算式也来编几题算式?

b 任意编题。

师:如果连算式都没有的话,你还能不能编这样的应用题?

师:刚才我们编的题目都有一个什么特点?(板书:两步应用题)

它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做的?(补充:加减法)

师:这个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四、发展题

应用题参考教案

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出来.

1.________,用了4张,还剩多少张?

2.________,又跑来5只,一共有多少只?

教师谈话:我们学习的应用题,都是由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如果缺少一个条件就无法解答,必须根据所求问题和其中一个条件,找到所需要的另一个条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学校有15只白兔,7只黑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由学生读题、分析,列式并解答.

15+7=22(只)

口答:一共有22只兔.

又生了8只小兔,学校现在有多少只兔?

启发性提问:

(1)要想求学校现在共有多少只兔,问题中的“现在”指的是什么时候?

(2)第二问只有一个条件能解答吗?缺少的条件往哪里去找?

(3)怎样列式解答?

相邻的两名同学互相讨论,全班交流,三个问题分三次讨论.

通过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列式: 22+8=30(只)

口答:现在有30只.

指若干名学生把解答第二问怎样想的说一说.

2.出示例6

指名学生读题.

提问:这道题有几个问题?咱们先解答第一问.

指名学生解答第一问,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从30人中去掉 7人,就是车上还剩的人数)

30-7=23(人)

口答:车上还剩23人.

再解答第二问.

(用车上还剩的 23人,和上来的 9人合在一起,就是现在车上有的人数)

23+9=32(人)

口答:现在车上有32人.教师小结:

(三)巩固反馈

1.半独立性练习

课本中“做一做”的第1题:

商店有8辆自行车,又运来25辆,一共有多少辆?

全体学生在书上独立解答,订正后,老师稍加提示,解答第二问.

已经求出一共有33辆,卖出10辆,还剩多少辆?

全体学生在书上独立解答.

课本中“做一做”的第2题:

小华有25张动物邮票,送给同学8张,小华还剩多少张邮票?

王叔叔送给他7张,小华现在有多少张邮票?

第一问由学生独立解答,第二问指名学生说出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解答.

2.课堂独立练习

练习二第1题:

由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3.课后练习 练习二:第2,4题.

百分数应用题二

160÷5=32(米)。

(2)每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

32÷8=4(米)。

综合算式:

160÷5÷8。

=32÷8。

=4(米)。

答: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布4米.。

对比(1)1辆汽车1天运货20吨,照这样计算,4辆汽车5天运货多少吨?

20×4×520×5×4。

=80×5=100×4。

=400(吨)=400(吨)。

答:4辆汽车5天运货400吨。

对比(2)4辆汽车5天共运货400吨,平均1辆汽车1次运货多少吨?

400÷4÷5400÷5÷4。

=100÷5=80÷4。

=20(吨)=20(吨)。

答:平均1辆汽车1天运货20吨.。

应用题参考教案

1、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3、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最佳解题方案。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最佳方案。

“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甲 98-48=50(米) 学生乙 48+45=93(米)

50-45=5(米) 98-93=5(米)

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

96-16=80(个) 80-38=42(个)

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

25+5=30(元) 50-30=20(元)

答:应该找回20元、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

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

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

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

3、看图解答下题。

(想一想,怎样解答比较简便)

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习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课堂设计用了四个教学环节完成上述任务,即,“做一做、说一说”,“设疑激发兴趣”、“巩固发展”、“比较沟通联系”,从而使学生在逐步理解、比较中强化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应用题教案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且初步理解并掌握了乘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些都为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教材编入这一部分内容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巩固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另一方面是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本课题内容是两步以上应用题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发展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把解应用题的水平提高一步。

本课题教材有层次地显示了"连乘应用题"的知识结构。例题之后,教材引导学生按照两种不同的思路去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第一种思路:知道有5箱热水瓶,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就要先算每箱热水瓶多少元?

第二种思路:知道每个热水瓶卖11元,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就要先算5箱共有多少个热水瓶。通过这个分析过程,使学生明白分析这种问题的关键是弄清要算出题中要求的钱数,先选哪个作为已知条件,哪个条件是未知的,需要先算出来。分步列式后,教材又引导学生分别列出综合算式。然后说明:如果解答正确,那么两种解答方法的结果应该相同。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查。再通过"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二中1-3题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类题目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最后通过第4题补充条件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连乘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

本课内容这样有层次地呈示知识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综合,建立连乘应用题的认知结构。

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会用两种方法解答,知道用一种解法可以检验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

2.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培养自觉检验的习惯。

分析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用两种方法解答的思路。

弄清要算出"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先选哪个作为已知条件,哪个条件是未知的。

1.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

2.运用直观性原则,采用线段图展示条件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创设思维环境,引导学生有序地思维,鼓励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1.,5箱热水瓶多少元?

2.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

3.一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卖了多少元?通过上面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步应用题结构和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1.学习例题,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理解题意。出示例

1,要求学生认真读题,说一说有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再想一想例1与复习题有什么关系。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暗示了思考方向。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要边提问题边画。(图略)问题:

(1)5箱怎样表示?

(2)每箱12个怎样表示?

(3)每个11元用哪条线段表示?

(4)问题怎样表示?这一步使学生知道怎样理解题意,为分析数量关系打下基矗第二层次,分析数量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提出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做法。方法之一:方法之二: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每箱多少元有几箱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每个多少元有几个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第一种分析思路,每箱多少元,有几箱,这两个条件中哪个是已知的,哪个是未知的?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明白之后,再引导学生讨论第二种分析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三层次,确定算法。引导学生结合分析结果,确定怎样列式计算,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分步列式计算之后,教师要指出,我们采用不同的思路就得到了不同的解题方法,今后学习应用题,还会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遇到问题,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然后,要求学生将两种解法分别列出综合算式,再比较两种算法的差别,并说明理由。

2.反馈校正。指导学生做教科书99页上的"做一做",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给以适当的提示。做完后指名说说思考过程,集体订正。如有问题,及时校正。

3.小结。指出两种解答方法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一种解法的结果来检验另一种解法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并要求学生阅读99页例题下面的一段话。

1.做练习二十二第1题,审题之后提示学生想一想与例题有什么类似的地方,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时要先看两种解答方法的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表明列式或计算有错误,要及时检查。同时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以帮助和指导。

2.做第2题,要求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做第4题。读题后提问,题中有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能不能解答?还需要补充什么条件?(学生在补充条件时,只要不是非常脱离实际,就要采用。)集体订正时,教师让两个补充条件不一样的学生分别说出做题过程,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100页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