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稿>古诗墨梅说课稿(优质15篇)

古诗墨梅说课稿(优质15篇)

作者:笔砚

在编写教案模板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教案模板范文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满足不同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创新意愿。

古诗词赏析《墨梅》

原文: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版本一)。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版本二)。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注释。

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池头:池边。头: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见认为,该题画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操守志趣,在艺术史上甚至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

古诗《石灰吟》和《墨梅》说课稿

这篇课文选取了王冕的《墨梅》、郑燮的《竹石》和于谦《石灰吟》作为教学内容。诗人运用借物言志的方法,表现了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诗歌中充分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来描写竹子、梅花和石灰的外形、颜色,并赋予这些事物以人的精神,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养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重难点。

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前准备。

投影图,练习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检查预习。

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示预习资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平故事。

(2)、其他的诗。

听配乐课文朗读。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重点讨论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

(2)、“颜色”是指什么的颜色?一般会有什么颜色?

(3)、“清气”是什么?

(4)、为什么作者说“只留清气满乾坤”?

指导朗读。

(1)、学生自练。

(2)、教师指导练习。

(3)、当堂背诵。

检查背诵,练习反馈。

作者用梅花赞美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的人。

第二课时:

课前复习。

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

回忆方法。

(一)、讲读《竹石》。

听配音朗诵。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讨论仍然没弄懂的质疑。

(1)、什么“咬定”了青山不放松?

(2)、竹子为什么不生长在泥土里,而要“立根”于岩石中呢?

(3)、东西南北风是什么风呢?

指导朗读,背诵。

听指名朗读。

根据注释,理解诗句。

把仍未理解的诗句在小组中提出,共同解决。

重点讨论:

(1)、石灰在成为建筑材料之前经历了哪些考验?

(2)、作者写石灰其实是想写谁?写什么品格?

指导朗读、背诵。

第三课时:

课前复习。

1、“竹石”的特性与人_____精神相近。

“石灰”的特性与人_____精神相近。

归纳总结。

古诗除了第一节课所提到的特点,还具有哪些特点?

这课书所学的三首古诗,都是明写什么,暗写什么?

其共同特点都用物的什么特点赞美人的什么?

运用特性比喻精神注意什么?

能力训练。

自学收集的其他托物言志的诗歌。

分组向同学介绍。

连线:梅坚忍不拔。

竹忠贞不屈。

石灰凌霜傲雪。

古诗《石灰吟》和《墨梅》说课稿

教材说明:

本课选了三首古诗,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诗的大意是: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颗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学习咏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忆古诗,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那么你都会背诵哪些古诗句呢?

2、忆学法,迁移旧知,为自学古诗做好铺垫。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古诗。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

二、授新。

(一)《墨梅》。

1、个人自学。

依照学法自学《墨梅》。

2、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学合作探究,提出不懂得问题。教师深入小组,适当指导。

3、大组汇报。

学生按照刚才总结的学法,依次汇报。结合查阅的资料、结合插图等等,尤其是对重点字意诗意,说一说、议一议,互动补充。

4、诵读感悟。

在理解诗句含义、初步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先自由练读,再指名纠正示范,然后再试读。使得熟读成诵,并能有感情的背诵。

在有了学习《墨梅》的经验方法的基础上,自学并汇报这两首古诗。

(三)写法。

三、巩固。

用不同形式背诵三首古诗,注意难写易错字和标点符号。

四、拓展。

搜集交流托物言志诗,如《青松》(陈毅)、《梅花》(王安石)等。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课前按照学法进行充分的预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把三首古诗一起交流,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在理解古诗诗意的时候,不要求逐字逐句的解释,只要说出大意即可。

3、在交流汇报的时候,形式不要过于单一、三首诗同一个模式汇报下来,要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汇报。

4、对古诗的朗读练习还不够到位,一定要保证充分的读的时间,多读、熟读、有感情的读、有感情的背诵。

5、朗读、背诵古诗的形式也要灵活多样。

6、可以扩展第二课时作为古诗背诵大赛,摘抄积累,模仿创作,激发学生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

