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2023年反脆弱观点 反脆弱读后感(大全7篇)

2023年反脆弱观点 反脆弱读后感(大全7篇)

作者:书香墨 2023年反脆弱观点 反脆弱读后感(大全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反脆弱观点篇一

《反脆弱》对它的评价两极分化,好的有认为它让人茅塞顿开,坏的有认为它一派胡言。看前几章时我觉得本书的论点仅是“杀不死你的会让你更强”,后来果然是我太年轻,书里涉及到方方面面,大概是我知识面太窄,经常看着看着就被术语搞断片了。当然里面被提及最多的是经济学方面的例子,因而经济学家中了无数枪。

作者谈到了波动性,由事物对波动的反应划分成三种类别,受外来波动或冲击后受到损害的具有脆弱性;没有损害也没有得益的具有坚韧性;而会因波动冲击受益的具有反脆弱性。反脆弱性并不难理解,作者举了个栗子是某人经受多种不致命剂量毒药的侵袭后反而百毒不侵。但反脆弱性并不在每个层面上都一样,整体的反脆弱性可以建立在个体的脆弱性上,比如说每次空难事故发生后对原因的分析以及事后的改进都能对航空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这样的反脆弱性建立的前提是个体之间关联性不大,而类似银行系统容易牵一发动全身的领域反脆弱性则较弱,个体的崩溃会导致连锁反应。

还提到了杠杆策略:做安全的操作同时做最大的投机。这主要利用了收益和成本曲线的不对称性,过了某个点收益就会得到爆发性的增长,不过一般需要碰上黑天鹅事件。

过度反应机制可以让人在有些许背景噪声的地方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比如说工作时或睡觉前听一下白噪声音乐能让人更容易沉静下来,就像身体对抗这些噪声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

从失败或反击中获得的信息一般尤为有用,就像题海战术中做错的题更能让人发现解题思路中的缺陷。而当你对某事作出批评时,从对方对批评的反击中可以验证一些判断,从而更好地理顺思路。

书中还讨论了一些有趣的观点。例如高等教育水平与国家兴盛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国家繁荣。但作者持相反观点,他举了个瑞士的栗子,瑞士的成功除了因为国家规模小容易实行城邦式管理外,还有一个因素是其高等教育水平相比其他富裕国家低,它的系统,例如银行系统,都是基于学徒模式,更接近职业培训而不是理论学习,也就是基于工艺和技术诀窍而非书上知识。放到中国来说大概就是所谓白领和蓝领的区别,高校扩招导致产生了大量过剩的毕业生,当其接受的教育模式与实际生产状况脱钩时便完成不了对接,情况进一步加剧就形成了现今所谓的脑力倒挂时代。(有点小心虚,因为也不知道我到目前为止算是受害者还是受益者。)

书中还讨论了医源性损伤,顾名思义,是指在治疗疾病过程中造成的伤害。诸如手术时剪错肠子,纱布棉花还留在体内就缝合伤口,这些无疑是医源性损伤的典型例子。“但是,当你因一种无中生有或杜撰出来的精神疾病,比如说多动症、抑郁症等,给孩子用药,而不是打开桎梏他们的枷锁时,其长期的危害是不可想象的。”作者提出了这个有趣的观点,即某些疾病是杜撰出来的。比如说多动症和抑郁症这些涉及个人习惯和生活情绪状态的病,究竟算不算病?习惯可以更改,情绪可以调节,那这样的方式算不算治疗?(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有点顾虑,因为很容易就走进反智的思维里。) 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有很多早已存在的东西被重新发现,但也有人会借科学的名义创造一些概念牟取暴利。

有科学家认为拖延是一种症,需要纠正或治愈,作者却认为拖延是我们自然防御的本能,直到身体告诉自己已经准备好了,而且这种方式导致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坏的。比如写作时等待灵感,然后一气呵成。

以前对鲁迅那句“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中表达的情怀甚是欣赏,但现在看来,与远方的人们相关的信息大多是噪音,加上现在媒体中各种标题党,他们知道受众爱看什么,但爱看的东西并没什么卵用。掉进噪声的海洋里容易迷失方向,接受的噪声越多也就越浮躁。作者提出对此的解决办法就是只看重大数据或条件的变化,而忽略小的变化。

关于不对称好坏的判断作者提供了一个例子,如果给你一笔财富并不能带来很大的利益,但是失去同等的财富则会带来更大的伤害,那你就处于一个不好的不对称中,因为你很脆弱。

反脆弱观点篇二

燥热,夏日的阳光蒸得人有些闷烦,走在回家的路上,阳光刺得我睁不开眼,我要赶紧回家拿书,还要去上补习班呢!

到了家后的一个转弯口,我的视线慢慢地在扩大,突然一个纸盒箱出现在我的眼前,里面好像有东西,我使劲眨眨眼一看,是只小猫。

这只猫很小,黑白相间的毛色十分肮脏,它真瘦,瘦到都能看到支棱的骨架,看起来奄奄一息,似乎并不讨人喜欢和可爱,反到让人感觉讨厌,以及它身上遍布的细菌使人只想远离。

应该是这家好心人捡到的一条野猫吧,把它放在了箱子里还配上了食物和水,关在了门外,我仔细观察这只猫,它在睡觉,安详得似乎不知道自己已被妈妈抛弃。

我又似乎惊醒了它,它睁开眼,黑亮黑亮的一对小眼睛朝我看了过来,我顿时感觉到那猫眼睛深处的孤独和童稚,于是,我心中就多了一个愿望,每天来看它一下。

我好像看见那家主人把猫冰冷的尸体投进了垃圾桶亦或是那家的主人觉得猫不行了,扔弃在了草丛,那猫只是无奈地闭上了眼,任凭时间带走自己无人问津的幼小灵魂,很多可能都是可能,但猫是真正地没了,我为它感到痛心,生命竟然如此脆弱,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猫它或许已经去寻找它的幸福去了吧。

生命可贵,消失弹指一瞬,弱小并不代表脆弱,生命的坚强来自心灵的坚强!

反脆弱观点篇三

《反脆弱》是一本非常有启发寓意的书,作者是著名经济学家、风险投资家尼古拉斯。塔勒布,这本书总共分为25个章节,通过一个个看似松散毫无联系的案例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脆弱”,什么是“反脆弱”,为什么要学会反脆弱,提升反脆弱的能力和方法。

一个玻璃杯美美地放在桌子上,当摔到地上的时候它会瞬间破碎,所以玻璃杯就是脆弱的;如果摔到地上的是一个塑料杯,它不会破碎而会在地上弹两下,所以塑料杯是强韧的;想象一下有种杯子,当摔到地下的时候,它非但没有破碎反而变成了两个杯子,这个时候它就是反脆弱的。书中所言的反脆弱简单说来就是: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变化冲击下获益的能力。

在《反脆弱》一书中,塔勒布告诉我们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的生存法则,他找到并定义了“反脆弱”类事物:每一个事物都会从波动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损失,脆弱性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承受损失,反脆弱性则是指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从混乱和不确定中获利。他指出了反脆弱思想的核心艺术,即情绪的不稳定性,思维的斗争。

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就像人的骨头承受压力和紧张会变得更加强壮,谣言或暴乱在有人试图压制它们时会变本加厉一样,生命中的许多事物也会受益于压力、混乱、波动和不确定。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知道的反脆弱是,我应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积极寻找改变和挑战。塔勒布的最后一段话,写出了我的心声。玻璃是死的东西,活的东西才喜欢波动性。验证你是否活着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验你是否喜欢变化。请记住,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也为也会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同样的,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没有意义。

反脆弱观点篇四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反脆弱性: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反脆弱性超越了复原力或强韧性。复原力能让事物抵抗冲击,保持原状;反脆弱性则让事物变得更好。

反脆弱性偏好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鉴于不可能存在完美的强韧性,我们需要一个能够不断利用(而非逃避)随机事件、不可预测的冲击、压力和波动实现自我再生的机制。

了解某个事物是否会被波动性所伤害(即是否脆弱)要比预测有害事件的发生(比如会发生超大规模的“黑天鹅”事件)更容易,也更简单。

时间在功能上与波动性相类似:时间越长,发生的事件就越多,也更混乱;如果你可以承受有限的伤害,对小错误具有反脆弱性,那么时间会带来最终令你受益的错误或反错误。这就是你的祖母称为经验的东西。脆弱的东西则会被时间所击垮。

脆弱的事物喜欢安宁的环境,而反脆弱的事物则从混乱中成长,强韧的事物并不太在意环境。

对挫折的过度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多余能量成就了创新。

大多数人的空闲时间都会被浪费掉,因为空闲时间会让他们无所事事、懒惰、无心向学,而一旦他们忙起来,他们往往会在其他任务上也更为积极。

给我们带来最大利益的并不是那些曾试图帮助我们的人,而是那些曾努力伤害我们但最终未能如愿的人。

反脆弱观点篇五

一个人的时候,我总会想些无聊的东西:如果曹雪芹在写完《红楼梦》的80回后没有死,继续写下去的话,也许林黛玉不会病死?也许贾宝玉不会出家?可是今天,当我一个人的时候,我却在感叹生命的脆弱。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忽然就变得很多愁善感了,也时不时的在埋怨生命、感叹生命。像今天,我居然在感叹生命的脆弱!

当瘟疫、病毒来临,生命就会遭殃……生命呵,你真的是那么脆弱吗?

回头想想,如果曹雪芹他可以活得再久一点,也许《红楼梦》就不会是那样的结局了。可为什么时间却那么吝啬,不肯分给他多一点的时间呢?面对时间,生命难道就真的那么“无能为力”,坚持不下去了吗?生命,你好脆弱!