古诗《墨梅》教学设计

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

千锤万凿。

焚烧。

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后两首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古诗词赏析《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

1.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2.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简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古诗《石灰吟》和《墨梅》说课稿

教材分析:

体会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以及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同时,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体会两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

教学构想:

品读古诗,指导学生朗读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接题解题。

1、你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两首新的古诗。明代诗人于谦写的《石灰吟》和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写的《墨梅》。

2、老师布置你们搜集了于谦和王冕的`资料,我们一齐来交流一下。

3、解题。

《石灰吟》题中“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相传有一天,于谦在石灰窑前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后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才12岁。《墨梅》是诗人的一首题画诗,即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墨梅指只有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高雅大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

1、小组合作学习,可借助工具书或其他参考书初步弄懂词句及诗的意思,不理解的作上记号。

2、小组汇报交流。

3、看图想象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1)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怎样的?

(2)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4、指导朗读。

石头是那样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纵然粉身碎骨也要在世间留下洁白干净的石灰。想一想,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怎样的志向?应用什么语气读?(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志向。坚定的语气朗读。

5、练读,个人展示评议,集体朗读。

6、小结。

2、《墨梅》这首诗由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交流讨论。

(1)吾:我淡墨痕:淡淡的水墨痕迹。

清气:清香的气味乾坤:天地。

(3)熟读吟诵。

4、小结。

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做《同步》。

板书设计:

古诗《石灰吟》和《墨梅》说课稿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课前先学:

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一、直接揭题。

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

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

(1)同学自身说一说。

(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

3、释题:

(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

(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赞颂的意思)。

(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二、读准古诗。

1、同学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

2、指名试读,老师、同学相机更正、强调。

3、齐读。

三、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

2、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示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

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同学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

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运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2、同学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是赞扬石灰的什么?)。

3、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

4、读好整首诗。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小组读。

古诗词赏析《墨梅》

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墨梅就是颜色艳丽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古诗《石灰吟》和《墨梅》说课稿

教学内容:

复习巩固两首古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诵《古诗两首》。指导读好诗句的节奏和重音。

2、想象古诗意境,提示应用什么语气来朗读。

3、说说这两首诗的大意及表达的感情。

二、熟读成诵。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3、自由练读,个人展示评议,集体朗读背诵。

三、拓展诗境。

1、出示描写梅花的诗词。

2、师范读,指导朗读。

3、尝试背诵。

四、指导书写生字。

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版本一、王冕原版、苏教版六年级)。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版本二、人教版六年级、鄂教版四年级)。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版本三、古诗书)。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迹。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版本四)。

古诗《墨梅》教案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梅、竹、石灰各自的特点,体会赞颂的精神品质。

理解梅、竹、石灰各自的特点,体会赞颂的精神品质。

中号黑板。

小黑板。

活动时间:40×3。

课节一。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活动过程;

古诗擂台赛。

t=7分钟。

过程。

1、组织学生学习打擂方法及规则。

同学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已经记住了许多古诗,可以进行古诗轮背,看谁记住的多,争当小擂主。

2、组织比赛。

3、小结、点评,奖励获奖者。

t=25分钟。

过程。

1、教师范读古诗。

2、领读古诗,并让学生画出节奏。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3、采用学习自由读————指名试读————指点示范—————再练读—————再试读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4、借助注释再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5、小组内讨论,说一说每一句的意思。

6、全班交流,小结。教师补充。

7、让学生一起说古诗大意。

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棵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它不需要人们夸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

8、讨论;本诗写的`物是什么?作者描写它的什么特点,从这个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9、引导、分析、小结。

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学习生词。

t=7分钟。

过程。

1、学会生字。

砚、乾、坤。

2、认读词语。

3、指导背诵。

4、小结。

诗人是在借墨梅表达自己做人的理想;即使没有那娇艳的红色,也要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凌寒独开的高尚品格。在诗人看来,他画的梅不需要有美丽的颜色,只要能长久保留住她的清雅之气就足够了。