人类啊,好好珍惜一下生命吧!因为生命,其实是很脆弱的……

反脆弱观点篇六

生命太广阔,太伟大,又太狭隘,太渺小。生命诚可贵,可又贱如草芥。经常莫名地出神,思想摆脱身体,游离在太空之外,去思考类似于生命这么大的问题。我第一次认真地考虑,应是那个时候。

那里正在上学,爷爷一直在住院。从几年前爷爷的身子就不大好了,一直吃药控制,也做了几次手术,但病情还会反复,商议就决定住院了。于是周一到周五在学校,周末去医院看爷爷也已是种习惯。

直到那天,在学校的我被通知爷爷去世。我不禁愣了一下,然后道:“你在开玩笑吧!”可语气的肃然,让我明白了事实,真的就愕然了,没有电视剧中声嘶力竭的痛哭流涕,也没有小说中潸然泪下的伤感场景,就只是愕然。

我惊讶为什么人去世如此突然、匆忙,我惊叹为什么人的生命竟也是如此脆弱不堪,我也惊愕这就是人世的道么,有生有死,阴阳离别,当然这些都没有答案,一个个问号也随着爷爷走了。

我才看过他呀,他仍是有活力,有生机的呀,怎得就走了,不过数个小时,他就在凌晨的钟声中离去。远远地望着他,心里最多的竟不是伤感,是疑惑,是不解。理应懂事的我,还是不住地想,他只是睡了,那样安祥地熟睡着,直到现在依旧没有感觉他是去世了,虽然硬实的确如此。

我慢慢走近他的身边,缓缓坐下,静静地望着他,只是凝视,脸略显苍白,可和生前无两样啊。我不禁想过一会儿,他就会醒来。那时的我总是困惑不解,时常走神,没有办法进入现实世界。

生命脆弱得超乎我的想象,再强的生命也会有弱点。生命的长度我们无法决定,但我们可以决定宽度。真的,你无法预计生命的结局,或悲壮,或平静,但我们可以让过程更加精彩。生命的真谛,从古到今,一直被研究,却从未被破解。我也不明白那是什么,但有一点我确信,只有你发挥了生命的价值,才能懂得。生命有水,它有尽头,但没有人可以在过程中剪断它。

反脆弱观点篇七

今天,我在“得到”app听了一本书,因为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喜欢了,听了大约有六七遍。

这本书就是《反脆弱》。作者是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被评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者之一,拆书读书人是《好好学习》的作者成甲老师。

读书这么好,可是现在的书籍多到我们几辈子都读不完。那么用二三十分钟听厉害的人帮你拆书就是很好的选择。ta们会帮你梳理整本书的脉络,逻辑,讲述重点内容和自己的见解。当然,短短的二十几分种并不能涵盖一本书所有的内容,所以如果听完很喜欢的话,就可以买回来细细品读。

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了时间,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迅速找到自己喜欢的书,还可以对照别人的解读,极大得优化了自己的读书时间。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也买了几本书,比如梁冬老师的《处处见生机》,一行禅师的《正念的奇迹》和今天刚买的《反脆弱》。

01关于意外

前几天我的文章中也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面对意外的这个话题。比如《80后的困局》,《出苦力的人啊,向你们致敬》,《你身边有年轻人得白血病吗?》。

为什么我这么关注意外,因为我深深体会到了意外的威力。因为意外,我曾经摊上了官司,赔付巨额费用。这让我穷困潦倒,外债缠身,苦闷压抑。那时是20xx年,我当时想世界末日如果是真的多好;因为意外,我滑雪骨折,左肱骨骨折,术后输血,高烧,过敏,痛不欲生,又是一笔巨额医药费。

曾经的我,敢玩迪士尼和欢乐谷里所有最危险的游戏,而如今的我,甚至都不敢独自出门。架着手臂,怕摔倒,也怕被别人碰到。我似乎变成了一个胆小鬼,感觉自己很脆弱,再经不起什么意外了。坦白地说,意外没有让我变得更坚强,却让我变得更小心谨慎了。当然,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也许并不是坏事。

“小心驶得万年船”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说的就是要对意外有敬畏之心。

02对待意外

正如前文我说,面对意外我没有更坚强,反而感觉很脆弱。但是很多朋友又觉得我还是比较坚强的,直到看到《反脆弱》提到的一个观点我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原来脆弱的反义词并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

“反脆弱”这个词是作者创造出来的,意思是“我们设计的生活模式,应当在各种意外发生之后,不但不会在风险中受损,反而还能获得额外的收益。”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听这么多遍本书音频的原因。因为我迫切希望学到“反脆弱”的这个能力。

关于建立“反脆弱”系统,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减少不利因素来降低脆弱性。

第二步,特别关注杠铃策略,就是杠铃两边极好或极坏的事情。

第三步,主动理性试错。”

当然,这只是这本书内容很少的一部分。这本宏大,涵盖广的书籍,我会再细细阅读学习。音频我听了六七遍,相信这本书我会读更多遍。

最后感谢罗辑思维,“得到”app,成甲老师。即使相见恨晚,这本书我还是遇到了,也推荐给大家。意外无处不在,我们要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