这就是墨梅的独特之处。

附板书设计。

3、古诗三首。

墨梅。

王冕、诗人、画家。

特点:淡淡的色彩。

清香的气味。

赞颂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墨梅古诗心得体会

墨梅,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朵美丽花朵。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墨梅常被用来描绘寒冬的孤寂和艰辛,同时也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古代就有“墨梅古诗心得体会”这一话题,接下来我将从古代诗人的角度,展开对墨梅古诗的心得体会。

首先,墨梅古诗给人以孤寂之感。古代的墨梅古诗通常描写冬天寒冷的季节和生命的无奈。比如唐代诗人薛涛的《寒食》:“望门投止,古人何事更无,青山独归天难处,晚蝉空引别愁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寒冷季节中的孤独和寂寥之感,以及对离别的忧伤之情。

其次,墨梅古诗也常以寂寞的形象描绘生命的艰辛。墨梅虽然形象美丽,但往往在冰天雪地中孤悬高处,更显孤傲不凡。如宋代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举头疑是地,微行溢彼岸,萧条肃穆然,西风吹乱白芙蓉。”这首诗通过墨梅的形象,传达了诗人艰难跋涉的困苦,以及面对逆境时的坚强。

另外,墨梅古诗还常以墨梅生存的顽强意志来象征生命的坚韧。墨梅正是在严寒的冬天中绽放,在枯草丛中显得灿烂夺目。这使得墨梅成为了坚持生命和抵抗逆境的象征。比如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闲过信州,红单尺井冻,孤佇北固楼,年华将至老。靖康恥,犹未雪;臣子恨,何时满。”这首诗通过描绘墨梅的坚韧,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忠诚之情。

此外,墨梅古诗还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追求。墨梅经历了严寒的冬天,但它仍然能在这艰难的环境中绽放美丽的花朵。墨梅给人以希望和激励,鼓舞人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人生的意义。如北宋诗人杨万里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首诗通过墨梅的墨痕,传达了诗人将墨梅的形象与个人的追求结合起来的精神。

最后,墨梅古诗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墨梅虽然在冰天雪地中艰难生存,但它却不因环境而失去美丽。墨梅的坚韧和顽强,鼓励人们要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墨梅是一种饱含着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在严寒中依然美丽,给人以无尽的希望和力量。

总之,墨梅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美丽花朵,它通过描绘墨梅的形象,表达了对孤寂、寂寞、艰辛、顽强以及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追求等一系列主题的思考和体悟。墨梅古诗给人以深刻的感触和启示,激励人们勇敢面对困难,坚韧追求理想,让生命在逆境中焕发出最美丽的花朵。墨梅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朵瑰宝,也是人们心灵世界中的一盏明灯。

墨梅古诗心得体会

墨梅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远的意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读了墨梅这首诗后,深受其启发,从中领悟到了许多道理。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墨梅这首诗以墨梅的形象为核心,通过描绘墨梅的多个侧面,表达了作者对墨梅的情感和思考。在诗中,墨梅虽然外表枯槁,却依然在寒冷的冬日中顽强地生长着,这似乎在告诉我们,即使在困境中,我们也应该坚持下去,不轻易放弃。墨梅的花瓣上还镶嵌着霜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这给我启示,即使在冰冷的环境中,也能产生美丽的事物。这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用心去感知,就能找到其中的美好。

其次,诗中的“空山不见人”这句话给人以幽静、空灵的感觉。我对这句诗产生了许多联想,觉得墨梅所在的空山没有人迹,更凸显了它的孤独和坚韧。从这里我也想到,人生无论是涉世还是追求事业,往往都要经历孤独和挑战。但正是这种孤独的体验和磨砺,使得我们更加坚强和坚定。墨梅以其幽静的存在形态,让我明白了生命中孤独的重要性,它能孕育出意志和力量,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真谛。

再次,诗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句诗意味深长。这句诗让我感受到了友情的宝贵,而且充满了惋惜之情。人生中有许多朋友,有共同奋斗和欢笑的时刻,但也有分离和离别的时刻。诗中兄弟们登上高山的景象,让我想到了自己与朋友们一起攀登人生的点滴。而其中茱萸只有少一人,给了我一种无限的遗憾之感。友谊之美在于它的珍贵和短暂,所以我们应该珍惜当下,与朋友们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另外,墨梅这首诗还通过表现墨梅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喜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墨梅在冬天中绽放出了美丽的花朵,这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美好。无论是人类还是自然界,都有着自己的生命力和美丽之处。我们要学会珍惜生活,用心去感受和欣赏生命中的点滴,不断追求人生的价值。

最后,诗中的墨梅并不是一个静止的形象,而是一直在生长和变化的过程中。从墨梅的形象中,我看到了生活的变幻无常,人生的起伏不定。墨梅的变化告诉我,一个人要学会适应变化,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只有在不断成长和变化中,我们才能明白人生的真谛,并在其中找到快乐和满足。

总之,墨梅这首古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阅读墨梅,我领悟到了许多道理,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希望我能在生活中更加珍惜岁月,用心感知生活中的点滴,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与变化。墨梅将会一直陪伴着我,激励我不断前行。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

1.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2.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诗文赏析。

“占春”三句。此言梅花乃是东风第一枝,独占众花之先,迎春而放。所以词人观赏画中墨梅,感到犹如身处在寒风刺骨,莽莽飞雪的旷野上。以视觉转化为感觉,是修辞中的通感手法,词人运用自如,不愧为“空际转身”的大家。“数点”两句。“酥”,喻花之润泽,光滑感。文同诗“新枝放花如点酥”可证之。“钿”,本为黄金制的钿花饰品,这里喻墨梅之形态。此言画中墨梅,枝头有数朵盛放,而树下已是落英缤纷,像是被清晨的春风吹落的。“独曳”句,化用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诗句意。“广平”,汉时郡名,东汉吴汉封为广平侯。在今河北省内。“独曳”两句言墨梅一枝斜展,其风韵,被广平君所极力推崇、赞赏。“记五湖”两句,回忆。此言词人看着眼前的墨梅,就又激发起他对一段往事的回忆:当年他月下旅游途经太湖之时,掀篷观赏沿岸景色,也曾在一个临水之处,见到过那里有一株梅枝在朦胧的月光照映下,显示出它如画般的风景。这两句也是点词调意也。上片赞墨梅。

“何逊”三句,追忆旧事。“何逊”,南朝梁诗人,曾为广陵(扬州)王记室,其诗多为酬赠及纪行之作,较长于写景及炼字,杜甫诗歌在艺术形式上曾受其影响。此处词人是以何逊自喻也。此言自己正在睡梦中追忆旧事,却被“胡调”声扰乱清梦而惊醒过来。词人忧国之心,由此可见一斑。“若把”三句。言如果把这幅墨梅图搬进祭祀功臣的凌烟阁中,将能使阁中满室生香,更加令人难忘。此既是称赞墨梅图之妙笔,也是企图唤醒大家,必须记住功臣们抵御外敌的英雄业绩,谨守国土。“相将”两句。从眼前的墨梅图,联想到在梅雨时节采摘梅子与盐调拌,就可取来作宴席上的美味调料了。“相将”,这里可解释为“如果取来”意。“想雁空”两句,再赋墨梅风骨。言图中墨梅如果处在彤云密布中的北地严冬晚天中,它也将会傲霜斗雪,淡然处之。结尾又暗示着在北方沦陷区的人民,他们也将会用梅花精神来激励自己,与敌人抗衡到底的。下片重在写墨梅的风骨,并示以不忘与外族抵抗的决心。

全词既是咏本调“暗香疏影”,也是咏词题中“赋墨梅”,可说是内容紧扣词调与词题,梦窗不愧为填词好手。

墨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墨梅古诗翻译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版本一)。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版本二)。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见认为,该题画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操守志趣,在艺术史上甚至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